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2.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的黏稠物不再增多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3.生物多样性包括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变异多样性 ⑤群落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4.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A.b≤0.5 B.b≥0.5
C.胞嘧啶为a(-1)个
D.胞嘧啶为b(
-1)个
5.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A.只有胰岛素基因
B.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C.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6.下列关于突变与进化关系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突变后,只能产生原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
C.基因可通过突变改变核苷酸序列,但不会改变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7.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选择、隔离是新种形成的基本 环节,其中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分化
8.下图为正常情况下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一组细胞分裂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⑤时期
B.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④时期
C.图①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D.图②的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③
9.一个基因平均由1×103个核苷酸对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DNA合计约有7×109个核苷酸对,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有基因的个数是(不考虑基因间区)
A.3.5×106 B.3.5×105 C.7×105 D.1.4×106
10.玉米籽粒黄果皮对白果皮为显性,让白果皮作母本,纯合的黄果皮作父本杂交,F2代籽粒
A.全为白果皮 B.全为黄果皮
C.黄果皮与白果皮为1∶1 D.黄果皮与白果皮为3∶1
11.下图示调查到的某家族慢性肾炎遗传图谱,请分析,此病极可能属于
![]()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2.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D.自交
13.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14.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
A.全部是褐色 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D.褐色∶黑色=3∶1
15.在非洲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囊性纤维原性瘤,该病属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患病孩子。此后该妇女与另一名健康男性再婚,他们若生孩子,患此病的几率约是
A.1/25 B.1/50
C.1/100 D.1/200
16.某植物的基因型Rr,自交所结的一粒种子中,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组
A.Rr和RRr B.rr和RRr
C.rr和rrr D.RR和RRR
17.香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A.1/9 B.1/4 C.1/2 D.3/4
18.现有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①若男孩色觉正常,其母色盲,其父正常;②若男孩色觉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③若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则①②③中此染色体变异分别发生在什么生殖细胞
A.精子、卵、不确定 B.精子、不确定、卵
C.卵、精子、不确定 D.精子、不确定、精子
19.若某基因原有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个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
A.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改变
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 D.A.B都有可能
20.冬天来了,生活于同一地域的枫树纷纷落叶,而香樟却仍是叶挂满枝头。关于这一现象,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B.枫树、樟树都适应这种寒冷环境
C.樟树比枫树更适应寒冷环境 D.各种枫树和樟树之间存在着竞争的结果
21.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22.黄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春天播种的一年生植物,开花时需较短的日照。种植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纺织麻袋等。如果将黄麻北移在山东地区种植,它将 A.提早开花结实,产量高 B.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C.提早开花结实,产量低 D.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
23.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
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使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B.大气中的臭氧增加
C.海洋表层的无机物增加 D.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
24.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35个样点,每个样点4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A.15000 B.16250 C.17500 D.70000
25.生态群落K~N包含数字l~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的哪一个受到的影响最小
群落 | 种1 | 种2 | 种3 | 种4 | 种5 | 种6 | 种7 | 种8 |
K | 50 | 50 | 10 | 10 | 0 | 0 | 0 | 0 |
L | 92 | 92 | 0 | 0 | l | 1 | 1 | 1 |
M | 75 | 75 | 5 | 5 | 5 | 5 | 0 | 0 |
N | 0 | 25 | 20 | 20 | 20 | 20 | 0 | 0 |
A.K B.L C.M D.N
26.下列不属于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
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 B.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
C.适时适量地开发利用濒危物种的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
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不同的
C.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往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8.优生学是利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一门科学。以下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提倡适龄生育③选择剖腹分娩④鼓励婚前检查⑤进行产前诊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9.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培养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C.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30.基因的随机重组及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分别发生在
①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 ②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
③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
⑤配子受精形成合子的过程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A.④① B.②⑤ C.⑥③ D.③①
二.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3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32.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33.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123-456789,中间的“-”代表着丝粒,下表表示了由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是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引起的
染色体 | 基因顺序变化 |
a | 123-476589 |
b | 123-4789 |
c | 1654-32789 |
d | 123- |
B.b是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引起的
C.c是染色体着丝点改变引起的
D.d是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引起的
34.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
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以及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是
A.1/2,7/8、1/4 B.1/4,1、1/8
C.1/4,7/8、1/8 D.1/8,1、1/8
35.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ab-6b+18n B.
