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生物实验

2014-5-11 0:37:10 下载本试卷

学科: 生物         年级:高三

版本:冲刺版       期数:2342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十二 生物实验

【知识联系框架】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从对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生物试卷和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分析中发现:有关实验能力的试题,从所占的比例来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题目设计的认知层次来看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从覆盖的知识范围来分析,有涉及高中课本内的知识,也有不涉及高中所学的内容,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由题目提供的;从知识内容分析,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剖和生理知识。实验目的、材料的使用。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等多个方面。

  一、按照认知层次设计实验试题

从设计实验试题的认知层次分析,一般分为3个层次:识记、理解和综合运用。

  1.识记层次的实验试题

  一般都是以高中生物教材上的内容作为命题的基本素材,不要求考生有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识别它们即可。

  如:(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为(A)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这道题只要求学生对已做过的实验结果进行回忆,即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理解层次的实验试题

  一般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的推理,才能导出正确的实验步骤或实验结果。

  如:(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A)

  A.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B.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这道题目要求学生用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来综合分析,细胞的透明度太大,说明光线太强。学生能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3.综合运用层次的实验题

  这类题目难度一般较大。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或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或对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解释等,这类题目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如:(1999年广东高考试题)为验证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表12-1。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 (1)在该实验中,只有在恒温的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2)淀粉已完全水解  (3)提高唾液的稀释倍数  (4)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值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二、按照实验过程来设计的实验试题

按照实验过程来设计的实验试题,从认知层次的角度分析,一般都属于较高的认知层次。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新的题目情境中收集处理信息,通过推理、想象,最后用恰当的文字、图或表的形式予以正确表达。在生物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迁移知识是提高学生解实验题能力的关键。

  1.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

  设计这类题目的:理论知识一般是以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有关理论为知识背景,但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往往是书本外的,题目的情境设置很新颖。但只要撩开新情境的面纱,抓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如:在淀粉块上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2-1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冲浸淀粉一琼脂小块,其结果记录于表12-2。

图12-1

表12-2       实验结果记录

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磺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A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B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C

只有新鲜唾液

红棕色

D

接种面包霉

红棕色

E

只有2%蔗糖酶液

  请你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你对圆点A和B的颜色变化的解释是___________。

(2)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一致,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_______色,其理由是蔗糖酶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7℃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强酸和强碱使唾液淀粉酶失活  (2)面包霉分泌淀粉酶  (3)蓝色  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4)利于面包霉生长  提高酶的活性

  2.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实验控制的条件

  设计这类题,一般是以影响某种生理过程的因素或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原料或产物作为知识背景,重点考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如:在研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中,当控制了某种条件后,发现叶肉细胞中的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试问:控制的条件是(C)

  A.突然停止光照       B.突然降低温度

  C.突然停止CO2的供应      D.突然升高或降低pH值

  3.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

这类题目,一般都是以已学过的知识背景作为设计题目的根据,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如:在表12-3所列内容的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D)

表12-3       实验内容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验

1

2mL浆糊+2ml纯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2

2mL浆糊+2ml清水

37℃10min

3滴碘液

3

2mL浆糊+2ml稀释10倍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4

2mL浆糊+2ml纯唾液

95℃10min

3滴碘液

5

2mL浆糊+2ml纯唾液+2滴浓HCl

37℃10min

3滴碘液

A.1、2、3    B.2、3、4   C.3、4、5   D.2、4、5

  4,根据实验原理和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设计为这类题目的知识背景,可以是来源于高中生物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书本外的知识,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由题目提供的材料告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材料,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再通过分析、推理,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设计的逻辑严密性主要体现在对实验对照的设计。对照常用的方法有: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在实验中要注意“变量”的控制,一般只有确认一个变量,即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其余的因素都控制使其不变而成为常量。

  如:[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阿(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一、材料 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二、方法、步骤与结果:

(一)制备琼脂块(如图12-2所示)

图12-2

(二)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上面放合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如图12-3所示)

图12-3

(三)取步骤(二)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如图12-4所示)

图12-4

  三、结论:以上实验证明了“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步骤(一)、(二)、(三)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步骤和结果。

  分析 实验设计中的不严密之处是没有设对照实验。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不能倒转过来运输。题中已给予的实验是证明生长素能够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但不能说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上端。所以要设一个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上端。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在题中提供的实验基础上,将胚芽鞘中间段的上下端颠倒即可,然后观察其实验结果。预测的结果应是胚芽鞘不弯曲。

答案 补充方法、步骤与结果(一):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倒放。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如图12-5所示)

图12-5

补充方法、步骤与结果(二):取补充步骤(一)下面琼脂块b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如图12-6所示)

