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高三生物综合练习(一)
1. 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引起人患疟疾,同时人体也能够产生抵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疟原虫入侵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确定疟原虫的抗原结构有助于疫苗的研制
C.人抵抗疟疾不需要非特异性免疫
D.淋巴因子能够增强抵抗疟原虫的免疫功能
|
A.I和III B.II 和III C.I和IV D.II和IV
3. 现有某种农作物的两个品种:不抗寒(AA)抗倒伏(bb)高蛋白(DD)和抗寒(aa)不抗倒伏(BB)低蛋白(dd)。在杂合子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要获得抗寒、抗倒伏、高蛋白的优质品种,通过杂交育种在F2中符合育种要求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A.1/64 和3/64 B.3/64和1/64
C.9/64和1/32 D.27/64和3/64
4. 某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小泡释放某种递质,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K+、Cl-的通透性,促使K+出细胞、Cl-进细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B.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产生,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有关
C.该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产生,与递质和受体的作用有关
5.潮间带常见的浜螺捕食多种藻类,尤其喜食竞争力强的浒 苔。据图1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浜螺捕食浒苔,其它藻类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B.浜螺的种群密度越大,越容易维持藻类的多样性
C.若潮间带没有浜螺,其藻类多样性会下降
D.浜螺的种群密度对藻类的多样性有调控作用
30.(22分)Ⅰ、鬃狮蜥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蜥蜴,雌性蜥蜴具有两个不同的性染色体Z和W,雄性则具有两个相同的性染色体Z。生物学家利用这种蜥蜴的受精卵开展了“孵化温度对性别影响” 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 22~ | 34~ |
没有完成孵化 | 均完成孵化,♀:♂=1:1 | 均完成孵化,♀:♂=16: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鬃狮蜥是陆生脊椎动物,其胚胎发育中具有______________结构以适应陆地环境。
(2)
(3)此实验研究说明鬃狮晰的性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下去就会导致鬃狮蜥种群的___________失调,表现为____________,从而影响________________。
Ⅱ、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I.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Ⅱ.材料用具:略。
Ⅲ.实验步骤:
(1)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都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和乙;
(2)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作处理;
(3)将甲、乙两鼠同时置于温度为
Ⅳ.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并获得相应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请分析回答:
(1)指出该实验方案中有哪些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的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 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假设成立,试分别绘出能表示甲鼠的酶反应速率、乙鼠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关系 的图解。
31.(20分)Ⅰ、控制人血红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11号和16号染色体上,胎儿期和成年期基因的表达情况如图18所示(注:α2表示两条α肽链)
(1)人在不同发育时期血蛋白的组成不同,这是红细胞不同基因 的结果。
图中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46
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成年人血红蛋白分子的
肽键数是 。
(2)图中11号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中一个碱
基对的改变,导致谷氨酸被缬氨本替换(人
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已知谷氨酸被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AA,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UA。则突变后的基因控制该氨基酸的相应片段其碱基组成是 。
(3)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确诊镰刀型贫血症的患者(单选) 。
A.显微镜下检测染色体的形态
|
C.检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D.利用基因探针进行分子杂交
(4)图19是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系谱图。由此
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 遗传病。
图中II6和II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请用遗传图解来解释III10的患病
原因(基因用B、b表示)。
(5)一位研究者检验了东非某人群中290人儿童的血样。
在这个人群中疟疾和镰刀型贫血症都流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基因型 | 患疟疾 | 不患疟疾 | 总数 |
Bb、bb | 12 | 31 | 43 |
BB | 113 | 134 | 247 |
总数 | 125 | 165 | 290 |
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分析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在非洲疟疾流行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疟疾共同作用的结果是 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b的基因频率比疟疾非流行地区 。
Ⅱ、现有纯种紫色种皮和纯种白色种皮菜豆品系。请回答实验设计方案中的相关问题:
(1)证明菜豆这一性状是由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控制的实验方案:
①杂交时,应选用的亲本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获种子时观察到种皮颜色是:前者为___________色,后者为_________色。用此实验结果(可以/不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上述杂交实验收获的种子分别种下去,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无论___________,如果 F1 代产生种子的种皮性状都只表现为紫色或白色的一种,则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 如果 F1 代产生种子的种皮性状只与亲本组合中的______________,则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这一性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则求证紫色与白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并预测实验结 果、说明相应结论。
