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阅读测验试题1

2014-5-11 0:36:05 下载本试卷

台湾省高中生物阅读测验试题1-10篇

内容

进度

阅读(1)  堕胎药RU486

阅读(2)  免疫缺乏症SCID

阅读(3)  鸡尾酒疗法

阅读(4)  口蹄疫与狂牛症

阅读(5)  粒线体

阅读(6)  胚胎复制

阅读(7)  基因疗法

阅读(8)  组织再生

阅读(9)  基因重组作物

阅读(10) 老化

阅读(1)

RU486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种合法的堕胎药,预计以『Mifeprex』的品牌上市。RU486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学名Mifepristone,为很强的抗黄体激素。其药理作用是抑制子宫内膜的黄体激素受体,导致子宫内膜崩解,因而促成怀孕初期的流产。如果女性在最后一次月经结束后49天之内进行『RU486+前列腺素』疗程,堕胎成功率高达96%至99%。对于想在早期终止怀孕过程的妇女,这是一种合理的医疗选择。这种疗程可以取代现在的堕胎外科手术,如器械子宫扩刮术或吸除式子宫扩刮术。

  台湾政府卫生署核定并公告口服堕胎药RU486列为第四级管制药品,核准法国原厂堕胎药RU486在台湾上市,并依照优生保健法,严格限定仅妇产科医师对怀孕小于七周的子宫内治疗性人工流产使用。须在专业医师或护理人员面前用药,并回诊接受追踪。卫生署药政处并限定药房不得贩卖,让RU486成为第一个不具成瘾性,却纳入管制药品的新药。经过卫生署法规会解释,只要领有管制药品登记证的药局,依法都可申请贩卖并在医师处方下调剂,使希望『全面阻断』RU486现身在药局通路的妇产科医学界大失所望。

1.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RU486的成分为何?

(A)黄体激素 (B)抗黄体激素 (C)前列腺素 (D)合成类固醇 (E)成瘾性药品

2.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RU486正确使用方法为何?

(A)必须单独使用 (B)可搭配黄体激素 (C)须搭配前列腺素 (D)须于怀孕七周内使用 (E)可用于子宫外孕的人工流产

3.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RU486如何达到人工流产?

(A)抑制黄体激素的受体 (B)阻止受精卵着床 (C)促使子宫内膜崩解 

(D)促进子宫内膜发炎 (E)终止怀孕后期的胚胎发育

4.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RU486目前的法律定位为何?

(A)非法人工堕胎药 (B)非管制药品 (C)已在台湾合法制造上市 (D)药房不得自由贩卖 (E)仅妇产科医师可开立处方使用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私自使用RU486将有何不良影响?

(A)不完全流产 (B)出血不止 (C)子宫内膜发炎 (D)子宫外孕延误处理 (E)流产失败导致畸形儿

【答案】1.(B)(D)  2.(C)(D) 3.(A)(C) 4.(D)(E) 5.(A)(B)(C)(D)(E)

阅读(2)

X1型严重混合性免疫不全症(SCID),系因为X染色体的基因有缺陷,造成身体缺乏一种特殊酵素,无法制造T细胞及B细胞,胎儿出生后就必须住在如泡泡般的无菌室而成为『泡泡儿』。传统采用骨髓移植治疗SCID。法国医师利用干细胞进行基因疗法。先抽出病童的骨髓,筛出干细胞,浸泡在含fibronectin蛋白质溶液中,使干细胞容易接受基因转殖。利用无毒的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病童缺乏的正常基因置入载体,再转殖入干细胞中,最后把干细胞植回病童体内。近一年后,免疫系统恢复正常,而且也没有副作用,在施打疫苗后都产生了抗体。

  瑞典研究人员对老鼠进行实验发现,自成鼠中枢神经系统取出并转殖给老鼠或鸡胚的神经干细胞,会转变成在各种身体组织和器官发现的细胞。如果这项研究在人体细胞上获得证实,将可从根本消除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引发的道德疑虑,使这种研究得以取得美国的联邦补助。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国家卫生研究院禁止资助人体胚胎研究,主要是因为这种细胞通常来自堕胎的胚胎或胎儿。而瑞典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可以恢复成另一种型态的干细胞,然后发育成为脑部以外的器官。

1.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干细胞具有何种特性?

(A)可转变为各种组织或器官 (B)可抑制B细胞的形成 (C)可抑制T细胞的形成 (D)可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E)可接受基因转殖

2.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干细胞常取自于何处?

(A)T细胞 (B)B细胞 (C)骨髓 (D)胚胎 (E)反转录病毒

3.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SCID具何种特性?

(A)属于自体免疫疾病 (B)属于先天免疫缺乏症 (C)抑制淋巴球的成熟发育 (D)血液中无法检测出抗体 (E)系因缺乏X染色体所致

4.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何者可作为SCID基因治疗法的载体?

(A)T细胞 (B)B细胞 (C)骨髓干细胞 (D)神经干细胞 (E)反转录病毒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初生胎儿的何种器官缺陷亦会造成类似的免疫缺乏症?

