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周六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2.在以下孟子的话中,说明其主张人性本善的是
A.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B.思诚者,人之道也
C.以德服人 D.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3.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4.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
A.理学大儒的传播 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
5.战国时期的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除反对君主专制,还有
A.提倡“经世致用” B.提倡理学
C.反对重商政策 D.提倡道学至尊
7.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认为人的思考标准应该是
A.孟子学说 B.自己的判断 C.程朱理学 D.四书五经
8.《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9.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
C.早期反封建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
10.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
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
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1.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了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12.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籀文 D.铭文
1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现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14.西汉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体现出浪漫、神秘的特色,与这一绘画特色相适应的时代思想特色是
A.黄老之学盛行 B.荀子的唯物思想盛行 C.理学盛行 D.佛教传入
15.“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B.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16.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命,愿得天下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17.戏剧的源头是
A.傩仪 B.南戏 C.杂剧 D.傀儡戏
18.专门娱乐场所瓦舍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9.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20.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21.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满足市民要求
22、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一个新的思想流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其代表人物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
B、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C、主张知识即美德 D、创立了逻辑学
23、古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①泰勒斯②普罗塔哥拉③苏格拉底④亚里士多德⑤达·芬奇⑥莎士比亚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24、“吾爱吾师,吾尤受真理”表明亚里士多德
A、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精神 B、把首先和知识分二为一
C、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 D、崇尚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25.下列思想或观点反映了人文精神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认识你自己。③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A.①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26.古希腊哲学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遭到怀疑 B.希腊人通过理性探究世界的能力增强
C.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D.希腊人勇敢
27.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2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29.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最终被驱逐出去,主要是因为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B. 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
C.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观点的提出
30.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 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32.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
(1)在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三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6分)
(2)简要分析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的原因。(3分)
33.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 别 | 数 学 | 天文 历法 气象 | 地 学 | 化 学 | 农 学 | 机 械 | 水 利 | 轻 工 | 兵 器 |
项 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
(1) 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2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2分)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6分)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2分)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前三单元周六测试题
答案:
1—30.BACBC ABBAA DAAAA CABCD ABDDD BCBDC
31.(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4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变化。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3分)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4分)
32.(1)绘画方面:《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风情;木刻版画是小说、剧本更加有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文学方面:北宋词人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其作品体现了太平气象县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市民角色;明清小说“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6分)
(2)原因: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文化逐渐普及。(3分)
33.(1)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分)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2分)
(2)发达原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国家较长时间的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国家对科技的支持,交通发达,境内各地区、各民族以及与各周边国家交往频繁;劳动人民勤劳智慧(4分)
34.(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分)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2分)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
(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