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新陈代谢辅导与练习

2014-5-11 0:37:08 下载本试卷

   生物的新陈代谢辅导与练习

考点7  酶和ATP

知识网络

       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实验

发现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成果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母纳实验

酶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具有高效性:[实验五]过氧化氢酶同无机催化剂的比较

特性  酶具有专一性:[实验六]淀粉酶对淀粉、蔗糖水解的催化作用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 构  名称:三磷酸腺苷

ATP   简 式  分子简式:A-P~P~P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       ADP+Pi(磷酸)+能量

ATP的形成途径   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要求

酶的发现

知道

酶的性质(高效性、专一性)

理解

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

理解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

理解

方法点拨

1.酶和激素的比较

激素

不同点

产生部位

任何活细胞

只有内分泌细胞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只有部分是蛋白质

作用部位

细胞内或细胞外

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由血液循环系统运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相同点

都能调节生物的新陈代谢,都具有高效性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ATP与ADP的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催化ATP分解反应的酶是水解酶,催化ATP合成反应的酶是合成酶;ATP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而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和太阳能。细胞中ATP的含量虽然很少,但是,由于ATP与ADP在细胞内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总处在动态平衡之中,所以,细胞内AT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试题精讲

例:加酶洗衣粉中的生理活性物质,为验证其性质,进行下述实验:根据实验过程的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酶洗衣粉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是          

②实验甲纱布上蛋白膜消失的原因是           

③实验乙纱布上蛋白膜未消失的原因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两个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观察、比较及识图能力。实验甲涂有蛋白膜的纱布在洗衣粉溶液的作用下蛋白膜消失,可见,洗衣粉中含有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实验乙上的蛋白膜未消失,这是因为煮沸过的洗衣粉溶液中的蛋白酶在高温下变性,失去其催化作用。答案:①蛋白酶②蛋白膜被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催化分解了③高温破坏洗衣粉中酶的结构,失去其催化活性。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这主要是指( A  )

A细胞成分的不断更新               B 细胞个体的不断自我更新   

C 生物个体的不断自我更新             D生物种族的不断自我更新

2.同一个体的各类活细胞中所含酶的(  B )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相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相同

3.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反应停止。由此说明(B   )

A RNA是核酸的一种                  B RNA也可起到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 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4.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的病理是(C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的食物未能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5.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C  )

方法

观察结果

1.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

2.常温下加入Fe3+

氧气泡稍多而小

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加入煮沸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少而小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6.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发生水解作用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①脂肪酶   ②淀粉酶    ③蛋白酶   ④转氨酶    ⑤过氧化氢酶      ⑥蔗糖酶  ( A  )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⑤

7.下列生理过程中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AB  )

A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D水的光解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类反应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C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D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

二、简答题

1.果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与本尼迪克试剂反应出现黄色。淀粉和蔗糖不具有还原性,与本尼迪克试剂不发生反应。下列是验证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麦芽糖的专一性的实验设计。请回答:[注]各剂量单位为“滴”

试管号  加入物质

1

2

3

4

1%淀粉溶液

4

4

2%蔗糖溶液

4

稀释唾液

1

蒸馏水

1

温度(15min)

37℃

37℃

37℃

37℃

本尼迪克试剂

1

1

1

1

沸水浴(min)

3

3

3

3

(1)写出表中①—④的剂量值:①                                   

(2)写出各试管的颜色变化:1          2          3         4        

考点8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知识网络

水分吸收的主要器官:根

根吸收水分最活跃的部位: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液泡

吸胀作用  原 理:细胞壁、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

举 例: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干种子细胞

           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渗 透   原 理: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作 用   举 例: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验 证: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水分的运输通过导管;一般只有1%~5%被利用;其余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合 理   原理: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在生长的不同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浇 灌   措施: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用最少的水获得最大的效益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要求

渗透作用的原理

识记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识记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识记

合理浇灌

知道

方法点拨

1.渗透作用与自由扩散的比较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从溶质浓度来看,水分子的移动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半透膜移到另一侧,而从溶剂浓度来看,则是由高浓度一侧移到低浓度的一侧;自由扩散是指被选择吸收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的一侧,这里的浓度是指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如H2O、O2、CO2、甘油等,因此,从水分子流动的方向来看,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实质上二者是统一的。

2.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玻璃纸、鸡蛋的壳膜等,而选择透过性膜则是由于具有一些运输物质的载体,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种类不同,因而,细胞膜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更重要的是具有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试题精讲

右图是研究植物水分代谢的四个实验装置

A 30%的蔗糖溶液  B 5%的蔗糖溶液图③④玻璃管口下封以半透膜,请判断实验开始后,玻璃管内的水是否流动及流动方向(无流动以×表示,流动方向以 ↑←↓→ 表示)

下面四个选项中的符号依次表示四个装置中的玻璃管内的水分流动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解析: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运输的基本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对实验装置的观察、比较、分析推导能力。装置①使茎和叶浸在水中,茎和叶不可能进行蒸腾作用,玻璃管的上端又有油膜封住,玻璃管内的水分不能蒸发,所以水分不移动,装置②的植株能够进行蒸腾作用产生拉力,使水分上升,所以玻璃管内的水分向上移动,装置③和④考查了渗透作用的知识,我们知道,在一个渗透系统中,水分子会通过半透膜移向溶质浓度高的一侧,装置③两个渗透系统中渗透作用产生的压力相等,因此,玻璃管内的水分没有净移动,装置④左侧渗透系统半透膜两侧浓度差比右侧大,因此玻璃管内的水分从左向右移动。答案 B 。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D   )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原生质层伸缩性小,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大

C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2.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关系依次为(   D    )

A x>y>z       B  y>x>z        C z>y>x       D  z>x>y

3.移载植物时,将一种低粘性物质喷洒在叶片表面,能结成一层CO2能够通过而水分不能通过的薄膜,大大提高了植株的成活率。该类物质属于(  D   )

A增光剂        B抗呼吸剂         C增蒸腾剂        D抗蒸腾剂

4.将马钤薯用打孔器打出两圆柱体P和Q,P放置在蒸馏水中,Q放置在与马钤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里,则处理后的圆柱体与原来的孔是否刚好合适( A )

A 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             B P和Q都不合适 

C P和Q都合适                 D P合适,但Q不合适

5.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B    )

A氧浓度低                   

B 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物、植物             

D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6. 将洋葱鳞片叶放在0.45M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5M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的趋势,放在0.4M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   D    )

A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             

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         

D 细胞液浓度为0.4M左右

7.下列各项中能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的是(  ABD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有伸缩性      C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减小                 D成熟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F 细胞膜是单层膜

8.为了固堤保土,人们常在河堤上植树、种草。这是利用根系的( A C  )

A 向地生长的特征        B向水生长的特性        C向四周扩展的特性      D抗蒸腾作用

二、简答题

1.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一瓶10%的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 烧杯1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1只、刻度玻璃管1支、细线1根、支架1个。

