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
说明:
1、本测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将第I卷选择题你认为正确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II卷的答题表格内
一、单项选择题;
1.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
B.过渡时期总路线地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政协 B.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4.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B.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C.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D.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5.1954年宪法中规定中国的国体是
A.新民主主义国家 B.苏维埃共和国
C.人民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共和国
6. 下列关于1954年宪法内容的叙述正确是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既有曲折又有发展。请回答7-11题
7. 推动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发动群众参加整风运动 D.成立全国政协
8.“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破坏表现在①司法部门陷于瘫痪②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③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④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突出的表明了
A.国家的法律遭到了严重破坏 B. 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1.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新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13题
12.该制度初步建立于
A.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被推翻时
B.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C.新中国成立时
D.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13.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根本目的是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把民主党派改造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 D.为实现“一国两制”的构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请回答14-19题
14.下列不属于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通过
C.《刑事诉讼法》的出台 D.《行政复议法》的通过
15.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通过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颁布
D.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
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A.基层民主选举
B.基层政权建设
C.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D.基层法规的完备
17.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
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出现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8.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19.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大起步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共同纲领》的制定
C.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对于促进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回答20-28 题
20.“一国两制”的宪法保证是
A.1949年的《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82年新宪法 D.1999年宪法修正案
21.台湾问题属于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 历史遗留问题 C.国际争端 D.党派之争
22.我国之所以能够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3.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24.“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25.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转变为频繁交流的原因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③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三通”的限制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国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一国两制
27.“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国策是在下列那次会议上
A.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B.中共八大
C.全国人大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2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条件成熟,包括①中国国力增强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9.中国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
A.利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
B.和平统一,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反对台湾加入任何形式的国际组织
D.坚持武力统一
30.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退守台湾,两岸关系长期对立,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但他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
A.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双方应该成立一个联合政府
C.双方应该共同协商两岸问题
D.两党应该轮流执政
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I卷答案表格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
31. 材料一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严词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个人讲话?”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二 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 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出中国的发制建设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它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它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三次人大上的报告
材料二 统一后,台湾仍搞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要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请回答:
(1) 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是什么?它首先成功运用于什么问题?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 材料一、二在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3.阅读下图及材料
新疆北部的石河子市,曾经是大片的戈壁滩,十分荒凉。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产建设兵团辛勤耕耘,初步改变了这里一穷二白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得到进一步开发,工业、农业日益现代化;教育发展迅速,学校逐步体系化,大、中、小学一应俱全;市里有整洁的街道、宽敞的影剧院、美丽的园林。昔日荒凉之地变成了“戈壁滩上的明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出新疆石河子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34. 江泽民书记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建密结合起来。
请回答:
(1)概括“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特点。
(2)新时期在民主法制建设中我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六单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C 5.C 6.B 7.B 8.A 9.A 10.C
11.D 12.B 13.B 14.A 15.A 16.A 17.C 18.A 19.A 20.C
21.A 22.C 23.D 24.B 25.D 26.D 27.A 28.A 29.B 30.A
二、非选择题
31. (1) “文革”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
(3)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执行到“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我国的民主法律建设步伐大大加快,进入法制建设的新时期。
32. (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使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 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要求。
33.(1)该市日益繁荣与发展。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实行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2) 基于中国的国情。促进了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及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了民族平等及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4.(1)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2)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89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这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1999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意义:使我国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