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生物上册期中考试

2014-5-11 0:35:48 下载本试卷

高二理科生物上册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理)

说明:1.本试卷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考生务必将第一卷的选择题答案填到第二卷的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只收第二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50分)

1.科学家发现一种引起奶牛患病的特殊生物,这种生物比病毒还小,仅由蛋白质组成,竟然没有核酸。虽然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生物是如何复制的,但科学界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生物类型,定名为朊病毒。那么判断朊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

  A.能使别的动物患病       B.含有蛋白质成分

C.能够不断增殖         D.结构特别简单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   )

  A.新陈代谢作用         B.生长、发育和生殖

  C.遗传和变异          D.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3.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该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

4.(普通班)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原因是:蛋白质中有肽键,而肽键可以与双缩脲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那么下列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化合物是


4.(重点班)某一多肽链由199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199,B>200),并且是由下列五种氨基酸组成的


那么该多肽链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赖氨酸、天门冬氨酸各多少个

A.A—199、(B-200)/2    B.A-200、B-200

C.A-199、(B-199)/2   D.A-200、(B-200)

5.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 (普通班)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下图实线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B.若将纵坐标改为“细胞内24Na的量”,则对应图中虚

线所示曲线(注入神经纤维中24Na的总量为2.2)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24Na通过细胞膜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增加

6.(重点班)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 )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呼吸作用      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

7.右图所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内吞”和“外排”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在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8.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对该图有关

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②为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C.①为多肽,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D.③为磷脂双分子层,作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9. 牵牛花鲜艳的色彩与其花瓣细胞的哪种结构有关              (  )

 A. 叶绿体      B. 液泡       C. 细胞质基质    D. 细胞壁

10.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备4种不同的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   )

细胞

核仁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无变化

×

×

无变化

×

×

×

外层结构被破坏

外层结构被破坏

  则:甲,乙,丙,丁四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类生物         (   )

  a 低等植物—衣藻  b细菌  c 真菌   d 蓝藻   e 兔  f 水稻                                  

A.d,e,f,a    B.c,e,f,d    C.b,c,d,f,     D.f,e,d,b 

11.(普通班)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   )

  A. 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 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部不形成细胞板

  C. 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D. 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11.(重点班)经观察发现,某细胞含有大液泡和不含叶绿体,这种细胞最可能是: (   )

A.玉米叶肉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

12.计算一个细胞周期应从何时开始?                 (   )

A.染色体出现时              B.DNA复制时  

C.纺锤体形成时              D.细胞质分裂完成时

13.以下几类细胞分裂时,观察不到纺锤丝的是              (  )

  ①细菌细胞  ②骨髓细胞  ③蛙红细胞  ④生发层细胞  ⑤肝癌细胞

A.①②③⑤      B.①③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4. 取高度分化的月季木质部细胞,经离体组织培养出月季幼苗,说明植物细胞  (   )

  A. 具有全能性    B. 细胞分化后恢复原状    C. 细胞癌变   D. 细胞衰老

15.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

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  

文本框: 一个细胞内文本框: DNA含量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a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A.⑴×⑶;左上方 B.⑴×⑶;右下方  C.⑵×⑶;右上方  D.⑵×⑶;左上方

16.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的做法是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使用平面镜增加视野的亮度

17.右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18. 白蚂蚁可吃木材,是因为其体内含有               (   )

A. 强酸        B. 强碱         C. 淀粉酶      D. 纤维素酶

19.(普通班)右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下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却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高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19.(重点班)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20.(普通班)如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的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pH值为8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20.(重点班)下图表示水稻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率的部分曲线,下表代表人体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水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0℃

B.水稻淀粉酶在a点与b点的催化效率相同,但本质不同

C.由于胃酸会随着胃液进入小肠,故胃液进入小肠后仍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

D.由于胃酸的进入将导致小肠中pH的改变,小肠中的消化酶会失去活性

21.向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1mL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和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A.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的是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

B.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实验

C.2号试管和5号试管的实验说明生物催化剂和化学催化剂具有同等的催化效率

D.5号试管的实验说明酶的催化效率不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

22.(普通班)ATP的分子简式是                   (    )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22.(重点班)ATP转化为ADP时,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            (   )

A.矿质离子在体内的运输       B.根对水分的渗透吸收

C.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移动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23.能正确反映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一昼夜酸碱度大致变化的曲线是        ( )

