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4-5-11 0:37:10 下载本试卷

学科: 生物         年级:高三

版本:冲刺版       期数:2342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十一 生态环境的保护

【知识联系框架】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一、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1.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

  直接作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是重要的药材来源;许多野生生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野生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许多动物还是人类的“老师”,人们模仿某些生物的特殊本领,制造了多种生产和生活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航空、航海及军事等方面。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野生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某些野生生物是农林害虫的天敌,有些野生动物为植物义务传粉,这些野生生物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野生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有时远远超出其直接使用价值,如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制造氧气的“工厂”,还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降低噪声等多项生态功能。在保护环境方面,森林的生态效益大大高于经济效益。

潜在使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不清楚不是没有使用价值,而是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2.我国野生生物资源概况

  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特点:第一、物种丰富;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第三、经济物种丰富。

  我国野生生物资源面临着威胁:许多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外来物种的入侵。

  3.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对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认识。健全法律和加强法制管理: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指导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功能:一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三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

  二、环境污染的危害

  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其次是NO2。酸雨使土壤和河流、湖泊酸化,导致水生、湿生植物的死亡,威胁水生动物(如鱼、虾、贝类等)的生存,破坏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还能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作物和树木死亡。

  有毒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化学杀虫剂污染环境。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造成危害。

  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有些重金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如Mn、Cu、Zn等。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Hg、Pb等,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毒害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发生富集效应。

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N和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过多,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富营养化的危害:一是藻类死亡后,遗体被细菌分解时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二是这些生物遗体被厌氧型微生物分解时,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华”是指淡水中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赤潮”是指海水发生富营养化的现象。

  2.环境与人体健康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SO2,还有氮氧化物和CO等。这些污染物进人体内后,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

   水污染与身体健康: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被人畜粪便和生物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饮用被重金属污染的水后,容易诱发癌症。

  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中含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第二干扰睡眠;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如心率加快、高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第四影响心理健康等。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畸作用。

   三、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

1.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野生生物资源属于再生资源,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是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而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越强,生态环境就越优越,农牧业生产也就越稳定。但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的作用,使得野生生物资源大幅度衰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成为保护珍贵野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有效措施。而强调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遵循种群数量增长规律,兼顾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防治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能够引起野生生物资源的衰减,而且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此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

(1)生物净化

  生物净化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绿色植物能够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氧化,如一公顷柳杉每个月可吸收60kgSO2;第二是绿色植物可以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第三是许多绿色植物能够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如悬铃木(法国梧桐)和橙、圆柏等。

  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能够将许多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起到净化作用。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个过程完成。物理沉降是利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污染物;微生物净化是利用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H2O对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无机盐,使污水得到净化。

(2)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包括产地的选择、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等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减少污染。

  四、几种主要的污染源

1.酸雨

  酸雨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这是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出来的SO2,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释放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和硝酸雨,最后降在地面上形成酸雨。我国燃料结构主要是煤炭,以排放SO2为主,所以我国酸雨是硫酸型酸雨。酸雨改变了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正常酸碱度,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生存。

防治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同时要植树造林,运用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来净化空气。如一公顷柳杉一个月可吸收SO260kg。

  2.水污染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大约占体重的60%~95%,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源。水污染在我国相当普遍,而且十分严重。造成水污染的物质主要有重金属、农药、过量的N、P等植物矿质元素和致病微生物等。当水中的上述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时,就发生了污染。而水中污染物主要来自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废水等。

  3.重金属污染

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铜、铅及非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重金属的主要释放源,采矿和冶炼也是向环境释放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②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③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即表现为生物富集作用。例如,发生在日本的水怪病就是汞经过生物富集作用而引起的。

  4.农药污染

喷洒农药,目的是杀灭或抑制农业害虫,以保证农作物的高产优质。但随着现代化学农药的飞速发展,生产品种的增加,某些农药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分解,结果使农药在土壤中越积越多。当土壤中累积的农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成为污染物质影响第二茬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不仅如此,农药还随着雨水的冲涮汇集到河流、湖泊,从而造成水体污染。由于大多数农药不易被分解,因而被生物体吸收后,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升高,严重影响鱼类和贝类的生存。当人们食用这种被严重污染的鱼类和贝时,农药就会在人体内进一步富集,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5.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时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染和农田排水。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以进行呼吸作用,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CH4等有毒气体,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弯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如图11-1所示。

