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测试

2014-5-11 0:33:01 下载本试卷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本节学习重点:

  1铁器和牛耕使用的时间及其意义;2、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表现;3、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和意义、青铜铸造技术及代表作、漆工艺的主要技术4、酿酒业的发展过程;5、《考工记》;6、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和主要城市;7、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原因、实质和影响;8、春秋时期变法的途径、代表和实质;9、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目的、代表和结果;10、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评价。

一、农业的发展: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

 1、铁农具的使用:①过程:A、西周晚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②意义:                           

 2、牛耕的普遍:①出现时间:            

②意义:                            

 3、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①灌溉技术:                   

②著名水利工程:A、                

B、                

C、                

③意义: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铁业:①技术:                

②意义:A、                    

B、                    

 2、青铜铸造业:①技术:                   

②代表作:                   

 3、漆工艺:采用      技术

 4、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    麻布          

 5、煮盐业:       盐、       盐和       盐都已开发

 6、酿酒业:①商周时:              

②春秋战国时:                           

 7、《考工记》:①时间:         ②性质:                    

③内容:                        

④评价:                              

三、商业和城市

 1、流通:                   

 2、市场:                   

 3、城市:                                     

四、由公田到私田

 1、根本原因:                                 

 2、影响:封建剥削方式产生

                            

                                    

                                  

 3、实质:                          

井田(公田)

私  田

分配方式

奴隶集体劳动,产品完全归奴隶主所有;诸侯向国王交纳一定贡赋。

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交纳给国君。

剥削关系

私田主人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保留一部分产品。

阶级关系

奴隶主和奴隶

耕种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交纳地租。

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臣下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

一些贵族把公田转化为私田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①方式:                   

②代表:                   

 2、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①背景:A、                                

     B、                                

②目的:                                  

③代表:A、          B、           C、          

④结果:                      

 3、商鞅变法

   ①人物:                ②时间:          

   ③内容:第一次:A、                      

B、                       

C、                      

D、                      

       第二次:A、                      

B、                      

C、                      

   ④结果:                                  

⑤影响:A、                                 

B、                                

C、                                  

D、                                 

基础网络

工具

 
使用:西周末已用铁器。春秋战国铁农具逐渐普遍使用。

农业

 
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和社会改革

 
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是我国农技史上的动力革命。

水利

 
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

冶铸

 
冶铸业划时代发展: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两千年以上。

青铜工艺创新:莲鹤方壶精美绝伦,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

社会经济

 
           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漆器: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

其它

各业

 

手工业

 
纺织:麻布纤维相当细密,长沙战国楚墓出土有实物。

煮盐: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

酿酒:能用曲造酒,这是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内容

 
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

《考工记》

 
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价值: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地位重要,当时世界上也独一无二。

商业

 
特点:各地土特产品交流,中原市场有南方象牙、北方马、东方鱼盐和西方皮革。

城市:齐临淄、赵邯郸、楚郢。各国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

井田制

瓦解

 
①原因:由于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公田以外的私田。

经济基础

 
②表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交给国君,并采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

            式,种田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

社会变革

 
③结果:战国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大部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

特点:用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

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各国变法

(上层建筑)

 
原因:新兴地主随经济、政治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代表: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秦商鞅变法。

结果:在变法运动中,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

战国

 
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人,开始变法。

主要

内容

 
①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商鞅变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郡县。

⑥明法令,实行法治。

作用

影响

 
①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②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变法措施在秦国延续下去,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

④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有消极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4、战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征及进一步得到发展的社会原因

表现: (1)、 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铁制品、丝麻织品、漆器,而且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2)、 商业城市兴起,一些诸侯国的都城临淄、邯郸、大梁、郢都有买卖场所。

 (3)、 商人活跃,不少大商入获利丰厚,富比王侯。

 特征: (1、 商品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和统治者的奢侈消费品。

 (2)、 商品流通地域更广,超出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并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市场。

 (3)、 商业中心一般为政治中心,是政治中心的附庸;

 (4)、 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占有土地.成为新兴地主。  

 原因: (1)、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商业作为封建经济的一部分和心要补充;也必定得到发展。

 (2)、 “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了为农业服务的手工业、商业发展。这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5、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

 (1)、 不同之处:

 目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

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战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权力。

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是奴隶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2) 根本原因: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6、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①变法是在春秋后期开始的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贵族夺权斗争初步胜利基础上进行的。

②变法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③变法使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起来,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④变法中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⑤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的新局面。

双基金题

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候国为战争需要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3、对于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

C、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诸候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11、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争霸战争频繁,但社会经济却有了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发展经济           B、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各国推行改革、变法运动

12、推动春秋时期公田到私田演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器的使用和推广           B、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C、 分封制的崩溃             D、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3战国时期,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有①诸侯割据混乱 ②封建城市的兴起  ③商鞅变法中的农本政策 ④度量衡混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阅读下列三段评价商鞅的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

 回答:

  1、 三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完全支持商鞅变法。

  2、 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为什么?

“民以殷盛”。因为变法后百姓的负担仍较重。

  3、 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什么地方?

认为商鞍为人”刻薄”,其变法“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4、 材料三中“务本”指的是什么?

重视农业生产。

  5、 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商鞅变法导致的这一历史事实持何态度?

  取消分封制,奖励军功,废除旧贵族的特权。作者持否定态度

思考题:请按因果关系绘制一幅本节的知识结构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