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同步练习
命题人:钟 标
知识梳理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
(1)传统政策影响: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 ”,制订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方针。
(2)为摆脱国内危机:到1931年,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医治 造成的创伤。
(3)利用可乘之机:30年代初,国民政府正竭力 ,给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概况:1931年9月18日,日本 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3、结果
(1)由于东北军执行了蒋介石 命令,不战而退,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2)1932年,日本扶植 做傀儡,建立了 。
4、影响:
(1) 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2)中国军民的 兴起。
(3)占领 ,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军事势力,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破坏了 体系,加深了英美等国与日本的矛盾。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东北的抗日斗争
(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 ,进行抗日斗争。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同时,中共派大批干部到东北组织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 , 、周保中、李兆麟其主要领导人。
2、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
(1)1932年底, 在上海成立, 任主席,这一组织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1933年春, 同吉鸿昌合作组织了 ,同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3)1933年11月,蔡廷锴等联合李济深在福建成立“ ”,宣布反蒋抗日,同红军签订了《 》,得到了国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典型题例
1、(2004上海)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是 ( A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日本30年代发动的侵华事变。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题干20世纪20年代的时间限定和题干材料反映的日本侵华目标——满蒙。A项在时间和侵略目标上都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反映的日本侵华目标不符。
2、(2000全国)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等能力。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题干要求是反向选择。A、B两项的叙述明显正确;对D项来说,只要结合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来判断,也是正确的。只有C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集中主要兵力在南方“围剿”工农红军,中共针锋相对进行反“围剿”,不可能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此政策提出应在1935年,解题时应注意联系时间进行思考。
3、(2001北京春季)1932年10月,国际联盟调查团在所谓“中日冲突”的报告中提出(D)
A、维持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 B、由“满洲国”统治东北
C、恢复中国对东北的管辖和治理 D、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解析:本题考查了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内容,根据1932年国际联盟公布的调查报告书,国联既不同意恢复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原状。即可排除C项,又不承认日本维持伪满洲国、独霸东北的要求,即可排除A、B项。国际联盟企图把东北三省变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4、、(1994全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 ( C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考查了中共对日本侵华作出的回应。本题依据教材中共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即可确定C项是对的。A项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的内容;B项是1937年秋中共在洛川会议上通过的;D项为1935年底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的。
5、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表明了 ( D )
A、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 B、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C、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尚未全面推行
D、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存
解析:解答本题,一要进行综合分析,二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集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引起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他们举起抗日反蒋的旗帜,于是福建事变(“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发生:福建当局与红军签订的《抗日停战协定》只是一个军事协定,当时中共内部“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没有与十九路军很好合作,更谈不上建立统一战线。由此可排除A、C项。B项表述错误,是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到了危机关头。综合分析题干,透过现象把握本质,D项符合题意。
课后练习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 ( B )
A、占领东北 B、变中国为殖民地 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 ( A )
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 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困难境地 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有利的客观因素是 ( D )
A、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经济困难
C、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D、中国国内局势动荡,战争频繁
4、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 ( D )
A、打破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加深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
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
5、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政府现在既以此案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上述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的直接态度是 ( A )
A、寄希望于政治解决 B、顺应民众的要求
C、采取了投降政策 D、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6、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7、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D )
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 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
8、30年代,有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个穿和服的大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画反
映了 ( D )
A、美国与蒋介石的关系 B、日本与美国的关系
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 D、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关系
9、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D )
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 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 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10、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 ( C )
①冯玉祥 ②李济深 ③吉鸿昌 ④蔡廷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有 ( D )
①抗日游击队 ②抗日义勇军 ③抗日联军
A、①② B、③ C、① D、①③
12、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 ( D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
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
13、下图是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广场上的残历碑,是为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而修建,该事件爆发后,兴起的运动不包括 ( D )
A、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 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福建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4、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 ( D )
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 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
C、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D、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
15、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 ( A )
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 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
16、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 A )
①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
③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17、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 ( B )
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 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
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 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18、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武装,其中具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有 ( B )
①抗日义勇军 ②抗日游击队 ③抗日联军 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⑤十九路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 ( B )
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 ②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31年后,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是 ( D )
A、由“门户开放”转为“大陆政策” B、由绥靖转为独霸中国的政策
C、由“门户开放”转为绥靖政策 D、由绥靖转为遏制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回答问题。
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1)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2)分析蒋介石发布密电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简要评价。
(3)结合漫画创作的背景,说明作者讽刺了什么现象?
