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测试题

2014-5-11 0:33:52 下载本试卷

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以暴力革命为主

2、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是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C、允许资本经营           D、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

3、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 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

C.联共(布)十五大的召开     D.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4、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发展的道路的原因是( )

 A.各国社会制度不同        B. 各国发展不平衡

C.殖民者统治方式不同       D. 各国阶级力量不同

5、一战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协约国宰割土耳其的矛盾重重    B、革命得到苏俄的大力支持

C、反帝反封建斗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入侵国希腊力量弱小

6、对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正确认识是( )

A、英国与欧洲大陆保持相等的势力  B、英国与欧洲大陆一国的势力相等

C、欧洲各国势力保持相等       D、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大陆

7、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中国问题           B、钳制日本

C、重新瓜分中国          D、平息中国反帝斗争

8、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五国条约”意味着( )

A、英日同盟彻底失败        B、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结束

C、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D、华盛顿体系形成

9、下列对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是( )

A、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B、均由少数大国操纵

C、美国都获得很大利益     D、侵犯了中国主权

10、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

A、使德国经济恢复并发展        B、使法德关系更趋紧张

C、改变了德国受压制的状况       D、导致欧洲各国政局动荡

11、下列对一战后英美两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⑴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⑵英国从债权国变为美国的债务国⑶美国取代英国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⑷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⑷   D、⑵⑶

12、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

A、依靠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       B、利用了国内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C、用欺骗宣传换取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D、得到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帮助

13、30年代世界上最主要的矛盾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14、珍珠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B、日本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

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

1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主要有①消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②进一步增强了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③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④使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二次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其中未能实现的是( )

A、开辟第二战场          B、战后建立联合国

C、战后合作宣言          D、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

17、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得到的经济利益主要是( )

A、控制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命脉    B、使欧洲成为美国的原料产地

C、扩大了美国的海外销售市场    D、收回了战争中在欧洲的贷款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次中东战争及巴勒斯坦问题的核心是( )

A、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的矛盾        B、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C、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分治方案的合理性 D、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家园

19、二战后南斯拉夫改革的中心是( )

A、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美苏争霸过程中的总体态势是( )

A、美国优势明显           B、苏联优势明显

C、互不相让,两败俱伤        D、互有攻守,各有得失

21、本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控制第三世界的主要手段是( )

A、利用科技金融优势控制国际市场    B、输出剩余资本,榨取超额利润

C、支持垄断组织,发展跨国公司    D、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

22、“七十七国集团”的目标是( )

A、促进世界经济目标一体化    B、使世界走向多极化

C、加速联合国职能的转变      D、建立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23、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交替”是指( )

  A、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全面胜利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

C、由意识形态对立到军事政治对抗      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发展

24、2001年11月,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正式加入WTO,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C、经济区域集团都需要同其他经济集团联系,壮大自己

D、冷战结束后,美国“一极”世界的形成

25、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在70年代都出现高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是①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②重视发展科技③大力吸引外资④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共3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政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记者曾经问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资本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于罗斯福拒不承认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回答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罗斯福正传》

请回答:

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罗斯福“太迁就工人”的实例,并指出其目的。(4分)

②材料一中对新政的评价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为什么?(2分)

③材料二中记者问罗斯福是否是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判断有什么错误?(3分)

④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回答中的矛盾之处(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材料二: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1955年4月)

“会议认为裁减军备和禁止试用核子和热核予作战武器,对于挽救人类和文明免受大规模毁灭的恐惧和前景是迫切需要的。在这里开会的亚非国家……宣布它们支持裁减和禁止这些武器”。“自由与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力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的确,一切国家都应当有权按照联会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地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摘自《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周恩来指的“求同存异”是什么?“共同愿望”是什么?(4分)

②据材料二指出公报提到的重要问题有哪些?(4分)

③亚非会议所反映的“万隆精神”指什么?(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世纪60年代美国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出建立“多边核力量”的计划,该计划规定:此约拥有核武器的美、英、法三国把各自的核军事力量都交给北约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上述计划遭到法国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法国不顾美国阻挠,建立了不受北约指挥的独立核力量。

