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 I 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 每个人的基因组成都相同
B. 两亲本的遗传物质相差越大, 基因重组越无法实现
C. 基因重组通过有性生殖来实现
D. 在有丝分裂后期发生的基因重组不会影响个体性状
2. 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无籽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
B. 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了单位体育种原理
C. 培育青霉素高产苗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多莉”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
3. 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 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
A. 病毒接触药物后, 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 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 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
①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③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④ D. ② ③
5. 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B. 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 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 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 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 也会有基因交流
6. 下面是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7. 如果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输给一个血型正常的人, 将使正常人 ( )
A. 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 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 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D. 无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8. 萝卜和甘蓝两种植物杂交, 能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 但偶然发现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产生能育后代,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基因自由组合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加倍
9. 在一个种群中, 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 其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4%, Bb个体占80%, bb个体占6%, 则基因B的频率是 ( )
A. 94% B. 54% C. 86% D. 17.2%
10. 果蝇多是有翅的, 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 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 但在海岛上却生活得很好, 这说明 ( )
A. 突变是有害的 B. 突变是有益的
C.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 D.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11. 在一个基因库中,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 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 经长期的自然选择 ( )
A. 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 对显隐性基因的比例影响很小
C. 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 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12. 下列哪种植株可确定为单倍体 ( )
A. 高度不孕的植株 B. 无性繁殖生成的植株
C. 花粉离体培养长成的植株 D.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植株
13. 大丽花的红色(R)对白色(r)为显性, 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 盛开众多红色花杂, 其中有一杂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 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R基因突变为r造成的
A. 幼苗的体细胞 B. 早期叶芽的体细胞 ( )
C. 花芽分化时的细胞 B. 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14. 用糊粉层红色的玉米(prpr)作母本, 紫色的玉米(PrPr)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母本果穗上所结籽粒应该完全为紫色籽粒(Prpr), 但在多个杂种F1果穗上的647102粒籽的观察中发现了7粒淡红色籽粒. 导致这种遗传性状表现的最大可能性是 ( )
A. 父本花粉Pr中混杂有母体花粉pr B. 个别父本花粉的Pr基因突变为pr
C. 个别母本卵细胞的pr基因突变为Pr D. 不同环境条件的Prpr的表现型不同
15. 秋水仙素在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时, 它分别作用于细胞分裂的 ( )
A. 前期和中期 B. 间期和中期 C. 间期和前期 D. 间期和间期
16. 用秋水水仙素处理幼苗, 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 )
①提高突变频率 ②获得无籽果实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 ① ② ③ B. ② ④ ⑤ C. ② ⑤ D. ① ③
17. 若某基因原为303对碱基, 现经过突变, 成为300对碱基对, 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 差异可能为 ( )
A. 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改变 B. 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 其他顺序也有改变
C. 长度不变, 但顺序改变 D. A、B都有可能
18.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 )
① 由多对基因控制 ② 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③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④ 发病率极低
A. ① ③ ④ B. ①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19. 细菌的适应能力非常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监用抗生素无异于玩火”是由于许多病菌易发生变异
B. 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而异化作用都是厌氧型的
C. 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甚至300℃的高温下正常生长,说明它体内不含有机物
D. 许多产芽孢的细菌可在干燥条件下保存几十年,甚至上千年,说明没有水,生物体照样可以生活
20. 地球上现有的生物约200万种左右,其中只进行无性生殖的原始种类不过1%~2%,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关于这一事实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 B. 有性生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C. 有性生殖出现在真核细胞起源之前 D. 有性生殖形成合子,丰富了子代的遗传内容
21.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C. 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D. 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22. 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图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 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日趋没落
C. 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 D. 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23.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根本作用是 ( )
A. 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 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C. 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D. 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24. 分解石油效率很高的超级细菌是指 ( )
A. 自然突变产生的一种能分解多种烃类的假单孢杆菌
B. 人工诱发产生的一种能分解多种烃类的假单孢杆菌
C. 科学家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出的能同时分解多种有机物的假单孢杆菌
D. 科学家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出的能同时分解四种烃类的假单孢杆菌
25. 1993年, 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A. 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 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 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 D. 苏云金棉铃虫体内的抗虫基因
26. (1) 父亲正常, 母亲色盲, 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 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中?