24.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经C3、C5形成糖类

 B.N是光合作用必需元素,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O来自于H2O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参与光发应和暗反应过程中ATP的合成

25.下图为光照强度相同,水和小球藻的初始质量均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试管质量大小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26.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27.下面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错误

  的是                                 ( )

2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专一性决定了暗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

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不会因消耗而减少

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02浓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

D.水在光下分解和C02固定的速度都不受温度的影响

29.将一株成熟植物体的全部叶片均减去一半,下列哪一过程不会立即受到影响    ( )

A.蒸腾作用    B.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C.光合作用    D.矿质元素的吸收

30.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几个步骤,它们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           ( )

①CO2固定  ②O2的释放  ③叶绿素吸收光能  ④H2O的光解  ⑤C3化合物被还原

  A.③②④①⑤    B.③④②①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⑤①

31.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 )

  A.光能→稳定的化学能         B.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C.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D.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32.右图所示的两盆相似植物被完全密封,甲不透光,乙可透光,其余条件均相同。则较强光照两小时后,其结果最可能是

A.甲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B.乙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C.甲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D.乙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33.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矿质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

  B.矿质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与水分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

 C.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D.矿质离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

34.(普通班)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实验开始时如甲图所示,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一段时间以后,当漏斗管内的液面不再变化时(装置如图乙所示),H1、H2分别表示两个漏斗中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乙图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甲图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C中的速度

D.乙图A中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B中的水分子扩散到A中的速度

34.(重点班)如图,E、F为体积相同的半透膜小袋,e、f为相同的玻璃管。最初e、f管内液面高度一样,三种同溶质溶液的浓度关系为甲<乙<丙。表示管内液面变化的曲线是(   )

35.将下列活细胞放在O.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是   (   )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③洋葱表皮细胞 

④干种子细胞      ⑤蛔虫卵细胞     ⑥洋葱根毛细胞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36.下列哪项不能通过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加以鉴定             (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程度不同

C.成熟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和失水

D.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37.(普通班)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        (   )

培养液编号

甲离子

20

30

50

30

40

乙离子

55

45

60

45

55

丙离子

10

15

20

25

25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37.(重点班)下面列出了若干种为研究确定矿质元素x是否为植物所必需的的实验方案,其中最科学合理的设计是 

  ①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②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③只用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不用基质④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蒸馏水⑤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完全营养液⑥不用基质,只用完全营养液⑦不用基质,只用含元素x的蒸馏水⑧不用基质,只用蒸馏水

  A.以④为实验组,①为对照组  B.以②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

  C.以③为实验组,⑥为对照组   D.以⑦为实验组,⑧为对照组

38.在下面四组元素中,全部属于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是            (   )

 A.Mn、S、Cu、C、K         B.Cu、Fe、P、Ca、H

  C.Zn、O、Mn、S、Ca         D.B、Mo、Ca、N、Fe

39.(普通班)将等量的NH4+、PO43、K+、Ca2+共同置于500mL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

项目

H2O

NH4+

K+

Ca2+

PO43

减少量

0%

83%

72%

97%

84%

下列分析与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四种离子都减少,说明根对这些离子都有吸收

B.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说明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是没有关系的

C.根对四种离子的吸收量有差异,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Ca2+比K+明显减少,说明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Ca2+的载体比运输K+的载体多

39.(重点班)叶片中物质的量不能用下表中数据来表示的是(  )

叶片存在天数

2

8

25

50

80

120

200

250

280

300

物质相对数

0.1

3.6

5.8

5.9

6.0

6.0

5.9

5.3

2.4

1.2

A.自由水含量    B.叶绿素含量   C.蛋白质含量    D.铁元素含量

40.图甲表示温度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图乙表示氧分压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下列哪项不属于据图甲和图乙得出的结论(  )

A.温度影响植物对钾离子和铵根

 离子的吸收

B.植物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

收过程中消耗了糖

C.温度和氧分压相同时,植物对

钾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对铵根离

子的吸收量

D.载体数量也影响植物对钾离子

和铵根离子的吸收

41.把新鲜萝卜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当水分进出平衡时,萝卜条中原生质体的体积和细胞液的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分别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如图是某同学用洋葱紫色鳞片叶的外表皮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4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暗反应属于酶促反应,光反应无需酶的催化

B.光反应将光能转变成电能,暗反应将电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C.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溶液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D.离体的叶片可进行光合作用,并能在叶内检测到淀粉的存在