图12-6

  注:考生只用文字或图示答题均给满分

三、生物实验对象的结构层次和知识范围

表12-4           生物学实验对象的结构层次和知识范围

结构层次

实验对象的知识范围

备注

离子、分子水平的实验

有机物的鉴定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NA分子的粗提取及其鉴定

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

动物激素的生理功能

可溶性还原、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温度、PH值对酶催化能力的影响等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动物激素对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亚细胞、细胞水平的实验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利用同位素示综法研究细胞器的功能

个体水平的实验

植物向性运动现象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各种非生物因素对小动物行为的影响

适应及适应相对性的实验验证

主要是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通过非生物因素对小动物行为的影响研究

一些小动物的生态环境

实验验证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适应意义

种群水平的实验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非生物因素影响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生态系统水平的实验

设计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影响

 

【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1  在许多生物实验中都需要活的细胞作实验材料,否则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下列处于活状态的细胞有(  )

  ①浸在30%的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 ②放在10%的HCl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的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③放在0.1%的盐水中的人的红细胞 ④洋葱根尖浸在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20分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高中生物教材上有关实验知识的实验试题。题目的要求是实验中需要活的细胞作实验材料,如果细胞死掉就得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也就是说在提供的4种条件下,必须确保细胞是活的。浸在30%的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放在10%的HCl溶液中的细胞,HCl的作用是对植物组织进行解离,即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盐酸是强酸,处在强酸中的细胞肯定会被强酸杀死。放在0.1%的盐水中的红细胞也将会死亡,因为人的红细胞的等渗溶液是0.9%的生理盐水,0.1%的盐水的渗透压与0.9%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相比较,低得太多,细胞会膨胀破裂。洋葱根尖浸在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亚甲基蓝是一种活体染色剂,一般不影响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浸在0.01%的亚甲基蓝的溶液中的洋葱很尖细胞还是活细胞。

答案 B

  例题2 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C.洋葱表皮细胞         D.干种子细胞

  解析 这是一道认知层次比较低的实验试题,考查的内容是选择实验材料。解答本题必须掌握两个基础知识:一是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的活细胞;二是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分离,即必须是具有细胞壁和液泡的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干种子细胞和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均无大的液泡,不能发生渗透作用,即便失水也很难观察到原生质层的变化。只有洋葱表皮细胞具有大的液泡,由于渗透作用失水引起原生质层和液泡恢复而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C

  例题3 用纯唾液和用稀释10倍的唾液做唾液淀粉酶的催化实验,其效果完全相同,这说明酶具有(  )

A.催化性    B.专一性    C.高效性    D.稳定性

  解析 本题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实验试题。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催化性是酶的功能特征。一般来说,在人体37℃和一定的pH值条件下,酶都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酶只要其结构不被破坏,其活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专一性和高效性是说明酶在稳定的催化作用中的两个催化特点。在实验中“用纯唾液和用稀释10倍的唾液做实验,其效果完全相同”。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非常高,少量的酶即能达到催化的效果。纯唾液中大量的唾液淀粉酶由于底物的限制,催化能力没有得到发挥。

答案 C

例题4 有甲、乙、丙、丁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添加品红色光;乙添加绿色光;丙添加品红色滤光片A;丁添加绿色滤光片B(如图12-7),经过一段时间,各盆中长势最旺的和长势最差的依次是下列哪一组(  )

图12-7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解析 本实验是研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红光和蓝紫光,绿色植物的作用光谱与吸收光谱基本是一致的。在同一阳光照射的条件下,甲添加的品红色光,这种光在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范围内,比单独在阳光下的光合作用有所增强;乙添加的是绿色光,不在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范围内,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说属于无效光,对光合作用几乎没有影响;丙添加了品红色滤光片,这种滤光片只能让品红色光通过,其余的光很少或不能通过,特别是蓝紫光不能通过,所以光合作用相对较弱;丁添加的是绿色滤光片,这种滤光片只能让绿色光通过,而绿色光不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所以丁植物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D

例题5 在盛有稀葡萄糖液的A、B玻璃管内加入不同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敞口放在光亮处,每隔1小时测定葡萄糖液的浓度和酸碱度(pH值),前3小时数值变化如图12-8所示。再撤去光照,重复上述测定工作又历经3小时。请回答:

图12-8

(1)液面呈绿色的是_________管。理由是_______。

(2)在最初3小时内,A管中的葡萄糖液浓度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在撤去光照后3小时内,两支玻璃管中葡萄糖浓度和pH值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画图表示。