(2) 父亲色盲, 母亲不色盲, 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 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中?
(3) 父亲正常, 母亲色盲, 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并色盲的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中?
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按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哪一组 ( )
A. 精子、卵、在精子和卵中均有可能 B. 精子、在精子和卵中均有可能、卵
C. 卵、精子、在精子和卵中均有可能 D. 卵、在精子和卵中均有可能、精子
二. 选择题: 本题包括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8分. 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
全选对者得3分, 其他情况不给分.
27. 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的关系,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 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进化
D.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28. 下列哪些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的是 ( )
A.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D. 选择是物种形成所必需的条件
29.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 现有多种流感疫苗, 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 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 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可能的原因是 ( )
A. 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 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 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D. 水磨石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30. 下列对基因突变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B. 在DNA复制中, 碱基排列顺序发生差异, 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产生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一般对生物是有害的, 但是, 也有的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D. 基因自由组合使生物产生新基因.
31. 不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育种方法有 (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多倍体育种 D. 单倍体育种
32. 某岛屿上存在着两种尺蛾的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 后建为工业区. 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变种的数量比:
森 林 时 期 | 建工业区50年后 | ||
灰 尺 蛾 | 黑 尺 蛾 | 灰 尺 蛾 | 黑 尺 蛾 |
99% | 1% | 1% | 99% |
关于两种尺蛾出现上面变化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
A. 工业煤因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 灰尺蛾迁离, 黑尺蛾迁入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定向变异的结果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80分)
三. 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 共80分.
33. 填出下列各例的育种方法:
(1) 花药离体培养出的烟草新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与不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F1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 .
(3) 用紫外线线辐射稻种, 培育出成熟期提前、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系是___________ .
(4) 无籽西瓜的培育是______________ .
(5)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6) 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 .
(7) 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________________ .
(8) 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规模生产谷氨酸属于______________ .
34. 已知作物甲的基因型是AABB, 作物乙的基因型为aabb, 现以作物甲和作物乙为基础,培育出作物丙, 基因型为Ab, 丁: AAbb, 戊: AAaaBBbb三个新品种. 请回答:
(1) 培育丙、丁、戊三个新品种都需要经过哪一过程? __________ ,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 据(1)中的这一过程, 请分别写出物种丙、物种丁、物种戊的培育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物种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通常为_______________ .
(4) 若由物种丙培育物种丁, 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 下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 根据上述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 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I和II分别称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该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用③经④培育成⑤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 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③培育成⑥常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6. 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 图中上为甲岛, 下为乙岛, 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 请看图后, 回答问题:
(1) 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2) 甲岛上的B物种迁回至乙岛后, 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不同, 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迁至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 由B物种形成D物种外部的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
37. 金鱼小巧玲珑, 色彩艳丽, 许多家庭都乐于饲养.
(1) 金鱼品种繁多, 有墨龙睛、红头帽, 甚至有的怪得连名字都叫不上. 金鱼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假设右图为观察到的某器官中的一个细胞, 那么, 该生物的
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生殖中的___________生殖.
(3) 人们饲养金鱼时, 常在缸中加入金鱼藻, 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4) 雄性金鱼具有大的尾鳍, 有利于性选择. 行为学家认为, 雌性金鱼在它选中的配偶前停留的时间较长, 而在它不中意的个体前停留时间较短.
给你下列材料: 雌性金鱼一条(A), 小尾鳍的雄性金鱼一条(B), 大尾鳍的雄性金鱼一条(C)水槽一个(水槽中放有3只烧杯). 请你在图中将三条鱼放在恰当的位置(分别用A、B、C填入图中), 证明大尾鳍的雄鱼在吸引雌鱼方面有利.
38. 以下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请据下列过程回答:
B:
|
AABBDD × RR → ABDR → AABBDDRR
D: 高秆抗锈病 矮秆易染锈病
DDTT × ddtt → F1 → F2 → 稳定遗传的双抗品种
|
|
|
DDTT × ddtt → F1 → 配子 → 幼苗 → 稳定遗传的双抗品种
(1) A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 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______个体相同.
(2) B过程中, 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1, 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 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__________改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缬氨酸GUC; 谷氨酰胺CAG; 天门冬氨酸GAC)
(3) C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 , 该方法最常用的作法是在①处__________________ .
