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历 史( 第九模拟)
【命题报告】 本套试卷以最新《考试大纲》为依据,对2006 年历史高考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逐个筛选和大胆预测,突出对主干知识点的考查,如古代经济、土地兼并、台湾问题、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近代化等,将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套符合高考命题趋向的优质好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被古人称之为“汤武革命”。此处“革命”最恰当的解释是
A奴隶推翻奴隶主统治的斗争B 推翻残暴统治的正义斗争
C 奴隶主政权之间的争霸斗争D 奴隶主改变社会经济形态的斗争
2. 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清心寡欲,崇尚自然 D善于权术,建立威势
3. 下列经济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扬一益二②编户齐民③租庸调制④苏州机房
A④②①③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
4.唐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 任人唯贤B 军人复员归乡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C 轻徭薄赋D 保证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时间
5. 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政策B 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D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6. 如果你要从中国古籍中查找有关欧洲先进水利技术、工具等方面的资料,应查找
A《汜胜之书》B《齐民要术》C《四民月令》D《农政全书》
7. 下图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碑,有关这张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地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B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开始的标志
C 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高潮
D暴露农民阶级阶级局限性最典型的一个事例
8.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转变反映了
A资产阶级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B 社会各阶层推翻君主制度的共同要求
C 资产阶级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
D 资产阶级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9.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
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在于
A推翻清政府BB平均地权
C建立民主共和国D 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0.1919 年5月2 日,北京《晨报》发表文章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是直接针对
A 德国逼迫清政府租借胶州湾B 日本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C北洋政府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努力遭遇失败
11. 中共一大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主要是指一大
A 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B 提出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党的奋斗目标
C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12. 西安事变发生后,“英美的舆论,虽对捉蒋表示不赞成,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英美对事变表示出犹豫不决B 张杨是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
C 英美既扶蒋又支持张杨抗日D 英美与日本的矛盾尖锐激化
13.下图是近代史上两次重要战役的示意图,有关这两次战役相同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都与争夺徐州有关
B都是反侵略战争
C 都采取包围歼灭的战术
D 都与国民党军队有关
14.读右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这幅漫画是当时整个社会氛围的生动写照
B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浮夸风的严重
C 导致这幅漫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泛滥
D 反映当时农业生产形势一片大好
15. 1962年2 月,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发扬党
的革命传统,加强民主集中制,抓好经济工作。这主要是针对
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农村中的“左”倾错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D 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错误批判
16.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联合国的影响主要是
A 使联合国完全摆脱了被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
B 使联合国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所控制
C 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17. 使联合国完全成了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内涵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商业空前繁荣
B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系加强,市场向世界各地扩展
C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18.观察下图,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和爆发地点分别发生在
A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 ①④
19. 近代以来,促进欧洲各国联系加强,为一体化打下物质基础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工业革命的开展B 新航路的开辟
C 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D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 观察右图,俄国1861 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农民土地所有制
C沙皇政府国有制
D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21.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 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B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2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直接原因是
A193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D体系建立时就埋下了矛盾隐患
23.1939年9 月慕尼黑会议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A 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 B 禁止当事国代表出席会议
C 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 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24. 进入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
A逐渐形成美苏争夺霸权的局面B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C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D 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
25.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
A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开始形成B 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第26 题10分,第27 题14 分,第28 题13 分,共计37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 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 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至荆襄( 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 今北京),西至蜀州( 今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材料二 唐高宗时,富商邹风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收。”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太平广记》
材料三 史料记载,邹风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 各以延纳四方文士,竞于供送,朝之
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开元天宝遗事》
材料四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 年)诏令: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会要》
材料五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代商业繁荣的表现。(2 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4 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唐朝这种商业活动能否迅速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什么?(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之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材料二我们党当前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
