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评估题(三)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背景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资本输出破坏了自然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发
展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同盟会的创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新”在
A、革命从此有了统一政党的领导 B、革命团体由分散走向联合
C、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 D、正式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3、在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4、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
6、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之间的矛盾
7、20世纪初革命派同保皇派进行了一场激
烈的论战。论战的主要内容是
①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 ②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③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④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被孙中山盛赞为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
役并寿”,主要是因为它
A、 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 导致了武装起义的爆发
C、 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意志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9、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A、进步工人 B、倾向革命的新军
C、革命知识分子 D、海外爱国华侨
10、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
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主要是因为
A、 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
B、 帝国主义的破坏
C、 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11、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做出的反映是
A、 积极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B、 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为合法政权
C、 严守中立
D、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
12、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于
右图A、B、C、D中的
13、下列对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
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革命派与立宪派共同掌握政权
的政府成的政府
B、 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政府
C、 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组成的
D、立宪派和旧官僚掌握实权的政府
14、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
续有效,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
A、 争取帝国主义支持 B、与列强保持现有关系
C、争取列强反对袁世凯 D、让列强迫使清帝退位
15、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看,原同盟会革命纲领并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6、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 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 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17、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的最直接目的是
A、 为资产阶级政权制造法律依据
B、 限定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C、 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D、把中国政治逐步纳入政党政治轨道
18、下列有关《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规定中国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布
B、 规定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规定行政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确立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9、武昌起义后至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所起的作用有
①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 ②壮大了革命声势
③分化了革命力量 ④促使革命党人妥协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0、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孙中山的活动
①筹划黄花岗起义 ②建立兴中会 ③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④提出三民主义 ⑤颁布《临时约法》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②①⑤③
21、袁世凯得以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封建势力的支持 ⑤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2、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 主张采取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权制度
B、 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改革
C、 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D、主张尽快结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
23、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B、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D、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的发展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
第 Ⅱ 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用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扳》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海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曰民族主义,二曰民权主义,三曰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民生主义即以富人虽富,不使以其富害人。我国资本家尚无,想不可不予为富人劝告,予为贫人防备。此即民生主义也。
——孙中山1912年8月25 《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当时建立“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三大革命有何局限性?(2分)
(3)材料三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实际?(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当时中国的国情分析,按照孙中山的主张能建立起“至完美”的国家吗?(1分)为什么?(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粥之,议院不得干涉。 ──摘自《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它说明孙中山所倡导的是什么国家的什么政体?(2分)
(3)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分)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什么局限性(2分)?
(4)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2分)
28、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并说明你的理由。(10分)
29、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适合自身利益的探索。据此回答:(13分)
(1)都有哪些政治力量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
(2)这些探索的影响和最终结局分别是什么?(8分)
(3)不同探索道路基本相同的结局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B | A | D | C | A | C | A | D | B | D | A | C | B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A | D | C | B | C | B | A | D | C | D | A | A |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国家:指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建立: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1分)
(2)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不敢明确反帝(1分);民生主义,只含糊提出反对富人专制,缺乏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建不彻底(1分)。
(3)“民族民权已达目的”不符合实际,辛亥革命的果实被除数袁世凯窃取,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旧,民主共和徒有虚名,民族民权两大目标均未实现(2分);“吾国资本家尚无”也不符合实际,中国在19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产生了民族资本家,孙中山本人即是资产阶级的代表(2分)。
(4)不能(1分)。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不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也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所以中国的社会性质不会发生变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分)
27、(1)君权神授(2分)。
(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2分)。三权分立的思想(2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2分)。
(3)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2分)。资产阶级的幼稚与软弱(2分)。
(4)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和平等的法则,否定了和封建等级观念,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2分)。
28、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沉重反对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旧,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未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可以赞同一种,也可以一分为二分析,总分不超过10分)
29、(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4分)。
(2)戊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爱国和进步的,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最终被顽固派镇压;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中国的企图,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兴起,也未达到预期的挽救封建统治的目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8分)。
(3)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找不到正确出路的(2分,相应表述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