(4) D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 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E过程中, 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与①过程相比, E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9. 有人调查了2420种植物和2135种动物的染色体数目, 按偶数和奇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发现95.3%的植物和92.6%的动物染色体数目2N=6, 8, 10, 12, ……等偶数, ①只有4.7%的植物和7.4%的动物的染色体数目是2N=7, 9, 11……等奇数 , 而且不论染色体的数目是奇数或是偶数, ②每个染色体都不只一个“种” , 如2N=24的植物有227种, 动物有50种; 2N=27的植物有10种, 动物有9种.
(1) 就划线①列举两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就划线②回答: 227种植物都有24条染色体, 但它们的性状各不相同, 因此物种不同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染色体数目, 而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一种小麦有14种染色体, 另一种植物节节麦也有14条染色体, 它们杂交后的F1不能形成配子,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0. 蚕豆染色体2n=12, 根尖在19℃条件下, 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为19.3h.
大多数致癌物质都能提高生物的突变率, 吸烟者容易患肺癌, 其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8倍. 某中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染色体变异, 需要在课前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
现有如下材料: 10粒干的蚕豆种子(假设出芽率为100%)、烟草浸出液、蒸馏水及所需一切实验设备和药品, 请你帮助教师完成上述的课前准备工作.
(1) 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简要写出实验课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三个主要的实验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中观察染色体时, 最好找到处于细胞分裂周期中的_________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4) 为了得到更多的蚕豆根尖, 你将怎样做?
(5) 如希望得到更多的具有染色体变异的分裂细胞, 在此环境下材料应至少培养多长时间?
(6) 预见镜检时观察到的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 假设有一种西瓜个大, 但甜味不够, 基因型是AaBb, 你能用什么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培育既大又甜的优良纯种西瓜(AAbb)?
(1) 你选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
(2) 具体的措施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样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体, 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
42.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 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3株小麦分别为A高秆抗锈病(DdTt)、B矮秆抗锈病和C矮秆抗锈病.
(1) 在不借助其他品种小麦的情况下, 鉴定B、C两种小麦是否为纯种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若要从A株迅速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品种, 育种方法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 最终获得的理想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 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要改变小麦原有基因的遗传信息, 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 , 这种育种方法不同于其他方法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题八 参考答案
一. 1. C 2.C 3.C 4.A 5.D 6.D 7.B 8.D 9.B 10.C 11.C 12.C 13.C 14.B 15.C 16.C 17.D 18.B 19.A 20.C 21.C 22.C 23.D 24.D 25.D 26.B
二. 27.BCD 28.ABD 29.ABC 30.ABC 31.ACD 32.ABD
三. 33. (1)单倍体育种 (2)杂交育种 (3)诱变育种 (4)多倍体育种
(5)诱变育种 (6)基因工程 (7)细胞工程 (8)发酵工程
34. (1)甲和乙杂交得F1 使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2)花药离体培养;连续自交多代;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3)本物种配子中所含有的染色体组数
(4)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5. (1)杂交 自交 基因重组
(2)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6. (1)自然选择 隔离
(2)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3)自然选择 隔离
37. (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2)有性 卵生
(3)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O2,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
38. (1)甲
(2)天门冬氨酸 缬氨酸
(3)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杂交育种 从F2中选出矮抗品种反复自交,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ddTT的品种
(5)花药离体培养 能缩短育种年限
39. (1)a.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b.未受精的生殖细胞诱导成的个体
(2)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不同
(3)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
40. (1)利用烟草内的某些化学物质引起染色体变异
(2)将蚕豆种子放在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培养,蚕豆种子吸水膨胀,萌发生根 将萌发生根的种子分成两份(每份5粒),一份继续在蒸馏水中培养,另一份在烟草浸出液中培养 按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要求制成临时装片,以供观察
(3)分裂中
(4)剪去主根,让蚕豆长出更多的侧根
(5)材料在烟草浸出液中培养的时间大于19.3h或20h
(6)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41. (1)单倍体育种
(2)①大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幼苗,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让它们自交结果
③选出既大又甜的瓜留下种子即可
42. (1)让B.C分别进行自交得到后代种子,种植后,在其生长过程中用锈病病菌感染其植株,若出现既有抗锈病的植株又有染锈病的植株,产生该后代的亲代是杂种,若不出现感染锈病的植株,产生该后代亲本是纯种
(2)单倍体育种 ddTT 通过花药的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子可育植株,且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3)诱变育种(或人工诱变育种) 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如何上试卷评讲课
|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虽满蕴着学生的凄苦与批评,却也真实地道出了练习是二轮复习中的重要举措。试想,兵不千日练,胜从何处来?