①实验步骤:

②结果分析:

考点9 植物的矿质营养

知识网络

          矿质元素的概念: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植物必需的             必需  大量元素:N、P、K、S、Ca、Mg  6 种

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的种类  元素  微量元素:F e、Mn、B、Zn、Cu、Mo、Cl  7种

非必需元素:Si、Na等

矿质元素的分布:土壤溶液中或被土壤颗粒吸附着

矿质元素被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

根对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先交换吸附再主动运输

的 吸 收              交换吸附时H+、HCO3-与阴阳矿质离子等当量进行

矿质元素吸收的特点 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

与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矿质元素的    运输:随水分一起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

运输和利用    利  再度利用:K、N、P、Mg;利用一次:Ca、Fe

用  功能:组成植物体的成分,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合  理    原理:不同植物需要的矿质元素数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的元素不同

施  肥    措施: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施肥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要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知道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识记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识记

合理施肥

知道

方法点拨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吸收的关系

  区别:①根以渗透作用(属于自由扩散)方式吸收水分,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②根吸收水分与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关,吸收矿质元素与呼吸作用有关③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对水分的吸收没有选择性④根吸收水分决定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吸收矿质元素决定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联系:①根细胞表面吸附的H+和HCO3-的产生离不开水,矿质元素只有溶解于水中形成离子才能被吸收②矿质离子在植物体内随水分运输而到达植物体的各个部位③根吸收矿质离子会提高根细胞液的浓度,即提高根细胞的渗透压,从而提高吸水能力,远离根细胞的矿质离子也可以通过水扩散到根的周围。

试题精讲

例1.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

A 不在新的茎叶中   B 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C 主要在老的茎叶中   D 主要在老的根中

解析:本题考查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再利用和不可再利用的知识,并考查学生应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Ca 、Fe在植物体内只能利用一次,而K、N、P、Mg可以再度利用,当植物体培养在缺乏P元素的培养液中时,植物体内原有的P元素,可由衰老的器官、组织向新生、幼嫩的茎叶等器官、组织转移,供植物生物发育需要。答案 B 。

例2.在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下列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

A 蒸腾速率  B根尖表皮细胞内外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差  C离子进入根尖表皮细胞的扩散速率  D根可利用的氧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过程的知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先通过HCO3-、H+与土壤中的阴阳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将矿质离子吸附到根细胞膜的表面上来,然后,再由主动运输将矿质离子运输到根细胞的内部去。交换吸附利用的H+和HCO3-来自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主动运输要消耗能量,能量要由呼吸作用产生ATP供给。呼吸作用需要充足的氧气,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往往是一个制约因素。答案 D 。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有(  A   )

A Fe、Cu、Zn、Mo     B  Fe、Cu、Cr、Mo    C Zn、Mo、Mn、Au       D Ag、Cu、Fe、Mn

2.为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用缺少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进行培养,应该(  D   )

A以土壤为基质盆栽,加上述溶液            B大田种植,浇上述营养液 

C以沙土为基质,加上述营养液             D只用上述营养液,不用基质

3.正常情况下,由2分子葡萄糖的代谢终产物所形成的H+,如果全部吸附在根细胞表面,根借此可与土壤溶液中发生交换吸附的离子数量和种类是(  B   )

A 12个NO3-        B 12个K+          C 24个NO3-          D 24个K+

4.已知在离体番茄根吸收K+与氧分压的实验中,当氧分压为5%~10%时,K+吸收量达到最高值之后,氧分压继续提高,直到100%,K+吸收量不再增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D  )

A 氧分压高抑制主动运输  B氧分压影响载体活动    C外界溶液中K+减少       D载体不会增加

5.白杨树秋天的落叶中,比落叶前显著减少的元素是(  A   )

A K、Mg        B  K、Ca          C Mg、Fe           D P、Ca

6.不同作物缺少不同矿质元素,表现不同的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矿质元素是(   D  )①硼 ②钾 ③磷  ④氮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7.种庄稼要进行中耕松土,下列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CD    )

A 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B 促进矿质养料运输  C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D增强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

8.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有( AD  )

A 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    B 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C 植物的蒸腾作用   D物种自身的遗传性

二、简答题

1.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为试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试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ml)

Ca2+   K+   Mg2+(%)

光下

1090

135    27     179

暗中

435

105    35     113

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吸收离子和吸收水的比例看,大麦在光下吸收哪种离子比吸收水分快?

⑵从上述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下表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

Ca(NO3)2

MgSO4

KH2PO4

KCl

FeCl3

H2O

1.0克

0.25 克

0.25克

0.12克

0.005克

1000毫升

①用此培养液培育某高等植物时,往往要给培养液中通往空气,这一措施的目的是用以促进          ,以利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要使该植物生长良好,根据光合作用所必须的条件,除了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         

②植物在吸收培养液中的矿质离子时,主要是通过       方式进行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存留的Ca2+较多,而NO3-较少,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              有关。

③若除去该培养液中的MgSO4,将直接影响植物体内           的合成。

④该配方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是            ,微量元素是               

考点10  光合作用

知识网络

发现:1771年普里斯特里实验,1864年萨克斯实验,1880年恩吉尔曼,20世纪30年代鲁宾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

分布: 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叶绿素     叶绿素a  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叶绿体中的色素     (占总量的3/4) (呈蓝绿色) 大多数叶绿素a          (吸收和传递光能)

种类          叶绿素b  (呈黄绿色)      “天线色素”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呈橙黄色)      (吸收和转换光能)

              (占总量的1/4)  叶黄素(呈黄色)

部位:叶绿体基粒;条件:光、色素、酶

光反应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电能,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过   程          物质变化:NADP+转变成NADPH,ADP和Pi转变成ATP以及2H2O转化成4H+、4e和O2

部位:叶绿体的基质;条件:多种酶

暗反应 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物质变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有机物

生物界中有机物的来源……“绿色工厂”

意    义    调节大气中O2和CO2的含量……“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巨大的能量转换器”

C3植物和C4植物  C3植物:CO2固定第一产物是三碳化合物,叶片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没有“花环型”结构

的概念及叶片结构 C4植物:CO2固定第一产物是四碳化合物,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有“花环型”结构

考点要求

考点内容

要求

光合作用的发现

知道

叶绿体中的色素

理解

光合作用的过程

应用

光合作用的意义

应用

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特点

识记

方法点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主要包括光(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及光质)、环境中CO2的浓度、温度、水分、肥料等。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增加到一定值后,光照强度增加不再使光合速率加快;通常在红光下光合作用最快;温度的高低除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各种酶的活性外,还会影响水分的散失,气孔的开闭等;一般植物最适光合温度在25℃~30℃之间;CO2是暗反应的原料,CO2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物。

试题精讲

例: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不同日温和夜温组合下生长(其他条件都相同)。一定时间后测定幼苗的高度,结果如表所示,注:—为该组合未做实验,请据表回答问题