图11-1

  6.固体废弃物污染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采矿业的废石、工业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以及生活垃圾等都属于固体废弃物的范畴。这些废物日积月累、长期堆放,会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实际上,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而在另一生产过程中往往可以作为原料加以利用,所以被称为“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因此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已日益成为环境科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受到各国重视。

发展无废技术是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有效办法。所谓无废技术是指采用闭路循环方式,使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又不排放污染物质。也就是说,生产第一种产品后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可用为第二种产品的原料;第二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再作为下一种产品的原料,如此等等。如黑龙江省建成的硫酸厂,利用西林铅锌矿的废渣一硫精砂作为原料。炼钢厂的钢渣对钢厂来说是废渣,但对水泥厂来说却是一种上等的原料。火力发电厂排放出来的粉煤灰,含有铅、汞、砷等有害元素,但可用来生产水泥、烧结砖等。由此可见,发展无废技术,实现三废资源化,可以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7.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主要特征:

  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通常噪声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组成的无调嘈杂声。但有时,优美的音乐旋律,在它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时,也被认为是噪声。因此,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噪声是暂时性污染,噪声源停止发声,危害即消除。不象其他污染物,即使停止污染,污染物还在长时间内残留着,污染是持久性的。

噪声污染的危害有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等。

  8.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大气中的CO2、CH4、N2O及氯氟烃(CFCl3)等微量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不吸收短波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等),但吸收长波辐射(红外线等)。太阳的短波辐射可直达地球表面,被地表吸收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了长波辐射后,就将这一部分长波辐射的能量留在大气中,使地表的大气温度升高,如同玻璃温室一样。温室气体的这种功能效应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对维持地球温度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地球温度不致发生骤然变化。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加,造成全球气候趋于变暖。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CO2。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燃烧生物物质,造成CO2的过量排放,打破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之间的平衡,是导致大气中CO2上升的主要原因。CH4是作用仅次于CO2的温室气体,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烷烃。CH4主要来源于有机废物的生物发酵,人口数量的增加,农业、畜牧业急剧增长,相应地增加了CH4的排放。

  温室效应加剧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极地冰雪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被淹没,沿海城市、岛屿更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的袭击;中纬度地区河湖干枯、森林死亡,高纬度地区的低地出现涝灾,森林火灾更为频繁;夏季酷热;许多物种灭绝等。

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一是保护植被、绿色荒山,保护森林、草原,防止海洋污染等是增加 CO2吸收的有效措施;二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增加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比例。新能源是指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核能和生物能等能源。

【经典例题解析】

  例题11 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过程来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的原则。如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应是采伐量小于或等于森林的生长量,至少要做到砍多少种多少,不能光砍不种;在农业生产中,从土壤中收走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多少矿质元素,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脊,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人工鱼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高密度养鱼时生产者的能量肯定会少于消费者的能量,但可以人工补充能量来维持(如投放食物等)。在农田中,农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远远大干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必须施用大量的无机氮肥才能保持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这与可持续发展是不矛盾的。

答案 C

  例题2  (2000年上海高考题)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

  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

  解析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CO2释放氧气;水中动物的呼吸则消耗水中的O2,呼出CO2;这样在水中的O2和CO2基本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水生植物大量死亡(不能产生O2),而其他动物及大量增加的微生物却不断地消耗O2,故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O2

答案 B

  例题3 下列有关“富营养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B.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弯等流动缓慢的水休,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C.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赤潮”

  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

  解析 详见“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中有关富营养化的内容。

答案 C

例题4 (2000年上海高考题)图11-2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图11-2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解析 沙尘暴在近几年来新闻、报刊中都有大量的报道。沙尘暴已影响到了北京、天津、河南、上海等地。除此之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长江流域1998年的特大洪水、气候的冷暖无常等现象频频出现,专家撰文指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特别是破坏了森林和草原带来的恶果。因为森林和草原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有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