台上十年功,台下三分钟,能出精彩节目吗?每份试卷,都包含着命题者的诸多训练要点与希望达成的目标,达不成怎么办?通过评讲试卷来补救,舍此,良策何在?因此,试卷评讲课实在是二轮复习中极常见、极重要、极需提高效益的一种课型。效益怎样提高?下面,不避鄙陋,谈谈自己的认识,权当抛砖引玉吧。
不同阶段针对训练的试题是有差异的,一轮复习中强化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知识的覆盖面窄,具有阶段性;二轮复习中突出的是整合提高、灵活运用的训练,知识覆盖面广,具有综合性。
再说二轮复习的试题功效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学生知识把握的测量功能;其次是命题者的定向检测功能,如审题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识图能力,运用能力,设计能力等等;三是查漏补缺的功能;四是高考命题导向的实弹演练功能;五是临场模拟即仿真训练与战略战术训练的功能等。
试卷评讲是发挥一份试卷功效的重要环节,大有文章可为。教师在对学生试卷的批阅过程中,对出错率较高的问题收集归类,分析出错原因,如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审题不清,识图应用能力薄弱,提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急需强化,实验设计能力有待突破等等,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源头,做到恰到好处的点评,使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高考的能力要求出发,或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或帮助学生解读试题,或选用相关类似问题强化,等等。千言万语,最终都落实在教师身上,如何通过试卷评讲这个重要环节,提高学生对每一份试卷内容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二轮复习的效果。
对学生考试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策略,在二轮复习中谋求突破呢?
1.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基本事实理解不深刻,记忆不准确。在二轮复习中对这些问题应要求学生认真看书,并联想做过的试题,多思多悟,加深理解,准确把握。
2.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信息题叙述多,有些信息藏而不露,甚至有新名词,部分学生遇上此类试题时总是不能很好的分析题意,提取有效信息,更无法结合已学知识答题。对此,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要活学活用知识,还增加应用型试题的训练量,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学生实验能力很差。近年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实验设计能力,答案是五花八门,总是不得要领。教学对策:教师应多设计有关验证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多选取与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材料训练学生,提高其能力。更应教会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才是提高其能力的关键。
4.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缺乏。部分学生因审题的偏差导致失分,答题时不会使用专业术语、语言表达不准确或不正确、靠不上点等导致的失分情况还很普遍。这些只有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平时严格要求、强化规范训练,才能减少过失性失分,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下面就我校近次考试,根据学生出错原因归类分析讲评举隅:
一、基础知识把握不牢
(一)选讲试题
3、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来自丙酮酸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D、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是由不同的酶催化的
8、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顺序的是( )
A、受精卵→胚→植株 B、受精极核→胚乳→植株
C、受精卵→胚→种子→植株 D、受精卵→胚乳→胚→植株
(二) 点评
第3题: 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在这部分知识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还要掌握有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以及参加反应物质的元素去向和生成物的元素来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H],……”。故应选B。
第8题:考查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①胚是幼小植物的原始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②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胚,不是胚发育成种子。③一粒种子由两代的遗传物质控制发育,种皮(果皮)由母本的遗传物质控制性状,胚由双亲的遗传物质控制性状。从受精卵→胚→植株的全部是双亲的遗传物质控制子代的发育过程。故应选A。
(三)强化巩固
1.南瓜的果实白色对黄色为显性,让白色与黄色两纯种杂交,正交和反交所结的南瓜颜色都与母本相同,但是F1所结的南瓜均为白色,南瓜果实颜色的遗传属于 ( )
A.线粒体遗传 B.叶绿体遗传 C.细胞质遗传 D.细胞核遗传
2.玉米籽粒黄果皮对白果皮为显性,让白果皮作母本,纯合的黄果皮作父本杂交,F2代 ( )
A.全为白果皮 B.全为黄果皮
C.黄果皮与白果皮为1 : 1 D.黄果皮与白果皮为3 : 1
答案:1. D 2. D
二.审题不清
(一)选讲试题
5.血钾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高时,人体出现的症状是 ( )
A.心动过速 B.心动过缓 C.心率不齐 D.周期缩短
28.人的肝细胞内可由DNA直接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 )
A.胰岛素 B.mRNA C.谷丙转氨酶 D.抗利尿激素
35.经调查发现表现型正常的人群中,100个人中有一人含白化基因(用a表示),现有一位双亲正常其弟弟是白化病的正常女性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则:
(1)这位女性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含a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 .