(A)胸腺 (B)胰脏 (C)甲状腺 (D)肾上腺 (E)脑垂腺

【答案】1.(A)(E) 2.(C)(D) 3.(B)(C)(D) 4.(E) 5.(A)

阅读(3)

目前鸡尾酒疗法是合并多种药物的治疗方式,现有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有反转录酉每抑制剂和蛋白酉每抑制剂,两种药物的作用都是阻断艾滋病毒复制,可选择的药品有14种。目前有一种名为T-20的新药,可在艾滋病毒感染细胞前,先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入口,副作用比旧药小,目前已试用于人体。但美国食品药物检验局还未核准上市。另一种新药是阻断人体细胞外的蛋白质CCR5,也有治疗艾滋病的效果。由于部分病人体内的艾滋病毒已对部分药品产生抗药性而影响医疗,采用新药可改善此一问题。

何大一的研发团队进行的艾滋病亚型C型病毒疫苗已进入最后研究阶段,该疫苗是针对东南亚、中国大陆南部及西北部较为流行的艾滋病亚型C型病毒,可诱导体内产生免疫细胞CD8,发挥抵抗艾滋病毒的功效,将在中国大陆的东南部及西部各省进行静脉毒瘾者及其性伴侣的人体临床试验。尽管鸡尾酒疗法问世以来,确实成功延长带原者的存活时间,但比较贫穷的未开发国家却仍有因价格昂贵而无法普及的问题,爱滋疫苗已经成为爱滋防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根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有一万五千名青少年感染爱滋,台湾的发生率为十万分之2.5,官方资料的带原者已有二千三百余人,接受鸡尾酒疗法者有一千三百五十五人。

1.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鸡尾酒疗法的主要机制为何?

(A)抑制艾滋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B)促进艾滋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分解 

(C)阻断艾滋病毒的复制 (D)抑制艾滋病毒反转录酉每的作用 (E)促进艾滋病毒反转录酉每的作用

2.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鸡尾酒疗法目前的效果为何? 

(A)不具副作用 (B)具有副作用 (C)不产生抗药性 (D)会产生抗药性 

(E)仍无法治愈艾滋病

3.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CD8有何特性? 

(A)属于T细胞 (B)属于B细胞 (C)于胸腺发育成熟 (D)可进行细胞免疫 

(E)可进行抗体免疫

4.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未来对抗艾滋病的唯一途径为何?

(A)普及鸡尾酒疗法 (B)发展爱滋疫苗 (C)制造抗爱滋血清 (D)推广使用保险套 (E)核准T-20和CCR5上市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有关于艾滋病的疫情为何?

(A)艾滋病A型病毒仅在非洲地区流行 (B)抗非洲艾滋病毒的疫苗已在英国进行临床试验 (C)艾滋病C型病毒在亚洲地区流行 (D)抗亚洲艾滋病毒的疫苗已发展成功 (E)目前仍未发展出有效预防爱滋的疫苗

【答案】1.(A)(C)(D)  2.(B)(D)(E) 3.(B)(E) 4.(B) 5.(B)(C)(E)

阅读(4)

对人类无甚大碍但对农牧业会造成重大损害的口蹄疫,已蔓延到欧洲大陆的法国和南美洲的阿根廷,变成了全球性疫情,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日本、南韩及香港等已相继禁止从疫区进口肉类及牲畜。法国证实口蹄疫已从英国和北爱尔兰蔓延开来,法国西部农庄出现了欧洲大陆的首宗口蹄疫病例,病源疑是从英国进口的绵羊群。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牧产品出口国,但是法国先前已因狂牛症被列为牛肉制品不得出口的国家,而口蹄疫将严重打击法国的农牧产品外销。

  联合国粮食暨农业组织提出警告,偶蹄类牲畜罹患的口蹄疫可能会侵袭全球各国,国际社会应加强防范。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甚至可经由空气中的尘粒传播,受感染动物的蹄及口会长出水泡,引起跛瘸残废、流涎增加及失去胃口,体重迅速减轻且乳汁分泌减少。该组织反对现阶段在欧洲为传出口蹄疫的国家实施牲畜防疫注射,欧盟成员也排除立即广泛实施牲畜防疫注射,因为广泛实施防疫注射是最后手段,将牵涉多达三亿头牲畜,且有效期只有六到九个月。

狂牛症学名为『牛脑海绵状病变』,是一种由普里昂蛋白质(Prion protein)所引发的绝症。1986年在英国首度爆发之后重创该国畜牧业,至今已造成18万头牛只病死,被扑杀的牛只更高达数百万头。最近在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亦爆发了数十件病例。法国『世界报』称此事件为『欧洲危机』,德国『法兰克福广讯报』更将狂牛症与消灭中古欧洲三分之二人口的黑死病『鼠疫』相提并论。科学家在1996年发现,人类极有可能经由食用被污染的牛肉而感染症状类似的『库贾氏症』。这种病目前仍无药可医,病患脑部会逐渐损坏,出现精神障碍等痴呆症状,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而且可潜伏长达20年才发病,英国迄今已有81人死于库贾氏症。

1.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欧洲畜牧业正遭受何种病毒性疫病的危害?