  解析 这是一道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实验题。在A、B管中盛有两种不同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单细胞的绿藻,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另一种是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等。根据题意:A管照光3小时,葡萄糖浓度基本不变,说明该单细胞生物在3小时内未消耗葡萄糖,惟一的原因是它能自己制造葡萄糖;照光3小时,pH值有所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该单细胞生物能吸收溶液中的CO2,导致pH值上升。由此可以推测A管盛的是含有叶绿素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生物,最可能是绿藻,呈绿色。B管照光3小时后,溶液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说明该单细胞生物只消耗葡萄糖,不能制造葡萄糖;照光3小时后pH值下降,可能的原因是该单细胞生物不是吸收CO2,而是释放CO2,溶液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pH值下降,所以B管盛的是不含叶绿素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生物。撤去光照后,A管内的绿藻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A管内的pH值下降出管内pH值继续下降。

答案 (1)A管  内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单细胞藻类,含叶绿素; (2)单细胞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葡萄糖; (3)如图12-9。

图12-8

  例题6  将4片等重的牛肉分别置于下列等量的不同消化液中,消化速度最快的是(  )

A.20mL胃液           B.10mL胃液和10mL胰液

  C.20mL胰液           D.10mL胆汁和10mL胰液

  解析 这是一道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实验试题。等量的胰液和胃液相比较,两者均有蛋白酶,但胰液中的蛋白酶数量比胃液多,消化能力也比胃液强。胰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消化液,所以牛肉在20mL胰液中的消化速度比在20mL胃液中的消化速度快;纯净胃液中的的pH值约为2,纯净胰液中的pH值约为8左右,当两者等量混合后pH值将接近胰液的pH值,胃蛋白酶已经失去酶化能力,胰蛋白酶的催化能力几乎没有影响。但胰液中蛋白酶的量比C选项少一半,故消化蛋白质的速率比C选项慢;在D选项中,10mL胆汁与10mL胰液等量混合后,pH值不会有大的变化,由于胆汁中无蛋白酶,所以蛋白酶的总量比D选项的少,对牛肉片的消化速度也就不如D选项快。

答案 C

例题7 横向放置的植物,其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见图12-10),原因是什么?

图12-10

  解析 这是一道对实验进行分析的实验试题。考查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重力对分布的影响是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由于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比根高,对茎来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一些正好促进其生长,使近地侧比背地侧生长得快,茎就向上弯曲,故茎的生长是背地性的;根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要比茎低得多,所以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稍微高一些就抑制了其生长,故根的近地侧生长慢,茎向下弯曲生长,故根表现出向地生长的特性。

答案 见解析。

例题8 图12-11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杆菌,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几天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都是以枯草杆菌为食的。根据图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图12-11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两种草履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A和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能否共存?试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的实验试题。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两种不同的原生动物,它们都能够以细菌为食,所以草履虫与枯草杆菌之间的关系应属于捕食关系;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的生态需求是基本一致的,都以细菌为食,所以它们之间为争夺食物而进行激烈的种间竞争。但双小核草履虫的繁殖速度比大草履虫快,种群发展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占据整个生存空间,双小核草履虫以种群的群体优势,在争夺食物和空间的斗争中获胜,大草履虫则被淘汰出局。

答案 (1)捕食竞争  (2)枯草杆菌  双小核革履虫  (3)大革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4)双小核草履虫在争夺食物等生态资源方面占有优势,使大革履虫被淘汰 (5)能 原因是在一个自然的池塘生态系统中,存在着革履虫的捕食者,如栉毛虫等,通过捕食者控制着革履虫的数量,即双小核草履虫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占有绝对的优势。

  例题9  某生物学家用蜻蜓、蟾蜍、盗虻和黄蜂做实验:

  a.用线吊一只蜻蜓逗引蟾蜍吃掉蜻蜓。

  b.用盗虻(身体上有黄蜂样的色斑)代替a中的蜻蜓作实验,盗虻也被吃掉。

  c.用黄蜂代替a中的蜻蜓,黄蜂刺了蟾蜍一下而逃生。

  d.再用黄蜂、盗虻逗引蟾蜍,蟾蜍都不吃,但用蜻蜓逗引,蜻蜓被吃掉。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d中,蟾蜍不吃黄蜂,是因为蟾蜍对黄蜂的_______形成了________反射。

(2)实验d中,蟾蜍不吃盗虻,是由于盗虻具有__________的缘故。

(3)黄蜂和盗虻的色斑是蟾蜍免遭刺伤的______,对于它们自身来说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如果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从来没有过黄蜂的分布,将盗虻引入这个生态系统将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盗虻色斑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以上实验证明:具有________的生物更适应环境。