①幼苗生长最快的温度组合是:日温     ,夜温     。幼苗生长最慢的温度组合是:日温    ,夜温    

②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                                           

                 

11℃

17℃

23℃

30℃

33.2

19.9

23℃

30.7

24.9

15.8

17℃

16.8

10.9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积累和植物生长等有关知识,学生对以表格形式表示实验数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幼苗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高时呼吸作用强烈,有机物消耗多,对生长不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积累有机物,幼苗生长快。                               

答案: ①30℃   17℃    17℃   17℃; ② 见解析。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的作用①吸收光能②储存光能③传递光能④转换光能(   C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用2H标记的H2O,追踪光合作用中氢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  C   )

A[H]→H2O→C6H12O6                 B H2O→[H]→C5化合物→C3化合物→C6H12O6

C H2O→[H]→C6H12O6                            D H2O→[H]→C5化合物→C6H12O6

3.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吸收CO2量的测定来表示。这样测定的光合作用强度比实际存在的光合作用强度(    B    )

A高           B低           C相同            D  AB都对

 
4.下列各个作用中,哪些是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相联系?(   D    )

NADP     NADPH  ATP     ADP   CO2     C6H12O6  叶绿素a    激发激发态的叶绿素a 

A 1、3、6        B 2、4、5        C 2、3、6             D 1、4、6

5.通常情况下,对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D    )

A光照强度       B CO2浓度         C温度高低            D土壤酸碱度

6.阳光经三棱镜分光照在丝状绿藻上,在哪些频率范围内聚集着最多的好氧性细菌(  A      )

A红光和蓝紫光     B 黄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绿光      D蓝紫光和绿光

7.下列哪几项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是正确的(  BCD      )

A叶绿体离开了叶肉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温度降到零度依然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C叶绿体吸收光能可形成ATP                  D光能使水分子分解为质子(H+)并放出电子

8.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 ABCD   )

A定性滤纸要干燥   B前去滤纸一段两角    C滤液细线划齐、细   D 重复点样    E盖上培养皿盖

二、简答题

1.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    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    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    饥饿一定时间后,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    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    将已脱色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矿质元素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               

⑵当阴雨连绵,光照不不足时,温室温度应        以降低蔬菜的                      

⑶向培养液中泵入空气的目的是                                       

⑷营养液中的矿质元素有一定配比,这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                       

⑸如温室栽培叶菜类,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                        

考点11 生物固氮

知识网络

生物固氮的概念: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的过程

共 生  概 念:只有和植物互利共生时,才能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的微生物

固 氮  特征:呈棒槌形,“T”形或“Y”形,是一类需氧异养细菌,与不同种的植物共生具有专一性

种 微生物 举  例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根瘤菌          豆科植物

(根瘤菌)  根瘤的形成:根瘤菌在根内繁殖,刺激根内的一些薄壁细胞的分裂,使组织膨大,形成根瘤

类 自 生  概念:在土壤或培养基生活时,可以自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氮,对植物没有依存关系的微生物

固 氮   举    例   特征:杆菌或短杆菌,单生或对生,是好氧性细菌

微生物 (圆褐固氮菌) 能够分泌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发育

意  是生物获得大气中氮的主要途径

义  在自然界氮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  对豆科植物进行根瘤菌拌种,是提高豆科作物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中的应用  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以明显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要求

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

识记

生物固氮的意义

识记

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知道

方法点拨

1.  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人们现在所知道的固氮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根据它们的固氮特点以及与植物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常见的自生固氮微生物有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例圆褐固氮菌),厌氧性自生固氮菌(例梭菌),异形胞的固氮蓝藻(例鱼腥藻、念珠藻、颤藻);共生固氮微生物包括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弗兰克氏放线菌,与红萍(满江红)等水生蕨类植物或罗汉松等裸子植物共生的蓝藻等;联合固氮微生物与共生的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专一性,但不形成根瘤那样的特殊结构,这些微生物还能自行固氮,例固氮螺菌,雀稗固氮菌等。

2.  氮循环简介

 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铵盐和硝酸盐,进而将这些无机氮同化成植物体内的蛋白质等有机氮。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将植物体内的有机氮同化成动物体内的有机氮,这一过程叫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氨,这一过程叫做氨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这一过程叫做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产生的无机氮,都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并且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分子氮则返回到大气中,这一过程叫做反硝化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被还原成氨,这一过程叫做固氮作用,地球上固氮作用的途径有三种:生物固氮、工业固氮和高能固氮,生物固氮占地球上固氮量的90%左右。

试题精讲

例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       )

  A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H3,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糖类

  B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有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

  C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2,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有机物

  D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O,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及生物固氮作用的有关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紧密。固氮微生物有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及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一种彼此有利、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主要表现在: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等有机物,一部分供给根瘤菌,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的氨则供给豆科植物。答案 A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从大豆的根瘤菌中分离出来的根瘤菌,能侵入的根是(  C   )

A 菜豆根        B蚕豆根          C大豆根          D豇豆根

2.下列生物中属于自生固氮微生物的是(  C   )

A 固氮蓝藻       B根瘤菌           C圆褐固氮菌         D硝化细菌

3.豆科植物固氮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C    )

A 成长期        B幼苗期           C开花期           D开花后

4.根瘤菌新陈代谢的类型属于(   B    )

A 自养,需氧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5.圆褐固氮菌除了具有固氮能力外还能(    D    )

A 促进植物生根     B促进植物开花        C促进植物种子的形成    D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6.以下关于根瘤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所有根瘤菌都能固氮               

B 只要与豆科植物接触的根瘤菌都能固氮

C 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的根瘤菌才能固氮     

D 根瘤菌可以在所有豆科植物根上形成根瘤

7.下列对豆科植物进行根瘤菌拌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D    )

A 将豆科植物种子沾上根瘤菌即可

B 将豆科植物沾上一定浓度的根瘤菌即可

C将豆科植物种子沾上相应的根瘤菌即可

D将豆科植物种子沾上固氮微生物即可

8.下面对氮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  )

A 生物固氮过程就是通过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

B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残落物通过转化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C氮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就不能形成氮气

D生物体内氮素的来源,主要是由于闪电的固氮作用

二、简答题

1.全中国工业合成氮肥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游离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

①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②根瘤菌之所以能进行固氮作用,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固氮酶,而从根本原因是它有独特的               

③日本科学家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根系微生物中,通过指导合成固氮所需的        ,进而起到固氮作用,从而降低了水稻的需氮量的1/5,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而更为理想的是直接把固氮基因重组到稻、麦等经济作物的细胞中,建立“植物小化肥厂”,让植物本身直接固氮,这样可以免施氮肥。如果把这种重组实现的话,那么固氮基因最终实现表达的遗传信息转移的途径是                            

④这种生物固氮和工业合成氨相比较,这是在           条件上进行的,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器材、设备和能源。