(A)口蹄疫 (B)狂牛症 (C)库贾氏症 (D)鼠疫 (E)汉他出血热

2.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目前将何种疫病称为欧洲危机?

(A)口蹄疫 (B)狂牛症 (C)库贾氏症 (D)鼠疫 (E)汉他出血热

3.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口蹄疫有何特性?

(A)由普里昂蛋白质所引发 (B)可经由空气中的尘粒传播 (C)对大部分偶蹄类牲畜造成重大危害 (D)可能导致人体引发库贾氏症 (E)广泛实施牲畜防疫注射为可行的有效预防方法

4.根据此篇短文的报导,狂牛症有何特性?

(A)由普里昂蛋白质所引发 (B)可经由空气中的尘粒传播 (C)对大部分偶蹄类牲畜造成重大危害 (D)可能导致人体引发库贾氏症 (E)广泛实施牲畜防疫注射为可行的有效预防方法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有关于台湾口蹄疫的正确疫情为何?

(A)病源来自中国大陆的O型口蹄疫病毒 (B)导致台湾养猪业遭受严重损失 

(C)导致台湾爆发肠病毒流行 (D)口蹄疫是造成台湾经济衰退的起因 

(E)台湾目前仍为口蹄疫严重的疫区

【答案】1.(A)  2.(B) 3.(B)(C) 4.(A)(D) 5.(A)(B)

阅读(5)

人体由六十兆个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由细胞核及细胞核之外的细胞质组成,而DNA则收纳于细胞核中,细胞质内则具有许多胞器。细胞质的胞器中,只有粒线体含有少量独特的DNA,粒线体内也具有少量的核糖体。粒线体的形状大多呈圆柱状或球形,为双层膜构造,外膜平滑,内膜为复杂凹陷的内褶膜构造。

  在内褶膜内,粒线体基因合成mRNA和tRNA,核糖体再依据mRNA的遗传讯息制造出蛋白质,因此粒线体彷佛一个独立的生物。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粒线体本来是可利用氧以获得能量的细菌类,该细菌不知何时进入其它细胞。该细菌的DNA大部分与细胞核内的DNA融合并移入细胞核,一部分则残留在粒线体内,到现在还可制造出蛋白质。由此可推知,粒线体DNA完全由母亲遗传而来。细胞核DNA则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小孩总有某些特征与父母相似。

  每个精子约含一百个粒线体,仅为卵所含粒线体个数的千分之一。在受精作用时,精子仅有细胞核进入卵中,精子含有粒线体的鞭毛部分被切断。即使包括鞭毛在内的整个精子进入卵中,精子的粒线体也会立刻被分解消失,其详细机制仍尚未明了。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受精卵为防范来自双亲的粒线体DNA彼此竞争而危及受精卵,于是先除去精子的粒线体DNA,这种母系遗传的特殊遗传方式,在人类演化及迁徙路线的研究上,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类的每个细胞约含有一百到三千个粒线体,不同的细胞间也有这样的数量差异,原因在于粒线体是制造能量的胞器。例如肝细胞和神经细胞,需要大量能量而存有许多粒线体。粒线体在内膜褶内制造能量,系将糖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释出的能量蓄积在化学物质ATP中。ATP为腺嘌呤核上结合了三个磷酸根,第三个磷酸根被酵素分解后会释出一定量的能量,此能量可用在生命活动上,因此粒线体被称为细胞的发电厂。

  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粒线体和生殖细胞的形成也有密切的相关。粒线体的核糖体会离开粒线体,在粒线体外合成某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似乎可作用于卵子,而且这种作用相当重要。粒线体内的DNA被称为第25号染色体,粒线体内的DNA都有固定的基因组合,全部由16569个碱基对组成。在受精作用时,精子仅有头部进入卵中,因其头部不含粒线体,故异常的粒线体DNA只能藉由卵细胞遗传,即所谓母系遗传,而且所有子代都会罹病。较常见的粒线体遗传疾病是『粒线体肌病变症』。粒线体DNA除了可做为鉴定母系遗传疾病之检验外,亦可作为姊妹、母女血缘的鉴定。

1.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可知粒线体在进入细胞前的演化地位为何?

(A)自营的原核生物 (B)异营的原核生物 (C)异营的真核生物 (D)出现时间早于蓝绿藻 (E)出现时间晚于蓝绿藻

2.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可知粒线体的构造与功能为何?

(A)由双层膜构成 (B)外膜可将葡萄糖分解 (C)内膜可进行电子传递链 

(D)携带母系的主要遗传物质 (E)与性联遗传有关

3.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可知粒线体与细胞核之间的关系为何?

(A)互利共生 (B)片利共生 (C)皆可独立生存于细胞外 (D)皆无法独立生存于细胞外 (E)粒线体属于半自主胞器

4.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可知粒线体与生殖细胞的关系为何?