(2) 该男子睾丸形成的精子中含a基因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
(3) 婚后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 .
(二)点评
第5题:本题涉及选修教材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和初中的相关知识。从题干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血钾含量越高,心肌就越舒张,心输出量就越大,心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故选:B。
第28题:学生在审题时,只注重了“可由DNA直接控制合成的物质”,而忽视了“肝细胞”,所以很多学生选了ABC。据此,应帮助学生复习“同一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的原因?”和“同一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是否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为什么?”从这些问题中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自己领悟到正确答案应是:BC。
第35题:本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100个人中有一人含白化基因”这句话审题不到位,许多学生把它当成“100个人中有一人患白化病”,他们很快就从运用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解题。事实上,这句话意思是“100个人中有一人是携带者”。本题答案是:
(1)1/3 ; (2)1/200 ; (3)599/1200 。
(三)强化巩固
1.较长时间卧病在床的病人,如果由蹲位突然起立时,可出现头昏、眼前发黑等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头部缺血 B.回心血量不足 C.心输出量减少 D.动脉压骤升
2.一对黑色豚鼠生了2个小豚鼠(一个白,一个黑),若这对豚鼠再生2个小豚鼠,一个为黑色,一个为白色的几率是 ( )
A.1/4 B. 3/8 C. 3/16 D. 7/16
3.番茄在白天和晚上对Ca2+的吸收是有一定差异的。原因是白天和晚上的 ( )
A.蒸腾作用强度不同 B.呼吸作用强度不同
C.运输Ca2+的载体数量不同 D. Ca2+在土壤溶液中的含量不同
4.下列有关几种矿质元素和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N元素:叶绿素的成分,也是光合作用中各种酶的成分
B.Mg元素:叶绿素的成分
C.C元素:叶绿素酶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
D.P元素:参与光反应ATP的形成
答案:1. D 2. B 3. B 4. C
三.识图应用能力薄弱
(一)选讲试题
33.下图表示我国运动员在登上珠穆朗玛峰过程中,体内某种代谢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人体在(A)__________条件下,引起___________增多的调节机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
(2)ESF增加对肝脏合成蛋白质B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
(3)图中肾脏、肝脏产生了不同的物质,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二)点评
第33题: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而学生答题的难点是缺乏从平源地区进入高源地区时,人会导致不适应的原因等生活常识,以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知识结合本题图解的应用不到位。
本题答案:(1)缺氧 红细胞 体液调节 应激性;
(2)抑制 反馈调节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三)强化巩固
1.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 )
A.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
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2.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培养基中都能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 )
A.III 、 II 、 I
B.I 、 II 、 III
C.III 、 I 、 II
D. I 、 III 、II
答案:1. A 2. A
四.提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急需强化。
(一)选讲试题
37.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观察某起原于热带干旱地区的植物时发现,该植物白天气孔是关闭的,而到了夜间则气孔张开,进一步观察发现,该植物叶片在夜间苹果酸(一种四碳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而白天苹果酸含量降低,同时糖类物质含量升高,他们推测该植物的碳同化过程类似C4植物,现在需要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他们的推测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材料用具自选。
(1)实验设计思路:
(2)根据以上事实可以推测,该植物夜间气孔张开是吸收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并贮存在细胞中,白天气孔关闭可以降低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将夜间贮存的物质分解,释放出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合成____________ 。
(二)点评
第37题:本题是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结合选修教材中C4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考查整合知识的能力。题目中已经明确告诉学生:兴趣小组“推测该植物的碳同化过程类似C4植物”,现在只是要学生提供实验的设计思路证明他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答案:(1)在夜间给植物提供用14C标记的CO2,可发现14C积累在苹果酸中,白天光照条件下,发现14C在苹果酸(C4)中逐渐减少,而在C3化合物中逐渐增加。
(2)CO2 苹果酸(C4化合物) 蒸腾作用 CO2 叶绿体 光合作用 有机物
(三)强化巩固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存在的融合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人的染色体如下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号染色体上。
细胞株 | 人 染 色 体 编 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A 株 | + | + | + | + | - | - | - | - |
B 株 | + | + | - | - | + | + | - | - |
C 株 | + | - | + | - | + | - | + | - |
答案:(1)人一人融合淋巴细胞,鼠—鼠融合骨髓瘤细胞。
