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上学期重点中学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2014-5-11 0:33:52 下载本试卷

高二(文科)上学期重点中学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有 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胜利

②走的是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 ④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2.“一战”后美国尚不能全面称霸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实力不足 B.国内统治不稳 C.未能控制“国联” D.军事实力欠缺

3.凡尔赛和约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德国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三十年代苏联个人崇拜之风盛行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B.帝国主义的包围与封锁

C.政治经济体制过于集中   D.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

5.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日本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中最小,但同样给日本造成巨大困难并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其最主要原

因在于日本:

 A.封建残余严重  B.国内市场狭小  C.军事开支过大  D.经济基础薄弱

6.20世纪30年代,哪一国的国内斗争最能反映当时国际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A.朝鲜  B.中国  C.西班牙  D.埃塞俄比亚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盟军共同参加作战的战役有:

①  阿拉曼战役 ②诺曼底登陆战 ③柏林战役 ④西西里岛登陆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二战”结束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包括:

  ①意识形态对立 ②美国推行霸权政策 ③国家利益的矛盾 ④苏联修建“柏林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不符的是: ①都靠苏联的力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前经济都比较发达 ③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10.“二战”后,“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激烈对峙竞争,但却没有引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人民反对战争   B.双方内部矛盾尖锐复杂

C.彼此势均力敌     D.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主题

11.联合国成立初期与国际联盟的不同之处是:

A.在表面上都强调维护世界和平

B.都为少数大国的侵略服务过

C.实际上被极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

D.对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12.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

 A.美国要征服全世界   B.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

C.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  D.美国要与苏联争夺霸权

13. 被苏联直接扼杀的社会主义改革是

A.铁托的改革 B.哥穆尔卡的改革 C.卡达尔的改革 D.杜布切克的改革

14.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   B.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国内阶级矛盾缓和、社会秩序稳定  D.国际上和平安定,没有战争

15.“现代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里体现的基本精神是:

 A.国际军事政治结盟不利于世界和平  B.反对国家间的政治军事结盟

C.反对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D.国际关系正在不断走向恶化

16.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不同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17.伊朗和伊拉克是当今的石油生产大国,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但富裕程度仍低于海湾石油富国,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仍未摆脱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  B.美国对两国发动的战争

 C.经济结构单一           D.人口多,消耗大

18.下列关于贯穿于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历史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和曲折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滞胀”

C.苏联的霸权主义政策和战略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

19.一位英国商人在1843年来到中国,他可能

A.跟随英国兵船到南京巡查贸易   B.到徐州游览两汉文化

C.在上海销售钢琴滞销       D.在苏州建造洋楼

20.导致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大量赔款使清政府缺乏资金

B.清政府没有引进外国先进科技和外资

C.外国工业品垄断中国市场,中国工业品难以销售

D.列强掠夺中国矿藏,中国重工业缺乏资源

21.沙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吞的中国领土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D.知识分子与军阀政客的斗争

23.洋务运动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A.初次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B.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过程

C.建立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支海军    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2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山东富有革命传统       B.维新派暗中支持义和团

 C.山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D.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空前严重

2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D.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共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材料三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百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舟楫之利,……赏以自专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兴宝藏。……有民探出者……准其招民自取。

 外国有兴保人物之例:凡屋宇人命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若失命,则妻子父母有赖,失物,则不致尽亏。”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资政新篇》

 回答:

 ①材料一规定的分配土地的原则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分)

 ②据材料二、三指出洪仁玕提出的外交主张,并概括其改革措施。(不得摘抄材料原文)(4分)

 ③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1分)为什么?(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比较表:

时 期

科技发明到它在工业上的应用

从应用到产品投放市场

合 计

1885-1919

30年

7年

37年

1920-1944

16年

8年

24年

1945-1964

9年

5年

14年

——摘自《高中世界现代史》下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经济增长中资金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的国际比较(%)

国 家

统计年份

资金投入贡献份 额

劳动力贡献份 额

技术进步贡献份 额

中 国

1952-1982

51

30

19

美 国

1946-1956

12

17

71

日 本

1952-1966

20

15

65

原苏联

1965-1975

13

24

63

——摘自东北师大出版社《国情教育读本》

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②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③综合材料一、二,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三、问答题:2812分,第2914分,共26分。

28.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革命的主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较之维新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29.1929年和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试从引发原因、前提范围、作用影响等方面简要比较两次经济危机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D  3. D  4. C  5. D  6. C  7.B  8.B  9.B  10.C  11.D 12.B  13.D

14.D  15.B 16.B 17.D 18. C  19.C  20. D 21. A 22.A 23.B  24.D 25. B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共24分。

26.①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实质: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4分) 主张实行平等、独立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反对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发展交通和金融事业,奖励民间开矿,设立保险机构。(4分) ③不正确,(1分)因为《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一切私有财产,而《资政新篇》则是鼓励发展私有经济。《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纲领。(5分)

27.反映了这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由于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渗透,许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周期缩短了,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3分) 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科学贡献份额低,国家经济发展要领先人力、物力。资金的大量投入,劳动生产率和原料、能源的利用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4分) ③启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应努力向效率型、科技先导型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转变。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缩小差距,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3分)

三、问答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26分。

28. 19世纪末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①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因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欠成熟,尚不能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上层发展突出,他们对封建势力更有依赖性,故对清政府抱有幻想。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发展不充分,故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势力。(6分)

  20世纪成为主流的原因:①20世纪初,清政府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阶级矛盾更显突出。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其反动本质更被人民看清。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使资产阶级中下层力量加强。④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4分)

进步性:①斗争方式上,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统治。斗争目标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9.引发原因:根本原因相同:两次经济危机都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起的,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决定的。直接起因不同:1929年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生产的无序、混乱状态造成生产与销售之间矛盾的尖锐化而引发的;1973年的经济危机则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抵制发达国家操控的不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维护自身权益的斗争引发的,即中东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造成世界性石油危机,导致了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6分)   前提范围:都是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发展为前提,都是始发于一国而后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分)   作用影响:两次危机都产生重大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性质、特点等又有较大差异。前者危机幅度大、破坏性强,后者幅度和破坏性都较小;前者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引起法西斯势力猖獗、蔓延,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者结束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历史,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普遍缓慢下来,并由此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或称为“滞胀”的发展时期,但没有导致极端的政治后果。(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