2.某地从国外引进一种豆科植物。尽管环境条件适宜,但这种作物的根系上不结根瘤,植株也矮小瘦弱。试分析原因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考点12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知识网络    

     CO2+H2O+能量

                 肝糖元

糖类代谢:葡萄糖        

                   肌糖元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

  脂类代谢:脂肪    分 解    甘油、           CO2+H2O+能量

脂肪酸           糖元等

各种组织蛋白质、以及酶和某些激素等

形成新的氨基酸

蛋白质代谢:氨基酸        含氮部分:氨基          尿素

脱 氨 基                CO2+H2O+能量

糖类、脂肪等

 
不含氮部分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要求

糖类代谢

理解

脂类代谢

识记

蛋白质代谢

识记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知道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知道

方法点拨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科学实验证明,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非必需氨基酸,但是,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所以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氨基酸可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糖类、脂肪;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地转化为脂肪,脂肪却不能大量地转化为糖类;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如患糖尿病),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量才会增加。即供能顺序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试题精讲

例 左图表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 和 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名称A         B          

E        F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      它数量不足时,则动用

                  

(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   作用。人体所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相互转化关系,能力要求较高。蛋白质可以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淀粉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合成糖元,故A为氨基酸,B脂肪,C为脂肪酸,D为葡萄糖,E为淀粉。饥饿时肝糖元首先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当肝糖元不足时,脂肪、蛋白质也可作为能源物质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时,需要氧气参与,故F为氧气。食物中的淀粉通过⑤分解为D,D再经过⑾转变为X,X通过过程⑨转变为C和甘油,C和甘油通过过程④转变为B。Y为代谢的中间产物,且Y通过过程⑦能转变成氨基酸,因此⑦为氨基转换作用,⑧为脱氨基作用,必需从膳食中摄取的为必需氨基酸。答案 见解析。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人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共同代谢终产物(   A   )

A二氧化碳和水          B胆固醇和氨        C尿素和尿酸       D二氧化碳和尿素

2.人饥饿时吃了油饼,经消化、吸收、供能后,其主要终产物是(  C   )

A酒精              B尿素           C CO2和H2O       D乳酸

3.在医学上,常把血清中某些转氨酶的数值高低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对这一事实,正确的解释是( B  )

A 转氨酶对肝脏是有害的              

B肝脏是蛋白质转化的重要器官

C人体内只有肝脏存在转氨酶            

D肝脏是重要的贮血器官

4.下列关于三大营养物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B    )

A人和动物体内所需的能量都是由糖类供给的 

B人体内肝脏和肌肉能够合成糖元

C人体内的脂肪全部来自食物        

D在一般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同样,脂肪也可大量转化成糖类

5.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A    )

A 胰岛、肝脏、肾小管                    B胰岛、肝脏、肠腺

C 胰岛、胆囊、肾小管                    D胰岛、胆囊、肠腺

6.苏氨酸     丁酮酸+NH3 ,谷氨酸+丙酮酸       酮戊二酸+丙氨酸,这两个反应式分别属于( C   )

A 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                 B缩合作用和聚合作用  

C脱氨基作用和氨基转换作用  

D聚合作用和缩合作用

7.能影响糖类代谢的物质是( ACD  )

A 甲状腺激素          B雄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8.氨基酸、葡萄糖和脂类物质在人体内共有的代谢途径有( ABD   )

A 合成大分子有机物                     B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C在体内储存起来                      D转变成其他有机物

二、简答题

1.下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内的氨基酸来源于[  ]       、[  ]      和[  ]     

(2)⑤和⑥是通过        作用转变成的。

(3)④过程中葡萄糖转变成氨基酸可以通过        作用来完成。

(4)⑦过程需要能量还是释放能量               

(5)④过程生成的氨基酸是                  

(6)⑦过程的转变是在                     条件下进行的。

考点13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知识网络

结构:单细胞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等构成

细菌  繁殖:主要以二分裂方式

微生物的类群    菌落:根据菌落形态可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病  结构:一般由核衣壳组成,有些具有囊膜,如流感病毒

毒  繁殖:以噬菌体为例:吸附→注入→合成→装配→释放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功能: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营养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目的要明确,营养要协调,PH要适宜

培养基的种类;可以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用途的不同来划分

微 生 物 的     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

营 养 代 谢  代谢 调节:酶合成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和 生 长     人工控制: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即发酵条件)

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测细菌细胞的数目和测重量

生长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温度、PH、氧

概念:指利用现代工和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的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         物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新技术

发 酵 工 程  实例:谷氨酸发酵

        内容: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分离提纯

应用:在医药工业方面和食品工业方面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要求

细菌的结构和繁殖

识记

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识记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

应用

微生物的生长

理解

发酵工程简介

知道

方法点拨

细菌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细胞类别区分项目

细菌细胞

真核生物细胞

细胞壁

成分

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

纤维素、果胶

特点

多孔性,水和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网状,全透性

细胞质

含核糖体、质粒、一些储藏性的颗粒

含复杂的细胞器及核苷酸、ATP、酶、氨基酸

核膜核仁

染色体

直径大小

1~10μm

10~100μm

试题精讲

例 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利用CO2作为碳源?

 A 绿硫细菌          B 硝化细菌           C 铁细菌          D 蘑菇

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生物所需的营养,这个基本知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自养型微生物能够将CO2合成为有机物,即利用CO2作碳源,异养型微生物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绿硫细菌是光合作用自养型细菌,硝化细菌、铁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细菌,蘑菇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作碳源。腐生、寄生的微生物都是化能异养型的。

答案  D 。

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

1.噬菌体、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D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诱导酶一旦产生,其活性就一直保持下去     

B 组成酶不是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酶

C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诱导酶,分解乳糖的酶组成酶

D 诱导酶的合成除取决于诱导物以外,还取决于细胞内所含的基因

3.下列属于初级代谢产物的是(  C   )

①氨基酸 ②核苷酸 ③抗生素 ④毒素 ⑤多糖 ⑥脂类 ⑦维生素 ⑧激素 ⑨色素

A ①③⑤⑦⑨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⑤⑥⑦        D ③④⑧⑨

4.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产生的主要时期依次是( C    )

A 调整期、对数期                   B 对数期、稳定期   

C调整期、稳定期                   D 调整期、调整期

5.发酵过程中用一定的转速搅拌除能使菌种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外,还能增加(  D   )

A放料的速率                     B进料的数量     

C 溶氧数量                      D 冷却水循环

6.以下几组物质可以依次作为硝化细菌的碳源、氮源和能源的是( D   )

A 含碳有机物、氨、光                  B含碳无机物、氮、氮                        C含碳有机物、氨、氨                  D含碳无机物、氨、氨

7.下列哪几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ABD   )

A 脊髓灰质炎、腮腺炎             

B 流感、艾滋病、肝炎

C 灰指甲、脚癣、肺炎             

D 鸡瘟、狂犬病、烟草花叶病

8.下列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异常旺盛的原因无关的是(  BD   )

