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检测(问卷)
第一卷(共60分)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1.5分,共40题)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 耕作方式的进步 B 土地制度的变化
C 手工业的进步 D 赋税制度的变化
2、《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B 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 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D 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3、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 地主经济
C 封建庄园经济 D 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
4、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明朝中期: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社会发生贫富分化
C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D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5、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最突出后果是: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B 农民购买力低,缩小商品销售市场
C 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 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B 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C 由私人投资兴办 D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7、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最直接目的是:
A 发展民族工商业 B 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
C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充实国库,弥补财政亏空
8、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C 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10、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上是:
A 片面地强调公有制 B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D 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1、1958年,总路线和大跃进这一失误的思想根源在于:
A 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 夸大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客观规律
C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D 违背了经济发展应综合平衡的原则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在思想方面的突出表现是:
A 结束了“文革”
B 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C 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是:
A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在农村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 在农村和城市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14、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含义是:
A 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 改变所有制形式
C 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D 改变经济管理方式
15、国家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
A 稳定了物价,保障了人民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B 使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
C 让更多人吃得更好,更有营养
D 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16、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是:
A 上海浦东的开发 B 海南建省
C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7、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的这种贪婪地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C. 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 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地方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18、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A. 欧洲与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
B.主要商路从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
C. 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
D.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9、英国发布《航海条例》的根本目的是:
A. 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活动
B.与法国争夺海上霸权
C. 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
D. 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20、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21、下列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一次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它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C. 它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D. 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22、工业革命不仅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而且导致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主要是指:
A. 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B. 工厂出现
C. 大机器生产出现
D. “蒸汽时代”开始
2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培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2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 电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D. 化学工业的建立
25、之所以说经济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国际市场所致
B. 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掠夺殖民地所致
C. 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致
D. 各国为了摆脱危机,维护其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致
26、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志的目的是为了:
A. 调整农业
B. 整顿银行金融业
C. 复兴工业
D. 社会保障救济
27、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 根除经济危机和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
B.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D. 资产阶级政府权力的空前加强
28、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指出:“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奉献”;“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以上材料表明了罗斯福的哪些思想?
① 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② 要求稳定社会秩序
③ 要求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④ 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农民的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30、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 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
B.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美国的资本输出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3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C.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 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
3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3、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 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
B.使苏共内部矛盾激化
C. 造成思想的混乱
D. 导致民族主义势力泛滥
34、苏联(俄)历史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时期有: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时期
B.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 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 新经济政策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35、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
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36、“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
A 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 B两种不同国际货币制度
C 两个国家经济地位的变化 C 两个国家的不同主张
3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说明:
A.欧洲经济开始复苏 B 英镑不再对世界经济发挥作用
C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D 国际社会经济合作局面形成
38、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 资本主义全球化 B 世界经济一体化
C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D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
39、1989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这些表明:
A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世界发展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40、当代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A 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 B 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C 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 D 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减弱
第二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41、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宣称:“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和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宣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大选,结果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摆脱危机实行新政。下台后的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的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组织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四: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濒临毁灭的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再次当选,连任总统。
请回答:
(1) 联系材料一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比较胡佛、罗斯福对工人的政策有什么不同?(2分)
(2) 罗斯福、胡佛上述不同政策反映了二人克服危机的基本思想有什么不同?(4分)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1分)
(3) 联系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是否成立?(1分)为什么?(2分)
42、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公路和铁路连接各地的城市和乡村,航线由远洋深处入内河,交通日益便利。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大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世界影响。(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3分)
(3) 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4) 材料三所体现的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1分)
三、问答题(共20分)
4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你是怎样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6分)
44、社会主义仍是一项处于探索中的事业。试以苏联为例说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过哪些探索?结果如何?(10分)总体来说,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检测(问卷)(答卷)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41、 (1)联系材料一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比较胡佛、罗斯福对工人的政策有什么不同?(2分)
(2) 罗斯福、胡佛上述不同政策反映了二人克服危机的基本思想有什么不同?(4分)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1分)
(3) 联系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是否成立?(1分)为什么?(2分)
42、(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世界影响。(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3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4)材料三所体现的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1分)
三、问答题(共20分)
4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惟一自然基础。”
你是怎样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6分)
答:
44、社会主义仍是一项处于探索中的事业。试以苏联为例说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过哪些探索?结果如何?(10分)总体来说,为我们的改革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