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联合考试试题

2014-5-11 0:33:00 下载本试卷

高考历史联合考试试题

历 史 试 题

  考生注意:

1.考试设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答题纸上,做在试题卷上一律不得

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填写班级和姓名。

3.答题卷与试题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考生可以任

  选一组应答,但不可能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则以A组计分。

5.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分叉部分(A组 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在执政期

  间实施了                                                    (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的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

    A.秦朝和隋朝                   B.隋朝和唐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是                                    (  )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4.下列诗句描述的是隋唐时期的经济状况,其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  )

    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B.药辅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C.炉火照天地,经星乱紫烟       D.海将盐做雪,山用火耕田

5.以下属于我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有                   (  )

 (1)封建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

 (2)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3)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4)各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等因素的考虑

    A.(1)(2)(3)              B.(2)(3)(4)           C.(1)(3)(4)    D.(1)(2)(4)

6.唐朝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

年份

纳税户数

中央赋税收入

大历14年(779年)

120万户

1200万贯(包括盐利)

建中元年(780年)

310万户

1350万贯(不包括盐利)

  以下哪种说法最能体现表格中所反映的内容                      (  )

    A.由于国家人口大幅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B.纳税面扩大,虽税种不增加,但国家收入增长

    C.地主阶级腐朽,地主官僚任意增加税额

    D.封建政府腐败,虽然国家人口大幅增长,但中央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7.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

 
  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  )

    A.实现统一后   B.澶渊之盟后   C.东京保卫后后 D.宋金和议后

8.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据

  此判断,这幅画应是                                              (  )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9.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朵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情况

  是                                                          (  )

    A.工匠技术水平 B.出现劳务市场 C.存在失业现象 D.实行计时工资

10.历史学家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各项史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

  (1)从渔猎时代到刀耕火种       (2)从穴居野处到建屋定居

  (3)从氏族公社到夏朝建立       (4)从夏朝到商朝的朝代更替

    A.(1)(2)(3)(4)         B.(1)(2)(3)

    C.(3)(4)                   D.(1)(2)

11.某高三文科班同学围绕“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农民起义”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其中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有四种看法,下列正确的是           (  )

    A.教义一致     B.继承发扬     C.改造利用     D.完全不同

12.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不包括                               (  )

    A.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       B.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

    C.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13.下列四幅历史图片是抗战时期留下的珍贵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2)(1)(3)(4)         B.(3)(1)(2)(4)

    C.(3)(4)(1)(2)         D.(1)(3)(4)(2)

14.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  )

    A.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

    C.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5.“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建立北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实行军事援助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赋役制度

“民之大命,谷米也;国之所宝,租税也”中国古代社会,贱役制度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有其内容和特点。

  (1)试列举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两例。(2分)

  (2)概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2分)

 


17.爱我台湾,心系统一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试举出我国古代史上对台湾实施行政管辖的史实,以说明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2分)

材料二:“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占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2)诗中“酷料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指代哪一史实?(2分)

材料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3)导致诗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乡愁“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结合所学的史实,分析实现这一愿望的有利因素。(2分)

(B组 适合二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是指            (  )

 (1)人类开始最早的思想沟通交流  (2)人类开始进入了有社会的状态

 (3)人类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  (4)人类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

    A.(1)(2)   B.(3)(4)   C.(1)(4)   D.(1)(2)(3)(4)

2.历史上游牧民族因其生产力比较低,生活资料的往往不能自给自足,他们主要是通过何

  种途径来加以解决的                                              (  )

    A.向外殖民解决人口问题         B.积极发展自己的生产力

    C.被迫缩衣节食克服困难         D.依靠与邻族的互市贸易

3.中华法系大概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的初期,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是就提出了“礼乐

  刑政“的立法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应在                             (  )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战国时期     D.隋唐时期

4.从秦俑人物雕塑艺术到敦煌人物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的人物雕塑走过了一条由阳刚到柔

  美、由世俗走向神性的道路,这不是因为                            (  )

    A.印度佛教的传入                              B.各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祈求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印度佛教雕塑艺术的传入