①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
②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2008级生物综合练习(二)
1.下列有关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有预防脂防肝的作用
B.植物性食物的氨基酸种类比动物性食物更适合人类的需求
C.人体不含分解纤维素的酶,应少食或不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D.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让身体产生对过敏原的适应
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B.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3.下列关于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常用的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
B.发酵罐中的谷氨酸过量时,会抑制相关酶的活性,属于酶合成调节
C.应该选择稳定期的菌体作菌种,因为该期菌体生理特征比较稳定
D.通过连续培养法生产谷氨酸有助于缩短培养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4.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州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地方政府组织群众开展了一场不见硝烟的“人鼠大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洞庭湖区所有的东方田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
B.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标志重捕法
C.调查东方田鼠大量迁徙是对环境的适应,东方田鼠属于次级消费者
D.为了从根本上控制东方田鼠的数量,应使田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
5、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处在炎热环境中时主要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两个途径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的特点
C、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不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和制约
D、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体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
30..Ⅰ.下图 A、B是研究胃液分泌调节的有关实验。
(1)图 A 为假饲实验,即动物能吞下食物,但由食道开口处漏出,不能进入胃内。通过假 饲实验发现,食物虽未进入胃内,却能引起胃液分泌; 如果切断与胃相连的神经,则假饲时, 没有胃液分泌。由此可见,胃液分泌是一种______调节,该调节属于_____反射。
(2)如图 B,将动物的胃通过手术做成大胃和小胃不相通的两部分,并切断与它们相连的 神经。当食物进入大胃后,小胃也分泌胃液,这说明胃液的分泌可能还存在______调节。
(3)为了进一步研究胃腺的胃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胃上刮下黏膜,将黏膜 放入稀盐酸中浸泡, 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 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胃液分泌, 并由此得出“胃黏膜中存在促进胃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能否得出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
Ⅱ.下图
C 是对一位具有食道完全狭窄的妇女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实验一让妇女吃下
(4)实验二的胃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实验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实验二与实验一胃液的差异是由________________反射引起的。
(5)科学家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了胃泌素的假说,认为胃幽门窦粘膜可分泌胃泌素, 对胃液的分泌作用具有调节作用。根据该假说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胃泌素的作用,请补充完 整该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大小、体重和生活状态相似的狗2只,其它自选。 实验主要步骤:
①切断2只狗体内与胃联系的所有神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略)
(6)上述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Ⅰ
|
将三个混有多种微生物的容器甲、乙、丙用胶皮管连接起来,并在容器的入口与出口处设计控制阀门(只容许可溶性物质通过)及检测口。利用该装置他们做了以下实验:在清水中加入有机污染物后,使之流过甲、乙、丙;控制氧气的供给,检测产生气体及液体成分的变化。
(1)若不给甲通入O2,在甲气体出口收集到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若通入足够的O2,则收集到气体中无有机成分,由此推测产甲烷菌的代谢类型为 。
检测甲液体中氨态氮的浓度,流出口NH+4的浓度比流入口明显升高,其原因是
。
(2)向乙中通入O2,检测乙液体中硝态氮的浓度,发现流出口流入口处的NO—2和NO—3的浓度都增高。说明乙中有 细菌,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它起到的作用是:① ,② 。
(3)不给丙通入O2,检测发现流出丙的液体中硝态氮含量明显减少,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如果丙中微生物适量用于含氮过多的水体中,可避免 现象的发生。甲、乙、丙容器中的沉积物可用作植物的肥料,原因是 。
(4)此研究的应用价值是 。
Ⅱ、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酿造、医药、工业废水的处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我国利用废弃的秸杆作为原料生产出了生物乙醇,可作为普通汽油的良好替代品。其主要技术流程为:酶解—酵母菌发酵—蒸馏—成品。下列叙述合理的有 (多选)。
A.对秸杆进行“酶解”主要利用的是纤维素酶
B.将秸杆作为原料可使能量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C.乳酸菌可以代替酵母菌用于生物乙醇的生产
D.“酵母菌发酵”环节需严格控制发酵罐中的氧气供应
(2)干扰素是人体淋巴细胞受到病毒侵染后释放的一种 ,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利用基因工程合成干扰素的过程中,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可作为受体细胞,但其利用 合成的干扰素不能以分泌物的形式获得。
|
粉或废糖可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
类营养物质,同时由于酵母菌细胞蛋白质含量高,
生长繁殖速度快,通过发酵可获得大量微生物菌体,
这种微生物菌体又称做 ,可作用
饲料或食品添加剂。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
