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测验试题
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朝廷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是通过:
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 C.招募手工业者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
2.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一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山的大半那么重
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力役
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在柜坊存钱
C.和波斯、阿拉伯人作丝绸生意
D.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5.有关曲辕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仅减轻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的缺点
B.使得入土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
C.不能使用于水田
D.耕作时平稳、深浅一致
6.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男耕女织”式 B.包括盐铁在内自给自足
C.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 D.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7.下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
8.有关坎儿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又称井渠,由竖井、暗渠、明渠等几部分组成
B.起源于西汉主要分布于西域地区
C.是干旱地区利用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灌溉的暗渠工程
D.既可以灌溉又可以排洪,还可以调节水量
9.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②魏晋南北朝能制青瓷、白瓷,唐时形成南青北白③唐时生产三彩陶器和釉下彩绘,为后来彩瓷产生开辟了道路④元代能制造青花瓷
A.①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关于“青铜时代”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司母戊鼎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周时代有大量青铜器农具
C.商时出现大量青铜铭文
D.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是该时代青铜艺术的杰作
11.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时的铜柄铁剑证明西周晚期铁器已开始出现
B.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已在较广泛地区使用,战国时则使用更普遍
C.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灌钢法
D.魏晋时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
12.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13.下列对“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工官”指的是历朝历代设立的专门管理社会上手工业生产的官员
B.其产品是官家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平民无权享用
C.“工官”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顶峰
D.“工官”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未起到积极作用
14.“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说明了
A.中原人口向南迁徙B.北方人与胡人在南方战争C.南方人会说晋语D.民族融合
15.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16.中国古代商人活动对统治者造成的不利影响有
①城市繁荣,出现众多的商业都会 ②农民羡慕从商利润丰厚,弃田从商 ③商人凭财势侵夺地产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④奢侈之风导致人心腐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7.有关丝织技术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B.西周以后,北方形成丝织业中心城市
C.西汉发明提花机 D.宋代出现缂丝技术
18.《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族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A.反映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9.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统治者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20.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①多为工商业中心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③呈现专业化特色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双重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 下列哪一制陶技术的发明改革了陶器壁厚薄不匀的不足
A.捏制法 B.泥条盘筑法 C.范制法 D.慢轮加工技术
22. 我国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开始形成于
A.唐代 B.宋代 C.元朝 D.明朝
23.有关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出现职业商人②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主体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活动十分萧条④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有关古代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是贝币②商周时期出现人造贝币③秦朝圆形方孔“半两钱”,奠定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基本形制④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时期坊市界限被取消④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大都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自战国到明清,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然而,某一朝代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7.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③农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烟草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清朝的哪些措施摧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①对外闭关锁国②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③实行“摊丁入亩”制度④厉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下列对汉代田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田庄内基本可做到自给自足
B.田庄内各生产部门基本具备,可以说就是一个完备微型的社会
C.田庄内的成员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
D.田庄内的僮仆除了为主人劳作外还必须承担护卫田庄安全的责任
30.有关区域性商人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商业竞争加剧的产物②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③商会组织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④操纵某地区某行业的商业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9分,第33题12分, 第34题13分, 第35题17分,共7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有渝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按: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曰,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其特点是什么?
(2)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井田制的内容。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4)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
(5)这一组材料反映了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夜……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任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朝 代 | 南 方 | 北 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19.8% | 80.2% | ||
唐代 | 43.2% | 56.8% | ||
北宋 | 62.9% | 37.1%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时期南方的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34.阅读下图:
请回答:
(1)从图中内容判断该图描绘的是哪一个时期的手工业成就。
(2)简述该时期手工业的成就。
(3)分析唐代造船业发达的原因。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高考历史第七次综合测验答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得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得分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得分 | | | | | |
综合测验答案(必修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B | C | A | C | B | C | D | D | D | C | B | D | A | D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B | D | D | C | A | D | B | A | A | A | B | D | C | C | A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9分,第33题12分, 第34题13分, 第35题17分,共75分)
31.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2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一切土地归周天子所有,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2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1前者是井田中央一区的土地,被贵族占有,1后者是四周的土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
(3)材料三说明当时土地所有权的争夺十分普遍,表明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2
(4)表明出现了地租这一新的剥削方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产生。2
(5)反映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的过程。2
32.答:(1)江南地区人口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4
江南变得十分富饶,出现了一年丰收可供数郡粮食需要,所产的丝棉布帛行销天下,出现了扬州、会稽、荆州等繁荣中心,成为朝廷的赋税主要来源,人口和户数逐渐超过北方。6
(2)经济重心南移。2
(3)原因:汉代江南地区尚未开发,1魏晋南北朝时、唐中后期和两宋之际,1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3
33.答:(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6
(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6
34.答:(1)唐代2
手工业 | ||||
陶瓷业 | 丝织业 | 造船业 | 造纸、印刷业 | |
唐代制瓷工艺水平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2 | 唐代出现缂丝技艺1 | 能造使用推进器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轮船雏形。1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1唐初仅洪州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1 | 雕版印刷术1 | |
(2)7
(3)原因:唐中期以后,由于丝绸之路不畅,大量瓷器通过海路出口到西方,就是“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外贸发达。4
35.答:(1)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2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2
(2) 农工商皆本;2重农抑商。2
(3)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3。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3
(4)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