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测试
(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既可以充当生产者,也可以充当消费者和分解者
B.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是由诱导酶催化合成的
C.微生物都有细胞壁,只不过细胞壁的成分有所不同
D.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真菌和原生生物类群
2.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右图中,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入神经
B.若甲图示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
3.当我们从外界环境摄取氨基酸用于合成胰岛素并分泌到血液中,在这一过程中共穿过几层膜。
A.
4 B.
4.在蔡斯和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然后被离心。一段较长时间后,问沉淀物中32P 标记的物质占该物质总数的比值
A大于50% B 等于50% C 小于50% D不能确定
5.有关人体健康叙述正确得是
A.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B.长期服用性激素,会导致性腺肿大
C.当人发烧时,应及时脱衣散热
D.当人第二次接触到花粉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6.科学上常用“染色排除法”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的死活。下列关于“染色排除法”的原理正确的是:
A.利用了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B.利用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和磷脂
C.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利用了台盼蓝能将染色体染色的原理
7.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图中不正确的是:
8.农业生产中有很多手段具有科学道理。下列有关手段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培养植株类型为矮小并直生的作物新类型、增大光合面积
C.农田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充分利用土壤矿质营养
D.移栽较大型作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损耗
9.下列各项说法中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有: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10.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
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③杂交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①和②、①和④杂交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有四种,比例为1:1:1:1
参考答案:1C 2C 3B 4C 5C 6A 7B 8D 9B 10C
二、非选择题
1.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26分)
Ⅰ.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棉花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类型 | 紫色不抗虫 | 白色不抗虫 | |
1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a | 210 | 208 |
2 | 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b | O | 280 |
(1)上述两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2)亲本中白色抗虫b的基因型是
(3)第1组子代208株白色不抗虫的个体中,从理论上计算纯合体有 株
(4)现有杂合的白色不抗虫品种,欲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白色抗虫棉品种,最可选取的育种方法是 ,试简述其主要过程: 。
Ⅱ.比德尔是一位遗传学家,他选用红色面包霉来做材料。1945年时,他对6万个孢子进行放射性辐射后,用基本培养基培养。绝大部分孢子都能正常生长,但是有少数孢子不能正常生长,后者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突变,其中有的可能与精氨酸有关。因为精氨酸是红色面包霉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经过多种组合的实验,再根据突变性状的遗传情况分析,红色面包霉中精氨酸合成的步骤是
基因A 基因B 基因C
↓ ↓ ↓
酶A 酶B 酶C
↓ ↓ ↓
基本培养基 → 鸟氨酸 → 瓜氨酸 → 精氨酸
(1)精氨酸的R基为
,,
则一个精氨酸其分子中C、H、O、N的原子个数分别为 。
(2)如果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携带精氨酸的一种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为CGU,可知精氨酸的密码子为 。
(3)某生物兴趣小组经诱变获得一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基本培养基,分别作以下四种处理(甲、乙、丙、丁)后,培养突变菌株:
甲中不作任何处理
乙中
丙中
丁中
第二步:观察各培养基中的红色面包霉的生长状况。
结论:
①甲、乙、丙、丁中红色面包霉均不能生长,则其他基因突变
②
③
④
2.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20分)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正交与反交实验中,F1往往能得出不同结果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
(2)雄性家猫的皮毛只有黑色和橙色两种颜色,而雌猫有黑色、黑橙花斑和橙色三种。已知家猫皮毛的颜色受单基因遗传,设基因D控制黑色皮毛,则d控制橙色皮毛。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①根据你所学的有关代谢知识,说明D基因如何控制黑色皮毛性状。
②若皮毛颜色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请从基因型和基因表达过程两方面来解释所观察到的这一现象。
③若皮毛颜色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则一只橙色雌猫与一只黑色雄猫交配,它们的后代可能有哪些表现型?
④以上实验若反交,其结果如何?