44.(普通班)秋天,北方的树木纷纷落叶。经检测,叶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a、Fe等,而Mg却很少。 这说明                     (   )

  A.Mg被消耗   B.该植株严重缺Mg   C.Mg不能被再利用 D.Mg已经发生转移

44.(重点班)如图所示不同年龄的叶片中几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曲线,你认为最能反映出Ca、Mg两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a和b      B. b和c     C. a和c      D.c和d

45.左下图为某植物根示意图,右下图是左下

 图中的P、Q、R的放大示意图.回答:哪

个细胞表面积最大?哪一个细胞最老?哪一

个细胞生长速率最快?哪一对细胞是刚刚由

一个细胞分裂而成的?以上依次是

A.7;1;7;4和7

B.2或3;1;2或3;5和6

C.7;1;7;2和3

D.1;1;2或3;5和6

46.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4⒎下面是一位同学观察植物某器官装片时画的细胞图,有关说法正

A.d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B.b、c细胞都不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运动

C.四个细胞都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D.a细胞的染色体比其他细胞清晰  

48.右图是向日葵幼叶的含水量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A.幼叶含水量多,枝叶挺拔舒展,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B.幼叶含水量多,细胞内结合水比例上升,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C.幼叶含水量少,大部分气孔关闭,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D.幼叶含水量少,叶片温度偏高,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49.(普通班)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

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b点转向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文本框: 光合作用速率C.曲线中b点转向c点,叶绿体中C5浓度几乎不变

D.d点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等

49.(重点班)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的目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

   A.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增大而增大

B.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

   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50.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几位科学家做了几个著名的实验,各个实验的设计都有其逻辑上的严密性和意义。下述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把小鼠和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小鼠不会死亡——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更新了空气。

  B.萨克斯的绿色叶片曝光、遮光实验,遮光部分是作为对照处理——证明了绿色植物在

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恩吉尔曼的水绵和好氧细菌用极细光束照射实验,其实验设计思路是:好氧性细菌聚

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D.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H2O和CO2,供绿色植物利用,分析各自放出的氧——证明光

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二.非选择题 (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 分)

51.(11分)图a是某种细胞结构的模式图,图b是图a的局部放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a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A.黑藻的叶肉细胞     B.硝化细菌    C.洋葱根尖分生区    D.蓝藻 

⑵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⑥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B.①②③④都有DNA 

C.人体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①②⑤    D.⑤内浓度的高低,可影响细胞的渗透吸水

⑶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是                 。(填标号)

⑷具有这样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

⑸如果是洋葱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则不具有图上哪个标号所示的结构?    (填标号)

⑹要看到细胞中图b所示的图像,需要借助哪种仪器?      

(7)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将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过程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8)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细胞器是[  ] 

        .

(9)图b中具有膜结构的是         (填标号)

(10)此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结构是         (填标号)

52.((5分)为了观察细胞质流动和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按下表所示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正确操作。试回答:

组别

材料

处理

观察目标

A

新鲜黑藻

清水、光照、5℃

细胞质流动

B

新鲜黑藻

清水、光照、25℃

细胞质流动

C

新鲜黑藻

清水、黑暗、25℃

细胞质流动

D

紫色洋葱鳞片叶

清水、0.3g/mL蔗糖液

质壁分离

E

紫色洋葱鳞片叶

清水、酒精灯加热2~3 min、0.3g/mL蔗糖液

质壁分离

(1)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理想材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都需要的材料用具还有刀片、镊子、滴管、吸水纸、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了A、B、C三组黑藻叶装片的细胞质流动情况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将B组材料作D组处理后再观察,则与B组实验相比,其现象是___________;未观察到E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框: 53.(10分)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周期中一个核内染 

 色体数目及分裂过程中的某一时期。试分析回答:

 (1)图Ⅰ表示细胞的_________ 分裂过程,DE段表示

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期。

(2)图Ⅱ表示________(动物或植物)细胞分裂的一个时

期,相当于图Ⅰ中的______ 段。图Ⅱ中有____条染

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的

细胞核中有DNA分子_______个。

(3)图Ⅰ中造成D→E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右侧方框中画出图Ⅱ细胞处于图ⅠCD时的细胞分裂示意图。(2分)

54.(普通班)(7分)请根据以下图、表回答有关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等问题:

 

 (1)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    区。若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宜选

  择根的    区细胞为材料;若要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宜选择根的    

  细胞为材料。

 (2)上表是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①         ;②           

 (3)氮素被植物体吸收后,可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2分)