(A)卵子的粒线体分布于细胞核中 (B)卵子的粒线体分布于细胞质中 

(C)精子的粒线体分布于细胞核中 (D)精子的粒线体均匀分布于鞭毛中 

(E)受精卵中含有精子和卵子的粒线体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可知粒线体有何特性?

(A)心肌细胞含有许多粒线体 (B)骨骼肌细胞含有许多粒线体 (C)粒线体DNA又称为第25号染色体 (D)可推测现代人起源于亚洲 (E)曾用于鉴定俄国沙皇尼古拉二氏的遗骸

【答案】1.(B)(E)  2.(A)(C) 3.(A)(D)(E) 4.(B) 5.(A)(C)(E)

阅读(6)

  最近已有科学家首度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复制出人类胚胎。但是治疗性复制不同于生殖性复制,前者可利用取自病人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出胰岛素细胞以治疗糖尿病,或复制出神经细胞以治疗受伤的脊髓。后者则是将复制胚胎植入妇女子宫以生下复制婴儿。生殖复制可能为母亲和胎儿带来潜在危险,因此科学家主张对生殖复制加以限制,直到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都获得解决。

  科学家在复制人类胚胎前,预先征询了伦理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就五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科学家从24~32岁、至少生育过一胎的妇女中,挑选了十二位供卵者,并将取得的卵细胞预先去除细胞核。同时从数字匿名体细胞捐赠者的皮肤活组织,取出纤维母细胞。而后开始尝试复制,将纤维母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并在第三次复制时终于闪现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现卵细胞中纤维母细胞核开始分裂,可惜卵细胞未分裂成二个独立的细胞。

  在第四次复制时,科学家除了将皮肤纤维母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细胞中,也将卵巢中的滤泡细胞注入另外八个去核的卵细胞中。这八个卵细胞中有二个分裂成四细胞阶段的早期胚胎,有一个则至少分裂成六细胞阶段的早期胚胎。

  科学家还设法促使人卵不经过受精、不经过细胞核移植,而直接分裂形成早期胚胎。因为科学家注意到,卵于成熟周期的末期才会将双套基因减半,如果在此之前就将卵活化,则卵就可保有双套基因。移植源自孤雌生殖的干细胞,不太可能产生排斥,因为这些细胞与病人本身的细胞十分相似,不会制造出病人免疫系统不认识的分子。这些细胞引起的道德争议,也少于利用细胞核移植的复制技术。

科学家在孤雌生殖实验中,让二十二个卵暴露于会改变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化学药品中,在培养五天之后,发现其中六个卵已开始发育为胚囊,可惜没有任何一个胚囊含有可产生干细胞的内细胞群。利用类似技术的雄核生殖所产生干细胞,用于治疗男性的难度更高。雄核生殖必须从精子取出二个细胞核,同时注入他人所捐赠的去核卵中。

  如果能从复制胚胎培养出神经细胞,科学家希望能利用这些神经细胞治疗受损的脊髓以及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等脑部病变。源自复制胚胎的干细胞,除了可培养成胰岛细胞以制造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也可培养成心肌细胞以治疗冲血性心脏衰竭、心律不整、心脏病发作所留下的心脏组织瘢痕。也可分化成血液细胞和骨髓细胞,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风湿性关节炎等,因为这些自体免疫疾病系因骨髓制造出的白血球会攻击自身的组织。

  这些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复制出的细胞或经由孤雌生殖复制出来的细胞正常吗?只有进行临床试验才会知道这些细胞例行用在病人身上是否足够安全。以目前科学家对复制动物的研究看来,这些复制出来的动物都是健康的。已知端粒通常随生物体年龄增长而变短或受损,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复制牛的染色体端粒与对照牛的端粒一样长,因此复制过程可能使复制细胞重新设定年龄时钟,使得复制细胞总会比被复制的细胞年轻,而治疗复制也可为老化族群提供年轻细胞。

  科学亦发现复制鼠出现印痕缺陷。印痕是一种盖在哺乳动物许多基因上的戳记,盖的地方不同将使基因开启或关闭,至于盖在哪里则视基因源自父方或母方而定。印痕程序通常在胚胎发育时重新设定。虽然印痕在小鼠身上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现象对人类而言重要到什么程度。何况科学家系以胚性细胞复制小鼠,而非纤维母细胞或滤泡细胞等成熟体细胞复制小鼠,以胚性细胞复制小鼠的变化可能较大。

  即使如此,科学家还是会继续治疗复制实验,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或孤雌生殖复制出会产生干细胞的人类胚胎。

1.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具有研究及利用价值的复制胚胎技术为何?

(A)生殖性复制 (B)治疗性复制 (C)孤雌性复制 (D)雄核生殖 (E)细胞核移植技术

2.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可知复制胚胎培养出来的干细胞可期望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A)阿兹海默症 (B)风湿性关节炎 (C)印痕缺陷 (D)帕金森氏症 (E)多发性硬化症

3.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复制胚胎技术从何处分离出人类的干细胞?

(A)受精卵 (B)胚囊 (C)内细胞群 (D)滤泡细胞 (E)骨髓细胞

4.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可知复制胚胎技术有何特性?