材料二:1958年以法国、西德为首成立了包括西欧6国参加的欧洲共同体组织(简称欧共体)。70年代又有英国等西欧4国加入。扩大后的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经济增长率也超过了美国。欧共体在60年代主要致力于“经济一体化”,统一各国的关税、财政政策,70年代又加紧实行“政治一体化”,定期召开政府首脑会议,表示要使欧洲“用一个声音在世界上说话”。

材料三:1969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后声称:同西欧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坚决拒绝了国内一部分人从欧洲撤军的建议,还把越南战争后从亚洲撤出的军队调往欧洲。尼克松还声称:美国继续对西欧施加“支配性影响”,就会“自取失败”;美国应调整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同西欧国家“加强磋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以上均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美国提出把美英法三国的核军事力量都交给北约统一指挥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4分)

②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本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同美国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③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尼克松政府为什么要加强在西欧的军事力量。(4分)

三、问答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5分,第31题13分,共42分)

29、一战后,战胜的英、法、美、日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的,进行了哪些勾结和争夺?(10分)它们之间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相对平衡局面最终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0、概括二战后至90年代初北太平洋沿岸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及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1分)并指出该地区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4分)

31、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条件。(4分)扼要说明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军备竞赛的发展情况。(4分)并分别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经济战略决策的影响。(5分)

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D

B

C

D

B

C

C

C

A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C

C

D

A

D

A

D

B

B

A

二、材料题

26、①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资本主义制度。(4分)

②没有。因为罗斯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而评论则把他看作是社会主义者。(2分)

③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错误在于只看到表面,没看到实质。(3分)

④既说自己不是资本主义者,又承认自己是民主党人,而民主党是资产阶级政党(2分)

27、①“求同”指亚非人民反帝反殖斗争。“存异”指亚非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共同愿望”是亚非人民团结反帝。(4分)

②反对核武器、裁军、反对殖民统治,支持联合国宪章关于人权的基本原则和民族自决的原则。(4分)

③指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2分)

28.①目的是美国控制英法两国的核军事力量。因为北约实际上是美国控制的军事集团,英法的核力量交给北约统一指挥实际上也等于受美国控制。(4分)

②西欧国家开始联合起来,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摆脱美国的控制。原因是:西欧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同美国经济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4分)

③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趋势危及美国在欧洲争霸中的地位。美国加强在欧洲的军事力量,正是为了加紧控制西欧,加强它在争霸中的地位。(4分)

三、问答题

29、(1)勾结与争夺:①英法美操纵巴黎和会,签订了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和约,进行了分赃,调整了其在西方在关系。②在建立国联问题上,英法联合粉碎了美国插手欧洲事务,攫取战后领导权的梦想。③在抑德问题上,英美一致反对法国最大限度在削弱德国的计划。④战后日本趁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势力,同美英发生了利益冲突,美、英、日三国掀起海军军备竞赛。⑤美国倡导发起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五国军备条约》和《九国公约》,暂时调整了美英日等国在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确立了暂时的“和平”。(10分)

(2)主要原因:①帝国主义分赃不均,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②和约的掠夺性造成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尖锐矛盾。③英法美对德国的矛盾政策,纵容了德国军国主义复活。④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最终被打破。(4分)

30、形势:(1)50—70年代,美、日经济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日位居第二。苏联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综合国力增长。70年代,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迅速实现工业化。(2)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日经济进入“滞胀”阶段,两国展开激烈竞争,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8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异军突起。(3)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先后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9分)

趋势: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世界经济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趋势明显加强。(2分)

经验: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善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4分)

31、(1)历史条件: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原有技术取得进步;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战后经济的恢复的需要与冷战的刺激。(4分)

(2)高科技军备竞赛:大战结束时美国垄断原子弹,后苏联打破美国的核垄断。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成功,运载工具研制处于领先。70年代,苏联洲际导弹数量多于美国。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4分)

(3)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的资金的投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加强。(3分)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是机遇又是挑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