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13

2014-5-11 0:33:00 下载本试卷

高考文综历史模拟题(十三)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关系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据此回答12—15题。

12.汉朝时,中央政府对西部边疆加强管辖的主要措施是                    (  )

    A.设安西都护府   B.设伊犁将军     C.设行省        D.设西域都护

13.“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造,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思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  )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4.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15.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其主要特点是                    (  )

    A.册封边疆各族首领

    B.设宣政院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C.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安抚少数民族首领

  变法或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回答16—19题。

16.下列言论中,体现改革思想的是                                   (  )

    A.“兼爱”、“非攻”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民为贵,君为轻”

17.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进步之处主要是                (  )

 
    A.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          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C.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过程中        D.突破官僚世家对官职的控制

18.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物定物价和商品交流的是                  (  )

    A.青苗法        B.市易法        C.募役法        D.方田均税法

19.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  )

    A.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驰 D.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回答20—23题。

20.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

    A.反抗侵略      B.中体西用      C.政治改良      D.全盘西化

2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22.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  )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23.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

    A.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B.洋务运动的官员迈出了实现近代化的步伐

    C.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启发人们改变落后的思想

    D.辛亥革命者实现了走向共和的第一步

39.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两湖地区是中国近代化的龙头,特别是广州、武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4)秦汉时期是怎样加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管辖的?(3分)举两例说明广州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上的地位。(4分)

   材料三:武汉地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自古商业繁荣,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汉口开埠之后,大量外资涌入;19世纪晚期,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湖北大举新政,创办汉阳铁厂和湖织布局等一大批近代企业;武汉的民间投资也很活跃,1911年共有民营工厂40多家,资本额约为1000万元。

  (5)根据材料三,指出晚清时期武汉地区近代工业兴起的有利因素。(8分)

   材料四:(19世纪90年代)汉阳铁厂将建成时,张之洞上奏光绪帝说:“地球东半面,凡属亚洲界内,中国之外,自日本及南洋各国各岛及印度,皆无铁厂。……中国创成此举,便可收回利权。各省局厂商民所需,既已甚广。”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目的,并简要评析。(5分)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D

A

B

C

C

D

B

C

B

D

C

A

39.(4)秦朝设南海郡,修驰道,开灵渠;汉武帝设南海等九郡。(3分)

    广州:隋唐时期,广州是南方的大都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北宋时,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仅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一切事务。(任意两例)(4分)

  (5)有利因素: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开埠通商,外资涌入;洋务运动推动;民间投资活跃等。(8分)

  (6)目的:收回利权;满足国民所需;辅助军事工业。(3分)

    评析:张之洞的行为对中国近代进程有促进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仅办企业不可能改变其社会状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