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 物 试 题
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第1—30小题每题1分,第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圆褐固氮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是其次级代谢产物 B.无氧条件下能将硝酸盐转化成氮气
C.能在无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 D.以二分裂方式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2.“生物导弹”是指 ( )
A.连接单克隆抗体的T淋巴细胞 B.连接抗癌药物的单克隆抗体
C.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D.产生特定淋巴因子的T淋巴细胞
3.下列关于玉米叶片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围绕维管束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
②在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上进行水的光解
③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化合物中
④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
⑤NADPH既是还原剂,又是活跃的化学能源物质之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
4.“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培育过程不涉及 ( )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制备原生质体 D.形成愈伤组织
5.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的氧气,如图所示。其中甲、丙表示线粒体,乙、丁表示叶绿体;甲、乙有光照但不供氧气,丙、丁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 )
|
A.甲和丁 B.丁和甲 C.丙和乙 D.乙和丙
6.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②叶绿体中的色素均可以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③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可以吸收和转换光能
④绝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和转换光能
⑤绝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可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A.①③ B.② C.③④ D.③⑤
7.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蓝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既
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既发”的“气”是指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吲哚乙酸
8.下列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
C.分裂间期有RNA合成 D.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
9.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证明细胞膜的存在的是 ( )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C.质壁分离已经复原的细胞 D.落叶中的死细胞
|
A.苋菜在夜间的呼吸需氧较少
B.苋菜能够从土壤中得到需要的养料,而菠菜不能
C.苋菜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少于菠菜
D.苋菜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菠菜不能
|
A.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B.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C.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D.植物在a和h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12.取分别编号的锥形瓶4个,各加等量的清水,向3、4号锥形瓶加等量河泥,再向2、3、4号锥形瓶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在各个锥形瓶内分别加入一条生命活性相同的金鱼,加清水至各瓶液面位置于同一高度,然后用橡皮塞塞紧,4号瓶放在不透光的纸盒中,其余环境条件保持相同,结果发现瓶中金鱼的存活时间不同。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锥形瓶是 ( )
A.1号瓶 B.2号瓶 C.3号瓶 D.4号瓶
13.在连续多雾的天气里,大白菜叶常会表现出缺钙症状,主要原因是 ( )
A.蒸腾作用减弱,影响钙的吸收 B.蒸腾作用加强,影响钙的吸收
C.蒸腾作用减弱,影响钙的运输 D.蒸腾作用加强,影响钙的运输
14.以下是对生物体ATP的有关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
B.ATP是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而又顺利
地进行
15.有关肝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进行氨基转换作用
B.通过分泌胆汁将脂肪分解成甘油脂肪酸
C.可以合成脂蛋白
D.可以合成糖元
1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有正、负两方面影响
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籽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核膜为双层单位膜,其上有核孔
B.所有的植物细胞内都有中心体
C.绿色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都有叶绿体
D.染色体是位于细胞核中的细胞器
1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高度分化后的细胞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分化后的细胞只保留与其功能相关的一些遗传物质
D.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
19.下列与植物激素有直接关系的是 ( )
①生产三倍体无籽西瓜 ②生产无籽番茄
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 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20.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有关
B.液泡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
C.线粒体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D.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都是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的
21.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②切断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可使人感觉不到疼痛,可以为晚期病人减轻痛苦
③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反射弧
④反射和应激性都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但前者只适用于动物,后者适用于植物
⑤所有动物都具有神经和激素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2.人体的胃腺细胞合成并分泌胃蛋白酶,胰岛细胞合成并分析胰岛素,下面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无法从胃腺细胞中检测到胰岛素基因
B.从这两种细胞分别提取到的信使RNA完全相同
C.胃腺细胞与胰岛细胞携带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胃蛋白酶和胰岛素都是通过外排作用分泌的,此过程不消耗ATP
23.下列哪一项不能用来说明“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 ( )
A.大肠杆菌合成分解乳糖的酶 B.外源基因在动物乳腺细胞中表达
C.鸡的活细胞都合成有氧呼吸酶 D.肌细胞合成肌红蛋白
2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5.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人体内,此时 (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增多
B.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减少
D.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26.下列四组生物中,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养型的一组是 ( )
A.木耳和乳酸菌 B.水螅和草履虫
C.蛔虫和大肠杆菌 D.根霉和草莓
27.人体内的糖代谢不可能完成的是 ( )
A.生成CO2和水 B.合成糖元
C.转化成脂肪 D.转化成20种氨基酸
28.在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
B.动物肝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
C.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于原代培养过程中
D.培养至50代后能继续传代的传代细胞叫细胞株
|
A.人的肾小管细胞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
B.人的肝细胞吸收组织液中的氨基酸
C.人的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钾离子
D.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消化
|
30.右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呼吸
的条件下,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
向是图中的d
D.以H2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呼吸>光合的
|
图中的b
31.右图是植物细胞内的部分物质代谢简图,由
b过程生成物质A所需的物质条件是( )
A.酶、CO2
B.酶、CO2、ATP
C.酶、NADPH、ATP
D.酶、CO2、NADPH、ATP
|
A.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
B.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此时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
