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2014-5-11 0:33:03 下载本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试验修订教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井田制与均田制都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它们之间的区别有

A.增加了收入,巩固了统治

B.土地不允许买卖

C.由国家对土地进行分配

D.受田的主要对象是贵族和功臣

2.下列关于编户齐民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没有正式户籍②具有独立身份③承担国家赋役④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直接作用有

①推翻腐败的封建统治  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③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促使统治者放宽统治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4.士族制度在魏晋时期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劳心者治人”思想发展的必然性

C.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东汉后期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

5.有效管辖中国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有

①西域都护  ②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③宣政院 ④伊犁将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6.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大事中不包括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7.当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却是逐渐的革命化。”其中“革命化”的含义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政府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

D.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8.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是指它有了新的

A.宣传形式                           B.宣传思想

C.领导骨干                           D.指导思想

9.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项英、陈毅率领地方红军三万余人,留在中央根据地,其战略用意是

A.死守南方的根据地

B.发动当地农民参军,争取更多的兵源

C.掩护主力红军突围

D.继续其“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

10.以下对1938年10月前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

A.消极避战导致大片国土丢失

B.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力

C.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

D.努力奋战保住西南大片领土

11.“五四运动”“一二·九”“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都是

A.与列强干涉或侵略中国有关             B.以学生为先锋,工人为主力

C.发生在北京并且扩大到全国             D.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12.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三支部队由内线打到外线,三支部队攻入的同一个省份是

A.安徽             B.江苏             C.河南             D.湖北

13.下列事件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没收官僚资本 ③农业合作化 ④工商业公私合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制订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机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                       D.政务院

1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建国后党的重要会议,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有益的探索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是由中共倡导或领导的  ②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 ③基本任务相同 ④都具有爱国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B.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8.反法同盟与法国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普法战争在性质方面的共同点是

A.争夺欧洲霸权                       B.争夺殖民地

C.争夺欧洲领土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争夺

19.19世纪60、70年代美、德、意、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统一的国内市场                         B.消除外国势力的控制

C.镇压人民革命力量                    D.废除奴隶制度

20.19世纪30、40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

A.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开始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D.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是指

A.封建王公领导人民反抗侵略

B.采取了武装斗争方式

C.统治者纷纷进行了社会改革

D.资产阶级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22.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创造的条件不包括

A.工人掌握了革命武装

B.成立了革命政权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D.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23.“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达成许多决议,其中基本落空的一项是

A.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战后建立联合国

D.战后合作宣言

24.20世纪80年代,美国扭转经济颓势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

C.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D.增强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25.新加坡经济腾飞给亚洲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启示是

A.选择先进的社会制度

B.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C.稳定社会秩序

D.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2003年4月全国统一标准测试

历 史

(试验修订教材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总  分

分  数

26

27

28

29

30

31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30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唐高宗时,官民之比为1∶3927;元成宗时,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官民之比高达1∶911。

材料2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之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3  “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在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年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3分)

(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3分)

(3)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把党内群众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抓紧抓好,把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牢牢地抓住揭批“四人帮”这个纲,去夺取天下大治的新的伟大胜利。

——摘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社论

材料2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结论。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摘自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材料3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摘自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我们这几年来在政治、经济、组织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对于我们在各条战线上取得显著成绩,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1980年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回答:

(1)材料1反映出当时中国国内政治状况呈现什么特点?(2分)

(2)材料2与材料1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3、4归纳邓小平是如何看待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28.下列两段材料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材料1  面对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迫于形势,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的行动,例如,收购部分农产品,增加公共建筑费用和在道路及国家公园上的投资等,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主义”政策……。

材料2  “新政”开始时,罗斯福的心中并没有一幅清晰的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的“自然调节”的放任政策,而运用政府的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至于干预的范围有多大,干预到什么程度,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

请回答:

(1)材料中胡佛“自由主义”政策的历史依据是什么?(2分)

(2)罗斯福比他的前任在国家干预方面多做了哪些方面的事?(2分)在当时分别有什么意义?(2分)

(3)从胡佛到罗斯福经济政策的变化,对我国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启示?(4分)

三、问答题(共3题,29题8分,30题18分,31题19分,共45分)

29.明清和鸦片战争时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分析其各自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0.20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曾面临三次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中共分别采取过哪些措施?从克服这些困难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初期、20世纪60~80年代、90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概述各个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