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2003年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MAM: M-March A-April M-May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这些交通工具的使用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2.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不选入赵国的诗歌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过
B.赵国和鲁国在当时是敌对的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非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变法(或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据此回答3~
5题:
3.“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最主要的不同点在
A.实质上 B.标准上 C.意义上 D.目的上
4.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5.刘邦称帝后,推行的政策包括:“……大量兵士罢归家乡,复故爵田宅,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抑制商人,减轻田税为十五税一。”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改变政治、经济的困窘局面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使统治能长治久安
D.重农抑商
6.东晋时,社会上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东晋政治腐败
B.社会上形成地主阶级的特权阶层
C.高门与寒门之间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壁垒
D.统治阶级依靠士族夺取政权后与士族分享政治权力
7.募兵制与唐初的府兵制相比,其后果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驻守位置 B.兵士待遇
C.农民的负担 D.兵将的隶属关系
8.唐朝城市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中“柜坊”的职能是
A.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B.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C.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
D.负责皇家物资的采购
9.下列有关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是契丹族的氏族部落组织
B.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
C.是基本的社会组织
D.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10.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加强皇权而设
B.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C.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D.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1.清朝威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因素明显不同于唐朝,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反
映了
A.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中国的经济形态没有西方先进
C.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西方处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据此回答12~14题:
12.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初
13.清初,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①宣政院 ②驻藏大臣 ③理藩院 ④乌里雅苏台将军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4.建国初期,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原因是
A.西藏太远,交通不便
B.为了保护西藏的文化古迹
C.为避免进一步伤害民族感情
D.西藏军队愿意投城
15.1954年6月,毛泽东在谈到发展重工业时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工业本来就太少
B.外国列强的侵略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蒋介石逃出大陆前的破坏
16.我国“一五”计划之所以成功,其主要经验是
①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 ②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③实行正确的外交政策,得到国际上的援助 ④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是在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党的十四大提出的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9~20题:
19.以下哪些内容违反了启蒙思想的原则
①法国的君主立宪制 ②人权宣言 ③美国的黑人奴隶制 ④奥地利的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③
20.启蒙思想传到亚洲,为亚洲的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这其中不包括
A.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B.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D.日本的吉田松荫倡导的维新思想
21.“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对恩格斯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垄断组织逐渐在经济中占支配地位 ②由于垄断组织的日益增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私有制已经转变成了公有制 ③垄断组织的增多使生产的计划性不断加强 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成了计划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
22.二战初期,苏联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其实质是
A.搞统一战线
B.加速波兰的灭亡
C.向西扩展疆域
D.将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小国并入苏联
23.下列对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严厉惩办德国战犯,实现德国战后民主化
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C.敦促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并归还中国领土
D.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建立联合国
24.下列事件与第三世界的斗争直接有关的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B.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C.苏联退出东欧地区
D.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尔干地区和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地区冲突不断,其最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后,力量对比失衡 B.大国插手干预
C.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交织 D.战略地位险要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Ⅱ卷总分 |
得分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共计37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等上奏宋仁宗)“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为大用之备。……两府两省子弟亲戚,不以贤与不肖,辄自陈乞 馆阁职事者,亦得进补。”
材料2 (庆历三年十一月,宋仁宗)诏自今见任、前任两府及大两省已上官,不得陈乞子弟、亲戚馆职并读书之类。
材料3 (庆历五年三月,宋仁宗就补荫选人问题下诏)“其庆历三年十一月条制勿行”。
——《续资治通鉴长编》
回答:
范仲淹等所言涉及到北宋哪方面弊政?(4分)庆历三年的诏令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庆历五年的诏令意味着什么?其原因是什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说:“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 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这篇社论第一次使用了“大跃进”一词。毛泽东对此非常欣赏……“大跃进”的发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1958年6月8日,报纸率先报道河南省遂平县放出亩产小麦2105斤的“卫星”;6月26日,又报道了江西贵溪县水稻亩产2340斤的“卫星”。随后,“卫星”越放越大,小麦亩产最高的,为9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的青海蹇什克农场亩产8585斤;宣布水稻最高的为《人民日报》9月18日报道的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亩产130434斤。……当时还有人认为,我国粮食产量再提高,“把地球上的人通通集中到中国来也够用”。
材料2 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上曾作过设想,即在大约50年到70年左右赶上或超过美国。当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15年内赶超美国的口号后,毛泽东就提出中国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1958年5月18日,毛主席在《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批语中指出:“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5月底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将1958年的钢铁产量指标改定为800万到850万吨。6月19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集中央一些同志谈话,提出钢的产量在去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的要求。这样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就被确定为1070万吨。
材料3 1958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毛泽东比较早地发现了运动中的一些混乱现象。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和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这次纠“左”很不彻底,不久又转而搞起反右倾斗争来了,接着掀起了更大的“跃进”高潮。
——以上材料均摘自《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
请回答:
据材料回答“大跃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3分)其主要标志是什么?(4分)毛泽东和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纠“左”。但“左”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反转而反右,其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二战后)二十五年内几乎拥有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的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如此空前规模的一场运动必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似乎十分有 悖常理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实质上是消极的,即殖民地的丧失并没有毁灭殖民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在宣传说:资本主义欧洲的繁荣依赖于对其巨大的海外帝国的剥削,这些帝国丧失会削弱资本主义……今天随着英帝国几乎被完全抛弃,英国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繁荣,人民大众并不像罗得斯所预言的那样正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起来造反,而是得到了这个福利国家的关心,这种关心的程度是在19世纪不可想象的。同样虽然荷兰失去了印度尼西亚,比利时失去了刚果,法国失去了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但所有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高,西德这个不再有殖民战争资助的国家也绝非偶然地成为经济上进步最快的国家。相反,葡萄牙不放弃殖民地,所以一直处于其特有的贫困之中,因此可以断定,发达国家的繁荣并不依赖于对海外不发达地区的征服,事实上,一切正相反。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对这段话作一篇简评。简评应包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及其依据、依据有关史实作出评述。
限180字,超过200字要扣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4分,共计38分。
29.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过哪些主要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简述其各自的作用或影响。(6分)
3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14分)
3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形式上经历了哪几次重大变化?(6分)概述每次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