A 表面积与体积比大                  B 表面积小       

C 物质的转化利用快                  D 数量多

二、简答题

1.下表是某培养基的成分,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C6H12O6

NH4NO3

Na2SO4

MgSO4

FeSO4

CaCl2

H2O

K2HPO4

含量

5g

5g

1g

0.5g

0.3g

5g

1000ml

30g

⑴若此培养基用于植物的无土栽培,不需要的成分是      。此外,还必须加入     等矿质元素(要求至少写出两种),它们以离子形式被植物的根通过        的方式吸收,这样,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⑵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微生物,表中的营养要素还缺少                  

⑶若此培养基用于分离圆褐固氮菌,需除去的成分是     。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并且能够分泌     ,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⑷若此培养基用于鉴别饮水中大肠肝菌是否超标,除需加入蛋白胨和琼脂外,还需加入     (一种酸性染料)和   

(一种碱性染料)。如菌落呈        颜色,并带有金色光泽,则说明有大肠肝菌。

⑸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⑹表中营养成分共        类,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是                          

考点14 细胞呼吸

知识网络

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  

有     大量能量的过程

氧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

呼  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吸      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丙酮酸+4[H]+2ATP

过程  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 2丙酮酸 +6H2O       6CO2+20[H]+2ATP

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  6O2+24[H]      12H2O+34ATP

概念: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  场所:细胞质基质       

氧  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或  C6H12O6       2C3H6O3(乳酸)+能量

呼  过  第一阶段:C6H12O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ATP

吸  程  第二阶段:2丙酮酸      2C2H5OH+2CO2+能量(少量) 或 2丙酮酸       2C3H6O3+能量(少量)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的 意 义  呼吸作用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要求

有氧呼吸

理解

无氧呼吸

理解

呼吸作用的意义

识记

方法点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

代谢类型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在哪些细胞中进行

叶肉细胞

生物体的所有细胞

反应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主要场所)

反应条件

光、色素、酶

物质转变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同时生成ATP

能量转变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将无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联系

光合作用的产物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和二氧化碳可被光合作用所利用

试题精讲

例 在适宜的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其中适于产生洒精的装置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无氧呼吸的概念及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生成的产物可能会有不同,在酵母菌细胞内会产生酒精。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作为介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要使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这一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葡萄糖是不可缺少的底物,缺氧环境是必要的环境条件,氧的存在会抑制无氧呼吸。A选项是加入葡萄糖和水,基本满足上述条件,B选项是加入葡萄糖,由于没有水,葡萄糖没有溶解在水中,均呈固态,很难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因此不适于产生酒精,C选项是加入水,由于缺少底物——葡萄糖,显然是不能发生无氧呼吸,无法产生酒精,D选项是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不断搅拌会使葡萄糖溶液中的溶解氧大量增加,这样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也不适于产生酒精。答案 A 。

专项练习

一、 选择题

1.人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B  )

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 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2.豌豆种子发芽早期,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多3~4倍,这是因为种子此时的(   A  )

A 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B 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    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   D 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

3.将细胞培养物由供氧条件转变为厌氧条件,下列过程中加快的一种是(  A   )

A 葡萄糖的利用      B 二氧化碳的放出        C ATP的形成         D 丙酮酸的氧化

4.水果贮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  A   )

A 低O2、高CO2、零上低温  B 低O2、高CO2、零下低温C 无O2、高CO2、零上低温    D 低O2、无CO2、零下低温

5.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的总需求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运动项目

总需氧量(升)

实际摄氧量(升)

血液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

600

589

略有增加

400米跑

16

2

显著增加

100米跑

8

0

未见增加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A   )

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

6.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的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B   )

A 少              B 多           C 相等          D 无规律

7.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会产生CO2的试管有(  AC   )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 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线粒体        D 丙酮酸+内质网

8.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其中的氧(  BD   )

A 全部来自氧气    B 部分来自水    C 全部来自葡萄糖    D 部分来自葡萄糖

二、简答题

1.  右图是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试据图回答:

⑴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              的产物。

⑵由A点到B点,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⑶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⑷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2.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如图)分别进行以下四项独立的实验,请回答:

⑴实验一,向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3支试管的终产物分别是:

      、乙        、丙           

⑵实验二,向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3支试管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乙        、丙           

⑶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三支试管中的终产物分别是:     甲      乙      丙

      、乙        、丙            。      (含细胞质基质) (含细胞器) (匀浆)

⑷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荧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发光最强的是实验    中的   试管。

考点15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知识网络

新陈代谢的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光能自养型 概念:生物体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自养型        举例:绿色植物

            化能自养型  概念:生物体利用体外环境中无机物质的氧化放出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同化作用类型            举例:硝化细菌等

异养型 概念:生物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同化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

举例:人和动物及营腐生生活的菌类等

自养型和异养型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直接将外界的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

需氧型 概念:从外界摄取氧来氧化自身的有机物,释放能量

            举例:绝大多数生物

异化作用类型 厌氧型  概念:缺氧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举例:动物体的寄生虫、乳酸菌等

需氧型和厌氧型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需要氧气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要求

新陈代谢的概念(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识记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厌氧型)

识记

方法点拨

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

二者都是自养的,都能够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因此,实质上是相同的。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化能合成细菌无色素,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即所需的能量不同。例如硝化细菌能够将氨(NH3)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并利用这一氧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这一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2NH3+3O2       2HNO2+2H2O+能量             2HNO2+O2             2HNO3+能量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前两个反应式是说明氨和亚硝酸的氧化和放出能量的过程;最后一个反应式是说明硝化细菌利用前面的两个反应式中所放出的能量,把从外界摄取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的过程。这类生物还有硫细菌、铁细菌。

试题精讲

例 1997年,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动物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相似。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⑴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⑵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⑶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代谢类型、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相关的概念。也考查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处理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硫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利用化学能合成方式还原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同时为这里的消费者提供物质和能量。此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没有阳光作为能源、生产者不是绿色植物和高温、高压、黑暗的特殊条件。“研究这个热泉生态系统的意义”这一句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答案 ⑴化能自养型 ⑵①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②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③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⑶①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或多样性的认识②对研究生物抗高温、高压的机制有重要意义③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意义(答对2项即得满分,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专项练习

一、  选择题

1.存在于泥土中及空气中的破伤风杆菌不会使人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使人死亡,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是(  D   )

A 自养需氧型          B 异养需氧型        C 自养厌氧型      D 异养厌氧型

2.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其获得能量的方式是(  B   )

A 还原氨            B 氧化氨           C 还原亚硝酸     D 氧化硝酸

3.下列哪些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A    )

①大肠杆菌     ②硝化细菌    ③酵母菌     ④衣藻    ⑤松树     ⑥水螅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4.畜牧业上做青饲料是将鲜绿的玉米秆切成小节,然后挖坑密封贮存以备冬用,在贮藏期间生命活动最旺盛的生物是(  B   )