(2)方法: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6 , 1 , 2 , 7 , 8 。
五.实验设计能力有待突破
(一)选讲试题
42.高等植物茎中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被称为维管束,它是由木质部、韧皮部及形成层等组成,经观察发现木质部、韧皮部中都有上下连通的具有运输功能的管状细胞,为了研究植物体内矿质元素在茎中的运输途径,科学家用一株长势良好的盆栽植物做实验(供选材料:H218O、14CO2、42KNO3及其它必需设备)
(1)请你完成该实验步骤,预测可能的结果。
步骤一:用不透水的蜡纸将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部隔开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进行进“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结论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现在要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该如何进行实验,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思路,材料用具自选。
(二)点评
第42题:本题的设计背景是必修教材第一册P63页的小资料。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植物的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设计研究矿质元素和有机物在茎中运输途径的实验能力。要做好这个实验设计题,学生必须弄清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选用标记研究的化合物;②矿质养料和有机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答案:(1)步骤二:向花盆中施以一定浓度的42KNO3溶液;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检测42K存在的部位。
①大量存在于木质部,说明运输矿质元素的途径主要是木质部。
②大量存在于韧皮部,说明韧皮部是运输矿质元素的主要途径。
③木质部和韧皮部均大量存在,说明木质部和韧皮部都能运输矿质元素。
(2)防止物质在木质部与韧皮部间作横向运输;根吸收的矿质元素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3)用同样的方法将盆栽植物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分开,用14CO2饲喂植物的叶片,使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检测14C存在的部位。
(三)强化巩固
根据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选择运载体质粒,明确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控制的抗菌素类别。
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用作运载体。
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蒸馏水、恒温箱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并标1、2、3号,在酒精灯旁,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注入1ml蒸馏水、青霉素液、四环素液,并使之在整个培养基表面分布均匀。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酒精灯灼烧,并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并对三个培养皿分别接种;第三步:将接种后的三个培养皿放入37度恒温箱24小时。预期结果:①1号培养皿正常生长;2、3号培养皿中细菌能存活者说明有抗性基因,反之则无。②2、3号中仅2号存活,说明该细菌有青霉素抗性基因,仅3号存活,说明该细菌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2、3号中都有存活,说明该细菌质粒上有两种抗菌素基因。
不难看出,试题评讲,不仅能为学生纠正错误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而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讲,要把学生讲懂讲通,更要把知识讲透讲活。
教师讲什么、怎么讲,统计分析是讲评的依据。从中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缺陷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试卷评讲,既不是对答案,也不是没有重点的每题都讲,而是将该讲的内容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讲。评讲的方式可根据试题的组成和学生问题发生率的不同灵活多变:1.共性错题重点讲。要分析其错因,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复习和练习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2.典型试题变式讲。常见的有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即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变定式思维为多向思维,可有效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即将题目中的条件或求解的目标加以改变,构成一系列新题,然后进一步求解。通过一题多变,深入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更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3.综合知识拓展讲。试卷评讲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借题发挥”。以试题为“桥梁”,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知识点的遗漏。讲评时,教师应有意识的把遗漏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并从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加以适当的延伸,强化知识的纵横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增加知识的摄入量,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做一个题”而“会一类题”的目的。如对某一知识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合理发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它们的思维空间。4.思路方法渗透讲。讲评中,教师不能简单的校对答案或纠正错误,而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条件及其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解题技巧的讲评就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因此,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方法规范,以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