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同步测试(2)

2014-5-11 0:33:40 下载本试卷

高一历史同步测试(2)

第一单元      编者:肖延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1、 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D、社会历史的倒退

2、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 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4、 山东省简称鲁,又称齐鲁大地,起源于:

A、大汶口文化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

5、 《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其含义是: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6、 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7、 我国古代经常会出现“百世不迁之宗”,它指的是:

A、大宗的长子  B、大宗的庶子  C、小宗的长子  D、小宗的次子

8、 分封制在周初与周后期结果不同,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井田制破坏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9、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10、 启建立的王位世袭制一起影响到: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建立  D、清朝灭亡

11、 周朝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不享有的权利是:

A、设置官员  B、建立武装  C、征派赋税  D、奉命征伐

12、 王位世袭制的特点是:

A、王位传给长子      B、王位传给嫡长子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可在别姓中传承

13、 我国早期政治制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

15、 反映我国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16、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不相同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17、 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18、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前提是:

A、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B、宗法制  C、扩大疆域  D、安抚功臣、贵族、王族

19、 我国古代“天下为家”局面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家族观念的确立  B、氏族组织的建立  C、社会形态的转变  D、定居生活的开始

20、 “春秋之中,轼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诸侯间争夺土地、人口,互相残杀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

21、 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主要表现在:①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②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③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 ④攻伐征战皇帝亲自带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

22、 秦朝实行郡县制之所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是因为: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由皇帝任免

23、 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

24、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诸卿

25、 秦始皇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长远利益 ②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 ③对华夏族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④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6、 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27、 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28、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爵位世袭制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9、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基本的原则

C、全国有统一的通行文字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30、 秦朝实行郡县制之所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D、削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的形成

31、 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D、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32、 下列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A、推行郡县制       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

C、制定法律镇压人民反抗  D、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政府

33、 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

34、 中国最早设立郡县起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期  D、秦朝后期

35、 下列关于秦朝专制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B、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D、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36、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确立了法家思想为秦朝社会的指导思想

C、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7、 对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8、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政府设丞相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39、 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40、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六部

41、 汉朝初期,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①起用布衣为相 ②扩大尚书台权力,削夺三公权限 ③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执行机构 ④尚书令代替丞相掌握了行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3、 隋、唐、北宋的地方政权基本上属于:

A、州县两级制  B、郡县两级制  C、州郡县三级制  D、道或路、州、县三级制

44、 元朝设置的行省之下管理边远民族地区的机构是:

A、达鲁花赤  B、平章政事  C、宣政院  D、宣慰司

45、 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贤任能,保证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6、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权力

47、 汉初在地方实行:

A、郡县制  B、封国制  C、郡国并行制  D、州郡县三级制

48、 唐朝中央政府运行的机制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49、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的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50、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51、 对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朝在中央实行行省制度  B、河北、山西、山东由行中书省直接管理

C、行省只拥有地方行政权   D、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2、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着眼点是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其加强控制地方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皇权 ②削弱相权 ③派文臣做知州 ④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3、 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汉朝  C、元朝  D、宋朝

54、 我国古代通过削弱或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王朝是:①唐朝 ②北宋 ③元朝 ④明朝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5、 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②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 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④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6、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雍正帝时设立 ②只能由满洲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③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④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7、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

A、加强皇帝的权力  B、强化满洲贵族的权力

C、实现军事民主化  D、提高汉族官员的权力

58、 明清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军机处的设立

C、官僚机构膨胀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59、  清朝统治者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这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危害是:

A、皇帝个人独断难免失误  B、官吏唯上是从因循守旧

C、官僚机构膨胀脑汁腐化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60、 清初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裁决军机大事  B、草拟审批政令  C、行使宰相职权  D、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

二、材料解析题:

6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亡,乃定制以子弟二十一人,又以功臣一十四人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郞李百药奏论封事……中书舍人马周又上书……太宗嘉纳齐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二中唐太宗对分封制持何种观点?材料一的观点又是什么?

(2)你对材料中的观点是如何看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统治者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三、问答题:

62、概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过程。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BBC 6-10BABAD 11-15DCABD 16-20DBACC 21-25CDBBD 26-30ABCDC 31-35BBBAD

36-40DBDCA 41-45CCDDD 46-50DCBBA 51-55DDCBA 56-60CAADD

二、材料题:

61、

(1)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周因分封制统治了很长时间,秦因未实行分封制而二世灭亡。材料一也认为秦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

(2)秦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而并非没有实行分封。

(3)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唐太宗采纳了群臣意见,没有坚持实行分封。

三、问答题:

62、

(一)建立与演变过程:

(1)秦朝时,确立“皇帝”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从而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汉承秦制,在中央“中朝”与尚书台加强了皇权;在地方王国势力削弱使中央集权加强。

(3)隋唐时期,确立与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

(4)宋代,在中央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等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在地方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知州,加强了中央集权。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6)明清时期,通过废除丞相、设置军机处等措施,使皇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二)作用与影响:

积极作用:

①巩固了统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

①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使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县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严重;

②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③加强思想控制,从而阻碍了中国科技文化的进步;

④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明清时期开始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