3.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多糖物质,它广泛而大量地存在于谷物、豆类、麦类及其加工副产品等畜禽饲料里,是多个葡萄糖通过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多聚物。而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酶。我国对纤维素酶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于食品领域和酿造业,还有造纸工业及纺织工业等。请回答有关纤维素酶的有关问题:
(1)蘑菇、木耳等是生长在枯木上的真菌,它们在能分泌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这说明纤维素是它们生活必需的营养要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它们能分泌纤维素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从酶合成的调节来看,分解纤维素的酶属于__________酶。
(3)纤维素酶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酶主要是从真菌中提取的,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土壤中存在可分解纤维素的菌株。
实验器材:灭菌高压锅,培养皿,250ml锥形瓶,自制保湿小室,80g枯树周边的土,自来水,卷烟纸6张
实验步骤:①利用灭菌锅制备无菌水100ml(灭菌过程不做要求),土壤的一半(40g)同时也进行灭菌。
②
③
结果预测:
结论:
4.㈠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用CO2吸收量表示)与CO2浓度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
,
b点表示 ,
b点之前,由于 ,
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所以光合作用强度很弱。
(2)若上图表示同一种植物在适宜的
温度和水分的条件下,则出现I、II两条
曲线的差异是由于 的不同。
(3)若上图表示同一种植物在相同光照和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影响I、II两条曲线的主要因素是 。
(4)若I、II两条曲线表示C3植物和C4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则在一般情况下曲线I表示 ,曲线II表示 。
(5)若CO2浓度继续增大,达到非常高,请在图上画出曲线I之后的变化。
(二)为了验证C4植物(如玉米)比C3植物(如水稻)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设计了下列装置。(CO2缓冲液可以调节瓶内CO2量,使其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瓶内气体体积变化会引起毛细管内有色液柱的移动。)
(1)对照组如何设置?
。
(2)本实验原理是根据光合作用产生
氧气量的多少来推测光合作用的强度,
因此实验观察的指标是 。
(3)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是否就是叶
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际量?为什么?
,
。
(4)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按右图所示做好装置。
②.
③. 。
④. 。
(5)实验结果及分析:
5.根据下列图表回答神经冲动传导的有关问题:
离子类型 | 膜外 | 膜内 |
Na+ | 145 | 12 |
K+ | 4.5 | 155 |
哺乳动物细胞的静息状态下离子浓度(mmol)
(1)从表中可以得出在静息状态下Na+和K+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成因是: 。
(2)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相对细胞膜外表面的电位是 (正、负或零)电位,这个差值称为静息电位。细胞膜上存在一些通道能让离子微量的从此通道扩散,则静息电位的维持是由于上表中 透过细胞膜的向 扩散比 透过细胞膜的向 扩散更容易造成的。
(3)根据上图,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发生什么变化? 。原因是膜上存在着另一些通道,在受到刺激时通道打开,可以使离子大量的通过BC段出现是由于 离子通道打开,而另一种离子通道关闭;CD段出现是由于 离子通道打开,而另一种离子通道关闭。
6. 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它喜欢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果蝇堪称生物中的“好色之徒”,每两周内就能繁殖出新的一代。雄性果蝇和雌性果蝇的形态有所不同。它是奠定经典遗传学基础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对其染色体组成和表型、基因编码和定位的认识,是其它生物无法比拟的。
现有五种果蝇,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如下表。第2到第5种都有一种性状是隐性,且都由野生型突变而来的。(该题22分)
种类 | 1 | 2 | 3 | 4 | 5 |
染色体 | X染色体 | 第Ⅱ染色体 | 第Ⅲ染色体 | 第Ⅱ染色体 | |
性状 | 野生型 | 白眼(w | 残翅(v) | 棕眼(r) | 紫眼(p |
(1)果蝇经常用于做遗传实验,它作为遗传试验材料具有哪些有点:
。(至少两点)
(2) 做遗传实验时,实验室是在试管中培养果蝇,试管中的培养基至少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至少三点)
(3)果蝇除上述相对性状外,还有很多相对性状,请从减数分裂角度分析果蝇多样性的原因: 。
(4)用上述亲本翅的性状做基因的分离规律遗传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纯系亲本组合有哪些 。
(5)用上述亲本做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实验时,肯定不能选用的两种纯系亲本组合有哪些(1号除外) 。
(6)假设果蝇某种性状有关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位于X和Y染色体上,则有关该种性状的基因型总共有几种? 。