ab-6b
C.(b-a)×18 D.
ab-(
b-n)×18
36.让Aa的植株自花授粉,在所结的30粒种子中,表现为A性状的有13粒,表现为a性状的有17粒。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减数分裂不正常 B.获得的种子太少
C.部分Aa的种子未表现出A的性状 D.这一比例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7.下列各项与右图所示情况不相符合的是
A.基因型为AaBb植物自交后代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
B.第一营养级生物和第二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比
C.酵母菌消耗等量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02 比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比
38.几百年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
C.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D.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
39.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栓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
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后,将
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②一般会缺少其天敌
③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④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0.大气中SO2:来源的三个主要途径是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火山爆发 ③生物的呼吸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6大题,共50分。)
41.(9分)下面是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方法的问题。
(1)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八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各品种间的_____▲_____,而且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研究性状遗传时,由简到繁,先从______▲____对相对性状着手,然后再研究____▲______相对性状,以减少干扰。在处理观察到的数据时,应用____▲______方法,得到前人未注意到的子代比例关系。他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材料提出了假设。并对此做出验证实验,从而发现了遗传规律。 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
(2)今年是DNA结构发现52周年。1953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结构特点为 _ ▲ 。
②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是_________▲_________。
42.(5分)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作答:
(1)6号是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9号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
(2)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为__▲____。
(3)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出生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若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
43.(5分)下面是1960年科学家M.Nireberg和S.OChoa探究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是mRNA上的三个相邻碱基的实验。
取5支试管,预先加入一定的物质,再把20种氨基酸分成五组,每组含四种不同的氨基酸,每支试管中加入一组氨基酸,再加入当时并不清楚是否带有遗传信息的多聚U(相当于只含U的mRNA),结果在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的一组试管中合成了多肽。回答:
(1)上述实验中预先加入的物质等是 ▲
(2)再用同样的方法,把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从而合成了只含苯丙氨酸的多肽链。这一实验假设是 ▲ 。
(3)M.Nireberg和S.OChoa破译了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之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研究一个密码子含有几个碱基。
实验假设是:如果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者四个碱基,则该m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分别由 ▲ 种氨基酸组成;如果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多肽链中应含有
▲ 种氨基酸;
(4)如mRNA上每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样碱基的组合可以达到 ▲ 种。
44.(9分)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 。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 ,
原因是 ▲ 。
(4)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 ▲ ,进化的原材料由 ▲ 提供,生物进化方向决定于 ▲ ,进化的实质是 ▲ ,从而使生物不断进化。
45.(7分)请回答关于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
(l)研究人员将 S1 与S2 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l 与 T2 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 A 图与 B 图所示。
① S1 种群与 S2 种群的关系是 ▲ 。
② 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 T1 、 T2 的交替变化, Sl 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 C 图, S2 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 C 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①在
▲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 ▲
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K 值)。
②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的
指导意义是 ▲ 。
46. (15分)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0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见
下表:
被测植物 |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 |
气孔密度/(个/mm2) | 每个气孔面积/mm2 | ||
甲植物 | 13.5 | 218 | 272 |
乙植物 | 33.4 | 162 | 426 |
丙植物 | 57.7 | 136 | 556 |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0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 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 关系。
②在S0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 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0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每日两次定量喷洒
一定pH的由硫酸 每日两次定量
配制的“酸雨”
喷洒清水
石英砂
甲 乙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两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 ▲ 。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