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2014-5-11 0:36:04 下载本试卷

09级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I卷(选择题)

注: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能转变成电能的实质是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连续得失电子的过程。

B.C4植物之所以能固定大气中较低浓度的CO2是因为其叶肉细胞中有相关的酶。

C.C4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其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均能合成糖类。

D.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也有脂类和氨基酸。

( )2.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因而营养和疾病问题备受人们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脂肪和高糖膳食可能导致脂肪肝,而多吃富含卵磷脂的食物有利于预防脂肪肝。

B.人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和各种氨基酸。

C.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但与遗传无关。

D.酿脓链球菌能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  )3.如图所示为几种生物的分类图,关于①②③④⑤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①都是寄生的,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②都没有成型的细胞核,但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核内的DNA还是进行复制并平均分配的;③都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④代谢类型都是异养厌氧性,细胞内也都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所以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消费者;⑤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都能合成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从细胞大小来看,支原体是最小的。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4.一个人从环境温度为20℃的地方进入环境温度为0℃的地方,设此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3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1 = b1,a2 = b2 B.a2 < a1,b1 < b2  C.b1 > a1,a2 > b2  D.A、B两项都对

( )5.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处在炎热环境中时主要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两个途径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的特点

C.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不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

D.性行为是以性激素为生理基础的行为,因而动物性行为主要靠性激素调节

( )6. 下图所示甲、乙、丙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一种生命现象,坐标a、b、c表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变量。       

生命现象:①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度的影响;②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环境温度的关系;③二次抗原免疫与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

变量:I.时间;II.温度;III.生长速率。

下列关于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现象及对应的a、b、c正确的一组为

A.甲为①,a为III;乙为②,b为II;丙为③,c为I

B.甲为②,a为II;乙为③,b为III;丙为①,c为I

C.甲为③,a为I;乙为①,b为III;丙为②,c为II

D.甲为①,a为III;乙为③,b为I;丙为②,c为II

( )7.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均存着稳态的现象,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当内环境的稳态发生变化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②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③机体中的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平衡和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④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⑤机体的稳态只在神经系统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⑥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数量将停止生长,并保持恒定

⑦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圈的稳态

A.①③④⑦      B.③④⑥⑦     C. ①③⑤⑦  D. ①②④⑤

( )8.下列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

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氢+能量

( )9.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一种名叫AD-36的腺病毒是人体发胖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AD-36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人体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会产生对应抗体

B.AD-36腺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

C.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机体既发生体液免疫又进行细胞免疫   

D.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的机体,能激活病毒的溶酶体酶而导致病毒DNA水解

( )1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是说法正确的是:

A.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形成T淋巴细胞的过程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特点

B.效应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迅速的分泌出大量的抗体和淋巴因子消灭抗原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吸附在皮肤、呼吸道、血液细胞等细胞表面,当抗原再次侵入时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消灭抗原

D.抗体仅能由效应B细胞分泌,因而效应B细胞是具有免疫效应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淋巴细胞

( )11.右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的模式图(虚线表示神经调节)。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C为肾上腺,物质b与物质c是协同作用

B.D是胰岛,c是胰高血糖素,d为胰岛素

C.C分泌的物质能升高血糖,B的分泌物能调控某些动物照顾幼仔

D.A能调节血糖平衡,但与体温调节无关

( )12.至今发现由禽鸟传给人体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甲型H5N1、甲型H7N7、甲型H9N2。流感病毒的抗原结构分H和N两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可终生免疫

B.组成禽流感病毒的含氮碱基有A、G、C、T、U五种

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

D.在人体内T淋巴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又要参与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在功能上相互配合

( )13.以某种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去感染一种基因突变的小鼠后,比较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图一。感染该病原体后,进行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目的测试,发现两种小鼠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感染前后突变小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用识别该病原体的专一性抗体处理突变小鼠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小鼠存活的结果如图二。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两种小鼠被感染后,B淋巴细胞均能迅速增殖分化

B.突变小鼠被感染后,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正常的

C.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T淋巴细胞    D.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B淋巴细胞

( )14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血浆和淋巴   B.血液和组织液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

( )15.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16.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具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 )17.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

D.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 )1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B.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C.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D.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19.哮喘是世界性顽症,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②为B细胞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 )20.(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①过敏反应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 )21.右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成电能的

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的功能是吸收并转换光能

B.图中B的功能是吸收并传递光能

C.图中C和D代表传递电子的物质

D.图中F为NADPH、G为NADP+

( )22.有人曾做过实验,把玉米和小麦的叶子从植株上切下后,立即分别放在保持高温度、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生活状态),叶子的含水量,由于蒸腾而徐徐减少,然后,测定叶子在发生水分亏缺情况下,相对光合作用强度,正确的图示是

 

( )23.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表示光合作用。

此时希尔(R. Hill)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 。在希尔反应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希尔反应和Arnon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来自CO2

B.H2O被裂解后,发生了由H2O最后到NADP+的电子传递,整个过程需要光

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是2个可以区分开来的过程

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了NADPH和ATP

( )24.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B.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

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能提高固氮量 D.根瘤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 )2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4植物叶片内“花环型”的两圈细胞,由外到内依次是部分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

B.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鞘细胞内出现淀粉粒

C.C3植物和C4植物叶肉细胞内的所有叶绿体色素都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有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 

II卷(非选择题)

