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9周理科综合测试题(理科班)
第一卷 选择题(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2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有的运动 B.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
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D.同一个运动,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果是相同2.在下列各运动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A.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B.远洋航行中的巨轮
C.研究运行中的人造卫星的公转轨迹 D.从枪口射出的子弹作高速飞行
3.如图2,在地面上,水平拉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作匀速运动。则在
这个过程中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向左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向右
C.木块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D.不能对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作出判断
4.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火箭运动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火箭的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
B.火箭在时刻上升至最高点B C.火箭在全过程改变方向两次
D.火箭在AB段的加速度比OA段的加速度要小
5.如图所示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S-t图像,则
它在30s内通过的路程是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6.如图所示,在力的作用下,
、
、
三物体运动越来越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
、
均是由于
的作用才越来越快的
B.
对
的作用力使
运动越来越快
C.力对
的作用使
运动越来越快
D.对
的作用力使
运动越来越快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s—t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乙比甲早出发时间
C、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D、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8.关于摩擦力,下列产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相应的弹力方向垂直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
D、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9.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不一定是变速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恒定不变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没有加速度 D.曲线运动可以是匀速率运动
10.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每秒钟的速度增量是
A.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B.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C.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11.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经时间t后物体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
A.gtsinθ B. gtcotθ C.gttanθ D.gtcosθ
1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与瞬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B.物体受到变化的合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方向一定与瞬时速度方向垂直
D.物体受到恒定合外力作用时,一定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13.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也是一种匀速运动 B、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C、曲线运动可能是匀速运动,例如汽车在弯曲的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不断改变
14.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其x方向分速度vx和y方向分速度vy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3
中的(a)和(b)所示,则图4中最能反映物体运动轨迹的是
15.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16.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时其竖直方向的位移大小与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相等,那么t为
A.
B.
C.
D.
17.从距离地面高h处水平抛出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落地点至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刚好等于h,若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
A、 B、
C、
D、
18.运动员掷出铅球,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对铅球运动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D.若水平抛出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若斜向上抛出则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19.(05期末考)小船以一定的速率垂直于河岸向对岸划去,当河水的流速恒定时,关于小船过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的位移跟水速的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速越小,位移越小,时间也越短 B.水速越大,位移越大,时间也越长
C.位移、时间都与水速无关 D.水速越大,位移越大,时间不变
20.从地面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小球运动到距离地面25m高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A、2 s B、3 s C、4 s D.5 s
21.汽车座位的安全头枕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情况所带来的危害
A、紧急刹车 B、追尾事故 C、倒车 D、急转弯
22.2005年10月13日,我国利用“神舟六号”飞船将费俊龙等2名宇航员送入太空.设宇航员测出自己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离地面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则根据T、H、R和万有引力恒量G,不能计算出的物理量是
A.地球的质量 B.飞船所需的向心力 C.飞船线速度的大小 D.地球的平均密度
23.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
A.周期越大 B.线速度越大 C.角速度越大 D.加速度越大
24.下列关于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线速度相等,角速度一定相等 B.它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一定也相等
C.它们周期相等,角速度一定也相等 D.它们周期相等,线速度一定也相等
25.如图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其正中央的上方固定一根直导线,导线与磁场垂直,给导线通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则
A.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不受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B.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C.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大,不受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D.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大,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26.如图所示,在细线下端的回形针被磁铁吸引,现用点燃的火柴对回形针加热,过一会儿发现回形针不被磁铁吸引了。对回形针失去磁性所作的解释正确的是
A、回形针加热后,分子电流消失了 B、回形针加热后,分子电流过强了
C、回形针加热后,分子电流反向了 D、回形针加热后,分子电流排列无序了
27.一带正电q的粒子以速度v沿螺线管轴线进入通电螺线管,如图所示,若不计重力,则粒子:
A.沿螺线管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 B.沿螺线管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沿螺线管轴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沿螺线管轴线来回往复运动。
28.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所谓“贫铀”是从金属铀中提取出23892U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具有低水平放射性的23892U 。下列有关23892U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6 B.质子数为238 C.质量数为330 D.核外电子数为146
29.下列属于同位素的一组是
A. 水和重水 B. Na2O和Na2O2 C. 氕、氘、氚 D. 40K、40Ca
30.下列各组元素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N、O、F、Ne B.Li、Be、B、C
C.Li、Na、Be、Mg D.F、C、Br、I
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Cl>S >O B.还原性:Na >Mg >Al
C.稳定性:HF >HCl >HBr D.酸性:HClO4 >H2SO4 >H3PO4
32.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 B.N2 C.F2 D. Cl2
3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2S、H2O、HF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B.KOH、NaOH、Mg(OH)2的碱性依次减弱
C.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D.H2SiO3、H2CO3、H2SO4酸性依次增强
3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35.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PH3>H2S> HCl D.非金属性:F>O>S
36.原子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Y、Z,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性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C.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 D.原子半径X>Y>Z
3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
A.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B.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C.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38.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Na2O2 B. NH3 C.CaCl2 D. HCl
39.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C∶‥‥∶
B.