(A)复制细胞重新设定年龄时钟 (B)复制细胞比被复制的细胞年轻 

(C)复制细胞的染色体端粒明显变短 (D)复制细胞重新设定印痕程序 

(E)复制细胞出现印痕缺陷

5.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可知复制胚胎技术目前有何困难?

(A)早期胚胎不易分裂成胚囊 (B)胚囊中不易形成内细胞群 (C)孤雌生殖易产生排斥反应 (D)复制胚胎易对孕母产生潜在危险 (E)细胞核移植技术的道德争议

【答案】1.(B)(C)(E) 2.(A)(B)(D)(E) 3.(B)(C) 4.(A)(B)(D)(E) 5.(A)(B)(D)(E)

阅读(7)

  基因治疗的想法系在遗传工程学进步的背景下,以根治遗传疾病为目标而诞生。基因治疗的终极意义是将生病细胞的基因治好,亦即『治疗基因』:一般则泛称基因治疗为透过基因操作进行治疗,亦即『利用基因来治疗』。因此基因治疗不限于治疗遗传疾病,也在摸索癌症、艾滋病等种种疾病的新疗法。

  治疗用的基因多种多样,因某特定基因无法顺利运作而引发疾病时,为了弥补该功能,多使用正常基因。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将基因导入异常细胞,有时则将基因导入与异常细胞完全无关的细胞。前者称为『细胞修复技术』,例如将正常的腺酸去胺酉每基因导入腺酸去胺酉每缺乏症患者的淋巴球内。后者称为『细胞改变技术』,例如利用基因操作,使原来在肝脏中制造的凝固因子在肌肉细胞中制造等。

  此外,也有利用人类原本不具备的基因来治疗,例如尝试将疹病毒的胸激酉每基因导入癌细胞内等,在施予抗病毒剂治疗。导入胸激酉每基因的癌细胞将和疹病毒的细胞一样,被抗病毒剂破坏。

  目前从安全观点来看,能够进行基因治疗的细胞只限于体细胞。这是因为透过基因操作,可能使携带遗传情报的基因组产生某些结构上的变化。如果在生殖细胞、受精卵等生殖系列细胞上施予基因治疗,影响将及于下一代。反过来想,如果患者罹患的是遗传疾病,理论上应对患者的生殖系列细胞施予基因治疗,但是对人类基因库加工的行为不应该被允许的伦理见解却是全世界一致。

  基于出生后才治疗,神经症状等将出现不可逆进展的理由,有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必须于胎儿阶段就施予基因治疗。有关可否对胎儿施予基因治疗的议论才刚开始,即使能对胎儿施予基因治疗,能够进行基因治疗的细胞也限于体细胞。

  如何将基因导入细胞,为基因治疗技术的关键。目前虽然利用病毒开发出各种载体,但是病毒载体的效果有长有短。例如以小鼠白血病病毒为基础,去掉病毒的复制能力,使病毒丧失病原性所制成的反转录病毒载体,适于将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淋巴球等血球系统细胞,却无法将基因导入肌肉细胞等非分裂细胞。

  利用导致感冒等的腺病毒,去掉病毒复制能力所制成的腺病毒载体,则往往用在癌症的基因治疗上。这种载体的特征系可以将基因导入非分裂细胞,而且导入后的基因表现颇佳。腺病毒载体与反转录病毒载体不同,导入细胞的基因不会并入染色体的DNA中,而有效果仅为暂时的短处,不适合用来治疗基因必须长期表现的遗传疾病。

  

目前在开发中受期待的有『与腺病毒共存的病毒』(AAV)载体。AAV载体源自非病原性病毒,具安全优点,只要把载体直接注入体内,即可有效地将基因导入肌肉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等非分裂细胞。但因为不易大量生产临床用载体,此种载体目前才正式应用于临床的基因治疗。

  『脂质导入法』则是不需使用病毒载体的基因导入法,这是利用『双重脂质层构成的带正电荷的脂质体』与『带负电荷的DNA』制作成复合体,让这种脂质层载体纳入细胞而导入基因。这种载体虽然安全性高,但是导入基因的效率及基因表现的持续期间比不上病毒载体。此外还有『裸DNA法』直接将精制的DNA注射到肌肉细胞内。

1.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有关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发展,下列何者错误?

(A)限于治疗遗传疾病 (B)以根治遗传疾病为目标 (C)对细胞中异常基因施予治疗 (D)透过基因操作来进行治疗

2.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下列有关于基因治疗的叙述,何者正确?

(A)必须使用病毒作为基因载体 (B)仅限于体细胞可进行基因治疗 

(C)仅限于生殖细胞可进行基因治疗 (D)仅限于将正常基因导入异常细胞

3.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下列有关于基因治疗的叙述,何者正确?

(A)必须于胎儿阶段就施予基因治疗 (B)反转录病毒载体可将基因导入肌肉细胞中 (C)腺病毒载体可将基因并入染色体的DNA中 (D)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治疗效果优于腺病毒载体

4.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下列有关于基因治疗的叙述,何者正确?