  解析 这是一道研究警戒色、拟态的生态适应意义的实验试题。具有鲜艳色彩的昆虫,必须具有毒或有恶嗅才有适应意义,如果只有鲜艳的色彩而没有毒,则没有任何适应意义,而且很容易被淘汰。具有拟态特征的动物,如果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被模拟的具有警戒色的动物存在,也不会有适应意义。换句话说,如果把盗虻放在一个没有黄蜂的生态环境中,盗虻模拟黄蜂的拟态特征就没有意义,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吃掉。所以在进化过程中,警戒色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动物本身有毒或有恶嗅;二是有它的捕食者。拟态的形成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被模拟的对象;二要有捕食者,并且拟态必须与被模拟的对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同时存在时才有适应意义。

答案 (1)色斑 避开黄蜂的条件  (2)黄蜂样的色斑 (3)条件刺激  警戒色  拟态 (4)被捕食者吃掉而被淘汰 (5)长期自然选择  警戒色、拟态

例题10 图12-12表示将重量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3支试管中(试管内装满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培养液)。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在三种条件下培养若干天。请分析实验结果:

图12-12

(1)c试管中的小麦幼苗重量与a试管的相比,增加较多。这是因为提高温度能提高____反应中的_________,从而促进光合作用。

(2)b试管中的小麦幼苗重量与a试管的相比,增加很少。这是因为其光合作用的_____的产物很少,限制了_______的固定。

(3)如果培养液中缺乏镁元素,小麦叶片将逐渐显现出________色素的颜色。

  解析 这是一道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实验试题。根据实验条件进行比较来预测实验结果,一般在多种实验变量的条件下,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余变量必须都相同时才能进行比较,如果同时有两个变量不同,就不能进行比较。如本实验中a试管和c试管之间。b试管和c试管之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但a和b试管之间就不能进行比较了。在第(1)小题中,a试管和c试管比较,光照强度一样,说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强度基本是一样的,但温度不同,a试管的温度比c试管低,暗反应进行得相对慢一些,所以实验结果c试管幼苗的重量应比。试管的幼苗重一些。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光合作用。在第(2)小题中,b试管和c试管比较,温度相同,但光照条件不同。温度相同说明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基本一致,但b试管的光照强度远低于c试管,由于光照强度低而限制了光反应的进行。所以实验结果b试管的幼苗重量比c试管的轻。第(3)小题培养液中缺乏镁元素,镁是叶绿素的成分,没有镁就不能合成叶绿素,故小麦的叶片将会出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即叶片发黄。

答案 (1)暗酶的催化效率  (2)光反应CO2 (3)类胡萝卜素(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本周强化练习: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在图12-13中的4条曲线中,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效率,横坐标未作具体说明,根据曲线特征和你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你认为哪一条曲线说明的是酶的催化效率与时间的关系(  )

图12-13

  2.表12-5中是有关酶的实验内容,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验

1

2mL浆糊+2mL纯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2

2mL浆糊+2mL清水

37℃10min

3滴碘液

3

2mL浆糊+2mL稀释10倍唾液

37℃10min

3滴碘液

4

2mL浆糊+2mL纯唾液

95℃10min

3滴碘液

5

2mL浆糊+2mL纯唾液+2滴浓HCl

37℃10min

3滴碘液

(1)在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酶具有催化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是有机物

(2)在实验中,1号和3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酶具有催化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稳定性

(3)在实验中,1号和4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D.酶具有稳定性

(4)在实验中,1号和5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稳定性      D.酶活性受pH值影响

3.能证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原理的最佳实例是(  )

A.将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会变得硬挺

B.将根尖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

 C.将土豆块放入盐水中失水

D.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4.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入0.5摩尔KNO3溶液中,细胞将发生的情况是(  )

A.质壁分离   B.死亡   C.不发生质壁分离    D.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5.下列特点中,能用于正确解释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B.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小

  C.细胞壁无伸缩性,而原生质层有伸缩性

D.细胞壁的伸缩性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小相同

  6.如果把一个膨胀到最大限度的植物细胞放在“它自己的细胞液”溶液(与细胞液渗透势相等的溶液)中,则细胞(  )

A.没有变  化         

B.水被释放,直至初始质壁分离

C.细胞失水,直至它的水势等于周围溶液的水势

D.细胞胀破

7.将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0.45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3 5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的趋势;放在0.40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变化。这表明(  )

A.细胞已经死亡         B.蔗糖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

C.细胞液浓度与0.40mol/L蔗糖溶液浓度相当

D.细胞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

  8.把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上,用10%的NaCl溶液处理后,放在显微镜下会看到(  )

A.质壁分离   B.正常状态   C.细胞胀大   D.细胞皱缩

9.如图12-14所示,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分子量为l.3万道尔顿的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液面高度一致,经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图12-14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10.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的明显变暗的区域是(  )

