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014-5-11 0:33:39 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英国在华攫取的下列特权,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得到的是

①英舰任意进出通商口岸        ② 在通商口岸建教堂 

③ 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  ④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A.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④

2.  沙俄割取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值

A.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时         

B. 中国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时

C.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时

D.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时

3.  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 制定革命纲领       

B. .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

C.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D.借用外来宗教

4.  洋务派与顽固派产生意见分歧的主要表现是

A. 对解决内外矛盾的方式不一  B.对待人民革命的态度不一

C.对维护政府统治的态度不一  D.对坚持“中学为体”的态度不一

5.  1885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主要是因为

A. 台湾成为西方列强争夺的对象 B.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C.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   D.巩固民族统一

6.《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政策的特点可归纳为

  A.军事与外交手段并用     B.以资本输出为主

    C.扶植地方割据势力       D.采用以华制华策略  

7.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对革命形势发展的影响是

A.帝国主义放弃中立

B.东南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8.  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 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权的政府

B.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C. 立宪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府

D.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组成的联合政权

9.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前提条件,主要是

A. 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B.制止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成立了农工商总局    D.倡导“实业救国”

10.促成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因素是

A.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    B.尊孔复古逆流的掀起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推动

11.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中共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12.1927年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了,这里的“失败”是指

A.国民党背叛了革命     B.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屠杀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3.1927-1936年,中国社会基本的政治特征是

  A.国共十年对抗       B.中日矛盾不断上升

 B.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    D.国内战争转向民族战争

14.抗战时期两条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抗战态度是否积极     B.战略战术是否得当

C.是否发动民众抗战     D.是否依赖外国援助

15.中共在1927年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到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

这主要说明

 A.国内斗争服从国际斗争    B.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

C.中共从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出发 D.国共矛盾是兄弟之争

16.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质

A.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所有制 B.劳动人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

C.苏维埃政权的土地所有制    D.劳动人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

17.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因为

    A.会议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   

 B.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18.1949年政协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此时新中国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

C.新民主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面临着最严重的考验是

A.能否镇压反革命       B.能否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能否稳定物价        D.能否尽快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0.建国初期,国家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目的是

A.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利用私营工商业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

D.充实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1.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2.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比例关系 

23.党中央和国务院首先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对外开放,是因为

A.这两个省份在历史上对外联系最早

B.这两个省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C.这两个省份具备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

D.这两个省份的人民经商意识浓厚,思想也较中国其他地区活跃

24.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殖民统治实在不得人心,殖民者需要改变手段

B.英国、葡萄牙政府租借上述地区的期限已到,不得不交还中国

C.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D.“一国两制”政策的威力

25.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抗日最典型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6.在我国,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7.“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

A.批判《海瑞罢官》               

B.《炮打司令部》

C.“五·一六”通知                

D.《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28.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理论

29.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主要错误是:

A.突出阶级斗争                  

B.忽视客观规律

C.“多快好省”的提法太笼统            

D.倡导“大跃进”运动

30.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首次取得世界冠军的是:

A.许海峰                          B.容国团        

C.邓亚萍                          D.陈镜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31题10分,32题11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年来,泰西专以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

                         《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钦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两则上书应出自何人?试说明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上书的?反映了什么政治要求?(5分)

(2)    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文知识,分析作者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应如何认识?(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毛泽东……制定了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自《中国历史》第三册

材料二  “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的农民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三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分配土地……”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籍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是依据什么制定的?(2分)

(2)    材料二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何不同之处?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    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四与材料三又有何不同之处?(3分)

(4)    材料四是何时颁布的?为什么当时还要进行土地改革?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三、问答题(总分34分,33题10分,34题10分,35题14分)

33.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实现了各个革命阶级、阶层的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新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国内形势,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10分)

34.简述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怎样形成的?(10分)

35.结合史实概括我国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经济建设的成就。(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