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014-5-11 0:33:39 下载本试卷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夏商王位世袭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 

(2)、掌握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被封的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产生的影响和兴衰;

(3)、掌握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理解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同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二、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王位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教学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三、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较多,但线索与知识结构不很复杂: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度

夏商

 
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卜、祝、师

地方封侯、伯 

文本框: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分封制度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

内容: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

影响:扩大了周朝疆域

西周

 
结果:西周后期开始日益被破坏

                    由来: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文本框: 宗法制度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地位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

                    影响:保证了贵族政治垄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

四、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对本课内容陌生,对其认识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化,更没有上升为历史理论认识。

2.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微观分析、宏观把握”还很陌生。

五、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总体特征,让学生学会类比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的故事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分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六、教学设备:

1. 自制历史CAI课件;

2. 图片;

3.液晶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前言:古代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

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专制一步步强化;两大阶段:夏至春秋战国(早期)

与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着眼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2、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鼎”,让学生讨论“鼎”的象征意义,引入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讲授新课: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者:夏禹 第一个王朝(前2070年)

   特点:国家机器——“家天下”

形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商朝)

(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职责)

地方上:封侯、伯   义务:纳贡、征伐

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思考题:

1、夏商时期的相权状况意味着什么?(分别与禅让时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2、侯、伯有几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国的首领(双重身份)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前1046年)

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

内容: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

影响:扩大了周朝疆域

思考题:

分封制体现了森严了等级,维护这种等级制度,仅仅靠得是国家暴力机构吗?如果不是,还要依靠什么制度?

(2)、宗法制度(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

由来: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地位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度

影响:保证了贵族政治垄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

(3)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思考:楚庄王问鼎说明了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后期~战国末[秦])

原因:分封制的局限性: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

 
4、小结:

 春秋战国(衰落)

 

夏商(形成、发展)

 

周宗法、分封(完善)

 

特点:有专制色彩;宗族血缘关系为主要维系手段,形成家国一体形式。

 


九、课堂练习:

1、反映我国禅让制被世袭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  B.《越绝书》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2、《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其含义是(   )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长子

4、孔子说:“殷因于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时期的?

十、课后反思:

本课分析较透,内容处理较为恰当。

教学操作体现了教学设计,但时间把握不太好(留下了一些尾巴)。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发挥较好。

理论分析到位,学生掌握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