5.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宠大的陵墓

  ——金字塔。大河文明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主要是因为   (  )

    A.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              B.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C.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D.都相信灵魂不死,重视墓葬规模

6.二战后,对伤病员、战俘的待遇和保持平民作了更加系统的规定的文件是   (  )

    A.战争开始公约 B.非战公约     C.联合国宪章   D.日内瓦公约

7.政府加强了对社会保障的干预,社会保障逐渐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发展途径始于哪一历

  史事件之后                                                  (  )

    A.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   B.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

    C.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D.英国发表《贝弗里奇报告》

8.西方某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家要当地理学家、也要当法学家,还有社会学家与心理学

  家。这个观点反映的是                                        (  )

    A.总体研究历史的方法           B.分时段研究历史的方法

    C.专题研究历史的方法           D.传统研究历史的方法

9.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哪一地区受益最大直接              (  )

    A.大西洋沿岸   B.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太平洋沿岸

10.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C.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D.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11.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罢黜出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  )

    A.压迫知识分子                 B.巩固专制统治

 
    C.加强思想控制                 D.防止人民反抗

12.维多利亚女王以自己的名字为时代命名,她

从18岁起执掌政权,统治了大不列颠整整

63年(1837—1901)。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

历史最为辉煌,最令人难忘的一个时代。下

列哪项内容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事实(  )

    A.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B.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D.福利国家的建成

13.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艾哈德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面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

    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

    D.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14.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4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15.人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农民靠他们在中国推行的                                 (  )

  (1)实验科教兴国“211”工程       (2)提出“一国两制”设想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

    A.(1)(2)   B.(2)(3)   C.(3)(4)   D.(1)(4)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科举制度

有人将中国古代科学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科学制度还曾被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介绍到西方,可谓是倍受称誉。一些西方纷纷仿效,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源于中国科举制度。

  (1)除科举制度之外,试举出我国古代政府实行的选官制度三例。(3分)

  (2)科学制度在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自古以来对其褒贬不一。请对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作一评价。(4分)

17.维系文明社会的法律

材料一:古时,李悝撰次诸国法而著《法经》。李悝以为王政莫急于盗贼,古其律始于盗与贼各一篇;盗贼须劾捕,其律又分著囚、捕两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合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其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共六篇而已。

  (1)《法经》已是成文法典,试举出两例与它同时期的著名法典。(2分)这些成文法典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3分)

材料二:《唐律疏议》卷二十一:“问曰:殴人者,谓以手足击人。其由撮挽头发,或擒其衣领,亦同殴击以否?答曰:条云,斗殴谓以手足击人,明是虽未损伤,下手即便获罪。至如挽鬓撮发,擒领掐喉,既是伤钉于人,状则不轻于殴,例同殴法,理用无惑。……若破骨及汤火伤人者,徒一年;折二齿、二指以上及髡(kun,指弄去头发)发者,徒一年半。”

  (2)《唐律疏议》在中华法系中具有什么地位?(1分)它与《法经》相比又有什么特点?(1分)

  材料三:当有我国正在加强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依法治国理念,但“人大于法”的现象仍常见于报端。江泽民同志为此提出“以德治国”,主张法制与德治互补互举,共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3)对于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共 同 部 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以下中央行政机构(官职)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  )

  (1)内阁       (2)中书省     (3)丞相       (4)军机处

    A.(1)(2)(3)(4)         B.(2)(3)(1)(4)

    C.(3)(2)(1)(4)         D.(3)(2)(4)(1)

19.乾隆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该谕旨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而言的                                     (  )

    A.改土归流                     B.五世达赖来京朝贺

    C.台湾邓氏降清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20.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1)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2)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西方的先进技术逐步传入     (4)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A.(1)(2)(3)              B.(2)(3)(4)           C.(1)(3)(4)    D.(1)(2)(4)

21.康有为创立维新思想体系是近代中国思想创新的重要一环。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主张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22.欧美列强促进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的扩张活动主要依靠的是      (  )

    A.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           B.抢占商路并垄断贸易

    C.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           D.政治控制及经济渗透

 
23.下列两幅图都洋务运动期间开办的企业,创办下列企业的直接目的是   (  )

