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 )。
①半封建是指由过去的“闭关锁国”被迫实行半开放
②半殖民地是指不少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留居中国
③半封建是指原来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发展
④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但又没有完全丧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①它们都是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
②它们都是因领导集团的分裂大大伤了元气
③它们都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④它们都被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在太平天国后期,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其出现的特定原因是( )。
①当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洪秀全建立人间天国的政治理想在实践中破产
③洪仁轩在香港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状况
④太平天国后期需要改革内政,振兴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是( )。
A.利用改造 B.全盘接受
C.继承发展 D.相互补充
5.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 )。
A.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
C.八国联军在天津设立都统衙门
D.英法在广州成立占领委员会
6.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
①清朝政府的支持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维护统治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
①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
②来源于破产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③人数不多,但高度集中
④先于中国资产阶级诞生
⑤组织性、纪律性强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8.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的正确排列是( )。
①阿古柏入侵新疆 ②俄国侵占伊犁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日军从琅桥登上台湾
⑤亚东被辟为商埠 ⑥黑旗军斩杀李威利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⑤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②③④⑥⑤
9.台湾设立行省是在( )。
A.鸦片战争以后 B.中法战争以后
C.戊戌变法之中 D.清末新政之中
10.在下列近代报刊中,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
①《时务报》②《国民报》③《中外纪闻》
④《民报》⑤《国闻报》⑥《游学译编》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11.在下列进步团体中,其主要成员来自学界和新军的是( )。
A.保国会 B.同盟会
C.强学会 D.日知会
12.梁启超一生政治态度多变,其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①维新变法 ②保皇复辟 ③实行立宪 ④反对帝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3.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的相同之处在于( )。
①都是反对袁世凯的 ②都属维护民主共和斗争
③都由国民党来领导 ④都落得一个失败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仍然是( )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
C.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D.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5.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他采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实质是( )。
A.鼓励新文化新思想发展
B.调合各种思想文化矛盾
C.促进各种思想文化成长
D.保护尊孔复古思想生存
16.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 )。
A.京汉铁路总工会
B.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D.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
17.新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增加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
A.民族平等 B.节制资本
C.自由权利 D.反帝内容
18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曾在湖北发生过的有( )。
①保路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洋务运动
④二次革命 ⑤二七罢工 ⑥收回租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19.国共关系发展中起重大转折的事件是( )。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20.大革命失败以后,宋庆龄发表声明说:“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她所指的是( )
①陈炯明 ②冯玉祥 ③蒋介石 ④汪精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下院为调查中英贸易关系而委派的委员会在1847年曾提出报告说:“可惜我们应当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扩大我们的交往的结果并没有证实我们的合理的期望,自然,这种期望是以自由进入这个蔚为壮观的市场为依据的。我们认为,妨碍这种贸易发展的,根本不是由于中国不需要英国商品,也不是其他国家日益增长的竞争;花钱买鸦片——这消耗了所有的白银而使中国人一般的贸易遭受巨大的损失;他们不得不用茶叶和丝来支付其他商品。”
——摘自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
1852年,英国驻华官员米契尔致香港总督文物的报告书中说:“中国人的习惯是 这样节俭、这样因循守旧,以致他们穿的衣服正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这就是 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
他还认为:“当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齐去梳棉、纺纱和织布;他们就用这种家庭自织的料子,……来缝制自己的衣服;而将余下来的拿到附近城镇去卖,……供给城镇居民及河上居民的需要。这个国家十分之九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都是在农家生产出来的。”
——摘自马克思《对华贸易》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南京条约》签订后,中英贸易的基本情况怎样?
(2)材料一认为影响中英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认为影响中英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反映出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什么特点?
(4)19世纪50~60年代英国侵略者采用了哪些手段最终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此次战事,实为李鸿章因循怠驰所酿成。当日若从汪凤藻、袁世凯、叶志超益师之请,豫先进兵,何至险要为倭所据、韩王为倭所虏,使敌人着着占先而我兵无可进之路?……
获敌奸细,不加穷究,且欲纵之。知敌装煤米,不复过问。……平壤顿兵,该督(指李鸿章)不令攻打,显违诏旨,无复人心。
当未奉战谕旨之先,欲请俄人打倭,计不遂,又欲请英人打倭,计又不遂。……该督挟有欲和之意,以奉旨严切,未敢公然出口,而其心实无战志,故借口兵轮少,又增买舟舰,以缓我师。……平壤业已逾万余人,何至不可一战?乃计不出此,该督胸有欲和之见存也。
——余联沅《疆臣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二
方倭事初起,中外论者,皆轻视东洋小国,以为不足深忧……。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努,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至陆路交锋,倭人专用新式快枪快炮,精而且多,较中国数年前所购旧式者尤能灵捷及远。此次平壤各军,倭以数倍之众,布满前后,分道猛扑,遂至不支,固由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也。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
(2)你赞成哪种分析?你能否运用学过的史实批判你不赞成的那种分析?3.阅读下列材料
1924年,孙中山来到一所学校视察,看到学校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孙中山看后非常高兴,对陪同视察的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
请回答:
(1)这所学校是何时何地创办的什么学校?
(2)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这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与以往学校有何不同?
三、问答题
1.简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主要过程,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3年之前,这种探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孙中山曾经说:义和团运动以前,“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骂之声不绝于耳。”义和团运动以后,“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请问,义和团运动前后,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B 6.B 7.C 8.C 9.B 10.A 11.D 12.A 13.B 14.D 15.A 16.C 17.D 18.B 19.C 20.D
二、材料解析
1.(1)鸦片战争后,英国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输华商品总值成倍增加。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然济的顽强抵抗,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
(2)材料一认为中英贸易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鸦片的大量输入冲击了中英正当贸易。
(3)材料二认为中英贸易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节俭和因循守旧。材料二介绍的农村家庭纺织业的繁荣情况,实际上反映出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4)发动新的侵略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新的政治经济特权,用商品倾销、鸦片走私、掠夺原料等方式,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1)材料一把甲午中日战争清军失败的原因归于主帅李鸿章避战求和,贻误战机,主观上指挥的失误。材料二把清军失败的原因归于中国军队武器不如日本,否认指挥不力。
(2)我赞成材料一的分析。在中法战争中,清军武器不如法军,但是镇南关战役,主帅冯子材指挥得当,打败法军。由此可见,材料二不承认主观指挥失误,片面强调中国军队武器不如日本是造成甲午中日战争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站不住脚的。
3.(1)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建立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2)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3)把政治教育和军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三、问答题
1.主要过程:(1)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洪秀全领导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3)19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4)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民主革命的纲领,发动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5)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寻找新的出路,兴起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变化:(l)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3)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义和团运动以前,人们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当时,社会上最进步的思想是维新变法,对革命思想和革命党人是鄙视,甚至反对、仇视的。所以,革命党人被认识者视为毒蛇猛兽,受到咒骂。义和团运动以后,人们对清政府不再信任,甚至认识到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所以,人们不再咒骂革命党人,甚至同情、支持革命党人。这说明,人们的思想在向革命方面转化。
摘选自 《历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