  答案 (1)①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②植被破坏,使上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土随风而起;③森林面积减少,防风固沙能力下降。 (2)①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妥善养护;②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防止土壤裸露;③退耕还林、还草。

  例题5 (1999年上海高考试题)随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解析 在地球上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虽然很小,但数量巨大,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比陆生植物吸收的CO2还要多。所以当环境污染导致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后,必然会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升高。

答案 A

  例题6  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浓缩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解析 汞、镉等重金属元素能在生物体内积累,沿食物链富集而引起生态危机。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对环境的影响不是通过食物链引起的。

答案 C

  例题7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并限令整改

  解析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引起的,矿质燃料的燃烧是排放CO2的大户,这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附加给生物圈的额外排放。因为在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大气中的O2和CO2是能够保持平衡的。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是: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及其他形式的没有污染的能源,替代传统的矿物燃料,减少CO2的排放;营造森林绿地,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选项B中的SO2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但它能形成酸雨,所以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含氟制冷剂的泄漏能够破坏臭氧层,所以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D选项中的措施是一种治表不治本的办法。

答案 A

  例题8 引起1998年广东珠江口附近海域发生的赤潮主要是由于(  )

  A.环境污染导致有毒藻类大量繁殖   B.温室效应导致水温升高

  C.人类大量捕捞鱼类         D.人类活动导致鱼的食物不足

  解析 赤潮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主要是城市排放的大量生活污水污染海域引起的。因为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被排入海洋中后,被逐渐降解而释放出有机物中的N和P,导致一些有毒藻类大量繁殖造成,使某些海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过多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致使这些海域的海水中缺氧;排放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鱼类中毒,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

答案 A

  例题9  环境污染对人或哺乳动物具有三致作用,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三致作用”(  )

  A.致癌作用   B.致突变作用    C.致死作用   D.致畸作用

  解析 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其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在污染物中有能够诱发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致癌物。致癌物可以分为化学性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石棉和生产蚊香用的双氯甲醚等),物理性致癌物(如镭的核聚变物,各种射线等)和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素、致癌病毒等)三类。

  致突变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人或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影响妊娠过程,导致不孕或胚胎早期死亡等。人或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致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目前已经确认的致畸物质有甲基汞、乙醇和某些病毒等。

答案 C

  例题10 (1999年上海高考题)据报道:1952年,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的烟雾经久不散,每立方米大气中SO2的含量高达3.8mg,烟尘达4.5mg,居民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天之内死亡约4000人。请回答:

(1)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此而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这与此种类型大气污染能形成_______________有关。

(2)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__________系统的危害最大,将会造成________、_______等病症(举2种主要病症)。

(3)大气中SO2将直接危害陆生高等植物的__________组织。

(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出现,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解析 主要考查酸雨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详见“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中关于酸雨的相关知识。

答案 (1)酸雨;(2)呼吸,呼吸困难、咳嗽、喉痛、支气管炎、肺气肿;(3)叶;(4)严格控制污染源。

本周强化练习:

【能力训练】

(学生课外完成,教师课内重点讲解)

一、选择题

  1.新千年伊始,我国沙尘暴频发,下列针对西部地区环境治理的措施中,哪项是不可取的(  )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禁止矿产资源开发

C.科学利用水资源        D.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

  2.我国长白山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  )

  A.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     B.不同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

C.冰川遗迹和地质剖面      D.自然风景和特殊建筑

  3.大气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A.CO2              B.CO2和氮的氧化物

C.CO2、SO2和氮的氧化物     D.SO2和氮的氧化物

  4.我国特有的被子植物是(  )

A.金钱松    B.珙桐   C.银杉   D.水杉

  5.在一个以燃煤供暖和取得动力的大城市,附近没有地衣生长,原因是大气被何种物质污染了(  )

A.CO2      B.SO2     C.NO      D.CO

  6.具有吸收SO2的能力且为中国所特有的珍贵植物是(  )

