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试题
历史(理科适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于: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确立了新的党中央的领导
C.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所在的省份是:
A.陕西 B.山西 C.甘肃 D.宁夏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组建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5.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取大胜利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6.重庆政协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
A.统一国家与和平建国
B.军民平等与党派平等
C.和平建国与政治民主化
D.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7.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消灭在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的时间是:
A.1949年夏 B.1950年夏
C.1951年夏 D.1952年夏
8.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9.八大最主要贡献是: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10.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其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平反冤假错案
C.同林彪集团作斗争
D.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
11.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活动是:
A.“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两个凡是”的执行
D.“四人帮”的粉碎
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共计26分)
13.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抗战一周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展情况:根据地人口5000万以上,八路军15万多人,新四军2万多人,对敌战斗1500多次,歼灭日伪军5万多人。
材料二:1940年,解放区人口一亿人,八路军发展到40万。
材料三:1942年,解放区面积缩小了,人口下降到5000万人,八路军减小到30万,新四军也减少了很多。
(1)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什么能取得如材料一、二所述的发展?(4分)
(2)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情况发展了很大变化,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为扭转材料三所述的局面,进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14. 从1931年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面对日本侵略,蒋介石集团和中国共产党各采取了什么态度?(12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试题
第Ⅱ卷答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规定区域内,不要超过大黑框,否则答案无效。
3、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4、请注意题号顺序。
题号 | 第Ⅱ卷 | 总分 | |
13 | 14 | ||
分数 |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13题
|
14题
|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试题
历史(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A | C | C | D | B | D | B | A | C | D | B | A |
二、非选择题:
13.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正面战场的抗战吸引了日军主力。(4分)
(2)原因:从1941年开始,日军集中一半以上的兵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根据地包围、封锁;严重的自然灾害。(4分)
(3)措施: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调整土地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进行反“扫荡”斗争。(6分)
14. 参考答案:
国民党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后奉行不抵抗的政策,丢失东三省;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掩护下,继续推行对外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集中兵力“围剿”红军的反动方针。(6分)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后立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派大批干部到东北去组织抗日游击队;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