(A)对生殖细胞施予基因治疗不会影响下一代 (B)AAV载体已可大量生产为临床用载体 (C)病毒须去除抗原性才可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D)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将基因直接导入非分裂细胞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有关于最新的基因治疗研究的叙述,何者正确?

(A)最新的基因导入载体源自慢病毒 (B)慢病毒属于腺病毒 (C)慢病毒载体仍无法将基因导入非分裂细胞 (D)小型动物的基因治疗实验结果已可适用于人类等大型动物

【答案】1.(A) 2.(B) 3.(D) 4.(C) 5.(A)

阅读(8)

  目前我们的组织如果严重受损、出现异常,若无法以药物治疗,主要改以人工器官、器官移植来治疗。但人工器官与器官移植仍存有许多问题。例如人工器官有无法充分移转人体功能、所使用的人工材料与人体间无法融为一体等问题,致使埋入人工心瓣膜者,仍须每天服用防止血栓生成的药物。而将人工关节埋入年轻患者体内,随者时光流逝,材料会磨损,患者往往必须再度手术。

  器官移植最大的问题在于器官供不应求,连美国器官捐赠者数目也不断减少,等待器官移植的时间因而拉长。即使移植成功,由于不是自己的器官,患者必须持续服用有副作用的免疫抑制剂。所以凭自己的自然治愈力,不靠人工材料和他人器官,使失去的人体组织器官再生才是理想。

  目前组织再生的机制在基因、蛋白质等分子层次陆续被阐明,经由这些组织再生研究,蝾螈、水螅的躯体和人类的骨骼、肝脏等,均可利用相同的机制再生,而干细胞于再生过程则扮演重要的角色。干细胞被定义为『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以不断分裂并可分化成各种组织的细胞』,这些细胞虽然统称为干细胞,但从可分化成所有细胞的胚性干细胞,到已命定为会分化为特定组织的组织干细胞,种类却繁多。

  组织再生首先要备妥三个要件:(1)细胞;(2)成为细胞立足处的支持体;(3)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子。目前组织再生所使用的细胞,与其说是干细胞,不如说是干细胞稍稍分化后的前趋细胞、母细胞。最好确保可自患者采得细胞,如果无法自患者采得细胞,只好使用他人的细胞。使用他人细胞必须设法阻止因免疫引起排斥反应,因此可以利用基因重组,以去掉细胞的抗原性。

  建构组织必须有当作组织骨架、立足处的支持体,建构好的活体组织中的支持体称为『胞外基质』。再生医学不易自活体取得胞外基质,因此以人工胞外基质取代,最常使用的人工胞外基质为立体胶原海绵。这种人工胞外基质呈海绵状,内部可以容纳许多细胞。胶原在生物体内可被分解,随组织再生为体内吸收,且为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最佳立足处。在细胞增殖与分化时,如何将细胞所需营养供给到细胞立足处的深处,相当重要。

  名为『细胞生长因子』的蛋白质可以控制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加后,还得将为分化的细胞导入目标组织。以骨组织为例,由胚性干细胞→骨系干细胞→骨前趋细胞→骨母细胞→骨细胞(成熟细胞),『细胞分化因子』让细胞依序分化。只单纯将细胞生长因子和分化因子加入再生处,细胞生长因子和分化因子会自加入处扩散消失,这些因子必须在必要期间内保持某个浓度。

  虽然何时与何种刺激促使干细胞生长、分化且再生为特定组织的不明处仍多,但是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在急速进展,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可以大量取得制造必要组织所需的生长因子和分化因子。

  组织可以在体外或体内再生。于体内再生,往往不需要另外供给『细胞』、『人工胞外基质』、『细胞生长和分化因子』,因为这些要件在体内已经具备,生物体会直接供给。但是与在体外大量生产皮肤相比,利用体内环境再生很难大量生产组织。

1.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体内再生有何特性?

(A)需另外供给细胞 (B)需人工胞外基质 (C)需细胞生长和分化因子 

(D)可大量生产组织 (E)无法大量生产组织

2.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目前所使用之干细胞有何特性?

(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B)可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 (C)大都属于前趋细胞 

(D)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E)易自活体取得胞外基质

3.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目前对于干细胞之研究与应用概况如何?

(A)可利用基因重组增加干细胞的抗原性 (B)可利用基因重组去除干细胞的抗原性 (C)可直接自活体取得胞外基质 (D)可利用立体胶原海绵作为胞外基质 

(E)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已被完全阐明

4.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人工器官与器官移植有何特性?

(A)人工器官无法充分转移人体功能 (B)人工器官可以充分转移人体功能 

(C)人工器官无法与人体融为一体 (D)人工器官可以与人体融为一体 

(E)无法解决克服器官移植所引发的排斥和过敏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目前已应用在临床上的组织再生有何特性?