A.法国梧桐    B.柳杉      C.圆柏     D.银杏

  7.下面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破坏有关(  )

  A.森林被大量破坏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D.大量使用农药

  8.哪种能源可能是人类未来较好的能源(  )

A.煤      B.石油     C.核能     D.太阳能

  9.用飞机反复大面积地喷洒DDT,其最可能的结果是(  )

  ①消灭了该地区的害虫 ②抗DDT的变异类型害虫比例增大 ③消灭了这个地区的杂草④这个地区某鸟类剧减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酸雨形成的机理很复杂,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也很多,除大气污染程度外,还与大气和降水、土壤地带性差异以及大气的缓冲能力等因素有关。表11-1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雨水酸度与酸碱成分。

表11-1

地点

酸度

酸性物质(ppm)

碱性物质(ppm)

PH

SO42-

NO3-

Ca2+

NH4+

重庆

4.12

13.29

1.39

1.53

1.21

北京

6~7

13.11

3.12

3.63

2.54

瑞典

4.3

3.4

1.9

0.28

0.56

美国

3.92

6.0

2.4

3.30

0.20

下面是根据表中数据所作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北方地区的土壤一般都是偏碱性,空气的尘粒主要来自土壤,大气中较多的碱性物质中和了酸性物质,所以北京地区酸雨相对较少

  B.重庆与北京相比较,SO2和NO2的排放总量相差不多,但雨水的pH值却远低于北京地区,其原因可能是与西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土壤偏酸性有关

  C.在我国排放的工业废气中,SO2排放量远远大于NO2的排放量,所以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酸雨的措施中,最主要的是要控制SO2的排放量

D.我国北京SO2和NO2的排放量比美国和瑞典分别高近4倍和2倍,但从总体情况分析,美国和瑞典的雨水pH值比我国低得多,原因可能与这些国家在废气的处理过程中过多地去除了Ca2+和NH4+有关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  )

A.药用生物资源         B.重要的工业原料

  C.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1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3个层次(水平),指出以下4个选项中错误的1个是(  )

A.生态系统多样         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效率多样性

  13.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以下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利用和开发          B.兴修草原水利

C.营造草场防护林        D.将草原改为农田

  14.下列哪一项不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人为因素(  )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C.火山喷发           D.环境污染

  15.某地区大气中SO2含量较高,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应多种植的树木是(  )

A.山毛榉和黑核桃    B.柳杉和银杏    C.法国梧桐   D.橙和柠檬

  16.对环境大气对流层中的臭氧(O3),论述正确的是(  )

  ①能吸收太阳高能紫外线 ②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危害 ③是一种氧化型光化学气体污染物 ④对多种草本、木本植物有毒害作用 ⑤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17.一个湖泊里的氧气浓度最高的是(  )

  A.夜间,污染的湖泊       B.夜间,未被污染的湖泊

C.白天,污染的湖泊       D.白天,未被污染的湖泊

  18.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19.下列有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意见中,错误的是(  )

  A.在认识上,应视垃圾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B.技术上,应从单一填埋技术向再生回收、生物发酵、焚烧发电和卫生填埋的综合方向发展

  C.根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有机肥的要求和垃圾处理资源化的要求,我国应以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技术为主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D.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大力引进焚烧发电技术及设备。因为焚烧不仅能发电,而且还能破坏二啞英的化学结构

  20.许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污染起到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①森林枝叶茂盛,能减小风速 ②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质和黏性物质 ③能分泌强大抗生素 ④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⑤蒙尘的植物经雨水的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以阻挡尘埃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21.下面哪种措施最有可能应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

A不施化肥    B.不施有机肥    C.害虫生物防治   D.气候人工控制

  22.下列哪一项可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的指标(  )

  A.有环境保护法           B.工厂“三废”的处置

C.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D.人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的绿地

  23.酸雨能使环境造成(  )

A.死湖   B.水华   C.赤潮   D.水俣病

  24.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  )

A.减少   B.不变   C.加强   D.不一定

  25.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  )

A.石油型污染    B.煤炭型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噪声污染

  26.在过去的10年里,大气中的CO2含量大大增加,以下哪项不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  )

