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期终复习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2.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 D.没有规律
3.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生物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生物危害,寄生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生物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4.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右表。试推断( )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中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8.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狐吃了一只兔,狐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影响神农架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C.云南山苍子的柠檬酸含量高于浙江的山苍子,这是昼夜温差对其柠檬酸含量的影响
D.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离开后,将看到的现象是植物竞争强度降低
9.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
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
C. D.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
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kg
C.25 kg D.15 kg
11.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 )
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 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
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 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
12.右图表示在某 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
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
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
13.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 )
A.结构组成 B.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C.物质循环过程 D.能量流动过程
14.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15.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来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16.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生物圈存在的物质基础
B.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C.生物圈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大
D.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破坏生物圈稳态
1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18.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
A.寄生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0.下列表示寄生的能量流动模型是 ( )
21.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22.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
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 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
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 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
23.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2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25.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A.120㎏ B.160㎏ C.60㎏ D.100㎏
26.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27.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8.以△形代表生态金字塔,当△等宽,下列组合中能量利用最充分的是
A. B. C . D.
29.在一片动植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
A.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
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变化较小 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30.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一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人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31.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 中,a肯定比b具有
A.更大的个体体积 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 D.更多的个体数
32.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3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3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E和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A.A→B→C→E、捕食和竞争
B.A→B→E、竞争和捕食
C.A→D、竞争
D.A→E→C、捕食和竞争
35.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3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D.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地区生活过
37.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38.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它原来是放在
A.恒温培养箱里 B.窗台上 C.药品橱旁 D.冰箱冷藏室里
39.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A.草→昆虫→青蛙→蛇→鹰 B.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
C. D.
二、多项选择题
39.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包括 (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
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40.下列关于光与生物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B.单侧光改变生长素的分布属于应激性
C.稻苗只有在有光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
D.鸟类产卵开始时间与光照变化有关
4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专性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42.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木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4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E和D→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
(3)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4)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5)上图可知,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关键的措施是:第一 ;第二 。
2.下图为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图中的_______和______。
(2)能量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 _______间循环往复。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4)如果该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有人为了提高牛、羊的产量,采取如下措施,请对其中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填写在后面的空格中。
a.彻底捕杀次级消费者_________ _____。
b.大量捕杀鼠、蝗虫_______ ______。
c.大量繁殖牛、羊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大量减少分解者________________ ______。
e.加大对牧草的水肥管理___________ ______。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六类生态系统的有关方面的比较表:
生态系统 | 冻原 | 北方针叶林 | 温带落叶林 | 温带草原 | 热带雨林 |
净初级生产量 (吨/公顷·年) | l.5 | 7.5 | 11.5 | 7.5 | 50 |
生物量(吨/公顷) | 10 | 200 | 350 | 18 | 300 |
枯叶输入量 (吨/公顷·年) | 1.5 | 7.5 | 11.5 | 7.5 | 50 |
枯叶现存量 (吨/公顷) | 44 | 35 | 15 | 5 | 5 |
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表中的__________,造成生产力最高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②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判断依据是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
造成贫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考察,赤道附近的一个小岛(热带雨林)虽然面积不到0.5km2,哺乳动物却多达58种,这一现象说明热带雨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
(3)如果大量砍伐雨林,则热带雨林会被毁灭且一个时期内很难再呈原貌,这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热带雨林毁灭后的地区,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性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1和d1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____________。
5.根据右面碳循环示意图回答: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中进行。
(2)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____形式贮存,所以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碳循环为带有____________性质的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2)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已有成分外,还需要有 。
(3)图中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它们能为树木提供 。
(4)如果一只鸟生存需要100 m2的取食范围,那么一条蛇生存,至少需要 m2的取食范围。
7.一位生态学家研究了一块玉米地的能量流动情况,得到如下数据。
·这块玉米地共收割玉米约10000株,质量为6000kg,其中共含碳2675kg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约2045kg
·1kg葡萄糖储存1.6×107KJ能量
·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12KJ
(1)计算: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________,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比例是_________;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率是___________。
(2)根据计算,请画出能量流经该玉米种群的图解,图解中应标明各环节能量利用和散失的比例。(4分)
高二生物期终复习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D | B | C | A | D | C | A | C | D | C | B | C | C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39 | 40 | 41 | 42 | 43 | |
D | D | B | A | D | C | B | ABC | ABCD | ACD | BD | ACD |
21-25 CACAB 26-30 BCADC 31-35 BAABB 36-39 BABC
二、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1.(8)(1)E→F→D→B
(2)A→E是以CO2形式(1分),D→B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1分)
(3)80
(4)产生温室效应(CO2增多)
(5)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
2.(11)(1)A D (2)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3)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
(4)a.彻底捕杀──适当捕杀 b.大量繁殖──适当繁殖 d.减少分解者──增加分解者
3.(11)(1)①热带雨林 净初级生产量最高 温度高,雨量多,光照强 ②枯叶输入量远大于枯叶现存量 枯叶被分解者分解后又迅速被植物吸收,土壤中养分很少 (2)食物网(3)恢复力稳定性差 水
4.(1)W1.N1>W2.N2(2)P的b+c+d+e(3)未被Q2利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15%
5.(1)线粒体(2)无机盐(碳酸盐);HCO3-(3)全球性(4)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营养;分解者的分解作用(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6)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6.(1)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分解者;CO2、H2O和无机盐(4)500
7.(1)1.4×1011KJ 23.4% 1.6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