A 玉米秸杆          B 乳酸菌         C 害虫玉米蝗      D 寄生在玉米叶表面的玉米斑病菌

5.如图所示氧气浓度对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呼吸作用的影响,则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A   )

A 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②

B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①

C 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③

6.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  D    )

A 自养、 异养厌氧、 异养需氧              B 异养需氧、 异养厌氧、自养

C自养厌氧、 异养需氧、光能合成自养          D 异养厌氧、光能合成自养、 异养需氧

7.不同代谢类型的生物,需氧型生物(a)和厌氧型生物(b),处在下列条件时,可能出现的方式是( ACD    )

A (a)在无氧条件下,出现无氧呼吸           B (b)在有氧条件下,暂出现有氧呼吸 

C (a) 在有氧条件下,出现无氧呼吸           D (b)在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D   )

A 乳酸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属于厌氧型生物    B 蛔虫生活在人体肠道内,进行无氧呼吸,属于厌氧型生物

C 水稻根生活在水中,能进行无氧呼吸,水稻属于厌氧型生物 D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

二、简答题

1.酵母菌在氧气充分时,也进行需氧呼吸,但一般来说,乙醇的发酵作用是衡量它的一个标准,酵母菌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做了测定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气体体积)和二氧化碳发生量(气体体积)的实验。回答跟这个实验有关的问题。

⑴在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时,比较吸氧量和CO2的发生量哪一个大?          

⑵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乙酵发酵,假如等量的葡萄糖在需氧呼吸和乙酵发酵过程中被消耗掉,这时吸氧量和二氧化碳发生量之比是多少?             

⑶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乙酵发酵,根据需氧呼吸和乙酵发酵所生成的CO2量,如果相等,这时吸氧量和二氧化碳发生量之比又是多少?              

⑷如果酵母菌进行乙酵发酵消耗了360mg的葡萄糖,这时是生成了多少mol的乙酵?(原子量分别是:C=12 H=1 O=16)

2.将一瓶洗碗水加盖,放在窗口上搁置一年,发现其经历了浑浊、黑臭、变绿等三个阶段的变化。试分析其中生物类群的变化                                                    

                                                      

A 卷  基础过关

(试卷满分100分 45分钟完成)

一、  选择题(第1—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2分,第16—21题为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计48分)

1.关于酶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D   )

A 酶是生物催化剂,分蛋白质和RNA两类         

B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 酶具有高效性,但需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条件      

D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效了

2.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与贮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C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和释放能量 ②第三个磷酸基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③第三个磷酸基容易从ATP上脱离,第二个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为ADP 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①④

3.从光能转变为人体生命活动可利用能量的主要途径是( A   )

A 光能→ATP→葡萄糖→ATP→各种形式的能         

B光能→电能→ATP→葡萄糖→各种形式的能

C光能→ATP→脂肪→葡萄糖→ATP→各种形式的能      

D光能→葡萄糖→ATP→各种形式的能

4.下列元素中都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   )

A Fe、Mn、Zn、Cu、B、CI          

B N、P、K、S、Ca、Mg

C Fe、Mn、Zn、Cu、Mg、Cl         

D N、P、K、Fe、Mn、Z

5.充分浸泡大豆和水稻籽粒,结果大豆种子膨胀的体积比水稻的大,原因主要是大豆种子(  C   )

A 原有的含水量比水稻小    

B 种皮具有较强的渗透吸水能力

C 含蛋白质较多,亲水性较强  

D 含糖类较多,细胞浓度大

6.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渗透作用(   D   )

A 根尖根毛区吸水                     

B 人的红细胞在盐水中皱缩   

C 失水的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恢复原状        

D 放在空气中的萝卜叶子萎蔫

7.一般而言,下列什么植物细胞的渗透压最大(  C   )

A 水生植物           B 中生植物        C 旱生植物          D 盐生植物

8.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①和②的化学过程是:( B   )

A①氧化,②固定 

B①固定,②还原

C①分解,②还原

D①固定,②氧化

9.下列有关矿质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 根吸收水分同时吸收矿质元素              

B 各种矿质元素都是以离子状态被吸收的

C 根吸收矿质元素与其呼吸作用关系密切          

D 根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0.下列哪一生理过程可产生水(  C   )

A 无氧呼吸                        B ATP水解成ADP                      C 氨基酸缩合成多肽                    D 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

11.人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共同的代谢产物有:(  D    )

A CO2和尿素                       B 胆固醇和氨                        C 尿素和尿酸                       D CO2和H2O

12.在消毒不彻底的密封肉类罐头中,肉毒杆菌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肉毒杆菌的代谢类型为(  B   )

A 自养型和需氧型      B异养型和厌氧型        C自养型和厌氧型       D异养型和需氧型

13.下列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噬菌体是一种简单的生物             

B 噬菌体是一种有头有尾的生物

C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一类病毒        

D 噬菌体是寄生在动物体内的一类病毒

14.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培养基属于(  A   )

A 液体培养基                       B 半固体培养基                     C 固体培养基                       D 天然培养基

15从自然界分离出的菌种经多种先进的育种方法选育出生产菌种,高产青霉菌株是通过下列哪种方法选育的(  D  )

A 细胞工程           B 基因工程         C 杂交育种        D 诱变育种

16.若用30%的蔗糖溶液来处理生物细胞,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下列( BCD   )

A 蔗糖溶液有害,杀死细胞                  

B 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

C 实验材料是根尖生长点细胞                 

D 实验材料是死细胞

17.在两个试管里分别装有等质量的荧火虫,开始都发光,过了一段时间不再发光,有人把物质甲和乙分别加入两个试管内,只见加入乙物质的试管又发光了,这乙物质不可能是( ABC   )

A 淀粉            B 麦芽糖           C 葡萄糖         D ATP

18.血糖浓度能维持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BD   )

A 每日三餐吃进淀粉                     

B 进食后血糖可以转化为肝糖元暂存

C 生理活动消耗使血糖含量下降                

D 血糖消耗过多,肝糖元又可分解补充血糖含量

19.从绿色植物自身来说,制约其吸收矿质离子的因素有( AD    )

A 根细胞呼吸强度                      

B 根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

C 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D 物种自身的遗传性

20.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   )

A 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B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加

C 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

21.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   )

A 能及时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产量

B 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 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

D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二、简答题

1.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和30%蔗糖溶液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据图回答:

⑴A图中标号④和⑤的名称各为               。“①”处液体的渗透压比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⑵用A图的标号表示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移动的顺序是                             

⑶图B细胞已处于       状态;“⑦”处溶液叫         ;“⑧”处溶液是       

⑷图B细胞中的原生质层是标号         ,依次由图A细胞中标号                 变化而来。

2.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由主要生产者所进行的某种生理活动,试据图回答:

