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2014-5-20 5:51:35 下载本试卷

2003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A 2.A  3.B 4.B 5.A  6.C 7.D 8.D  9.A 10.C 11.C 12.A 13.D 14.C 15.D 16.D 17.B 18.C 19.C 20.A 21.D 22.B 23.B 24.D 25.D

二、材料解析题

26.(1)主要特点:资本雄厚,人数众多,活动区域大,经营范围广泛,介入生产领域。(5分)

(2)作用: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对封建社会的瓦解起了一定作用。(5分)

27.(1)“实业救国”思潮。产生于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扫清了障碍。(3分)

(2)“良善政治”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治。因为袁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反对民主共和,实行专制独裁统治。(3分)

(3)袁的谈话是针对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反袁斗争。表明了袁坚持独裁、镇压革命党人的反动面目。(3分)

(4)材料1、2的观点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的“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社会思潮,具有爱国进步意义。但由于辛亥革命后,中国仍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双重压迫下,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不能真正实现。(3分)

28.(1)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此时荷兰、英国已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所以美国并非“新种类国家”。它与英国相比,只不过是政体形式有所区别。(4分)

(2)美国独立战争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并证明了它的可行性,法国革命的发生又受到了美国革命的推动。(3分)

(3)三段材料充分肯定了美国独立战争的作用,尤其是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它对欧美革命的爆发起了推动作用,以上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其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其局限性,因而具有片面性。(5分)

三、问答题

29.(1)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①从政治上讲唐前期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尤其是三省的机制互相牵制,三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实行集体宰相制,避免宰相的专权,又在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这一制度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的保证。②唐前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广大人民有一定土地和劳动时间,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官僚兼并土地,是经济走向繁荣的保证。③唐朝前期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又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了唐朝前期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④唐朝前期人才作用也是重要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勤于政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崇、宋璟等有名的贤相辅政,圣君贤相是唐兴盛的根本原因所在。⑤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是唐前期政治的又一特色。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重视官员的人选,亲自考核县令,都促进了唐前期的繁荣。⑥唐朝前期科举制,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公开,使一般平民子弟能通过考试做官,发挥积极作用。⑦制度保证了人才的选拔,选拔人才又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5分)

(2)基本同意第二种观点。①唐朝是人治的社会,人才是唐兴盛的根本原因所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勤政清明,房玄龄等一批贤相奉公,圣君贤相是唐朝兴盛的根本。②唐朝前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政府选拔官吏的大门向社会成员平等开放,录取了大批有才能的人做官,一方面打击了士族的势力,为政治增添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这是唐朝前期兴盛基础所在。③制度是人创立的,在一个不是法制的社会里,人可以创造制度,也可以破坏制度,人才是重要的,唐玄宗统治的前后期,姚崇、宋璟与李林甫、杨国忠对比足以证明这点。④圣君贤相、科举选拔,一代人才将唐推向鼎盛。⑤制度作用也是重要的方面,好的制度能使人尽其才,唐前期的制度保证了唐朝的稳定,也有效地制约了君、相的权力,不使权力腐败。⑥唐朝前期均田制、租庸调制有利于农民生产和生活,是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基础。⑦总之,唐朝前期人才和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人才起主要作用,制度是次要的。(15分)

30.(1)都召开于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七大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前夕。(3分)

(2)都正确地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七大指出中国将面临两个前途,光明的前途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黑暗前途。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到城市。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3分)

(3)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七大提出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八大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3分)

(4)都具有从理论上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指导革命或建设实践的历史作用。但八大的探索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几乎未能发挥。七大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指导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八大的探索难以付诸实践。(4分)

31.实践:(1)1972年,尼克松亲自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终将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美国结束了同中国的对抗,改善了中、美关系。(2)1973年,美国在《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开始从越南撤军,结束了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战争状态。(3)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采取守势,同苏联就限制战略核武器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原因:(1)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长期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实力下降。(2)苏联加紧发展军事力量,美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下降。(3)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4)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评价:(1)这是与当时美国实力相应的外交思想,实力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础。(2)尼克松总统的外交活动是大胆、灵活、务实、有远见的。(3)该理念及其外交实践有利于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进行正常、平等的交往。(4)搁置意识形态分歧,解决阻碍国家正常交往的实际争端,与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一致的(其他认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