C. [∶‥‥∶H]-
D.Na+[∶‥‥∶‥‥∶]2-Na+
40.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一定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B.按C、N、O、F的顺序,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非金属元素之间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 吸热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43.下列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 B.燃烧反应 C.金属和酸的反应 D. C和CO2的反应
44.已知反应:X + Y == M + N 是放热反应,对该
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X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X + Y = 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
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46.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电解质溶液的pH
A.不变 B.先变小后边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47.将Zn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H2SO4溶液中,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Zn片的质量逐渐增大 D.Zn片和Cu片上同时有气泡放出
48.将X、Y、Z、W四块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X、Y相连时,X为负极;Z、W相连时,电流由W→Z;X、Z相连时,Z极上产生大量气泡;W、Y相连时,W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X>Z>W>Y B.Z>X>Y>W C.X>Y>Z>W D.Y>W>Z>X
49.如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③②④①
50.把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过量锌片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又
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6 mol/L的盐酸 B.氯化铜溶液 C.蒸馏水 D.氯化钠溶液
51.已知反应A(g)+3B(g)≒2C(g)+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1.5 mol/(L·S),则此段时间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1 mol/(L·S) B.3 mol/(L·S) C.4 mol/(L·S) D.2 mol/(L·S)
52.在2A+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 0.5mol·L-1·S-1 B.υ(B) = 0.3 mol·L-1·S-1
C.υ(C) = 0.8mol·L-1·S-1 D.υ(D)= 1 mol·L-1·S-1
53.甲、乙两容器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A. 快 B. 慢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5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容器内A2、、B2、AB物质的量之比是1∶1∶2时的状态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 AB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 B2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 B2
55.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56.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进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
C.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
57.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所利
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58.有关营养级的下列描述中,不确切的是
A.食物链的每个营养层次 B.自养生物为第一营养级
C.食草动物为第二营养级 D.食肉动物为第三营养级
|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60.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她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h后,她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h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则鼠妇的种群数量为
A.60只 B.100只 C.80只 D.无法确定
61.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
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
62.有下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确切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 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同化的能量值为A时,则生产者需保证的能量值为15A
63.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 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D.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64.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
A.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
C.激素调节
D.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为辅
65.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原 D.抗体
66.下列叙述除哪项外,都为人体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 B.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直接液体环境
67.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吞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
A.先天具有的
B.后天获得的
C.通过淋巴因子起作用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68.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9.某人因外伤导致下丘脑受损,那么会导致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②体温发生变化
③血糖浓度发生变化 ④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0.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D.植物性神经调节
71.右图是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A.B细胞 B.T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
72.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73.学习过程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
A.大脑皮层 B.脊髓 C.小脑 D.脑干
7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75.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医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
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 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
7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 (g/个) | 0 | 13.5 | 26.2 | 46.5 | 53.6 | 53.7 | 43.0 | 30.2 |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 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D.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77.生态人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2005年5月22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生物多样性日。近日,在某些城市的花鸟鱼虫市场发现,每日均有数千只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的巴西龟被市民买回家当宠物饲养,当市民玩腻了就放生到野外。环保部门提醒市民不要将巴西龟放生到野外。如果巴西龟造成生态入侵,将会使这些地区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C.物种多样性增加 D.遗传多样性增加
78.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就进入指数增长期
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为400
79、下列叙述中,除哪一项外,均是由切除垂体引起的
A.生长立即停止 B.甲状腺机能衰退 C.血糖浓度升高 D.水平衡失调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第九周理科综合测试题(理科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科目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成绩 |
|
|
|
81.1.回答下列有关“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问题
⑴下列器材中必需的是 (单选)(1分)
A、秒表 B、天平 C、弹簧秤 D、刻度尺
⑵对实验装置的安装,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2分)
A、为了减小小球在轨道上所受摩擦阻力的影响,必须让斜槽出口适当倾斜
B、木板面不一定要保持竖直 C、斜槽必须固定在桌面上
D、为了使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斜槽末端的切线方向必需要水平
⑶对实验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1分)
A、每次释放小球的高度必须相同 B、释放小球时可给小球适当的初速度
C、应选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D、把实验得到的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即为平抛运动的轨迹
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本实验得到的作平抛运动 物体的轨迹(用O点表示抛出点,横坐标x表示水平位移,纵坐标y表示下落高度),在图线上找一点A(x1
,y1),其中x1=10cm,y1=5cm,则该物体抛出时的水平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m/s,A点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g取10m/s2)(2分)
2.将小球以3m/s的速度平抛出去,它落地时的速度为5m/s,求小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
82.A、B、C、D、E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下图所示。A、C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A | C | |
D | B | E |
(1)写出三种元素名称:A B C
(2)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3)比较B、D、E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最强的是(用化学式表示) ;B和Na 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4)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用电子式表示C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
83.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
(2) 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_____________。
(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 。
(4) 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千克。
2.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___ _____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