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统编)

2014-5-20 5:51:35 下载本试卷

2003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统编)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A

B

D

D

D

B

B

C

D

C

D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A

A

B

C

D

D

C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526分,第2610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25.(1) 从15世纪起,明朝政府“禁民下海”,严格禁止海外贸易与海外交往。(2分) 从17世纪中期起,

   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沿海居民内迁,并“禁民下海”,禁止海上贸易。(2分)从19世纪中期起,

   清政府建立海关制度,派外国人管理中国的沿海贸易。(2分)

  (2) 出发点:明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防止倭寇的侵扰;(2分)清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

   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2分)

影响: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活动。(2分)但对中国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

的一个重要原因。(4分)

(3) 外国侵略者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要挟清廷,以控制中国海关。(3分)中国丧失海关关税自主

   权、海关行政管理权以及关税保管支配权,(3分)使中国海关彻底变成了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对

   外贸易的主要据点,中国民族工商业遭到致命打击和摧残。(4分)

26.历史根源方面:英国的大陆均衡战略和反共政策。(2分)法美的追随或支持方面:意大利侵略埃塞俄

比亚后,英法控制的国联没有把石油等重要的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事实上

有利于意大利。这在德国和意大利对西班牙的侵略上、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上也有相似的表现。(2

分)某种幻想:“奇怪战争”或“静坐战争”。(2分)教训:养虎为患或玩火自焚。(2分)真理:联合

起来,用正义武装捍卫和平。(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719分,第2823分,共计42分。

27.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分)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

  主义的发展。(2分)中外关系上,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

  反侵略的斗争。(3分)如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的台湾。(2分)

经济生活上,各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交流以及商品贸易联系加强。(2分)如原产于美洲的高产

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明代引进我国,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改变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主食结构,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3分)文化生活上,西方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的现象出现。(2分)如明

末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把西方的先进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

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3分)(答《农政全书》中记载了欧洲的先进的水利技术也

同样给分)

28.日本制造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日本形成了“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容易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3分)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3分)阶

级矛盾日益尖锐。(2分)

30年代初期,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这也给日本以可乘之机。(3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各方面影响:

日本在军部的推动下,并通过“九一八”等事变逐渐建立了受军部控制的军事法西斯政权,国民经济纳

入了军事化的轨道,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等周边地区的侵略扩张活动。(4分)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向中日民族矛盾转化,政治格局也由国共内战向民族解放战争过渡。(4

分)国际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亚洲的战争策源地在日本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统治

秩序—华盛顿体系瓦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