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2014-5-11 0:33:03 下载本试卷

试卷类型:A

2003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

MAM: M-March A-April M-May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曹魏屯田制对促进农业生产恢复与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

A.总结了汉朝西域屯田的经验                B.按军事编制组织管理

C.实行封建土地国有                       D.使流亡农民与土地结合

2.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出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吏为师。”下列事件最能准确体现这个主张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统一文字

3.《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

4.有人认为唐太宗攻打东突厥是非正义的战争,持这种观点的人忽视了

A.唐朝对东突厥的战争是反对少数民族侵略的自卫战争

B.唐朝对东突厥的战争,是为了巩固统一

C.东突厥的掠夺性

D.唐朝对东突厥的战争,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

5.马克思说:“除了战争征服以外,成吉思汗的政治才干,乃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的根源,即这里所产生的中国文化类型,在蒙古国家的内部,愈来愈大地占着上风。”这段话说明成吉思汗对历史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

A.接受了汉族的文化

B.促进了蒙、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C.征服了中国的广大地区

D.创造了中国的文化类型

6.下列文化现象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有关的是

A.南北朝佛教的盛行                       B.唐代石窟艺术的出现

C.两宋风俗画的出现                       D.明代中期书院的兴盛

7.清朝同治年间,一英商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

①可在新界租房,永久居住  ②可到九龙司地区经商 ③可到汉口、九江一带游览 ④可在沙市开设工厂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订立导致了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9.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勒索赔款,增辟商埠                     B.开展投资竞争和间接进行殖民统治

C.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线                  D.以输出资本为主,输出商品为辅

10.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1.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守法而兢兢,即败亡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B.学习西方的变法图强

C.为人臣必须取悦龙颜                     D.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12.孙中山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出

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进一步加强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革命性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三民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通过,这说明

A.蒋介石开始与中共公开决裂

B.蒋介石完成了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C.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彻底暴露

D.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遭到削弱

14.下列有关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在革命面临危机的紧要关头被迫转移的 ②经历了一个先实践后理论的认识过程 ③使党的民主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下列有关中共不断成熟的史实的先后排列顺序是

①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制定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③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摆脱了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束缚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16.蒋军发动重点进攻时,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的根本目的是

A.认真贯彻毛泽东“运动战”的灵活战术

B.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避免与强大的敌人直接交锋

D.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

17.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其建设任务而言,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是

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

D.发展科技教育与发展独立外交的有机统一

18.蒋介石集团之所以要发动皖南事变,这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 ②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蒋介石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在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20.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村生产力

21.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是领导者。下面对这一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能够制定反封建的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 ②在实际斗争中,资产阶级确实起着带路人的作用  ③在当时,资产阶级表现出明显的妥协性 ④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群众的要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在英国工业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是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B.推翻大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

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解放社会生产力

D.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3.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是它

A.使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发展             B.追求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

C.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D.适应了发展中的资产阶级的需要

2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突出表现在

A.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B.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D.实行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25.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同中国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表明列强在侵华问题上

A.美国在华势力的扩张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B.美国尊重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C.日本放弃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D.日本与英美在中国的争夺得以解决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26

27

28

29

30

31

Ⅱ卷总分

得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计34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明成祖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藩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明成祖 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要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摘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2  “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贾。”……据记载,仅前六次下西洋就耗费六百万两银子。

材料3  (梁启超语)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摘自《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

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航海不同的原因。我们如何解答梁启超的困惑?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子女,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摘自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2  今日天父兄作事,欲使妖魔生即生,欲使妖魔死即死,略显全能,即可扫荡妖气,四海升平。天父上主皇上帝自始创造天地、海陆、人物于六日中,由是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谕》

材料3  太平天国制定了十款天条,规定了严格的道德标准(绝对禁止奸淫、嗜杀、贪财……),要求崇拜皇上帝,说: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丧人。《天朝田亩制度》进一步规定:除七日礼拜上帝外,太平军还于每日早晚拜上帝……。同时,上帝教以外的意识形态,包括诸子百家之书一律排斥,“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另外,每年开科取士的题目亦以圣经为主,应试者对于圣经知识的多少,作为获选与否和任职高下的标准。天京事变后,当时天京城里的民谣曰:“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摘自何瑜《兴也渤焉,亡也忽焉》

回答: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宗教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太平天国重视宗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  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2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涨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以上均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8分)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的改革与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5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3分,共计41分。

29.战国思想家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根据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说明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

3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概述从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成就,并说明其发展趋势。

31.美国历史学家M·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写道:“法国文化学者亨利皮尔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伟大事件在性质上是主要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法国大革命也不例外。’多少世纪以来,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和埃及 的土著农夫生活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境况悲惨,却从来不曾抗议。18世纪,东欧,中欧各国人民比普通法国人远为困苦,然而,大革命却在法国爆发。”皮尔的话在理论上有什么错误?结合史实批驳皮尔对法国革命的起因的认识。M·佩里为皮尔的观点提出了什么论据?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反驳他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