(4)举出与张学良有关的其他两项重大历史事件并用一句话评价张学良。
B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 C )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②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③经济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骤 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08年是九一八事变77周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 D )
①妄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 ②为了摆脱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③欧美各国忙于国内经济危机 ④蒋介石政府正加紧“围剿”红军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在于 ( B )
①幻想国际干预,和平解决 ②存在战必败的失败主义情绪
③认为中国共产党为心腹之患 ④内部派系林立,亲日派占上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抗日,以换取民族危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决于 ( A )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两党力量的大小不同
C、两党矛盾尖锐 D、同日本关系的不同
5、下列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
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 ②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而策划的 ③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南下,美日矛盾加深 ④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东北抗日义勇军基本被日军打败,而东北抗日联军则长期坚持并发展。由此可见,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 D )
A、是否坚持游击战 B、是否有统一的领导机构
C、是否充分发动依靠群众 D、是否有中共的领导
7、对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都是20世纪30年代在南方建立 B、都曾遭到蒋介石军队的围剿
C、都推动了抗日反蒋斗争的高涨 D、都是工农民主政权
8、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有 ( D )
①抗日义勇军的组成 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③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④“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9、下列四位抗日英烈的活动,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特点有 ( A )
①地域范围广,遍及全国 ②国民党的分化 ③社会阶层广泛 ④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相似之处有 ( C )
①都是20世纪30年代在南方建立的 ②都是工农民主性质的政权
③都曾遭到蒋介石军队的“围剿” ④都推动了抗日反蒋斗争的高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8年9月,张学良对东北大学生的训词:“要将自己看小些,将国家看大些,就是说自己不要自看的太重,而有害于国家。”
——《张学良文集》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文史资料选集》
材料三: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无条件地服听命于他。”
——《黎天才自传》
材料四: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的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概括张学良的思想倾向。
(2)材料二反映的张学良的思想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张学良对日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张学良思想主张的要点,概括张学良不同思想主张出现的根源。
课后反思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另外可供参考的选择题:
1、板垣征四郎1931年说:“明治天皇在位期间,我们拼着国运,坚决进行了日清、日俄两次大战,结果,在大陆的一角建立了特殊地位。”这里“大陆的一角”是指 ( D )
A、台湾及澎湖列岛 B、朝鲜半岛 C、山东 D、东北地区
2、九一八事变后,最确切反映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原因的是 ( D )
A、“……以此案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国际公理之解决”
B、“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人打仗”
C、“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部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可让出东北”
D、“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3、1931年8月蒋介石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这说明了 ( D )
①宁愿卖国也要反共反人民 ②把反共放在主要地位,抗日为次要地位
③惧怕人民革命甚于帝国主义 ④把阶级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其“态度”的实质是 ( A )
A、不抵抗政策 B、幻想国际援助 C、等待日本主动撤兵 D、攘外必先安内
5、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抗日斗争中遭到挫折的原因有 ( C )
①缺乏统一组织和坚强领导 ②国民政府不支持抗战,拒绝接济
③日伪军的猖狂进攻 ④“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危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下列事件按顺序排列是 ( B )
①九一八事变 ②伪满洲国成立
③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抗击日军 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7、1933年11月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蒋介石集团的矛盾的性质是( B )
A、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爱国势力与妥协投降势力的矛盾
C、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的矛盾 D、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矛盾
8、20世纪30 年代,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 ( C )
A、日本已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B、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不得人心
C、抗日符合整个中华民族利益 D、要抗日就必须反蒋
9、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成立和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表明 ( C )
①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引起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不满 ②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的旗帜 ③民族矛盾引起国民党内分化 ④爱国将领受到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最突出地体
现了当时 ( D )
A、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联合抗日 B、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C、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 D、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且与阶级矛盾交织
11、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最主要的特点是 ( C )
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 B、参加者有自发群众、国民党将领
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D、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一、1、(1)东方会议 (2)经济危机 (3)“围剿”红军
2、关东军
3、(1)不抵抗 (2)溥仪 伪“满洲国”
4、(1)中日民族矛盾 (2)抗日救亡运动 (3)东三省 (4)凡尔赛—华盛顿
二、1、(1)抗日义勇军 (2)抗日游击队 抗日联军 杨靖宇
2、(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宋庆龄 (2)冯玉祥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抗日停战协定
典型题例
课后练习
A 卷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详见题)
二、材料解析题:
21题:
(1)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阻止张学良抵抗日本的侵略。
(2)主要原因:蒋介石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顽固坚持镇压工农民主革命。
评价:蒋介石的这一反动政策,一方面助长了日寇侵华的气焰,另一方面激起了国内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3)作者讽刺了蒋介石弃民族大义于不顾,不抵抗日军的侵略,反而视中共为敌人,不断挑起内战。
(4)改旗易帜、西安事变;张学良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者。
B 卷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详见题)
二、材料解析题:
11题:
(1)爱国主义思想。
(2)将东北的局部利益放在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即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原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保存东北军实力;对日军有恐惧心理。
(3)由对日本不抵抗到决心抵抗。原因: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日军占领了东北,李顿调查团纵容日本侵略东北,使张学良依靠国联的幻想破灭。
(4)东北易帜,是为了国家统一和富强,要将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誓死不能放弃东北,为了抗日可以牺牲一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