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四校联考

2014-5-11 0:33:38 下载本试卷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四校联考

高 一 历 史

命题:长葛二高 邢继红 审题:长葛二高 李书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计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答案写在第Ⅱ卷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据此回答1—6题。

1、中国共产党的下列决策符合中国国情的有(   )

① 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 秋收起义的行动计划;

③ 秋收起义部队的文家市决策;    ④ 瓦窑堡会议制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共斗争策略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斗争重心始终指向国民党反动派

B、坚持民主革命路线,始终与民族资产阶级结盟

C、以农村为中心,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反对国民党独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3、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最主要表现是(   )

A、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在共产国际帮助下纠正“左”倾错误

D、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问题

4、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西安事变

5、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实质上反映了(   )

A、作战方针的区别          B、战略战术的区别

C、认识水平的区别          D、阶级本质的区别

6、中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党的建设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D、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建国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新政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曲折发展时期。据此回答7—14题。

7、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是(   )

A、《论持久战》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8、新中国诞生初期,中共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

A、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B、新解放区的剿匪作战能否成功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D、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

9、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的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镇压反革命

10、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掠夺      ②全国工农业生产下降

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④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新政协的召开         B、新中国的建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2、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合理地调整工商业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3、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14、在“文革”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其原因主要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在全国范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D、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据此回答15—20题。

15、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好思想准备的是(   )

A、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6、“文革”后我国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其原因主要是(   )

A、邓小平号召尊重知识和人才

B、对冤假错案的平反,鼓舞了知识分子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是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8、下列与确立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是在中共七大上

② 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是在中共十五大上

③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在中共十六大上

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理论的是(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一九七九后,那是一个春天”,其中“春天”的意义是(   )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21、“一国两制”的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

① 台湾问题   ② 少数民族问题   ③ 邻国边界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新中国成立后,对内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对外开展积极的外交工作。据此回答22—24题。

2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共同发展繁荣   ④ 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3、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方针是(   )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⑥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24、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   )

A、日内瓦会             B、万隆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文本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四校联考

命题:长葛二高 邢继红 审题:长葛二高 李书伟

题 号

座号:   

 
总  分

25

26

27

得 分

第Ⅰ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计48分。)

得分

评卷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题18分,26题15分,27题19分,三

       道大题.)

25、(18分)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材料一:中共中央1942年通过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故于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日报》1942年2月6日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反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238页

① 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并说明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改变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作用。

  土地革命时期基本内容:(2分)

  抗日战争时期基本内容:(2分)

  抗日战争时期变化的主要依据:(2分)

抗日战争时期作用:(4分)

②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主要措施:(4分)

积极影响:(4分)

26、(15分)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改变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人们认识西藏又多了一扇新窗,雪城高原上的文化将呈现在更多人面前。据此回答:

(1)西藏是通过何种方式解放的?这有什么历史意义?

  方式:(2分)

  历史意义:(4分)

(2)一五计划时期,建成的进藏公路分别是什么?(3分)

(3)西藏解放后党对西藏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2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据此回答:

(1)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时期指导思想是什么。

 标志:(2分)

指导思想:(3分)

(2)这一时期祖国的统一大业取得哪些重大成就?(6分)

(3)现代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8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计48分。)

1—5:CCDCD   6—10:CCABC    11—15:CDBDB

16—20:ACABA            21—24:DDA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8分)

 ①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2分)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分)

  主 要 依 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分)

  作    用: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4分)

 ②主要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4分)

  积极影响: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4分)

26、(15分)

  ①方式:和平解放。(2分)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使西藏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4分)

  ②康藏、青藏公路、新藏公路。(3分)

  ③措施:a、生产改革或民主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西藏自治区。

      c、实行改革开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修筑青藏铁路,开发西藏或1999年以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

(任写出三点就可得6分)             (6分)

27、(19分)

  ①标  志: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分)

  ②a、“一国两制”的构想。

   b、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

   c、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

   d、海峡两岸的交流增强。   (任写出三点就可得6分)  (6分)

  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原因是:

a、结束文革,拨乱反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安定的环境。

b、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利用两种市场

c、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中共的领导,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要要点符合题意,评卷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出本题总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