A.黄光和蓝紫光区        B.绿光和红光区

C.红光和蓝紫光区        D.黄光和绿光区

  11.叶绿体中的4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最慢的是(  )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

  1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

C.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制造有机物   D.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释放氧气

  13.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复苏,可适量注射(  )

A 甲状腺激素    B.葡萄糖    C.性激素    D.生理盐水

  14.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放出CO2,以下哪一项实验条件是必要的(  )

  A.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     B.要在黑暗条件下实验

C.把植物淹没在水中       D.用一株幼小植物

  15.医院里医生给病人输液的生理溶液有两种,0.9%的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如果把红细胞分别置于这两种溶液中,你预测将会(  )

  A.前者正常,后者皱缩      B.前者皱缩,后者正常

C.均正常            D.均皱缩

  16.试管壁上沾有植物油,如果加进消化液,并充分混合后置于37℃的温水中,植物油即会逐渐消失,加入的消化液可能是(  )

  ①胃液 ②胰液 ③胆汁 ④肠液 ⑤唾液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图12-15为测量动物呼吸的实验装置,图中a为红墨水水珠,b中装入KOH溶液。

图12-15

(1)此装置可测量动物(  )

A.放出的二氧化碳量       B.放出的氧气量

  C.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D.吸收氧气的量

(2)随着动物呼吸的进行,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水珠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向左   B.向右   C.先向左后向右    D.先向右后向左

  18.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剖开,发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  )

A.胚仍成活、胚乳已死亡       B.胚已死亡、胚乳仍成活

C.胚与胚乳都成活          D.胚与胚乳均死亡

  19.动物胚胎学家研究蛙胚发育时,用同位素将囊胚植物半球表面的部分细胞做上标记,用同位素示踪的结果,这些标记可能再现在蝌蝌的(  )

A.肝脏和胰脏    B.骨骼和肌肉    C.心脏和肾脏    D.大脑和小脑

  20.用燕麦幼苗的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的(  )

A.尖端   B.基部   C.尖端下面的一段    D.尖端与基部之间

  21.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该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22.摘除小白兔的垂体,该兔就会停止生长,其原因是(  )

A.体内无甲状腺素        B.体内无生长激素

C.胰岛素分泌不足        D.大脑机能异常

  23.把母鸡的卵巢移植到阉割过的公鸡体内,公鸡会逐渐变成母鸡的形状,这是由于(  )

A.雌性激素的作用        B.雄性激素的作用

C.睾丸的作用          D.卵巢的作用

  24.对两只小兔作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两只兔子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

  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

  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但身体消瘦

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

  25.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的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个体。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认定(  )

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B.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D.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26.(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假定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7.(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实验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观察果蝇唾液腺细胞的巨大染色体

  28.(1998年上海高考试题)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水势为A,细胞液水势为B,细胞质基质水势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间的水势关系是(  )

A.A>B>C    B.A>C>B   C.B>C>A    D.B>A>C

29.(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图12-16各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图12-16

  30.(1999年广东高考试题)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

A.0℃    B.15℃   C.35℃   D.25℃

二、非选择题

1.图12-17是洋葱表皮细胞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图12-17

(1)图中1~6的名称分别是: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

原生质层是由_______(填号码)组成的。

(2)图中1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是____性的,而原生质层可看做是一层______膜。

(3)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________,原生质层紧紧地________细胞壁。如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盖玻片下面的洋葱表皮浸入到蔗糖溶液中,则可看到液泡因______而逐渐变____,_____和_______分离,这种现象叫_______。在二者的分离空间中充满了_______。这时如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洋葱表皮浸在清水中,则可看到液泡因______逐渐变______,_______和_____逐渐恢复原状,这种现象叫________。

(4)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_______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_______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2.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如图12-18所示。其中第2和第4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图12-18

(1)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2)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3)装置4中的蚕豆幼苗,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根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

3.科学家将生长状况相似的两组金线蛙蝌蚪分成两组:一组切除甲状腺;一组作对照。请参阅图12-19回答问题:

图12-19

(1)右图中表示蝌蚪正常生长的曲线是______,表示切除甲状腺蝌蚪的生长曲线是____。

(2)这个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如图12-20所示,在a、b试管内都加入含30个碱基对的DNA,c、d试管中加入RNA,4只试管内都有产物生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20

(1)a、d两试管内的产物是相同的,但a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__的过程,d试管内模拟的是______的过程。

(2)b、c试管内的产物都是___________,但b试管的产物中最多含有_______个碱基,有________个密码子。

(3)d试管内加入的酶比a试管加入的酶多了________。

5.(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图12-21是未完成的实验装置,请利用A、B、C3支试管(试管内均含有与D试管内相同的等量指示剂)、新鲜叶片和必要的辅助材料,设计一个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释放CO2实验,并预计实验结果。