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根据多次计
数的平均值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
(图26)。请回答。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酵母菌/mL | 培养温度(℃) |
A1、A2、A3 | 10 | 0.1 | 20 |
B1、B2、B3 | 10 | 0.1 | 10 |
C1、C2、C3 | 10 | 0.1 | 5 |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图26中最可能代表A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请在下面方框中设计出该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格。
高2008级生物综合练习(三)
1、对于生长素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育着和种子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促进果实成熟
B、对于离体器官的细胞分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用此原理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有很强的调运养分的效应,因此能够引起顶端优势
D、它的基本生理效应是促进植物生长,但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生长
2、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项目 |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 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 |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 |
能量(J) | 419 | 209.5 | 146.6 | 62.85 |
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J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1047.5的能量
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15%用于了幼虫自身的生长
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D、某一只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只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能够获得的能量较少
3.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于
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为生物进货提供原始材料
B.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C.上述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培育成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D.上述研究获得成功,运用了诱导基因重组技术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技术,未运用诱导基因突变技术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技术
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源于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不可导入真核生物
B.用质粒作运载体是由于所有生物都含有质粒
C.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催化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形成
D.只要露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就可以用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取质粒和目的基因
5、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酸性环境中,它能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的有机物,因此其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B、它没有中心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依靠细胞两极发出的纺缍丝形成纺缍体
C、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它,可以获得原生质体
D、和人的基因结构一样,它的基因也是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的
30.Ⅰ、为了研究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机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壁上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构。分析这一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根据上述实验设计,能得出题干中的实验结论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3)试完善该实验的步骤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获得相应的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
供给,其它绿色部分如麦穗也有光合能
力。图17示小麦旗叶和麦穗光合作用
与耐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请回答下
列有关问题:
(1)由图可知, 的兴合作用
对缺水比较敏感,如果小麦在孕穗
期和开花期遇到干旱,将对产量有
较大的影响。同时, 的光合作用对干旱有较强的适应性,这对植物度过不良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缺水可导致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会因
阶段的原料不足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缺水还会使物质运输变慢,当光合产物在 中积累过多时,会使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性抑制。
(3)不同程度的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中度缺水会影响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的电子传递,从而使 的形成受到抑制;严重缺水还会造成叶绿体囊状结构的破坏,而且在供水后也难以恢复。因而,植物不能长时间缺水,合理灌溉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 地进行灌溉。
31.Ⅰ、下列是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请回答相关问题:
⑴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首先必须获得细胞悬浮液,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和 等。
⑵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 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一种 融合,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融合细胞,再大量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 的特点。
