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试 卷(必修)
解发亮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血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D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2.体液中含量最多的是A
A细胞内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3.当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C
A.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
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D.能够讲话,但看不懂文字
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C
A B C D
5.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水和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 B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6.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C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
7.如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B
A.在k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l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m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8.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B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9.促胰液素的发现者是D
A.沃泰默 B.巴甫洛夫 C.沃森和克里克 D.斯他林和贝利斯
10.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A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11.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C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12.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会弱一些,原因是D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1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激素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
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
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是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
14.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 D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促胰液素
15.某人,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那么他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B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
16.某一种病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尿)而膏浊不止”。此病与下列什么腺体异常有关D
A.甲状腺 B.胃腺 C.胰腺 D.胰岛
17.下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A
器官、组织 | 产热量(%) | |
安静状态 | 劳动或运动 | |
脑 | 16 | 1 |
内脏 | 56 | 8 |
骨骼肌 | 18 | 90 |
其他 | 10 | 1 |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掉了
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工作状态
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18.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D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提供能量
19.某大学的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长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浅黄色液体来源于B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外液
2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的pH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2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D
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CO2
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2.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正确的是B
A.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C.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D.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23.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顺序是j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k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l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m摄水量增加n减少尿的排出C
A.j"k"l"m"n B. k"j" m"l"n
k "m j "m
C.j D.
k
l"n j"l"n
24.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人体内,此时D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增多 B.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减少 D. 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25.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D
A激素是有机分子 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不直接参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26.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C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27.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D
A.Ⅰ B.Ⅱ C.Ⅲ D.Ⅳ
28.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29.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C
A.胚芽鞘类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弯一侧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牙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3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31.皮肤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其原因是B
A.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B.非特异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了皮肤的再生
32.不会传染爱滋病的行为是C
A.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B.与爱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C.与爱滋病患者拥抱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33.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A
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生长素
34.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草地上近处是草远处是灌木
35.下面的哪一个序列属于原生演替的实例C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 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 苔藓→草本植物 D. 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生 物 答 卷 纸 (必修)
解发亮 2007.11.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D | A | C | C | B | C | B | B | D | A | C | D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答案 | A | D | B | D | A | D | B | D | D | B | C | D |
题号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答案 | D | C | D | D | C | A | B | C | A | A | C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36.(5分)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激素Ⅱ”是 。
(2)图中的“(+)”表示 。
(3)若图中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当含量增多时,)当激素Ⅲ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调节。
(4)人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是 。
37.(4分)右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请分析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完成此方式的结构基础是 它是由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五个部分组成的
(2)右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根据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是由[ ]__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构成。
2)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8. 填概念图(5分)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9、(9分)下图为种群年龄结构的组成,请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
(4)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__________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___________政策。
40.(4分)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
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填字母)。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
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填字母)
41.(17分)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4分)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______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
(3)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 。
(4)假如在糖尿病患者摄取葡萄糖1h后,给他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2分)
生 物 答 案(必修)
解发亮 2007.11.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D | A | C | C | B | C | B | B | D | A | C | D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答案 | A | D | B | D | A | D | B | D | D | B | C | D |
题号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答案 | D | C | D | D | C | A | B | C | A | A | C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36.(5分)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激素Ⅱ”是 促甲状腺激素 。
(2)图中的“(+)”表示 促进作用 。
(3)若图中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当含量增多时,)当激素Ⅲ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反馈__调节。
(4)人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是 大脑皮层 。
37.(4分)右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请分析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完成此方式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它是由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五个部分组成的
(2)右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根据己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是由[ 4 ]____ 突触前膜_______、[ 5 ]___ 突触间隙______和[ 6 ]_______ 突触后膜_______构成。
2)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特点是_单向传递__。
38. 填概念图(5分)
A_______休液_调节_____、B______免疫调节_______、C___温度______、D__Ph值_____。
29、(9分)下图为种群年龄结构的组成,请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增长_____型,C表示_衰退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幼年、中年、老年各期数量差不多________。
(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越来越大_________。
(4)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__A________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发展趋势是__人口数量越来越多_______。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__计划生育____政策。
40.(4分)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
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a___(填图中字母)。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
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b___(填图中字母)
41.(17分)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乙 为正常人的,曲线 甲 为糖尿病患者的。(4分)
(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_____食物的消化吸收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
(3)曲线CD段表示乙处在饥饿状态时的血糖浓度,此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代谢途径主要是______ 肝糖元的分解 。
(4)假如在糖尿病患者摄取葡萄糖1h后,给他注射胰岛素,请在图中绘出他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