  A.核酸  B.NADP+  C.纤维素  D.酶

54.(重点班)(7分)在控制温度的大气成分的温室中,可以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蔬菜。下面是无土栽培的番茄体内代谢的示意图和营养液成分表:

成分

Ca(NO32

KH2PO4

KCl

MgSO4

FeSO4

钼等微量元素

蒸馏水

含量

1g

0.25g

0.12g

0.25g

0.25g

极少量

100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培养初期,植株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可采取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      

(2)若除去培养液中的MgSO4,将直接影响植物体内      合成。

(3)要使得水培植物正常生活,培养液中至少应加入      种必需矿质元素。在培养过程中经常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以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4)若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留存的NO3较少而Ca2+较多,这一现象说明植物对矿质离子吸收具有        ,这与细胞膜上的         有关。

55.(9分)下图表示各种外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I)~(III)分别表示光强度,CO2的浓度、温度对光合速度的影响(其余的条件都适合的),(IV)表示在弱光光下温度对光合速度的影响。

请回答:

(1)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过程,光反应阶段必需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它可为暗反应提供________和______,促进CO2的____________,暗反应是不需要光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必需在______的参与下完成的。

(2)(I)图中的曲线表示光合作用的速度与光强度的关系是

____             _____                

(3)(II)图中的曲线③段上升很快,但到了④则几乎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

                               _____。

(4)(III)图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V)图的曲线表示无论温度变化怎样,光合作用速度却没有变化,其原因是                               

56.(8分)(每小题2分)下图表示一株小麦叶肉细胞内C3含量在炎热夏季某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⑴小麦产生C3的生理过程叫       ,小麦细胞中消耗C3的场所是       

⑵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⑶CD段C3出现暂时增加,可能原因是                 

⑷G点C3含量最低,原因是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B

D

A

A

D

D

C

B

A

BD

D

B

A

C

C

C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D

C

CB

A

BC

B

B

A

C

A

B

D

B

D

C

C

B

题号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D

C

D

BD

D

B

C

D

DB

D

B

B

B

DA

A

注: 普通班和重点班的答案不同的普通班在前,重点班在后

51.(1)A  (2)D  (3)  ①  ; ④

(4)真核生物 (5)①  (6)电子显微镜 

(7)⑦高尔基体  (8)①叶绿体 ⑼ ①②④⑤⑥ ⑽ ①⑤

52.(1)叶片薄而小,叶绿体多而清楚,易于观察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3)进行光照、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细胞质流动

(4)细胞质流动减慢,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细胞死亡

53.(1)染色体  后期  (2)动物   EF  8  0   8

(3)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姐妹染色体

(4)略

54.⑴根的成熟区 分生  成熟 

⑵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载体多于钠离子;铵根离子载体多于硝酸根离子⑶ABD

54.(1)营养液浓度过高   向培养液中加水  (2)叶绿素 

(3)四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4)根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性  运载离子的载体的数量和种类 

55.(1)光  原子氢或[H]   ATP   还原   酶

(2)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将不再增加

(3)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随CO2增大而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将不再增加(限制因素不是CO2可能为光照强度或温度或其内部因素)合理均得分

(4)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随温度增大而增大,达到最适温度后,温度继续升高引起酶变性失活

(5)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温度而最可能是光照强度

56.

⑴CO2的固定  叶绿体的基质

⑵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原子氢和ATP,C3不能还原成C5

⑶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所造成的

⑷气孔关闭,CO2供应量不足,C3生成减少;产生的ATP和原子氢多,C3还原成C5  

涓嬭浇璇曞嵎锛�高二理科生物上册期中考试
灏忓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缁煎悎 鍒濅腑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鐗╃悊 | 鍖栧 | 鍘嗗彶 | 鍦扮悊 | 鏀挎不 | 鐢熺墿 | 绉戝
楂樹腑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鐗╃悊 | 鍖栧 | 鍘嗗彶 | 鍦扮悊 | 鏀挎不 | 鐢熺墿 | 缁煎悎
涓€冧綔鏂� 楂樿€冧綔鏂� 鍗曞厓浣滄枃 鑻辫浣滄枃
濂借瘝濂藉彞 浣滄枃澶у叏 璇诲悗鎰� 鐢靛瓙涔� 鐧剧
灏忚嵎浣滄枃缃� 鐢佃剳鐗� 2002-2018 鍏充簬鎴戜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