⑴该生理活动的名称是       。它主要是在叶肉细胞内被称为     的细胞器中进行的。

⑵图中字母A、B、C、D各自代表的物质名称是:A     B        C       D       

⑶需要消耗A和B的生理过程③的名称是                

⑷如果在该细胞器基质中的酶因某种原因而被破坏,则这一生理活动过程的两个阶段中,最先受到影响的阶段是   

⑸色素吸收的    能,在这一生理活动的        阶段,部分被转移到        中,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再经过这一生理过程的         阶段,转变为            化学能。

3.  下图是蛋白质代谢和有关生理过程图解分析并回答问题:

 
                新的氨基酸

 
                 含氮部分      ③       排出体外

                        分解④

                 不含氮部分

细胞内的氨基酸                转化⑤

血中含量过少

 
                 酶

               ⑦          组织水肿

异常

 
                

⑧           镰刀型贫血症

⑴①和②的生理作用分别是                     

⑵③、⑤、⑦、⑧所示的物质依次是③                                 

⑶不含氮部分是在细胞器        中彻底分解的。

⑷⑥过程是在细胞器         中完成的。

⑸蛋白质代谢过程受                    激素的调节。

4.  用字母A、B、C、D分别代表下列生物:水绵、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请回答:

⑴若把以上生物分成A、B与C、D两类,那么A、B是            生物,C、D是         生物;若以A、C与B、D分,那么A、C是           生物,B、D是              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C与D,两者主要区别看是否有            

⑵上述生物中能进行有氧呼吸的是                  ,能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从中可以看出,          生物是兼性厌氧生物。

5.将100ml酵母菌溶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四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值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⑴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是           。                                                                                                                                  

⑵若第五次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⑶根据达尔文学说,酵母菌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                              

6.如图表示生活状态的植物在一天24小时内CO2净吸收量和净释放量:

⑴一天中什么时刻植物体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     .

⑵在暗处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可用什么表示?           、数值是     

⑶假定一天中植物呼吸速度相同,则光合作用的最高速度是         

⑷图中面积B表示                             

⑸如何说明植物体处于旺盛生长状态?                     

⑹与正午12:00前后CO2吸收情况相比,导致12:00 CO2吸收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卷 能力升级

(试卷满分100分  45分钟完成)

一、 选择题(第1—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2分,第16—21题为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计48分)

1.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根本原因是(  D   )

A 消化道内的食物尚未消化               

B 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

C 体内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D 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

2.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  C  )


A             B             C               D

3.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C  )

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进入

C K+和NO3- 离子进入了液泡               

D水分和溶质自由进出细胞

4.人的精子细胞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虽丢失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但仍保留全部的线粒体。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C  )

A 保证精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不丢失

B 便于精子缩小体积,使约束的受精卵不致体积过大

C 提供精子运动时所需的足够能量

D 缩小精子体积,保证大量的气体交换并及时获得O2和排出CO2

5.右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给予光照,根据其吸收CO2量绘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文本框: 吸收 释放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曲线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c

D整条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a  b

                                    

6.如图所示为物质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者间的关系,请问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和各种生物体都能进行的过程分别是哪些部分(   B  )


A 1和5          B 5和3          C 2和3       D 3和5

7.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温室中移到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B   )

A 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              B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

C小白鼠减少,青蛙减少              D小白鼠增加,青蛙增加

8.人体必需氨基酸主要是指(  D   )

A人体内合成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B在细胞内可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成的,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C必须由人体或动物细胞合成,不能单独来自食物的氨基酸

D人体或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只能来自食物的氨基酸

9.用氨基酸饲养患糖尿病的狗,狗的尿液中葡萄糖增加了,这是因为氨基酸在其体内(  C   )

A 脱氨基后含氮部分转变成葡萄糖       B 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葡萄糖

C 脱氨基后不含氮部分转变成葡萄糖      D 直接转变成葡萄糖

10.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叶肉细胞内的C3、C5和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C   )

A 升、降、升        B降、升、降        C 降、升、升     D 升、降、降

11.下列关于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固氮微生物将自然界中的含氮化合物还原成氨的过程为生物固氮作用

B 反硝化作用由于能将土壤中的氮素损失,因此,对于氮盾环是有害的

C 硝化作用是硝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

D 氨化作用是某些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

12.实验中学的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考察学校周围水体污染情况时发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有机型号污染,水体变黑发臭;另一种是无机型污染,水体一般变绿。前者和后者分别生活着的生物主要是(    )

A 异养厌氧型生物;光能自养型生物          B光能自养型生物;异养厌氧型生物

C 异养需氧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          D化能自养型生物;异养需氧型生物

13.对细菌芽孢的描述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D   )

A 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 芽孢是细菌细胞壁外裹上厚壁而形成的

C 芽孢含水量高抗热性强               D 芽孢具有繁殖功能

14.下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为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哪一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  C   )

培养基

生长状态

S.C.M

-

S.C.M+V+Z

-

S.C.M+U+Y

+

S.C.M+Z+X

-

S.C.M +V+Y

+

S.C.M+U+X

-

S.C.M+Y+Z

+

A U             B V             C Y          D Z

15.右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Y)与水果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氧体量(X)的关系曲线,根据图示,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个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合适(  B   )

A A   

B B

C C

D D 

                            

16.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C   )

A 酶都是蛋白质

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C 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

D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17.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主要营养成分,它的作用是( ADF   )

A 生长发育的原料         B 主要能源物质          C 促进对钙的吸收

D 组织更新的原料         E 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F 提供能量

18.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  AC   )

A 与氢结合生成水                    B 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C 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D 在线粒体中和细胞质中被消耗

19.给一个正常生活的绿色植物饲以含18O的H2O,过一段时间后,18O的去向有( AB   )

A 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                  B 植物周围的氧气中

C 植物周围的二氧化碳中                 D 该植物产生的葡萄糖分子中

20.深秋一到,矿质元素向树干上部运输的速度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AD   )

A 根呼吸减弱                      B 根毛吸水率下降

C 气候变干燥                      D 蒸腾作用减弱

21.关于微生物的调节和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D   )

A 与酶活性调节相比,酶合成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确的调节方式

B 组成酶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C 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性的调节是同时存在的

D 在黄色短杆菌的代谢中,当苏氨酸积累过量时,就会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内难以积累赖氨酸

二、简答题

1.下面反应①②③④分别是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叶绿体 能量a

 

线粒体

 
    

CO2+H2O+能量c

 
   CO2+H2O

C6H12O6

 

硝化细菌 能量b

 
                             

CO2+C2H5OH

+能量d

 


    CO2+H2O

 (1)写出①、②生理过程名称: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

 (2)能量来源:能量a来自_____    ___,能量b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c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mol C6H12O6通过④过程可释放能量       KJ。

(4)从代谢类型上看,进行①或②代谢活动的生物叫做_______  __生物。

2.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浆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荡这两支试管,并将甲、乙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里,保温5min,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时取出这两支试管,分别滴入一滴碘液,乙试管内的现象是           , 由此证明酶具有        作用。

(2)甲、乙两支试管内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          

(3)实验过程为什么要保持恒温35℃?          