图12-21

(1)当A管用于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实验时,需______,指示剂呈______色。

(2)当B管用于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实验时,需______,指示剂呈______色。

(3)C管在实验中起______作用,指示剂呈______色。

(4)用几层纱布包上照光的D管,实验结果表明指示剂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99年上海高考题)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4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步骤。

(1)请用100mL量简、4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2)请用4只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4)你所设计的实验检测到的是________细菌的相对数量。

  7.(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将叶绿体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名称是______。

(2)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划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已重复几次划线)插入层析液,几分钟后取出观察,发现在滤纸条上无色素分带现象,而其他用同一滤液作实验的同学的滤纸条上却色素分带明显。其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

(3)观察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可将盛有叶绿体色素溶液的试管,让光线照射。如果置叶绿体色素溶液于_________光下,则呈绿色;如置于________光下,则溶液呈现红色。

  8.(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请根据下述条件设计一实验,鉴别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写出实验步骤并分析结果。

一瓶10%的蔗糖溶液、一瓶30%的蔗糖溶液、250mL烧杯1只、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2只、刻度玻璃管1支、细线1根、支架1个。

(1)实验步骤。

(2)结果分析。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现象证实了(  )

A.水分能够渗入或渗出细胞      B.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

C.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2.在做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过程中,要撕取洋葱鳞叶的外表皮细胞,而不撕内表皮细胞,其原因是(  )

  A.外表皮细胞液泡大,内表皮细胞液泡小

  B.外表皮细胞是活的,内表皮细胞是死的

  C.外表皮细胞的液泡是紫色的,便于观察;内表皮细胞的液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

D.外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比内表皮细胞大

  3.把蚕豆叶表皮浸在7%的尿素溶液中,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

  A.原生质层受破坏        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

C.细胞壁破坏        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

  4.下列能发生渗透吸水现象的是(  )

A.把新鲜的马铃薯条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

B.把洋葱表皮放置在清水中

C.把蒸熟的马铃薯条放在清水中

D.把干燥的蚕豆浸泡在水中

  5.据报道,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类无色塑料、低部液蜡等物质喷洒到叶面上,能结成一层CO2可以通过而水分不可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可命名为(  )

A.增蒸腾剂   B.抗蒸腾剂   C.抗呼吸剂   D.增光合剂

  6.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元素的培养液中,实验发现水稻吸收硅较多,吸收钙较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细胞膜(  )

A.吸收硅的能力强,吸收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是自由扩散,吸收钙是主动运输

D.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7.在光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植物放入带有放射性3H2O中,培养一段时间取出。分析3H可能出现在(  )

A.葡萄糖    B.淀粉   C.产物水    D.以上都可能

8.图12-22中粗线(线Ⅲ)描述关于植物生长素浓度和茎组织细胞生长的关系。如果对侧芽施用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将会有哪种曲线代表的生长关系(  )

图12-22

A.Ⅰ    B.Ⅱ      C.Ⅲ      D. Ⅳ

  9.分别咀嚼A、B两粒小麦种子,咀嚼A粒时很快会感受到有甜味,而咀嚼B粒时,不能很快感到有甜味。这说明A粒小麦和B粒小麦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

A.萌发、休眠    B.休眠、萌发    C.活的、死的    D.死的、活的

  10.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证明(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C.尖端是感光的部位           D.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11.一株番茄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另一株番茄在雌蕊受粉后去掉发育着的种子。结果分别是(  )

A.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果实正常发育

B.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果实停止发育

C.子房发育成有籽果实;果实正常发育

D.子房发育成有籽果实;果实停止发育

12.匈牙利学者帕尔(A·Paal)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12-23),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图12-23

A.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D.使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13.阉割、移植公鸡和母鸡生殖腺的实验结果说明(  )

  A.性激素可以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B.移植睾丸可使母鸡变成公鸡

C.移植卵巢可使公鸡变成母鸡       D.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14.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变成一只小青蛙,这说明了甲状腺激素能(  )

  A.促进新陈代谢             B.促进动物幼体的发育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15.在载玻片的右侧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滴清水,并彼此相连。然后在培养液附近放少些盐粒,不久在显微镜下看到草履虫纷纷游向清水。草履虫完成这一应激性是通过(  )

A.神经系统   B.细胞质    C.激素调节   D.原生质

  16.生化分析得知,间期细胞中脱氧核苷酸含量开始时很低,不久急剧增加,以后又逐渐降低到初始水平。随着脱氧核苷酸含量的动态变化,DNA聚合酶的活性显著增高。这个事实表明(  )