A.砍伐热带雨林       B.燃烧大量石油产品

C.沙漠面积不断扩大     D.世界范围内初级净生产量增加

27.(2001年广东高考题)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图11-3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图11-3

A.夏季,a>b+c+e         B.秋季,c+f<g

 C.春季,g=b+e+f         D.冬季,d>c+f

28.(2000年广东高考试题)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量值如下表: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于营养级为(  )

A.a    B.b     C.c  D.D

  29.(1995年上海高考题)无机物污染水源后,将通过食物链或饮水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为害剧烈的无机污染物是(  )

A.重金属盐     B.DDT     C.传染性病原体     D.热能污染

  30.(2000年上海高考题)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

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

二、非选择题

  1.在美国的亚利桑的喀巴高原上,狮子、狼捕食鹿。为了保护鹿,有一年人们对鹿的这些天敌进行了大规模的驱赶和捕杀,结果鹿的数量剧增,以至它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许多鹿饿死了,其他的鹿啃树皮为食,因而树也死了。由于树的死亡,鸟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的掩护物和食物被毁掉,对这些小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预计如果有相当多的树木死掉的话,这些树的树根就会失掉固定土壤的作用,造成水土流失。根据前面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因素是(  )

  A.鹿的繁殖能力太强     B.人类的干预违背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

  C.鹿的适应能力太强     D.缺乏足够的水,使高原上草生长受到影响

(2)上述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干预生态系统的活动,都必须考虑到生态系统的_____流动和_______循环;考虑到生态系统各物种之间的______联系,考虑到生态系统的_______。

  2.下列有关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分别触犯了什么法律:

(1)某工厂排放出的SO2,使厂周围常下酸雨,严重污染了环境,并造成了植物的大量死亡,人和动物受害等后果,该厂的做法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法》,理应受到严重处罚。

(2)有人偷猎大熊猫,这种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法》。

(3)某木材公司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中大肆砍伐林木,以获取超额利润。这种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法》。

  3.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虾、鲫鱼、草鱼、乌鱼等水生动植物。由于池塘附近有一些工厂和居民区经常向池塘中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经检测池塘中汞、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氮、磷等大量富集导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致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败,其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出难闻的气味(硫化氢、氨等)。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写出该池塘中一条含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2)在该池塘中体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什么?

(3)氮、磷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大量元素,为什么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反而会污染水质?

(4)池塘中有难闻气味的物质硫化氢、氨是尸体中何种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5)该池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因素是什么?

(6)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对该地区池塘进行治理,使其恢复生态平衡?

4.有一学生在酿造厂的下游河道中取水样,取水地点分别在距酿造厂排污点1km、3km、5km、7km处,但取样瓶上的标记因某种原因已经没有了,为了确定4瓶水样的取水地点,该生想了一个办法,回到实验室后,在4瓶水样的瓶上分别标记上A、B、C、D后,再取一小瓶自来水标记为E瓶。分别滴入10滴质量分数为0.01%的亚甲基蓝溶液,观察记录褪色的时间如表11-2。

表11-2       亚甲基蓝褪色时间

标记

A

B

C

D

E

褪色时间

15小时

5小时

24小时

40小时

48小时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取样地点距酿造厂最近和最远的样品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滴入亚甲基蓝后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测定A、B、C、D4个样品的BOD值(生物需氧量),从理论上分析BOD值最高的是样品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从酿造厂的排污点开始到7km河段中,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河段是___________,有大量藻类繁殖的河段应在______________。

(5)从上述结果分析,你认为在7km的河段中,已基本得到了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

  5.某中学的学生为了调查该地区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回答:

(1)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2)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_;②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③号水源的污染属___________。

(3)假若①号和②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②号水源__________。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______水源,这一水源一般由_____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等几种。

(5)面对湖泊被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建立拦污闸,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理;②将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③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恢复湖中的荷藕、菱、水葫芦的种植,并将植物叶茎回收,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从长远观点看,你同意________方案(填序号)。不同意有关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___。

