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2014-5-11 0:33:02 下载本试卷

试卷类型:A

03-04年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二级制开始转变为三级制是在

A.西汉             B.东汉                C.隋                   D.元

3.东晋时,社会上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东晋政治腐败

B.社会上形成地主阶级的特权阶层

C.高门与寒门之间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壁垒

D.统治阶级依靠士族夺取政权后与士族分享政治权力

4.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禁军                             B.防止地方专权

C.强干弱枝                             D.防止武将专权

5.下列有关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是契丹族的氏族部落组织

B.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

C.是基本的社会组织

D.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6.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和关税主权,对中国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自然经济解体

C.海关失去了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D.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呈增长趋势

7.当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刊行后,清政府两次下令严禁流传,主要是由于该书

A.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和历史依据

B.为康有为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

C.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

D.对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挑战

8.下列不是在国民革命运动影响下发生的事件是

A.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B.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

C.粤湘等省农民运动发展

D.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

9.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与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权主义相比,突出的是

A.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强调要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C.突出了国内各民族的自由和平等

D.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

10.第一次大革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

A.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B.进行了北伐战争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11.“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这是人们对谁领导的部队的称颂

A.杨靖宇               B.吉鸿昌            C.马占山              D.蔡廷锴

12.《淞沪停战协定》与《何梅协定》的相同点是

A.撤退中国军队

B.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C.日军“可暂驻扎”

D.使上海和华北殖民地化加深

13.1947年6月底,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直插敌人心脏”的含义是

A.大别山是南京的天然屏障

B.蒋介石搞重点进攻,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C.攻下大别山就直接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

D.攻其薄弱,从中央突破

14.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在

A.1975年的整顿中

B.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

C.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5.“文革”结束后,我国出现了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四人帮”的余毒没有肃清

B.当时处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局面

C.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

D.在经济建设上犯了“左”的错误

16.“文革”后,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A.党和政府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B.邓小平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邓小平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7.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标志是

A.安徽、四川两省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B.发展了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C.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D.废除了人民公社旧体制

18.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产生主要影响的是

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B.西欧各国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造成了东方的贫困

C.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D.西欧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开始超过东方文明古国

19.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来源于意大利

A.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B.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C.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D.人文主义的观念

20.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劳动群众极少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

A.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与资产阶级结成同盟

B.他们首先感到的是封建压迫而不是资本主义剥削

C.他们力量弱小还不能与资产阶级力量抗衡

D.他们是在资产阶级提出的纲领、口号下进行斗争的

21.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A.垄断组织消灭了私人生产

B.垄断组织改变了私人生产的无计划状态

C.垄断组织干预了国家的政治生活

D.垄断组织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政治上普遍出现独裁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

A.大地产制的保留和扩大

B.没有建立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C.美国的干涉和控制

D.经济上依附于美、英

23.西亚产油国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的主要方法是

①突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 ②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 ③发展石油化工及轻工业 ④改善农业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尔干地区和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地区冲突不断,其最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后,力量对比失衡

B.大国插手干预

C.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交织

D.战略地位险要

25.直接引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因素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完成

B.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要求创建新工业

C.二战中各国加速发展科技

D.二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对峙和竞赛

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Ⅱ卷总分

得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共计34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元世祖时赵天麟上疏)“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

——《续通考·田赋》

材料2 农桑,王政之本也。太祖起朔方,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食,初无所事焉。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重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二年,立劝农司,……至元七年(1270年)立司农司……司农司之设,专掌农桑水利。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郡邑,察举勤惰。……是年,又颁农桑之制一十四条……

——《元史·食货志》

材料3 灭宋以后,元世祖规定:“田主所取佃客租课,以十分为率,减免二分。”

——《元典章·圣政》

材料4 元政府在北方汉族聚居区设立村社组织。……规定“诸县所属村,凡五十家立为一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立为社长”。社长组织居民垦荒耕作,修治河渠,经营事业。这种村社是农村基层组织,后来遍行南北各地,成为元朝统治者重新编制劳动力来恢复生产的一种积极经济手段。……元初,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宋、金时期的水利工程,在元朝逐步得到了恢复。……陕西关中地区的小麦“盛于天下”,关、陇、陕、洛出现了“年谷丰衍,民庶康乐”的景象。……长江以南地区产量更高,仅江浙一省的岁粮总数就占了全国岁粮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中国古代史》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元朝初期对农业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结果。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道光年间,中国人口已达4亿,军事人力潜力十分雄厚。而且战争又在中国本土进行……清政府是当时世界上常备军人数最多的国家。总兵力超过80万人,其中八旗兵20万,绿营兵60万。地处战争区域的粤、闽、浙、苏四省的兵丁就有22万,而英国侵略军最多时才2万。

