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8届高三生物第五次联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1卷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的答题栏内,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按要求写在试卷上。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第二册第八:九章占60 ℅其他占40 ℅
第工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0z的形式进行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大气中的C0: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
2.下列关于农业生态系统设计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可以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B.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原理,可以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合理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中
3.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多
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群落中的物种数可用丰富度表示
D.光照直接决定了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
4.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鹰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
B.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C.捕杀昆虫和鼠。能调节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牛、羊,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
D.图中各种生物通过信息传递紧密联系
5.不两植物问远源杂交不亲和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识别,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所致,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 .
A.硼 生殖隔离 B磷脂 地理隔离
C.糖蛋白 生殖隔离 D.糖蛋白 自然选择
6.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生态的稳定。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燃料脱硫③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④多种植柳杉、银杏等植物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⑦④⑤ B.①⑦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或无机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多,所以它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
B生物群落中,所有的分解者都可将含碳有机物分解成COt并释放到大气中
C.合成ATP、DNA、RNA、NADPH、脂肪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D.人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血钙过高可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8.右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l 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l、B1),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
A.10条 B.15条 C.20条 D.25条
9.1915年、1930年、1965年三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授予了有关叶绿素研究方面的科学家. 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黄绿色,叶绿素b呈蓝绿色
B.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快
D.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物质,都能吸收和转化光能,并将水分解
10.右图是与氮循环有关的四类生物及生命活动的示意图,其中甲~丁代表生物,①~④代表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存在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甲是绿色植物。通过④渗透作用吸收硝酸盐
B 乙是消费者,通过①摄食作用获取蛋白质等 ,
C.丙是分解者,通过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形成氨
D.丁是硝化细菌,通过③化能合成作用氯化氨
1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K/2时增长率最大
、12.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13.在盂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
A.⑦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14.右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中C、H、0的转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c过程产生[H]时也产生ATP
B 甲、乙过程中的[H]转移途径相同
C.进行甲、乙过程的环境条件有差异
D.G、C.植物进行b过程有差异
15.在生长季节,玉米植株被雨后大风吹倒一段时间后会呈现出如图所示的生长
状况。该图不能说明
A.在该段时间内玉米光合作用合成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量
B.生长素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
D.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16.下列关于激素的内分泌腺和主要功能的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17.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8.右图为用不同浓度抗生素处理某细菌时,细菌致死率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处理下,细菌的增长曲线呈“S”型
B.细菌致死率和抗生素浓度的变化成正比
C.分别用2×10s ppm和4×105 ppm的抗生素处理细菌1 h后,后者种群中的扰药基因频率比前者高
D.用抗生素处理细菌,对其生存和进化都是不利的
19.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位为 kcal/(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lO%左右
B.分解者可利用各营养级转移到X部分的能量
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6%
20.有关右图(a包含b、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着a表示蛋白质,则b、c可分别表示抗体和载体
B 表示分解者,则b、c可分别表示全部细菌和真菌
C若a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则b、c可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若a表示转录所需的条件,则b、c可分别表示DNA和核糖核苷酸
21.下表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哺乳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最主要是偷猎造成的
D.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最主要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造成的
2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都需要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激素的分泌
B.植物细胞壁的形成、神经递质的外排
C.DNA的复制与转录、多糖等有机物的合成
D.消化酶的合成与分泌、蓝藻细胞壁的形成
23.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不具备的是
A.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B.流经的总能量等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D.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
24.据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外排
B 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2次
C 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 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概率为O
25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e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26.(9分)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塑料产品)将最终成为祸害.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用甘蔗渣、麦秆、芦苇浆作原料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终获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哩,剩余部分会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地膜等塑料废弃物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难被____降解,长期留在土壤里,会影响土壤______,阻碍水分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
(2)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对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根据目前国情你认为该怎样处理为好?
(3)张教授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27.(9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一”表示碳的流动方向I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人该
、
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I)A--,-E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
(2)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前者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
(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图乙中,在t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如时期,种群数量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环境的容纳量的概念,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你的建议.
28.(7分)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合成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意大利的许多士兵因使用DDT来扑灭传染斑疹伤寒流行病人身上的虱子而避免丧生.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评价说t。单独从疟疾病来看,DDT可能拯救了5000万生命.”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表明,DDT是一种赡降解的有毒化合物,进人人体内可引起慢性中毒.我国已于1983停止生产和使用.
(1)按照传播途径来分,疟疾属于________传染病。
(2)在过去,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但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DT是挥发性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
D.南极动物也儡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
(3)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的DDT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是_____________.生产者是________。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
②在该生态系统中,从第一营养级到最高营养级,生物个体数目是如何变化的?生物体内DDT
浓度是如何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极海洋生态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
29.(7分)2008年北京奥运特色之一是“绿色奥运”,请回答:
(1) 北京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大量的非本地树种、草种“侵入”了首都,而大量的本地物种却遭受“冷遇”。你认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
(2) 垃圾实际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________
(3) 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请分析回答: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_______;④⑤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_______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分析,④⑤途径较之③途径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个。福娃”(如右图).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 “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
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4)北京奥运会期间,反兴奋剂的检测手段也将更为先进,但高技的力量却为兴奋剂服用者推波助阑.如不容易检测出来的基因工程产品________类胰岛素生长因子,都可能诱惑一些运动员服用或使用.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胰岛熏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
30.(10分)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呼吸作 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两种物质,请写出在光反应中形成这两种物质的反应式:①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2)影响a曲线中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一.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 条件下测量________
(3)由图丙可知,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在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________ ℃最佳.
(5)绘制下列有关曲线图。①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z吸收量表示的,如果改为Q的吸收量表示,请在图甲中再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⑦在图乙中再绘出无氧呼吸C02的释放量与Q浓度的关系曲线.
31(8分)下列是人工模拟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制作过程:
①取一个标本瓶将其洗净,然后往瓶中放人
②将少量新鲜水草(茨藻)和一个小型椎实螺放人标本瓶中。
③加盏封口。 ,
④在制作好的小生态瓶上贴上标签,然后放在窗台上(不要再移动位置).
⑤每天观察1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以上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请设计一个表格以便对该生态系统的实验现象进行记录.
(2) 此生态系统的最终能源是________,此能源是如何转到椎实螺体内形成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用的能量的?(请用箭头和简短的文字表示)
(3)若要证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
2008届高三第五次联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D)
1.C 2.C 3.C 4.B 5.C 6.A 7.D 8.D 9.C lO.A 11.D 12.C 13.A 14.B 15.B 16.B 17.C 18.C 19.A 20.B 21.D 22.B 23.B 24.C 25.C
26.(1)微生物(分解者) 通气能力(透气性)
(2)不行。因为焚烧时不但会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等有毒气体,还会产生强毒性的二口恶英,污染大气.可用筛子筛出土壤中的地膜碎片,然后再播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充分利用麦秆、甘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27.(1)二氧化碳 (2)水高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4)增长型 不变(或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的数量增加
(5)草原放牧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或不能超载放牧)(回答合理即可)
28.(1)血液
(2)B
(3)①B-D-A—C—E B A②第一营养级到最高营养级,生物个体数目递减,DDT浓度递增
③环境污染
29.(1)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
(2)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分解者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并且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
(3)C ’
(4)B
30.
(2)温度无光(或黑暗)
(3)不能B
(4)C 25
(5)
31.(1)
(2)太阳能光能ATP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椎实螺
ATP
ADP+Pi+能量(生命活动)。
(3)另设一生态瓶,除不加水草外,其他成分和操作过程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观察并记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