A.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     B.间期细胞内DNA复制

C.间期细胞内RNA复制        D.间期细胞内转录RNA

  17.70年代末美国海洋考察发现,在太平洋嵴上,水深2000~3000米,压力为 256×105~300×105Pa的喷口附近,水温高达350℃。这种特殊环境下,不但有各种化能自养型的极端嗜热的古细胞生存,而且喷出的水中有CH4、CN-等有机分子。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

A.早期地球的水热环境普遍存在    B.热能是化学进化的主要能源

C.有机小分子演变为生物大分子    D.地球早期生命可能是嗜热性微生物

  18.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叶绿体的色素滤液,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状的4个色素圆圈,排列在外圈套的色素是(  )

A.胡萝卜素   B.叶黄素    C.叶绿素a   D.叶绿素b

  19.将一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置于载物台上进行显微观察,看到的图像是(  )

A.P        B.q       C.b        D.D

  20.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1.在第20题的实验中,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22.在第20题的实验中,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23.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糯性品种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

A.1∶1   B.1∶2   C.2∶1   D.1∶3

24.为延长贮藏时间,在贮存水果时充加二氧化碳或氮气,或抽取空气,其目的是(  )

A.促进有氧呼吸       B.促进酒精发酵

C.抑制有氧呼吸       D.抑制无氧呼吸

25.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的叶片,那么要保证分离后的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实验材料是(  )

A.酒精和麦苗        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      D.蒸馏水和麦苗

26.在A、B、C、D 4个不同的地区,采集到4份雨水的样品,分别为样品A、样品B、样品C、样品D。在实验室静止一夜后,测得这4份样品中的沉淀物的量记录于表12-6中。对表中数据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表12-6  雨水样品中的沉淀物含量

样品

A

B

C

D

沉淀物的量

1.30

1.80

4.56

7.89

A.A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很高,环境优越

  B.C和D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都很低,但D地区比较重视绿化

  C.A和B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均达到30%,但B地区的汽车较多

D.最急需搞好绿色的地区是A地区

  27.将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细胞的吸水力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忽大忽小,处在不断变化中

  28.(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

  A.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进入      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C.K+和NO3进入了液泡              D.水分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29.(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大都采用肌肉注射而不是口服,其根本原因是(  )

A.肌肉注射比口服的先进入人体

B.口服时药液对消化道的刺激过于强烈

C.口服时药液将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分解

D.口服时药液将被消化液中的脂肪酶分解

  30.(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二、非选择题

1.将马铃薯块挖个凹穴,放在内外两种液体中间。已知一种是清水,一种是30%的蔗糖溶液。开始时,两个液面是平的,过了一段时间液面如图12-24。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12-24

(1)液面A是________,B是_________。

(2)在图甲中,C处细胞________水,D处细胞_________水。

(3)在图乙中,C处细胞________水,D处细胞_________水。

2.如图12-25所示,试用顶端优势的原理,推测植物经下列A、B、C3种不同处理后的生长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图12-25

    A.保留顶芽   B.去掉顶芽   C.去掉顶芽后,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A、B、C、D4只小狗,A不做任何处理,B、C、D分别手术处理。几个月后,得到如表12-7所示结果(单位:毫克/毫升),请回答:

表12-7

A

B

C

D

雄性激素

4

3.8

3.6

0.8

甲状腺激素

3

0.1

0.4

3

生长激素

6

5.8

0.1

5.5

(1)A狗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狗被切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C狗被切除了___________

(4)D狗被切除了____________

4.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均为能感染烟叶使之出现感染斑的RNA病毒,都可因苯酚的处理而发生RNA和蛋白质的分离,由于亲缘关系很近,两者能重组,其RNA分子和蛋白质形成杂种“病毒感染叶”如图12-26。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26

烟草被不同病毒成分感染图解:

(1)1与2、3与4的结果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与4的结果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5被杂交病毒感染后,在繁殖子代病毒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来自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由___________提供。

(4)图中6被杂交病毒感染后,繁殖出的子代病毒将具有来自________的RNA和来自_____的蛋白质组成。

  5.(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 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试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0年广东高考试题)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内质网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很快连续取样,并分离核糖体和内质网。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的情况,结果如图12-27所示。

图12-27

(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累积,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射性氨基酸继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多,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7.(1995年上海高考题)关于水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验如图12-28所示,将放置一天的洗碗水、河水、自来水各5mL分别注入1~3号试管中,再各滴加20滴0.01%亚甲基蓝溶液。把上述试管在温室中放置40分钟后,l号管内水样由蓝色变为无色,2号管内水样变为浅蓝色,3号管内水样颜色无变化。请回答:

(1)在1号、2号试管内水样中大量繁殖的生物是___________。

(2)上述生物的数量与水样中的__________含量成正比。

(3)1号、2号管内水样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8.(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

A.10-10M的引哚乙酸   B.10-4M秋水仙素  C.0.6%NaCl溶液

  D.醋酸洋红染液     E.10%HCl溶液   F.50%蔗糖溶液

(1)分别用上述 6种试剂处理小麦幼苗根尖细胞30min后观察,经处理后细胞仍有生活力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应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促使插条生根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单倍体水稻结实,应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验证“细胞吸水原理”实验中,用试剂F处理洋葱表皮。过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替代试剂F,镜检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实验测得小麦在不同波长光照下光合速率的变化和小麦植株中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线的相对吸收量,根据实验数据制成如图12-29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图12-29

(1)从图中可看出叶绿素a主要吸收________光和_________光。

(2)在波长450nm光照下的产糖速率比在波长700nm光照下的__________;在波长425光照下的氧气释放速率比在波长650nm光照下的______________。

(3)在波长750nm到800m光照下的光合速率为零,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叶绿素a吸收光能后被激发,放出__________,完成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参考答案

能力训练一

一、选择题

1.C 2.(1)A(2)C(3)C(4)D 3.D 4.D  5.A 6.C 7.C  8.D 9.D 10.C 11.B 12.D 13.B 14.B 15.C 16.C 17.(1)D(2)A 18.A 19.A 20.A  21.B  22.B 23.A 24.C 25.D 26.B 27.B 28.C 29.C 30.C

 二、非选择题

1.(1)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液泡膜 细胞壁 (2)全透性 选择透过性 细胞核 (3)液泡 贴着 渗透作用失水 小 原生质层细胞壁 细胞壁 质壁分离 30%蔗糖溶液 渗透作用吸水 大 液泡 原生质层 质壁分离复原 (4)大 小 2.(1)3、4 (2)1、3 (3)向光弯曲生长 向下生长(或不变) 3.(1)乙 甲 (2)促进幼小动物体发育 4.(1)复制 逆转录 (2)RNA转录RNA的复制 30  10 (3)逆转录酶 5.(1)放入叶片 蓝色 (2)放入叶片并遮光 黄色 (3)对照 绿色 (4)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的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相等 6.(1)①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4只培养皿中;②分别将上述4只培养皿露于4个场所;③静止`1~3天后,同时加盖取回。 (1)①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只试管中;②每只试管内滴加5~10滴0.01%甲基蓝溶液置于温暖处。 (3)根据4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的程度,来判定空气中的含菌量,褪色程度最大的,空气中含菌量相对最高,褪色度最小的,空气中含菌量最低。 (4)耗氧性 7.(1)纸层析法 (2)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 (3)透射 反射 8.(1)①将一瓶溶液倒入烧杯中;②将另一瓶溶液装满透析袋,刻度玻璃管插入袋内的溶液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③将插有刻度玻璃管内的透析袋放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在支架上,记录刻度玻璃管液面刻度;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高度,确定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2)结果分析:如液面升高,则透析袋中的溶液是30%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是10%的蔗糖溶液;反之,液面下降,可推知透析袋中的溶液是10%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是30%的蔗糖溶液。

能力训练二

一、选择题

1.D 2.C 3.B  4.B 5.B 6.B  7.D 8.A 9.A  10.C 11.B 12.C 13.A 14.B 15.D 16.B 17.D 18.A 19.D 20.C 21.B 22.D 23.A 24.C 25.A 26.D 27.A 28.C 29.C 30.C

二、非选择题

1.(1)30%蔗糖 清水(2)水 水 (3)吸水 失水 2.A:能维持顶端优势,原因是有顶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抑制侧芽的生长;B:靠近原顶芽下端的1~2个侧芽发育,原因是去掉顶芽,顶端优势已解除,靠近原顶芽处的侧芽中生长素浓度最先下降到适宜侧芽发育的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当人工补加的生长素被消耗完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开始发育。3.(1)对照 (2)甲状腺 (3)垂体 (4)睾丸 4.(1)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TMV的RNA和HRV的R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 (3)TMV的RNA 烟草细胞提供 (4)HRV的RNA HRV的RNA指导合成的 5.(1)D (2)A (3)D (4)用纱布揩试镜头,未加盖玻片,物镜降至距标本1cm~2cm处停止 6.(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中 (3)细胞质基质 7.(1)好氧性细菌 (2)有机物 (3)好氧性细菌氧化分解亚甲基蓝 8.(1)A、B、C (2)D (3)A (4)B  (5)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 9.(1)红橙 蓝紫 (2)快 慢 (3)叶绿体中没有吸收该波段波长光线的色素 (4)一个高能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