材料2 由于政治上的腐败,清政府执行的是“防民甚于防寇”“患不在外而在内”的反动方针,把沿海人民当作“汉奸”。……清兵吸食鸦片,手无缚鸡之力者,技能极差,不会放炮者,“空谈韬略”、不务实际者,在清营中人数甚多。……清军虽有80万之众,但没有一支机动性强,比较集中的军队,而是分散设防于各地。清官书记载:一般城市驻军1营或不足1营,较大城市驻军2~3营。而且各营官兵也不集中,分散成更小的单位驻守城、汛、哨、卡,多则数百人,少则数人。……史载:1841年1月1日,道光帝令湖南、贵州各调兵1千、四川2千往广州。湖兵51天后到达,贵兵47天后到达,川兵79天后到达。1841年10月26日,道光又令四川调兵2千往浙江,最先者96天,110天后仍有300名尚未开到。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1,鸦片战争中,中国具有哪些优势?

(2)据材料2,清政府军事人力优势未能发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8.阅读下列材料(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于2000年9月7日上午参加了分组讨论会,并就经济全球化、联合国作用和人权与主权关系等重大问题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

材料1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联合国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现在,会员国从最初的51个增加到今天的189个,联合国的活动已涵盖了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安理会是集体安全体制的核心。任何甩开安理会,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的做法都是危险的,是违背全体会员国的意愿的。

材料2 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四十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二十年前仅20有余。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材料3 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联合国在这方面理应发挥自己的作用,尽可能使各国都有权平等参与世界经济的决策和规则的制定,建立新的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减少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风险。

——以上材料均摘自2000年9月8日《文汇报》

请回答:

(1)据材料1,任举两例说明联合国在维护主权国家安全方面发生的重大失误。

(2)据材料2、3,现代社会与以前相比,科技发达了,生产力提高了,为什么贫富悬殊的比例却扩大了?

(3)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三世界进行了哪些斗争?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3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5分,共计41分。

29.有人说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试从疆域及民族关系方面简要分析宋代文学具有这种基调的主要原因。

30.新中国成立后,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作出了哪些论断?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作出各个论断的原因。

31.概括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60年代欧洲大陆的历史特点,并简要说明其表现。

 

 

03-04年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D 5.A 6.D 7.D 8.B 9.A 10.C 11.C 12.A 13.C 14.B 15.C 16.D 17.A 18.A 19.C 20.B 21.B 22.A 23.D 24.A 25.C

二、材料解析题

26.(10分)背景:元朝的统一战争和蒙古贵族的圈占农田改为牧场,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分)

政策:放弃游牧经济的习俗,以发展农桑为本,体现了民族间的相互融合。(3分)

措施:建立督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减轻农民负担;通过村社组织劳动力进行生产。(3分)

结果:水利灌溉业恢复和发展起来,粮食产量提高,这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

27.(10分)(1)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具有雄厚的战争潜力;清军兵力达80万,大大超过英军;战争在本土进行,情况熟悉,补给方便;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正义战争,容易激发官兵的抗战激情,能取得人民的广泛支持。(6分)

(2)清政府执行与民对立的反动方针,失去了人民的拥护;清政府军备废弛,纪律松懈,作战能力低下;兵制落后,兵力分散;国防交通落后,调兵迟缓。(4分)

28.(14分)(1)失误:1950年,美国组成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安理会,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狂轰乱炸,联合国未对其进行制裁。(6分,能举出其他相关的例子,等同给分)

(2)广大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5分)

(3)斗争: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石油价格等。(3分,能举出其他相关的事例,等同给分)

三、问答题

29.(13分)北宋统一,疆域缩小,如幽云十六州仍归于辽;南宋时,“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疆域更加缩小,与唐代相比,相形见绌,宋人内心抱有遗憾。所以宋人慨叹国耻国难的作品差不多跟宋王朝同时出现。(6分)对辽、西夏和金的侵扰是无力抵抗的,宋的统治者对外政策变得越来越软,采取给“岁币”甚至“南宋皇帝向金称臣”的办法来换取苟安。宋词里所表现的爱国忧国的情绪越来越沉痛、激切。特别是靖康之变后,悲愤的声音几乎成为南宋一百五十年文学的基调。(7分)

30.(13分)论断一: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分)原因: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基本结束。(2分)

论断二: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2分)原因:反右派斗争在全国展开,党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又加国际局势一度趋于紧张,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也过于严重。(2分)

论断三:“文革”结束后,党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分)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文革”结束后,展开真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分)

31.(15分)总的历史特点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体系在欧洲形成,封建制度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国际工人运动不断发展。(4分)

表现: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扫荡了封建势力,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拿破仑战争动摇了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的基础。(2分)②1848年欧洲革命进一步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1分)③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主要是德意志和意大利,迅速发展资本主义。(2分)④俄国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分)⑤工业革命迅速展开,发展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1分)⑥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建立,巴黎公社,社会主义运动发展。(1分)⑦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政治格局——维也纳体系。这一体系虽在整体上是反动的,但使国际关系进入新时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