⑶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也可以用于检测能引起染色体变异的有毒物质。现有一种化学物质,不能确定其是否有毒性,请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研究。
实验及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幼龄动物的胚胎,剪碎后用胰蛋白酶处理,得到 的胚胎细胞;
②配制动物细胞悬浮液;
③ ;
④ ;
将A、B两个培养瓶放入动物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⑤分别从A、B培养瓶中取出细胞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
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略)
Ⅱ.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高等动物和一些植物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的类型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如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如XY。乙类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如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如ZZ。
材料二:家蚕中的雌雄个体的吐丝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家蚕中的油蚕(皮肤正常B对皮肤有油低样透明b为显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若用雄性油蚕和雌性正常蚕交配,F1中,雄蚕都是正常蚕,雌蚕都是油蚕。
(1)家蚕的性染色体类型是甲类,还是乙类?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家蚕皮肤透明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试绘出能解释材料二中农蚕遗传现象的遗传图象。
(4)通过一代的杂交实验,就能对问题(3)所作的解释作出判断。试写出这种杂交实验亲代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
(5)家蚕的这种遗传方式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2008级生物综合练习(十)答案:
CDBCB
30.(22分)
Ⅰ、(1)羊膜
(2)此温度下酶的活性较低 ZW、ZZ(必须答出两个)
(3)性染色体(遗传因素、基因型)和环境条件(或温度)共同
性别比例 雌性增多雄性减少 鬃狮晰种群的数量(密度或增长率)
Ⅱ、Ⅳ.若甲鼠的体温发生明显的改变,乙鼠的体温保持相对的恒定 ,则实验假设成立(即下丘 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若甲鼠和乙鼠的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 ,则实验假设不成立(即 下丘脑不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V.(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鼠和乙鼠的体温 ;②实验要有可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 实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偶然性 。
(2)赞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2 分),进行自身体温前 后的对照 。
(3)
(甲鼠:①标注纵坐标“酶反应速率”;②曲线正确)
(乙鼠:①标注纵坐标“耗氧量”,②曲线正确,)
31.(18分)
(1)选择性表达 570
(2)
(3)A (4)隐性 1/8
见答案图1(注:所有项目全部正确方可得分,如果解中出现与该问题无关的
信息不得分 )
(5)杂合子 高
亲代:父正常 母正常
Bb Bb
配子: b b
子代: 男患者bb
Ⅱ、(1) ①紫色菜豆(♀)×白色菜豆(♂) 白色菜豆(♀)×紫色菜豆(♂) 紫 白 不可以 种皮是母体植物体的结构 ②正交和反交 核基因 母体相同 质基因 (2)①
②如果F1代产生种子的种皮颜色为紫色,则紫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如果F1代产生种子的种皮颜色为白色,则白色为显性性状, 紫色为隐性性状
高2008级生物综合练习(十一)
1.A 2.B 3.D 4.C 5.B
30.【答案】Ⅰ(1)神经 非条件 (2)体液调节 (3)不能 因为缺少对照 (无法排除稀盐酸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Ⅱ (4)喜爱的食物的信号的刺激可引起胃液的分泌 条件反射 (5)验证胃泌素对胃液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②分别向 2只狗静脉注射适量且等量的胃幽门窦粘膜提取液 (含胃泌素)、 含适宜 HCl 的生理盐水; ③观察胃液的分泌情况 (6)排除神经对胃液分泌的调节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31.Ⅰ、(1)异养厌氧型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2)硝化 把二氧化碳(无机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水体富营养化(或水华、赤潮)
(4)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 污水处理(答案合理给分)
Ⅱ、(1)ABD
(2)淋巴因子(或“免疫活性物质”) 大肠杆菌
(3)碳源 单细胞蛋白 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温度设置范围窄(或“缺少高于
表格如下(合理即给分):
时间(d) | 酵母菌细胞数(×106个/mL) | |||||||||||
A组 | B组 | C组 | ||||||||||
A1 | A2 | A3 | 平均 | B1 | B2 | B3 | 平均 | C1 | C2 | C3 | 平均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高2008级生物综合练习(十二)
A D D D D
30.Ⅰ、(1)小肠的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
(2)不能(2分)。缺少对照实验,未能排除稀盐酸对胰液的分泌是否用作用
(3)同时将等量的稀盐酸注射到狗乙特征相同的狗丙的静脉,观察狗乙和狗丙胰液的分泌情况
(4)①若狗乙分泌的胰液比狗丙多,说明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实验假设成立
②若狗乙分泌的胰液与狗丙相等或比狗丙少,说明小肠黏膜中不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实验假设不成立
Ⅱ、(1)旗叶 麦穗
(2)暗反应 叶片(叶肉细胞)
(3)NADPH和ATP 适时,适量
31.Ⅰ、⑴动物血清 ⑵无限增殖 B淋巴细胞 特异性强 灵敏性高(缺一不得分)
⑶①分散 ③将动物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培养瓶中,编号A、B
④向A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物质,B瓶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⑤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形态)变异的细胞,并计算变异细胞占全部细胞的百分比
Ⅱ、(1)乙类(2分) (2)Z(2分)
(3)见下图(6分。其中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和性别2分,配子的类型1分,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和性别2分,标明亲代、配子、子代以及杂交符号、配子结合的表示方式1分。漏答或错答者,不给步骤分)
(4)ZBZb、ZBW(4分)
(5)根据家蚕皮肤的表现型,选择并保留吐丝量高的性别的家蚕,以进一步提高蚕丝的产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