(4)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热水浴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丙与加入斐林试剂的甲对照,则丙试管内应先后加入       

 ①滴碘液 ②2mL斐林试剂 ③2mLl%HCl ④2mLl%NaOH ⑤3mL浆糊

⑥3mL蔗糖溶液 ⑦2mL小麦淀粉酶滤液

(5)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

  ①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

  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和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

  ③振荡后,将A、B、C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

  ④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⑤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

以上设计是否合理,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请改正。

3.  右图示意人体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过程的关系。试问:                血糖

 
⑴①和②是通过氨基酸的       作用转变而成的。                ③

 
⑵③过程中葡萄糖转变成氨基酸可以通过氨基酸的         作用。          ①     

⑶①②③过程是在器官         中完成的。                氨基酸         脂肪

⑷④过程中产生的脂肪主要储存在                      等处。

⑸尿素是由          分解产生的。

⑹氨基酸来源于         的吸收、        分解和             的转换作用。                                                  4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得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数据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得,单位mL)

条 件

变 化

在充分光照下

黑暗处

15℃

25℃

15℃

25℃

CO2减少量

22.4

44.8

-

-

CO2增加量

-

-

11.2

22.4

对上述结果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25℃条件下,若这株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1小时积累葡萄糖        克。

②在25℃条件下,这株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总共制造葡萄糖       克。

③如果一天有10个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且昼夜温度均为25℃,假定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        克。

④如果一天有10个小时充分光照,其余时间在黑暗下度过,如果光照时间温度均为25℃,黑暗时间温度为15℃,则一昼夜积累葡萄糖        克。

⑤根据上述结果,解释新疆吐鲁番 哈密瓜比种在江苏的品质要好的原因                                                                              

参考答案

第二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考点 7

A B  B C C  A AB ABD  1.⑴①4  ②1 ③1 ④0 ⑵1不变黄  2不变黄  3变黄  4不变黄 

考点 8

D D  D A B  D ABD AC  1.实验步骤:①将一瓶中的蔗糖溶液倒入烧杯中。②将另一瓶中的蔗糖溶液装入透析袋中,把刻度玻璃管插入袋中溶液,并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③把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入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刻度。④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刻度,确定液面是升还是降。  结果分析:如液面升高,则透析袋中的溶液是30%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10%的蔗糖溶液;反之,可推测透析袋中是1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30%的蔗糖溶液。

考点 9

A D  B D A  D ACD AD  1.⑴ K+  ⑵ ①光下蒸腾作用比黑暗中强,消耗水分多②吸收矿质离子受光照影响③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④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答对三项给满分) 2.①根的有氧呼吸 光照 二氧化碳②主动运输 各种离子的载体数量③叶绿素 ④N、P、K、Ca、Mg、S    Fe、Cl

考点 10

C C B  D B A  BCD ABCD 1.⑴ 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⑵ 实验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⑶未设对照。对照的作法是: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用一种生长状态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b将上述植物放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c重复题干中步骤③、④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 2.⑴ 补充CO2作大气施肥,促进光合作用⑵适当降低成本 呼吸作用⑶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⑷有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⑸氮元素

考点  11

C C C  B D C  ABD ACD 1.①互利共生②固氮基因③固氮酶  固氮基因      mRNA     固氮酶 ④常温 常压  2.原因是当地土壤中没有与该种豆科作物相适合的根瘤菌。解决的办法是选取与该种豆科作物相适合的根瘤菌,并且在播种前进行根瘤菌拌种

考点  12

A C B  B A C  ACD ABD 1.⑴①肠道吸收②自身蛋白质分解④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⑵ 脱氨基⑶氨基转换作用 ⑷需要能量⑸非必需氨基酸⑹糖类供应充足

考点  13

D D C  C D D  ABD BD  1.⑴C6H12O6 Mn B Zn Cu Mo 主动运输⑵生长因子⑶NH4NO3⑷ 伊红 美蓝 深紫色⑸调整PH ⑹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考点  14

B A A  A B AC  BD  1.⑴ 无氧呼吸⑵O2增多,无氧呼吸减弱(受到抑制)放出CO2少⑶有氧呼吸增强,和CO2增多⑷B,强光时,呼吸作用减弱   2.⑴ 酒精和二氧化碳 葡萄糖 二氧化碳和水 ⑵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 ⑶酒精和二氧碳 葡萄糖  酒精和二氧化碳⑷一 丙

考点  15

D B A  B A D  ACD ABD  1.⑴ 相等⑵3:4⑶1:2⑷4

A卷 基础过关

D C A  A C D  C B A  C D B  C A D  BCD ABC BD  AD ABC ACD  1.⑴液泡膜 细胞膜 低⑵①→④→⑥→⑤→②→外界⑶质壁分离 细胞液 蔗糖溶液⑷  ⑾⑿⒀ ④⑥⑤ 2.⑴光合作用⑵叶绿体⑶ATP  NADPH 糖类(淀粉或CH20)⑷ 二氧化碳还原(还原或三碳化合物还原)⑸ Ⅱ(暗反应)  ⑹光 Ⅰ(光反应) ATP Ⅱ(暗反应)稳定的  3.⑴转氨基 脱氨基⑵ 尿素 糖类和脂肪 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 ⑶ 线粒体 ⑷核糖体 ⑸胰岛素 生长激素 4.⑴自养  异养;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真正细胞核⑵水绵 硝化细菌 酵母菌;酵母菌 乳酸菌;酵母菌 5. ⑴2、4、1、3  ⑵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并解体 ⑶ 空间和营养有限,数量过多导致种内斗争激烈。

6.⑴6:00,18:00⑵在黑暗状态用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净释放量表示:10 ⑶75+10=85 ⑷ 表示黑暗状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⑸图中A的面积大于B的面积,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⑹气孔逐渐关闭

B卷别 能力升级

D  C C C  C B B  D C C  C A D  C B A  B C ADF  AC AB AD  AD  1.⑴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⑵光能 无机物氧化放出的化学能 有机物分解放出的化学能⑶ 2870 ⑷自养  2.(1)试管内液体变蓝 催化 (2)为了排除物质量这一无关变量的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结果分析。(3)恒温条件,排除了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35℃是小麦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4)⑥⑦② (5)不合理  三支试管加入浆糊后,应先分别置于0℃、35℃、100℃条件下5min,再向三支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   3.⑴ 脱氨基作用⑵氨基转换作用⑶肝脏⑷皮下、大网膜、肠系膜⑸ 氨基酸⑹消化道 自身蛋白质 氨基酸 4.⑴ 0.075 ⑵ 0.105 ⑶ 0.33 ⑷ 0.54 ⑸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是沙漠中的绿洲,属于沙漠性气候,日夜温差比江苏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特别是糖类的积累,积累的糖多,所以特别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