33.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班氏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作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 ( )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34.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实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溶液中几种离子的浓度。表中各离子的数据为试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试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实验条件 | 水分消耗(ml) | Ca2+(%) | K+(%) | Mg2+(%) |
光下 | 1090 | 135 | 27 | 179 |
暗中 | 435 | 105 | 32 | 113 |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光下,根细胞吸K+的速度大于吸水速度
B.在光下和暗处,根吸收Ca2+、Mg2+的速度大于吸水速度
C.相同时间内,光下吸收K+量比暗处少
D.在光下或暗处,根细胞不吸收Ca2+、Mg2+,反而向溶液中分泌了Ca2+、Mg2+
35.植物细胞甲、乙、丙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分别给予一定的光照、温度等实验条件,甲细胞只测得CO2而未测得O2,乙细胞只测得O2而未测得CO2,丙细胞既未测得O2也未测得CO2,以下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不可能取自于叶 B.乙不可能取自于根
C.丙可能是死细胞 D.甲可能取自于茎
|
A.随pH值从
B.随pH值从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值为7
37.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
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的膜外侧用电流计测
|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
A.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B.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C.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D.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该浓度生长素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39.下列关于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遗传物质种类一样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细胞结构一样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一样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中的目的基因提取一般都用“鸟枪法”
40.将两株长势、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A(完全培养液)瓶、B(缺铁元素的营养液)瓶中,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几天后B瓶中的植物表现出嫩叶缺绿症—嫩叶外周失绿,近叶脉处仍是绿色。向B瓶补充很少量的铁盐后,上述病症消失。这说明( )
A.铁元素是植物叶绿素分子所含有的必需元素
B.铁是不可再利用的微量元素
C.缺绿病症的发生是由于植物根细胞膜上缺少运输铁离子的载体
D.细胞内线粒体供能不足时会影响铁元素的吸收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总分50分)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C点表示的生物学含义 。
(2)图(2)曲线表明6~8h时,小室内氧气减少量逐渐减少,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 。
(3)曲线中表明中午12h左右光照最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反而降低(呈“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
|
2.(10分)下列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
调节示意图。请回答: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 ,
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器官②
的分泌活动。
(2)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
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下丘脑和①的
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若某男运动员为了增强肌肉,服用雄性激素,这样的结果是:第二性征 (消失,正常);睾丸重量 (增加、减少、正常)
(3)如果②是甲状腺,那么下丘脑和①分泌的激素分别是:下丘脑、 ;①、 。
若切除成年狗的甲状腺,此二种激素的分泌量 ;
。狗的身体状况是 。
3.(13分)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
|
|
(1)能完成②过程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是 ,能促进⑤过程的激素是 ,与之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 。
(2)某人多食少动,导致肥胖,其原因除了由于多食的脂肪储存在体内外,还可能发生了图中的 (填标号)过程;为了减肥,他只吃水果、蔬菜和米饭,一段时间后,不仅体重未减轻,而且造成营养不良,其体内缺少的营养物质主要是 。
(3)人体中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人在饥饿初期,血糖含量会暂时降低,这时 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人体内血糖含量过高时,会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是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的生成的物质有 。
(4)某些微生物能够完成①过程,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以是 ,
它们有固氮能力关键是由于有固氮酶。如果想让小麦也能完成①过程,科学家需要利用 技术,将编码固氮酶 的基因转移到小麦胚细胞中,再利用 技术培育成为转基因植物,后一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
4.(9分)现给你一些新鲜的白色洋葱、浓的蔗糖溶液,一些大分子红色色素溶液和必要的观
察和实验工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否利用上述材料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 。此方法与用紫色洋葱做该实验不同之处是向 中滴入一些 。
(2)判断发生明显质壁分离现象的依据是 和 之间充满了 。正常情况下液泡是否会变红? 原因是 。如果观察到相反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5.新鲜叶类蔬菜常有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人们一般认为: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
处理方法 | 未作处理 | 仅用纯净冲洗1分钟后 | 浸入纯净水30分钟后 |
农药残留量 | 0.196mg | 0.083mg | 0.123mg |
|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
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
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时:用纯净洗1分钟后,
蔬菜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减少一半以上,
这是因为 ;而浸入纯
水30分钟后,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仅用
纯水冲洗1分钟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 。
(2)从对实验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而从B→C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则是: 。
(3)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根据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为什么?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BD 6—10 DCDBD 11—15 DCCAB 16—20 BACAA
21—25 ACCAD 26—30 BDBDC 31—35 CDCAA 36—40 BDCAB
|
1.(8分)
(1)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1分)
(2)植物开始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逐渐增强(1分),但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1分)
(3)植物由于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1分),叶肉细胞中CO2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减弱(1分);
(4)向右移动(1分);植物缺镁,叶线素形成减少,导致光合作用产生O2量少(1分),要达到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则需要更强光照强度(1分)
2.23.(10分)(每空1分)
(1)下丘脑 卵巢
(2)反馈调节 正常 减少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增加
代谢缓慢,体温下降,心跳减慢,呼吸减慢,全身浮肿,神经反应迟钝
3.13分 (每空1分)
(1)自养需氧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2)⑤;蛋白质
(3)脂肪;肝糖元;胰岛素分泌不足;CO2和H2O,乳酸
(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9分(每空1分)
(1)能 浓蔗糖溶液 色素溶液
(2)细胞壁 原生质层 红色液体 不会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外界溶液太大导致细胞死亡。
5.10分
(1)浓药主要在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纯水冲掉(1分)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1分)
(2)刚进入纯水时的细胞对水的吸收速度大于农药的吸收(1分)受细胞壁限制细胞吸水达到一定量后即饱和,此细胞仍可吸收农药分子。(2分)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1分)
(3)无风或少风的傍晚或空气湿度大的阴天(2分)使叶片表面的液体保留时间较长,以利植物细胞充分吸收溶于水中的养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