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月考历史试卷

2014-5-11 0:33:49 下载本试卷

高二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 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D.二月革命,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力势力强大

2.对布列斯特和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俄国人民痛恨战争,要求和平的迫切愿望 ②使苏俄失去了大片国土

③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④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⑤使德奥集团减轻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3.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联(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4.联共(布)“十五大”规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        B.使小农走上集体化道路

C.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D.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5.《凡尔赛和约》中能够体现国际关系具有民主化趋向的是

A.严格限制德国军队的数量       B.规定德国支付大量的赔款

C.战胜国对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处置  D.承认波兰独立并基本归还领土

6.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霸权,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下列具有暂时缓和这一矛盾作用的国际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7.日本在参加巴黎和会时很少在亚洲以外的事务中发表意见,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实力尚不能与欧美列强相抗衡 B.日本专心于获取在亚洲的利益

C.日本不想成为亚洲霸主     D.日本不愿意参加国际联盟

8.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它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9.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最不利的因素是

A.意对埃塞俄比亚发动突袭  B.意利用非洲殖民地对埃形成夹击之势

C.国联对埃的控诉置之不理  D.西方大国对意侵略采取姑息纵容政策

10.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

A.都是地区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战役 B.都是美英联盟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重要转折点   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战役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反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召开德黑兰会议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登陆西西里岛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其中对战后台湾归属提供法律依据的会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雅尔塔会议通过的《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协定》中,美英都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的条件①外蒙古予以维持。②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权益须予以恢复。即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势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下列对该材料的分析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三大国反法西斯同盟的关系已出现危机

B.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C.三大国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是维护本国的利益

D.拉开了战胜国分赃的序幕

14.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包括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②美苏军事形势形成制衡

③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      ④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16.里根总统为应对滞胀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大力拓展世界市场,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C.减少政府开支,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加大政府开支,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

17.东欧各国受制于苏联的历史原因最早应追溯到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联二五计划时期

C.二次大战及战后初期   D.美苏争霸时期

18.20世纪50年代,苏联干涉匈牙利内政的实质在于

A.迫使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社会主义阵营

C.清除德国法西斯的影响       D.维护苏联模式

19.20世纪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提出实现“苏美合作”,为此苏联

 ①主动签订对奥地利和约        ②承认联邦德国

③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        ④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积极进攻态势,其突出表现为

A.在欧洲集结重兵          

B.洲际导弹数量多于美国

C.建成一支与美抗衡的远洋海军

D.在亚、非进行一系列扩张、出兵占领阿富汗

21.20世纪70年代,促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因素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经济状况不景气      B.侵越战争遭挫折

C.军事实力被苏联基本赶上     D.欧洲局势有所缓和

22.20世纪90年代后,印度经济持续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

A.实现粮食自给      B.建立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一跃而实现工业化    D.科学技术长足发展

23.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4.1940年5月13日,邱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讲时讲到:“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___________。”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   C.中立自保  D.冷战政策

25.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①它使受援国度过了经济困难      ②它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势力范围
③它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商品输出市场  ④它使受援国在经济.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受美国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着是“二战的彩排”,其主要依据是

A.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导致二战的爆发 

 B.西班牙成为二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

27.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19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

A.借助新科技成果         B.发展新兴产业  

 C.利用政府力量          D.德、日发展迅速

28.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内容有:

①按照苏联模式建设       ②生产资料改为社会所有制

③工矿企业由工人委员会管理    ④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29.“二战”后亚洲部分国家经济腾飞和东欧剧变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的启示是
A.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要保持稳定
C.要结合本国国情有原则地进行改革  D.要重视科教兴国
30西亚产油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增加石油开采量        B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
C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D改善农业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共3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图7)

材料二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和产油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1)阅读上图,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5分)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控制重要战略物资石油成为遏制法西斯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试说明西方大国在这一问题上对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态度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西亚产油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三、问答题:

32. 20世纪初的苏俄经济改革、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并称为20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的三次经济壮举”。

(1)概括指出上述不同时期“改革调整”的各自含义。(6分)

(2)三次“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6分) 

(3)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有何积极作用?(3分)

33.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年—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1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DAADD CACDC BBAAD CCDAD DDBBC CCBCB

二、主观题

31.(1)变化: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煤的使用呈上升趋势;19世纪后期石油使用呈上升趋势;20世纪中后期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的使用呈下降趋势,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始使用并呈上升趋势。(3分)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型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2分)’ 

(2)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英、法等国未将石油列入对意大利禁运的范围,结果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2分)日本向东南亚扩张,英、美等国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输出石油,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2分)

  (3)西亚产油国利用石油发展本国经济,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产油国日益富裕;(2分)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发生“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2分)

32.(1)含义:苏俄通过市场、货币关系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中国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实行改革开放。(6分)

(2)特点:苏俄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方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美国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通过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除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6分)

(3)作用:苏俄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促成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分)

3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1917年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雅尔塔体系为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

冷战初期,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