(A)不论在体内或体外皆可再生皮肤 (B)与真皮相比,表皮再生容易 

(C)软骨体内再生与体外再生皆已成功 (D)口腔内的组织也可以再生 

(E)关节再生的技术已获突破

【答案】1.(C)(E)  2.(A)(B)(C) 3.(B)(D) 4.(A) 5.(A)(D)

阅读(9)

  目前加拿大、美国商品化基因重组作物的代表功能有抗除草剂、抗虫、保鲜期延长等三项。

  导入抗除草剂基因的作物有大豆和油菜等,这些作物并有农杆菌基因的一部分,该基因抗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嘉磷塞』。这些作物可以制造出某种特定酵素,由于该酵素的作用,施用除草剂后,只有杂草会枯萎,作物并不枯萎,收获量比原来不带抗嘉磷塞基因的作物大得多。

  导入抗虫基因的作物有玉米和马铃薯等,玉米和马铃薯会遭受蛾和金龟子的危害,『苏力菌』则是这些害虫的天敌,只要从苏力菌取出杀虫蛋白质(Bt蛋白)基因,将该基因导入作物细胞即可。苏力菌常存于土壤,对特定种类的害虫以外的昆虫影响很小。使用苏力菌可以减少杀虫剂的施用次数及施用量,并可减少劳力和成本。

  保鲜期延长的蕃茄于1994年在美国首度获得认可上市。通常果实成熟时,名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酉每』的酵素就会开始作用,分解果胶而使果皮变软。保鲜期延长的蕃茄系利用『反义法』,将蕃茄多聚半乳糖醛酸酉每基因的一部分反向并入原来的基因中,抑制原来基因的作用,亦即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酉每的生成。如此,蕃茄即使成熟,果皮也不容易变软,可以在园中等到完全成熟后再收获,风味既佳也不容易发霉。

  在基因重组食品的商品化,最重要的是确保食品安全,目前主要针对下面三点来确认基因重组食品的安全性。

  第一点是导入基因新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对人体是否安全。1989年美国有人吃了经基因重组过的枯草芽孢杆菌生产的色胺酸,出现肌肉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出疹等症状。调查后发现商品中混入了二种未预期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是否为基因重组副产物虽仍不明,但因食品未妥善确认安全就上市,仍引发严重争议。

  对于导入苏力菌基因的抗虫玉米和马铃薯,也必须确认这些作物新制造出来的Bt蛋白对人体无害。现在已经确认Bt蛋白会因烹饪过程的加热而变性、被消化液分解,不会进入人体细胞。

  第二点是新制造出来的蛋白质是否会引发过敏反应。目前这些蛋白质是否为已知过敏原,构造是否与已知过敏原相似,可透过数据库检索来确认其安全性。目前已确认制造出来的蛋白质无过敏原,并可经消化或加热等过程而分解。

  第三点是随目标基因一起导入作物的许多耐抗生素基因制造出来的酵素是对人体是否有影响,因为只有透过基因重组制造出新酵素的作物,才能在有抗生素的条件下生存。为了确认重组是否成功,导入目标基因时,会将耐抗生素基因当作标记基因一起导入作物。

  关于酵素,已确认可经消化或加热过程而分解。另外有人担心耐抗生素基因是否会转移到肠内细菌,使肠内细菌耐抗生素。基于没有植物基因转移到微生物的事例报告、基因本身会在短时间内被消化液分解、植物与微生物的基因表现机制回然不同等方面来看,安全性应该没有问题。

1.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目前商品化的基因重组作物有何特性?

(A)不产生过敏性蛋白 (B)新制造的蛋白质不易被消化液分解 (C)新制造的蛋白质容易被消化液分解 (D)转殖的目标基因不易转移到其它微生物 (D)转殖的目标基因容易转移到其它微生物

2.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目前商品化的基因重组作物有无安全之虞?

(A)抗除草剂作物会抑制野生植株生长 (B)抗虫作物会降低昆虫的生物多样性 (C)保鲜延长的蕃茄不产生危害人体的物质 (D)大多数基因重组作物尚无安全性问题 (E)应尽速立法限制基因重组作物上市

3.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如何确认基因重组食品的安全性?

(A)转殖的目标基因是否转殖成功 (B)转殖的目标基因是否带有耐抗生素基因 (C)转殖的耐抗生素基因是否影响人体 (D)新制造的蛋白质是否具有抗原性 (E)新制造的蛋白质是否易被分解

4.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为何基因重组食品可获得认可上市?

(A)植物基因不会转殖到微生物 (B)目标基因会在短时间内被消化液分解 (C)新制造的蛋白质不易被加热分解 (D)肠内菌会因基因转殖而耐抗生素 (E)植物与微生物的基因表现机制大致相同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如何评估基因重组作物的安全性?