平局面的出现。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
材料三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共愿意和南京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
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
———毛泽东1949 年1月14 日《关于时局的声明》
回答:
(1)材料一中说:“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忌”。蒋介石的顾忌主要是哪几个方面?(3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中共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主要作了哪些工作?(3 分)未能阻止内战爆发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毛泽东发出《关于时局的声明》的背景是什么?(4 分)此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谈判的目的
何在?(2 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至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材料二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在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1913 年对比: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从两段材料之间的联系,说明材料呈现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3 分)
(2)材料一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3 分)
(3)材料一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
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有哪些?(4 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联已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苏联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什
么?(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第29 题12 分,第30 题14 分,第31 题12 分,共计38 分。
29. 战国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试结合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比较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12 30.19 世纪60 年代以来至90 年代末,先进的中国人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使这一时期中国
近代化进程得到很大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有哪些表现。(6分)
(2)上述近代化进程的结果如何?(4 分)
(3)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4 分)
31.16 世纪到19 世纪,英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三次重大变革?这三次变革是怎样发生的?简述这三次变革
对英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12 分)
2006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九)
测试报告
【测试总评】 本试卷难度与2005 年江苏卷相比基本持平,由上表显示,试卷的区分度较为理想,试题的测试效果较为显著,这反映了测试班级的总体水平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测试效果。本次测试反映了考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也暴露了若干问题:①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需要加强;②比较、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③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尚有欠缺;$
要进一步加强知识的迁移能力。
1.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商汤、武王在当时都是奴
隶主贵族,由此否定A 项。当时他们和斗争对象的关系是
君臣关系,可否定C 项。从战争的结果看,D项不符合
实际。
2.A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张是“ 兼爱”和“ 非攻”,“ 兼爱”就是要
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戴,“ 非攻”就是反对战争行为,爱好
和平。
3.B②编户齐民出现于西汉,应排在首位,④苏州机户出现于
明朝,应排在末位,由首尾可确定答案。
4.D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唐初的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土地,
而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
的发展。
5.C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
干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土地兼并,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
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
6.D本题考查识记能力。《农政全书》记载了欧洲的先进水利
技术。
7.A本题考查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掌握。三元里人民抗
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地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8.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
具,人们逐渐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面目,走上了武装反抗
清政府的道路。
9.D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从
其颁布的法令和措施来看,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资本主义的
发展。
10.D 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由题干中的时间、“ 胶州”、“ 山东”联系五四运动
可得出答案。
11.B 本题考查了对中共一大意义的理解。中共一大明确了其
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2.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英美扶植蒋介石,因而
对捉蒋表示不赞成;而讨伐张杨,会导致中国爆发内战,
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因而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是英美与日本对中国的争夺。
13.B 本题是一道图表选择题,首先应根据示意图判断两次战
役是台儿庄战役和淮海战役,然后分析、比较两战役得出
答案。淮海战役不属于反侵略战争。
14.D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漫画反映的是一种没有事实
根据的“艺术”夸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
15.B 注意题干中的“抓好经济工作”,只有B项与经济有关。
16.C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联合国并未完
全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可排除A、B 两项;维护国际和平
与安全一直是联合国的宗旨,又可排除D 项;中国是世界
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加
强了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力量。
17.B本题考查对商业革命含义的理解。商业革命打破了世界
彼此隔绝的局面,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与交往。
18.B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波士顿倾茶事
件,爆发的标志是来克星顿枪声。
19.A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各地之间的
联系。
20.B 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图中所示部分土地已经卖给农民,
属于农民个体所有。
21.C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研究
对内对外政策,加强同政府的联系可知垄断资本家加强
了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干预。
22.C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进
行侵略扩张,从而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
23.B 慕尼黑会议在英、法、德的合谋下,在捷克代表没有出席
会议的情况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24.A 5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苏联开始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两大阵营的对峙为美苏争霸所取代,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新的特点。
25.B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
比重上升。
26.【解题思路】 第(1)(2)问需要从材料中归纳有关历史信息,
这是对阐释能力的考查;第(3)问需要作出判断和说明,是对分
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时要以所给的材料为依据,分析这些材料
所能产生的作用,再得出准确的判断。
【试题解答】 (1)商人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有众多接
待客商的店肆;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
形———柜坊;国内市场发达;出现了全国性著名的商业都市。
(2)拥有巨资的富商与贵族官僚相互勾结,互相利用。说明
商人低贱的地位在唐代正起着微妙的变化。
(3)不能。当时商业虽比较发达,但尚未形成更进一步的社
会分工和统一的国内外市场,商品经济本身还没有发展到能
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程度。政治上仍然执行重农抑商政