    A.辅助军事工业 B.发展民族工业 C.增强国家实力 D.抵制列强侵略

24.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改变了国内的种族歧视状况

25.下列各项中,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的人们不可能见到或听到的有 (  )

    A.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听说美国纽约街头有了电灯

    C.圣诞节期间邻家的电话铃声不断 D.美国亲戚发来电报,告知将乘飞机来旅游

26.资本主义从自由主义到私人垄断,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其实质是(  )

    A.资本和生产越来越集中         B.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受生产关系的束缚

    C.对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

27.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共同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  )

 


    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28.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大政党。历史经验证明国共合则民族福,分则民族祸。两党合作时间较长且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贡献卓越的一次开始于            (  )

    A.20世纪20年代中期            B.20世纪30年代早期

    C.20世纪30年代晚期            D.20世纪40年代末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为了发展经济而组成的国际组织不包括    (  )

    A.欧洲共同体   B.华沙组织     C.77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30.日本政府首相表示将继续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难以消散的原因有                                         (  )

  (1)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军国主义历史传统

  (2)美国的包庇导致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不够彻底

  (3)日本成为经济巨人,不甘做国际政治生活中的矮人

  (4)中国对日本的威胁,滋长了日本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A.(1)(3)(4)              B.(1)(2)(3)           C.(2)(3)(4)    D.(1)(2)(3)(4)

31.2007年是我国“一五”计划完成50周年,“一五”计划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              (  )

    A.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

    B.国民经济各部门有重点按比例协调发展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发展生产同时提高人生活水平

32.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深刻地揭示出                (  )

时代

原始社会

农业时代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生产力发展的平均速度

每万年提高1%—2%

每百年提高4%

每年提高3%左右

每年提高10%左右

    A.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         B.社会社会生产力呈匀速上升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5分)

33.思想解放

材料一: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在先贤祠众的名人墓中,有两位人物给人的印象最深刻:伏尔泰和卢梭。

(1)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法国大革命是如何实现他们主张的(2分)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2)请概述近代中国在这三个阶段思想解放的主要表现。(6分)

 
  材料三: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材料三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于当时中国具有什么深远影响?(2分)

34.工业革命

材料一: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

—→日本。与法德两国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一条工业浪潮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

材料二: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是比利牛斯山抬高

了吗?但阿尔卑斯山也并不低。

材料三: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也不是在法国之后穿地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何以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

材料四:地缘是一个无可否的原因。比利时的佛兰德尔与英伦岛隔海相望,此地就成为英国与大陆贸易往来的集散地。

(以上材料均摘自《从曼彻斯特到硅谷》)

  (1)根据四则材料所反映的中心思想。(1分)

  (2)结合有关世界史知识,分析上述工业革命发展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工业革命浪潮是何时扩散到中国的?(1分)中国革命有什么特殊性?(2分)

35.战后格局

材料一:(斯大林于雅尔塔)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1)战后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材料二: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在身份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制度”。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学:“……我们在任务是唤起合理的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扰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援助。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他国实施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有人说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客观上带来了世界的和平,它的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有人说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难以谋求真正的和平,它的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3)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用史实证明。并说明另一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4分)

36.市场经济

材料一: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邓小平说:“拿中国来说,20世纪50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20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时期变成了经济大国”

材料三:“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之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1)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什么?(2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列举确立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或举措两项。(2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获得怎样的经验和教训?(2分)

37.中美关系

材料一: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说过,在日本投降后“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1)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2)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3)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

——摘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美国实际上选择了三种中的哪一种?(1分)美国这种选择的实质是什么?(2分)

  (2)为什么美国政府的目的不能达到,最终在中国遭到失败?(2分)

材料二:中国完全可以不怕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如果美国继续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国民众很可能会把购买力转向别国或国内品牌。……我深信会有那么一天,如果和解变得极不可能,我号召中国人民要记住仇恨!