26(8分).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图表示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角度看,能发生两个生理过程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从高等生物新陈代谢角度看,完成过程的细胞器中发生的能量变化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中g过程是不可逆的,则该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_(器官)中,促进g过程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正常血糖浓度为80---120mg/dl,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作用,I生理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成分中,能够完成c过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金鱼用于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请利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有实验证明,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其后代都能正常繁殖。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      现象。

(2)金鱼的每一种变异性状(如透明鳞、龙眼、多尾鳍等),最初都来自于基因突变。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金鱼,一个个体上常表现多种人们喜爱的变异性状,这是   

     的结果。

(3)当紫色鱼与灰色鱼杂交时,所得F1全部为灰色鱼。F1自交时,所产生的下一代中灰色鱼与紫色鱼的数量比接近15:1。这时,紫色鱼的基因型是     (自拟基因符号)。

(4)金鱼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金鱼育种者培育了名为“蓝剑”的新品种,只有雄鱼表现出该品种特有的性状,经检测该品种雄鱼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蓝剑”新品种的产生有可能是在    性亲代个体的减数第   次分裂中遗传物质分配异常所造成。

(5)如果用拌有甲种激素的饲料饲喂雄性幼鱼,可发育成能育的雌鱼。用拌有乙种激素的饲料饲喂雌性幼鱼,可发育成能育的雄鱼。利用这种方法进而可培育出“全雄鱼”(后代中只有雄性,性染色体为XY)。现有处于相同发育阶段的雄性幼鱼、雌性幼鱼各一批,足量的甲、乙两种激素,请你用所学知识,拟出培育“全雄鱼”的方案,并写出遗传图解。(提示:性染色体为YY的金鱼个体能正常生存,产生可育配子。如何鉴别每条鱼的性染色体组成不作要求。)

28. (9分)回答下面关于糖代谢相关的问题:

(1)人的血糖代谢中的主要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是_______作用,当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时会_____胰岛素的分泌,当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时会______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为探究某种物质X是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某研究小组用大白鼠做实验对象,将发育状况相似大白鼠分为两组,然后对两组鼠分别注射________(填下面的正确的编号)。

①蒸馏水/②蒸馏水配成的葡萄糖溶液/③蒸馏水配成的X溶液/④生理盐水/⑤生理盐水配成的葡萄糖溶液/⑥生理盐水配成的X溶液

(4)为鉴定大白鼠处于很低的血糖状态,除直接验血外,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年来,对胰岛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其作用的信号通路已比较清楚

据下图分析,符合胰岛素作用信号通路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A、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7)如果某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却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症状,根据上图,您

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7分)根据下图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图中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30.(14分)科学家发现生长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气孔关闭,C4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则不能。

(1)取自热带不同环境下的甲、乙两种长势良好,状态相似的草本植物,已知甲是C4植物,乙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大玻璃钟罩,完成初步判别乙植物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的实验:

原理:                                  。

方法:将植物甲和植物乙一同栽种于密闭钟罩下,给予              

条件培养。连续若干天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

                                   

                                  

对结果的分析:                            

(2)对于以上的分析,用显微镜从形态学方面加以进一步验证。

方法:制作乙植物的叶片过叶脉横切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论:如果视野中看到                     ,则乙是C3植物;如果看到的是             ,则乙是C4植物。

答  题  卷

I卷(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25

答案

II卷(非选择题)

26(8分).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

(1)         。(2)               

(3)       (自拟基因符号)。(4)           

(5)方案:                遗传图解:

28. (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7分)

(1)                         

(2)                                    

30.(1)原理:                               

                                 

方法:                   。

预期结果:

                                     

                                      

对结果的分析:                                

(2)结论:                                 

                 

答案

1~5 CACAB 6~10 DADCD  11~15 DDDDB 16~20 ADBBA  20~25 DABCB

26.(8分)(1)生产者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不稳定的化学能

  (2)肌肉(骨骼肌) 胰岛素 下丘脑

  (3)氨基转换  细胞质基质

  (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7.(12分)(1)生殖隔离(2)基因重组 人工选择

(3)aabb(写出两对隐性基因即可)(4)雄 二

(5)方案:(4分)正常雄性幼鱼(XY),用拌有雌性激素的饲料饲喂,发育成能育的雌鱼(XY)(2分);雌鱼(XY)与正常雄鱼(XY)交配,得到子代:雌性(XX)、雄性(XY)、雄性(YY)(1分);用雄性鱼(YY)与正常雌性鱼(XX)交配,子代即为要培育的“全雄鱼”(1分)。

遗传图解:(2分)  P       XY×XY

 

           F1         XX XY YY × XX

           F2                    XY

28.(9分 )

(1)氧化分解,释放能量;(2)拮抗//促进//抑制;(3)④⑥;

(4)观察大白鼠的状态,如果出现惊厥、甚至昏迷症状,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5)胰岛B细胞受损,合成胰岛素量减少;(6)A、C;

(7)胰岛素作用的信号通路受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9.(7分)(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效应B。

(2)C;B;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D。

30.(14分)

 (1)原理:在高温、干旱和强光照下,随着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密闭钟罩内CO2浓度逐渐降低,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生长良好,而C­­3植物不能。(3分)

方法:高温、强光照和干旱。…(1分)

预期结果:①乙植物与甲植物生长状态相似;②乙植物逐渐枯萎,而甲依然健壮。对结果的分析:若出现第①种情况,乙植株为C4植物;出现第②种情况,乙植株为C3植物。

  (2)没有“花环型”结构或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有“花环型”结构或维管束鞘细胞有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