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和发展中的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共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后一阶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第2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⑴基础知识: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对外开放的新特点。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及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两个凡是”方针的错误所在、经济体制改革。
|
|
|
【课堂讨论与思考】
一:伟大的战略决策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1
回忆上学期所学内容,回答什么是“两个凡是”?它对中国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针对这一形势,党和国家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两个凡是:
影响:
决策:
思考2
1978年,党在思想界展开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场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目的:
性质:
结果:
①
②
③
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3
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四大主要决策。
①
②
③
④
思考4
回忆我们以前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我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时间、内容、意义?
内容 名称 | 时间 | 内容 | 意义 |
第一次 |
|
| 开辟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
第二次 | 1949年 |
|
|
第三次 |
| 党的工作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经济建设为重心” |
|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
1、经济体制改革
讨论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要实现什么目标?
必要性:
根本目的:
目标:
讨论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前提:
实质:
思考5
简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简要经过。
2、政治体制改革
思考6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思考7
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前提:
目标:
3、对外开放
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解释“对外开放”的含义:
对外开放:
——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讨论3
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思考8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课堂检测】
一、 选择题:
1、粉碎“四人帮”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 )
A、坚持“两个凡是” B、大规模平反了冤假错案
C、全力纠正“文革”错误 D、很快完成了历史转折
2、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在( )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
3、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
A、发表于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 B、要求理论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具体目标 D、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有益探索
4、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思想的是( )
A、华国锋 B、李先念 C、叶剑英 D、邓小平
5、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问题的保证是( )
A、进行全国范围的整顿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D、团结一致向前看
6、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得以实现的标志( )
A、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心 D、彻底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7、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 )
A、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B、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关系变革
C、改革思想方式以适应政治体制改革 D、改革活动方式以调整生产关系
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目标是( )
①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管理方法 ②引进世界各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引进世界各国先进的生产设备 ④同外国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②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③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