——摘自《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

材料三:那么,当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呢?朝鲜和越南战场,美国一度是我们的敌人。但现在不是。为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已经结束了全面敌对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有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竞争与合作的平行发展时期,双方在经济上互有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包括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在和21世纪,都不应该成为敌人。

——摘自《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

  (3)概述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分别是什么?(2分)

  (4)结合当前的世界局势和相关知识,你同意哪则材料的观点,并能扼要说明你的认识?(3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38.民族复兴

材料一:近期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并引发多方议论的政论片《大国崛起》的结束语: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

材料二: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所著《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指出:19世纪是中国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统治的世纪。书中提到:19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殖民战争;20世纪的日本也给世界造成了灾难;现在,美国的一些做法人们也有目共睹。根据这样的逻辑,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把忧患带给世界呢?

材料三: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完全接受、采用西方的方工是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创立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出来,由这种新型文化来统治中国,甚至伴随着中国的逐渐走向强大,再由中国将这种新型文化传遍到全世界。

材料四: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法。

请根据材料提示,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历史和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

1.文章必须围绕主题展开,结合中外史实。

2.文章注重材料分析,突出个体理解。

3.文章论述层次清晰,文字流畅通顺。

   

参考答案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D

C

D

B

B

C

A

B

C

C

B

D

C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共8分

  (1)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等。(答出2点即可)

  (2)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比例越来越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4分)

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1分)用银两收税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

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应反映。(1分)

17.共7分

  (1)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录属福建省。(2分)

  (2)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后,日本割占了中国的台湾。(2分)

  (3)1949年,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两岸处于长期分裂对峙状态。(1分)有利因素:“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两岸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答出2点即可)

B(适合二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人,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A

C

C

D

C

A

A

B

B

D

B

B

C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共7分

  (1)秦朝:军功爵制;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分)

  (2)积极作用:将选举用人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平竞争性。(2分)

    消极作用: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明清科学制度的腐朽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导致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之一。(2分)

17.共8分

  (1)《汉姆拉比法典》、《摩奴法典》。(2分)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创造、国家的

产生等。(3分)

  (2)标志中华法系进入成熟阶段。(1分)特点:内容完备;体系严密。(答出1点即可)

  (3)进一步完善法律,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德治与法制相结合,共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答出1点即可)

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C

D

A

D

A

A

B

D

C

C

C

B

B

A

C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5分)

33.共12分

  (1)伏尔泰:批判专制制度和教会的欺骗性,提倡自由。(1分)卢梭:提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1分)大革命通过了《人权宣言》,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法制的原则。废除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第一阶段: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2分)

    第二阶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2分)

    第三阶段: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2分)

  (3)揭开了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1分)

34.共6分

  (1)介绍了工业革命扩散的路线,讨论是否受地缘因素的影响。(1分)

  (2)主要取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工社会制度的状况。如英国、美、法、德等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或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各自的工业革命开展。(2分)

  (3)19世纪60年代。(1分)既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又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是由封建统治者引进外国机器而进行的。(2分)

35.共9分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2分)实质:美苏争霸。(1分)

  (2)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2分)

  (3)观点: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史实:长期对峙,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苏联、东欧剧变以和来方式进行。(2分)

    观点: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史实:发生过局部的激烈冲突。如朝鲜战争、修建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2分)

36.共8分

  (1)内容: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创办和租凭工厂。(2分)

  (2)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重大方针的颁布和相关举措均可。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出2点即得分)

  (3)影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探索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独特模式。(2分)

  (4)简单的照搬照抄,并不适合本国国情,从而影响会国家发展。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2分)

37.共10分

  (1)第三种。(1分)实质是扶蒋反共,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目的。(2分)

  (2)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战争中,共产党贯彻了正确的政治方针和战略原则;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严重。(答出2点即要)

  (3)材料二认为离开了美国,中国照样发展;材料三认为中美现在不是敌对关系了,双方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2分)

  (4)材料二的观点。(1分)当今世界呈多样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1分)中美之间早已建交,双方有共同利益,经济上互补,应该积极面向21世纪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38.评分标准

  标题:2分

  观点:10分

  史实:12分

  史论结合,论述得当:3分

  层次清晰,文字流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