  6.(1998年上海高考题)某山区小镇,近10余年来,先后建立了多种乡镇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小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据环保部门测定:小镇街道上的声响为90分贝,降水pH值为6.5,河水中含氧量为2ml/L。请回答:

(1)该镇受到的污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调节污染源,从某厂取得排放水水样,放置一天后,加入__________,经保温1小时,水样仍为蓝色,则该厂排放水是否为污染源?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小镇环境污染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1999年广东高考题)图11-4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11-4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请运用生态系统平衡原理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

(学生课外自测)

一、选择题

1.大气中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分为(  )

A.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和致癌作用

C.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富集作用   D.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

  2.放射性废弃物和X射线可导致人患(  )

  A.白血病和色盲           B.色盲和血友病

C.皮肤癌和白血病          D.血友病和白血病

  3.日本水侯病的病因是(  )

  ①当地含Hg废水造成的 ②当地含Cr废水造成的  ③Hg转化后,富集在鱼虾体内,被人误食积累造成的 ④Cr转化后,富集在人体内造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是(  )

  A.造成富营养化     B.严重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存

C.造成生物富集作用   D.诱发水俣病

  5.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养鱼的池塘后,发现有的鱼死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食物缺乏       B.氧消耗低于氧生产

C.氧消耗大于氧生产   D.温度急剧增长

  6.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会使池塘和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而且会使水中含有致癌物质,这种致癌物质是(  )

A.硫化氢    B.甲烷   C.亚硝酸盐   D.PbCl2

  7.如果海洋被有机物污染,会发生(  )

  ①水中含氧量下降 ②水解尸体的细菌迅速繁殖 ③水中含氧量增加 ④产生H2S的细菌生长 ⑤浮游藻类迅速繁殖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⑤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⑤

  8.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②吸收有害气体 ③阻滞、吸附粉尘 ④分泌抗生素杀灭细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污水处理厂对污染中个体比较大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处理时,常利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微生物分解  C.蒸发    D.翠取

  10.下列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害污染物是(  )

A.人畜粪尿   B.脂肪、纤维素   C.生活污染水    D.塑料、农药

  11.鄂尔多斯高原过去曾是草原和森林,现在成为荒山秃岭的原因是(  )

A.气候寒冷   B.干旱少雨   C.常有大风   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

  12.合理利用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是(  )

A.禁渔3年   B.捕捞要彻底  C.适量捕捞成鱼   D.饲养单一品种

  13.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现象

  14.下列关于大气臭氧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大气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B.氟氯甲烷即氯氟烃也称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

  C.臭氧层能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其害

D.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紫外线,能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15.目前有3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

  A.酸雨   B.臭氧层衰竭    C.人口急剧增长   D.温室效应

  16.“富集”效应是指(  )

  A.某些物质在人体内大量积累

   B.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

  C.生物从食物链中大量积累某些物质

D.某些物质沿食物链方向在动物体积累,营养级越高,积累越丰富

  17.环境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人们认识到(  )

  A.环境污染虽不可避免,但一定要“先污染,后治理”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必须杜绝兴建排污工业,以保护环境

D.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8.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移俗

  19.“绿色食品”是指(  )

  A.添加了绿色色素的食品     B.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C.原料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的食品

D.原料生产及加工过程都没有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20.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土壤pH值

  21.对于“固体废弃物”的正确认识是(  )

  A.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生活垃圾

  B.采矿业的废石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C.废弃的塑料制品,埋在地下,不久便被分解

D.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22.发生在湖泊和水塘中的“水华”是因为(  )

  A.水体富营养化所致       B.重金属污染所致

C.有害农药污染所致       D.工业废水污染所致

  23.造成野生动植物资源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24.下列可以用来当作监测大气污染的植物是(  )

A.地衣和苔藓    B.地衣和蕨类    C.苔藓和蕨类    D.松和柏

  25.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死亡的是(  )

A.DDT    B.酸雨   C.Hg    D.N和P

  26.把过多的未经净化的垃圾直接倾倒到河流中,会使水中的氧气量减少,进而可导致(  )