(A)检查在实验室开发出来的性质与新导入的性质 (B)比较基因重组作物与非基因重组作物的成分与性质 (C)试验农场的基因重组作物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D)作为饲料的基因重组作物其导入的蛋白质是否安全 (E)作为食品的基因重组作物其导入的蛋白质是否安全

【答案】1.(A)(C)(D)  2.(C)(D) 3.(C)(D)(E) 4.(A)(B) 5.(A)(B)(C)(D)(E)

阅读(10)

  人类过了三十岁后开始老化,痴呆、白发、白内障、骨质疏松症、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等,就是老化的症状。包含疾病、意外事故等因素在内,人类的平均寿命大约为八十岁,即使免于疾病、意外事故,人类的极限寿命也可能不过一百三十岁。如果能够阐明老化和寿命的机制,人类可能会长生不死。细胞老化的原因有『程序假说』与『错误累积假说』二种。

  人类细胞并非无限制地反复分裂,而是分裂五十至六十次后停止分裂。细胞无法分裂的组织,功能将衰退而呈现老化症状。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为『端粒』,端粒位于染色体的两端,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变短。细胞反复分裂到端粒短于一定长度便无法再分裂,这是程序假说。

  细胞分裂时,DNA被复制,但是紫外线、活性氧、有害物质造成的损伤会使DNA发生变异,致使复制过程出现错误。错误累积将产生异常蛋白质,使细胞功能衰退。细胞因功能衰退而无法分裂,即出现老化现象,这是错误累积假说。

  虽然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有限,但是癌细胞可以无限制反复分裂。在1950年代从人类子宫颈癌采取的『海拉细胞』,到目前仍在反复分裂,因此癌细胞长生不死的机制也是考虑如何使正常细胞长生不死的重要暗示。

  从前就已有人指出,海拉细胞似乎有让端粒延伸的酵素。最近已确认这种酵素的存在,这种酵素被命名为『端粒酉每』。目前众人正期待利用端粒酉每防止老化,使细胞可能长生不死。1998年1月,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导入端粒酉每基因,并成功促使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比一般分裂次数增加了大约20%。

  已知端粒酉每作用的细胞为癌细胞与生殖细胞,端粒酉每对正常体细胞不发生作用。端粒酉每基因在正常体细胞中处于关闭状态,在癌细胞或生殖细胞中则处于表现状态,因此癌细胞和生殖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如果能够阐明该基因的表现机制,就可能在不使体细胞癌化的情况下延长体细胞的寿命。

  虽然利用端粒酉每基因可以增加体细胞的分裂次数,但这只是延长细胞的寿命,并未使细胞长生不死,而且无法防止DNA因细胞反复分裂而累积错误。即使能够使端粒大幅延长,DNA累积错误还会使细胞癌化、停止分裂。

  『魏纳尔症候群』即是老化异常进展的疾病,患者的皮肤、毛发自二十岁起便异常地提早老化,致病物质已被鉴定为『解螺旋酉每』基因。细胞分裂时,DNA双螺旋松开,以一股为模板进行复制。修复DNA损伤时,也得松开双螺旋。解螺旋就是扮演解开螺旋钮的角色。魏纳尔症候群可能因该基因无法正常运作,不能顺利复制、修复DNA,而引发早期老化异常。

  妥善组合『解螺旋酉每之类修复、复制DNA的基因』与『延长细胞寿命的端粒』,或许可望朝实现长生不老跨近一步。

近年来,以线虫、果蝇等材料所作与老化有关的研究,确实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老化、寿命有关的基因却是明显因物种而异,何况人类的老化可能有好几种基因复杂参与。将这些基因在动物身上的表现与人类的长生不老连结,似乎还得花上许多时间。

  虽然目前受瞩目的端粒控制着分裂细胞的寿命,但是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不分裂细胞的寿命,反而可能与个体寿命更有关。研究不分裂细胞的寿命如何被控制,可能是今后实现长生不老的突破点。

1.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端粒有何特性?

(A)位于染色体的末端 (B)具有促使细胞老化的基因 (C)可抑制解螺旋酉每的作用 (D)由相同盐基序列TTAGGG所构成重复200~2500次所构成 

(E)由相同盐基序列ATTGCG重复200~2500次所构成

2.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端粒酉每有何特性?

(A)可减少细胞分裂的次数 (B)可让端粒延伸 (C)所有细胞皆具有端粒酉每 

(D)可促使细胞寿命延长 (E)可促使细胞长生不死

3.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细胞老化的原因为何?

(A)端粒促使染色体逐渐变短 (B)端粒随细胞分裂而变短 (C)端粒酉每基因被活化 (D)DNA于复制时发生变异 (E)外在因素造成DNA受损

4.根据此篇文章的报导内容,哪些细胞的寿命几乎没有极限?

(A)癌细胞 (B)子宫颈细胞 (C)神经细胞 (D)皮肤细胞 (E)心肌细胞

5.根据其它新闻报导信息,人可能长生不老吗?

(A)人类的的细胞可能长生不死 (B)人类的个体可能长生不死 (C)人类的老化基因尚未被阐明 (D)维持细胞不死即可促使个体长生不死 (E)细胞长生不死与个体长生不死须分开考虑

【答案】1.(A)(D)  2.(B)(D) 3.(B)(D)(E) 4.(A)(C)(E) 5.(A)(C)(E)

小学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综合 初中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生物 | 科学
高中各科试卷: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历史 | 地理 | 政治 | 生物 | 综合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好词好句 作文大全 读后感 电子书 百科
小荷作文网 电脑版 2002-2018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