(7)有同学想探究人工选择对果蝇有关基因频率有无改变,他从自然界抓了几十只长翅,几十只残翅果蝇用于研究,请帮该同学设计试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
7.(21分)植物根系是一个生命活动极为活跃的器官,它能合成一些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同时也将一些物质排出体外。有人认为排出的物质中有一定数量的淀粉酶。
现实验室有如下实验材料和用具:①足量已萌发长根(约
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实验方案,探究小麦活根系是否能分泌淀粉酶。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用 活根系在 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再用 检验其分解情况。
(3)选择的材料和用具(用标号表示)
(4)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5)预期结果及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1.Ⅰ.(本题满分10分)
(1)白色不抗虫(2分,缺l不得分) (2) AAbb(2分) (3) 0 (2分)
(4)单倍体育种(2分) 取杂合的白色不抗虫棉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并从中选取白色抗虫的纯合体(共2分,花药离体培养1分,秋水仙素处理得纯合体1分)
Ⅱ.(本题满分16分)
(1)6 14 2 4 (2分) (2)GCA(2分)
(3)实验步骤:
乙:加入鸟氨酸 (2分) 丙:加入瓜氨酸 (2分) 丁:加入精氨酸 (2分)
结论:(各2分)
②甲中生长红色面包霉不好,乙、丙、丁中红色面包霉均生长良好,则基因A可能突变
③甲、乙中红色面包霉生长不好,而丙、丁中红色面包霉均生长良好,则基因B可能突变
④甲、乙、丙中红色面包霉生长不好,而丁中红色面包霉均生长良好,则基因C可能突变
(其他意思符合也给分)
2.(1)细胞质遗传和伴性遗传(4分) (2)①基因D通过控制黑色色素的代谢过程来控制黑色毛发性状,D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黑色素合成过程中必需的酶(3分) ②若家猫皮毛颜色是受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则根据题中雌雄均有黑色和橙色推断,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1分)雄性家猫的基因型为XDY和XdY,其中XDY表现为黑色,XdY表现为橙色;(2分)雌性家猫的基因型为XDXD,XDXd,XdXd,表现型依次为黑色,黑橙花斑色和橙色,其中XDXd表现为黑橙花斑色的原因是D对d为不完全显性(2分)。③后代雌性均为黑橙花斑色,雄性均为橙色(4分) ④反交结果为⑤后代雌性均为黑橙花斑色,雄性均为黑色(4分)
3.(1)碳源 纤维素酶基因 (6分) (2)诱导酶 (3分)
(3)②将灭菌的土壤放在一个培养皿中作为对照,再将未灭菌的土壤放在另一个培养皿中,加一些无菌水,每个培养皿中放3张卷烟纸,使卷烟纸与土壤充分接触,放入保湿小室中培养一段时间,定期浇无菌水。(4分)
③4~6周后,观察两个培养皿中的变化。(3分)
结果:装灭菌土样的培养皿中卷烟纸未被分解,装未灭菌土样的培养皿中的卷烟纸被分解。 (3分)
结论:土壤中存在可分解纤维素的菌株。(3分)
4. (一)(1)只进行呼吸吸作用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O2浓度很低 暗反应 (2)光照强度
(3)温度 (4)C3植物 C4植物 (5)右图
(二)(1)瓶内放有大小和质量与玉米叶片相同的
水稻叶片,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2)有色液柱的移动距离
(3)不是 因为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4)②.设置水稻叶片作为对照组 ③.把两个装置放在相同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光照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有色液柱移动距离
(5)玉米是C4植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产生的氧气多,瓶内气压高,有色液柱向右移动距离大,而水稻刚好相反,有色液柱向右移动距离小。
5.(1)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细胞膜上有载体把Na+主动运输到细胞外,把K+主要运输到细胞内。
(2)负 K+ 外 Na+ 内
(3)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Na+ K+
6.(1)易于培养,繁殖快,相对性状明显,雌雄易辩等(2分)
(2)水,无机盐,有机物(2分)
(3)减数分裂间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配子多样性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愿染色体随机组合,导致配子多样性(2分)
(4)1和3,2和3,3和4,3和5 (2分)
(5)3和5(2分) (6)7(2分)
(7)第一步:选多只长翅雌果蝇(或长翅雄果蝇)与多只残翅雄果蝇(或残翅雌果蝇)杂交,待其子代羽化后,取其长翅果蝇作亲本,按性别和翅形平均分成两组,放在两个试管中,编号AB。(4分)
第二步:让两组果蝇在组内自由交配5次,对A组每一代出现的残翅果蝇及时清除,B组不处理。(4分)
第三步:待子5代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两只试管中子6代长翅和残翅的数量,并根据此数据计算出相关的基因频率,分析结果。(4分)
7.(1)探究小麦活根系是否能分泌淀粉酶。(2分)
(2)小麦,含淀粉的琼脂,I2—KI溶液。(3分。每空1分)
(3)①②④⑥⑦⑧(2分)
(4)第一步:将一定量质量浓度为0.2mg/ml的淀粉溶液和一定量质量浓度为0.2mg/ml的琼脂溶液混合煮沸后,趁热平均倒入两个培养皿,制成培养基,并标为A、B。(2分) 第二步:A培养皿上放置适量已萌发长根的活小麦芽,B培养皿上放置等量已萌发长根的死小麦芽,两培养皿中根系尽量与培养基接触良好。(2分)
第三步:将A、B两皿在恒温箱中放置数小时后取出,拿掉小麦芽,滴加适量I2—KI溶液于琼脂板上,观察颜色变化。(2分)
(5)现象(一)A、B都变蓝,(2分)结论:小麦活根分泌物不含淀粉酶(2分)
现象(二)A皿中根系接触的地方不变蓝,B皿中根系接触的地方变蓝,(2分)
结论:小麦活根分泌物含淀粉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