A.河水的温度降低            B.河水中矿物质浓度降低

C.河水中需氧呼吸的水生生物的增加    D.河水中厌氧呼吸的水生生物的增加

  27.(1995年上海高考题)日本水俣弯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比周围的海水中甲基汞含量大3000倍左右,甲基汞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是(  )

A.饮水   B.食物链    C.鳃呼吸    D.皮肤主动吸收

28.图11-5是依据我国 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图11-5

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29.(1995年上海高考题)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还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地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

30.(2001年广东高考题)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11-6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

图11-6

二、非选择题

1.请回答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几个简单的问题:

(1)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这不仅提供_______和________,而且还在保持______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在环保方面的具体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较大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________,而且分布________,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

(4)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5)自然保护区指:为了保护_______,特别是保护_________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_________和________,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

  2.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大量施用氮肥后要及时灌溉,一方面是让氮肥和磷肥以______形式被农作物吸收,其吸收方式主要是_______;另一方面则使土壤溶液浓度______,以保证根细胞能充分_______。

(2)通气较好的土壤的肥效好,而黏质土壤则相对较差,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在图11-7的X处有一个N、P、K复合肥料厂,因发生重大事故导致大量肥料流入河流,结果下游水体中藻类和细菌数量发生图11-7所示的变化。在X位置的下游,藻类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在3km以远河段,好氧性细菌迅速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再往下游的河段,水体中细菌数量又趋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图11-7

(4)试估计在X处位置的下游,_________km河段会发生鱼类数量急剧下降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表11-3中的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表11-3

直接反射

52000×109kJ/s

以热能形式离开地球

81000×109kJ/s

水循环

40000×109kJ/s

大气流动

370×109kJ/s

光合作用

40×109kJ/s

  请选用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算出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___________。

(2)算出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_______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 365天计)

(3)每生成1mol葡萄糖需要吸收________kJ能量,则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了质量为______kg的CO2

(4)据测定,现今的地球,以上表②形式离开地球的能量比60年代大为减少,以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这种现象叫________效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气中CO2浓度升高,CO2能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CO2能吸收_____,而地球吸收了太阳能后主要以_____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

  4.臭氧集中在离地面20km~25 km以上的大气平流层,臭氧可使人类和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伤害,但目前臭氧层正受到破坏。请回答下列有关臭氧的几个问题:

(1)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从水生进化到陆生,据研究生物能够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进化出了光能自养型的生物,其原因是(  )

  A.光能自养型的生物能制造有机物,因为原始地球的陆地上没有食物,所以生物要登陆,首先必须绿色植物登陆成功,才有可能使其他的生物登陆

  B.光能自养型的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产生氧气,氧气积累到一定的浓度就能在高空形成臭氧层,阻挡紫外线,为生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C.光能自养型生物能吸收CO2,使原始大气中的CO2浓度下降到一定的时候,才能不抑制生物的有氧呼吸,为生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D.光能自养型的生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为动物的登陆准备了条件

(2)臭氧层遭到破坏后,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的量增加会导致陆生生物产生_________,这是因为紫外线干扰了__________的结果。

(3)臭氧层中能吸收紫外线的物质是________,这种物质如果在地表的空气存在,将对生物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

(3)近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的丧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________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6)西部矿产资源的开发,可采用细菌冶金的方法。例如用硫杆菌就可直接把硫化铜氧化成铜盐,再用废铁置换出铜,请写出硫化铜在硫杆菌作用下氧化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该方法比用燃烧硫化铜的方法生产铜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7)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地利用它来发电,西部有丰富的水能,若一水力发电站水库的平均流量为Q(m3·s-1),落差为h(m)发电效率为,则全年发电量是__________度。

(8)西部地区的日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日温差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0年广东高考综合试题)读图11-8,回答以下问题:

图11-8

(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___作用吸收CO2,或通过_____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人类活动可经由多种途径增加大气中的CO2,请写出下列会产生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石灰窑生产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②煤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汽油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激增,导致大气中的CO2显著增多。这一变化始于历史上的__________时期。

