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高三文科班历史第三次模考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Ⅱ卷两部分,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
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
3、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矛盾有( )
①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国家统一与分割的矛盾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傩戏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
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左右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D、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6、历史有很强的延续性,古代实行的一些制度在后世能够找到其遗迹。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
A、定期参加召开全体成员的公民大会
B、各级官员实行差额选举
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7、公约前452-450年间, 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C、用文字显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8、“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哪国人?( )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9、《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10.“紫禁城内各有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结尾日人捆载以去。”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罪行()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1、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 )
A、《论法的精神》 B、《天真汉》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12. 下列著作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13、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
14、在新航路的开辟中, ①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欧洲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②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③西班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其中
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C.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D.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15、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气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1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规定:“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17.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的社会调查中,在江西与湖南交界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打土豪,分田地”这是红军哪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时期
18.“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基础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9.“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 )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B、不能认为的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2005年4—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这说明( )
①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 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中国人最高利益 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依据不得民心 ④国民党、亲民党、新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共反苏
D、都是为了美国的自身利益
22、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两种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 )
①世界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 ②生产国际化加深 ③各地区经济的区域性逐渐消除 ④经济管理制度的区域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3.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各国政治经济利益趋于一致
24、“9·11”恐怖事件后,有关专家认为:“美国政府宁愿用100万美元的导弹炸毁不值10 美元一顶的帐篷,坚持出兵阿富汗,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其原因是( )
①控制中亚、西亚的战略位置和战略资源②符合北约东扩的需要③平息美国国内民众的情绪④维护世界和平,打击恐怖主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
A.电和电磁感应 B.物体极限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和相对论 D.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
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 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 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
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
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 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
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2分)
(4)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分)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2分)
27、阅读下列欧洲一体化大事记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5分)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简要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三个演进趋势。(6分)
(3)欧共体的建立,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8、中共“十六大”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据此回答: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的?(6分)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5分)
(2) 结合这三大理论的主要内容分别说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9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213
答案
ABBCDDCBDCCAD
题号
答案
ACAACAABCBC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
26、(1)作用:(3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2分)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2分)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2分)
(3)儒家伦理道理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2分)
(4)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2分) 评价:学生无论对此观点持肯定或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酌情给分。。(2分)
27、(1)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农业;组织欧共体,开始一体化进程。(4分)
(2)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分)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延伸扩展;(2分)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成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国际组织。(2分)
(3)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很多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4分)
28、(1)(6分)毛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确定。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会议确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会议确定。
共同特点:(5分)
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
(2)作用:(9分)
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