策,对商业发展进行各种限制,短期内商品经济水平不会有大
幅度提高。拥有巨资的大商人同时又是拥有庄园的封建地
主,其经商的目的仍是维护自然经济。
【试题评析】 本题用所提供的材料,考查对材料的阐释能力
和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7.【解题思路】 第(1)问应结合当时的背景来分析,全国人民
反对战争,中共掌握着相当的武装力量。第(2)问注意归纳
中共争取和平局面的努力。最终爆发战争的原因是美蒋坚持
独裁内战的方针。第(3)问注意结合材料出处的时间来分析
背景,北平谈判的目的还是一种缓兵之计。
【试题解答】 (1)全国人民反对内战,要求和平;中共掌握着
相当力量的军队。
(2)站在自卫立场,坚决回击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毛泽东
亲自率领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蒋介石在美帝国
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3)国民党经三大战役后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美国和国
民党内部的压力;蒋介石于1949 年元旦发出“ 求和”声明。
利用和谈作为缓兵之计;企图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
【试题评析】 本题以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为切入点,考查对
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本题时间跨度较大,应联系当时的
社会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8.【解题思路】 第(1)问要通过社会制度的差别这一角度分析
经济状况不同的原因;第(2)问要注意从经济、历史及个人因
素等方面分析美德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第(3)问要立足法
西斯专政这一角度分析原因及影响。
【试题解答】 (1)材料反映的是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经
济发展状况。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
生,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幸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
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2)美国和德国。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了法西
斯专政。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
个人素质不同。
(3)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经济危
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发
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
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
族的抗战。
(4)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1936年,苏联新宪
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问
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试题评析】 本题从二、三十年代西方和苏联的不同经济状
况入手,考查了苏美两国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及资本主义内
部不同的政治发展状况。
29.【解题思路】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制
度的确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
面。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时期,君主专制制度
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在
思想上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
【试题解答】 (1)政治: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
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商鞅变
法为秦灭六国奠定基础;七雄争霸,人民厌恶战乱,渴望统一。
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
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对外政策由
开放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社会进步;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
族分裂,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
(2)经济: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水利工程的兴修,铁农
具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冶铁、煮盐成为重要的手工业
部门。中原市场形成和封建城市兴起,反映了商业的兴盛。
明清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
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腐败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
它的发展。
(3)思想:战国时期出现墨、儒、道、法、兵等学派,形成“ 百家
争鸣”的活跃局面。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仍是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
思想的产生,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试题评析】 本题是一道比较问答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
的能力。答好本题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把握战国时期和明清时
期两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
面加以比较说明。
30.【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时,一是要掌握好时间限定,二是从
重大历史事件切入,分清哪些事件属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
面,三是在分析每一事件时,要按照事件、结果、原因的顺序进
行整理。
【试题解答】 (1)表现:经济:①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民用工
业,如开平煤矿等。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19 世
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些通商口岸产生,19世
纪末有了初步发展。政治:19 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
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思想:学习、传播西方资产阶
级思想文化,西学东渐,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2)结果:经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趋于没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较
小,在社会经济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政治:维新运动最终
走向失败。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准备。
(3)原因:经济:洋务派以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为目的,
洋务企业受封建势力、外国势力的束缚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独立发展。
政治:由于遭到顽固势力的镇压,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且
具有软弱性、妥协性,维新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阶级、物质基础,
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也使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掀起学习西方的
热潮。
【试题评析】 本题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的中国近
代化进程为线索,旨在考查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1.【解题思路】 答好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英国近代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三次重大变革分别是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
场手工业的兴起、18 世纪末到19 世纪中期的机器大生产及
19 世纪末的垄断资本主义。然后再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每次
变革的社会背景及影响。
【试题解答】 第一次:16 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
业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圈地运动兴起,推
动了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农场牧场的建立。促进了封建经济
的解体,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
展奠定了基础。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
累,而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18 世
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
工厂开始出现。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
的统治基础,而且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进一步推动了
英国的对外扩张。
第三次:19 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竞争加
剧,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组织产生。英国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
【试题评析】 本题是一道小跨度的问答题,注意题干强调的
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三次重大变革,应利用所学知识
进行归纳、概括,考查对英国史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