(4)如果以CO2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积聚造成所谓温室效应,那么由于_______、__________将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7.(2000年广东高考题)在某些地区用燃烧的方法处理农田中的大量秸杆,请填空回答:

(1)秸杆在燃烧时放出的热能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秸杆中的能量是作物通过_______过程贮存起来的。

(2)秸杆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分。这些灰分是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从__________中吸收的__________。

(3)除了灰分以外,构成秸秆的其他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形式散失到______________中。

参考答案

能力训练一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B 6.B  7.C 8.C 9.B  10.D 11.C 12.D 13.D 14.C 15.B 16.C 17.D 18.C 19.D 20.C 21.C 22.D 23.A 24.C 25.B 26.D 27.A 28.A 29.A 30.B

二、非选择题

1.(1)B(2)物质 能量 食物 生态平衡 2.(1)环境保护 (2)野生动植物保护 (3)森林 3.(1)浮游植物→游游动物→鲫鱼→乌鱼 (2)乌鱼 (3)池塘中氮磷含量过高时,植物因吸收大量的氮磷而生长旺盛,大量藻类以及浮游动物因呼吸作用而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水体严重缺氧,鲁类等生物因氧气不足而死亡、腐败,污染了水质。 (4)池塘中的硫化氢气体、氨是尸体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5)该池塘生态平衡遭破坏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6)要加强科普宣传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要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工厂一定要增加环保投资,添置有关必要的环保设备,对排放的污水进行预处理,达到国家的有关污水排放标准后方能排入池塘。必要的话也可支用法律手段强制执行;对居民排放的污水要通过一定的下水管道系统集中起来,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才排入池塘;保护好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及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好周边地区的绿化 4.(1)B D  (2)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将亚甲基蓝降解(或分解了),所以亚甲基蓝的颜色褪了 (3)B (4)从排污点到1km河段 距排污点约3km~5km的河段中 (5)净化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1)③①②④ (2)有机物污染料 无机物氮、磷等的污染 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 (3)近 (4)③号化工厂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生物净化 (5)①号和③号 污水冲入长江后会造成二次污染 6.(1)噪音污染、水污染 (2)亚甲基蓝溶液 不是 (3)严格控制污染源 7.(1)藻类数量减少,其原因是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能力训练二

一、选择题

1.D 2..C 3.A  4.B 5.C 6.C  7.B 8.D 9.A  10.D 11.D 12.C 13.D 14.C 15.C 16.D 17.D 18.B 19.D 20.C 21.D 22.A 21.D 24.A 25.B 26.D 27.B 28.A 29.C 30.C

二、非选择题

1.(1) 布局不合理 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2)宝贵资源 木材 林副产品 环境 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30% 均匀 (4)不合理的开垦 过度放牧 破坏草原植被 (5)自然和自然资源 珍贵稀有 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2.(1)离子 主动运输 低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吸收 (2)透气状况良好,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为交换吸附提供H+和HCO3-,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3)水中富含N和P 的无机离子,藻类死亡后有机物增加有机物被细菌降解后,有机物减少,细菌的数量也相应减少了 (4)2km~7 随细菌数量剧增,溶解氧含量下降,水体酸性增强 3.(1)23.3% (2)1.261018 (3)2870 1.161014  (4)温室 红外线 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 植被大量破坏 4.(1)B (2)基因突变 DNA的复制,也能影响蛋白质生理功能发挥。 (3)自氧层 在地表空气中的O3是一种污染物,它能释放出氧化能力有强的原子氧,会导致生物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变性,破坏细胞的结构,影响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5.(1)水 (2)多样性(自动调节能力)植被 (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4)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5)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物杀虫剂 抗虫基因 (6)CuS+2O2CuSO4  无污染 (7)87600Qhη(g取10m·S-2) (8)内陆地区缺水,砂石的比热比水小 6.(1)光合 呼吸 (2)①CaCO3CaO+CO2  ②C+O2CO2  ③2C8H10+21O216CO2+10H2O (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3)工业革命 (4)海水受热膨胀 冰川融化 7.(1)太阳能 光合作用 (2)土壤 矿质元素 (3)二氧化碳、水蒸气 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