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专题 实验设计与分析专题能力训练(九)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03年全国理综试题) 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是( )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C
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多肽、水
C.胃蛋白酶、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多肽、水
D.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水
答案:A
3.2005年冬季,我国部分省市爆发了禽流感,市场上买不到活鸡采鸡血,使“DNA的粗提与鉴定”这一实验不能开展,有人提出用市场上容易买到的新鲜的猪血或牛血代替,你认为( )
A.可以,新鲜的猪血或牛血中有大量的红细胞,可以提取DNA
B.不可以,新鲜的猪血或牛血中无红细胞,不能提取DNA
C.可以,新鲜的猪血或牛血中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可以提取DNA
D.不可以,新鲜的猪血或牛血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答案:D
4.(2005年理综全国卷I,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答案:D
5.下列关于生物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需使用电子显微镜
B.利用含青霉素的无氮培养基来分离自生固氮菌
C.用秋水仙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以获得无籽番茄
D.神舟5号搭载农作物种子,是充分利用空间技术进行定向突变来获得新品种
答案:A
6.某同学在做纤维素消化的实验时,用刀片将菠菜的叶柄切一小薄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以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加上盖玻片;同样制作另一切片标本,但滴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经过15 min后,分别观察两片标本内的细胞,结果发现两片标本内的细胞形态完全一样.他分析了所得结果与预期不同的原因.在他的分析中,你以为不合理的有( )
A.实验时温度太低,作用时间也不够
B.滴管或实验器皿未洗干净,残留酸或碱
C.消化液离开蜗牛嗉囊后不发生作用
D.取消化液时的蜗牛在低温下产生消化液很少
答案:C
7.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ml淀粉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答案:D
8.在细菌培养中制备的斜面固体培养基斜面的长度一般不超过试管总长度的( )
A.1/5 B.2/3 C.1/4 D.1/2
答案:D
9.下列各图是一位同学在观察植物某一器官的装片时所画的四个图象。
关于以上各图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B.b细胞和c细胞都不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流动
C.图中a、b、c、d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D.a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其它细胞中的染色体清晰
答案:B
10.右图是测定了某种生物的细胞对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的速率与该物质浓度的关系绘制成的曲线,请仔细分析后,你认为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物质是主动运输,乙物质是自由扩散
B.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是主动运输
C.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与乙物质相同
D.K+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甲物质相同
答案:B
11.把体积相同的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其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 )
A.水分子不移动 B.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向葡萄糖溶液一侧移动
C.水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D.水分子由葡萄糖溶液一侧向蔗糖溶液一侧移动
答案:B
12.紫色水萝卜块根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已呈紫色的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加温使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答案:D
13.把一种植物细胞置入5 %的蔗糖溶液中,这时细胞将会膨胀,这个现象说明:( )
A.其细胞液的浓度等于5 % B.其细胞液浓度大于5 %
C.其细胞液浓度小于5 % D.该细胞已死亡
答案:B
14.加有少量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猪血分装于①、②、③试管中,随后依次加入0.3 %、0.9 %和1.5 %氯化钠溶液稀释,30分钟后离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试管的上清液中有血红蛋白,沉淀中都有红细胞
B.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呈淡黄色,沉淀中分别有完整的和皱缩的红细胞
C.①和③试管的沉淀中分别有红细胞的碎片和皱缩的红细胞
D.②和③试管的上清液是血清
答案:B
15.某人在观察一正在发生有丝分裂的细胞,下列各项中何者足以说明此细胞是植物的而不是动物的?( )
A.没有纺锤丝 B.没有中心粒 C.染色体发生复制 D.核膜消失
答案:B
16.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调节细准焦螺旋,看到视野内部分细胞清晰,另一部分细胞不清晰。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显微镜坏了 B.光源有变化 C.细准焦螺旋调得太快 D.根尖压片厚薄不匀
答案:D
17.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实验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植物组织中蛋白质、脂肪的鉴定
答案:B
1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 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 D.显微镜倍率不够
答案:C
19.观察肿瘤切片,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经减数分裂增殖 B.所有细胞中都可见到染色单体
C.所有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 D.所有细胞中DNA含量相同
答案:C
20.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瓶盛有等量相同浓度的
葡萄糖溶液,溶液内同时加入足量同种酵母菌,甲
瓶内液体不断通人N2,乙瓶内不断通入02,lh后,
测定两瓶溶液的pH,结果是( )
A.甲pH下降,乙上升
B.甲pH上升,乙下降
C.乙的pH低于甲
D.乙的pH高于甲
答案:C
21.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花生种子的子叶作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和豆浆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 B.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淀粉 D.淀粉、脂肪、蛋白质
答案:B
22.(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答案:D.
23.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番茄汁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答案:A
24.在观察临时装片中的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太慢,难以观察,你认为下列措施中,对加快细胞质流动速度最有效的是 ( )
A.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酸液,以增强刺激 B.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温水
C.将临时装片加火烘烤一下 D.用一束适宜强度的光线照射
答案:B
25.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切片时,先低倍后高倍是因为低倍镜下易找到观察的目标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放大光圈或将平面镜换为凹面镜采光
C.低倍镜下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象,此时应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D.观察叶绿体时也可不用高倍镜,因为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比较大
答案:C
26.在制作洋葱根尖装片过程中,细胞在何时停止分裂( )
A.解离期 B.漂洗期 C.染色期 D.压片期
答案:A
27.在小型圆底烧瓶内盛等量的H2O2,迅速加入等量的下列图示中的物质,烧瓶口紧包着一个小气球,使烧瓶沉于烧杯底部的同一位置。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烧瓶最先浮起的是 : ( )
答案:C
28.下左图是含有淀粉的琼脂块上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放在37oC的温度下,培养24h后,用碘液冲洗圆点处,各琼脂块的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圆点 | 处理方法 | 结果 |
A | 加入新鲜唾液 | 红棕色 |
B | 接种面包霉 | 红棕色 |
C | 加入煮沸的唾液 | 蓝黑色 |
D | 加入蔗糖酶 | ? |
E | 加入新鲜唾液与质量分数为10%盐酸的混合液 | 蓝黑色 |
A.面包霉能分泌淀粉酶,酶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强
C.酶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专一性,实验E就是最好的证明
D.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据此推断表中的“?”处应是蓝黑色
答案:A
29.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的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 )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答案:B
30.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 B.NADPH等的积累,光反应速率减慢
C.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
答案:B
31.右图所示的两盆植物被完全密封,甲不透光,乙无色透明可透光。光照两小时后,其结果可能是( )
A.甲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B.乙植物增重,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
C.甲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D.乙植物减轻,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变
答案:C
32.如下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答案:A
33.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C6H12O6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载体的活动
C.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
答案: B
34. (2004年江苏)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余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施肥情况 | 尿素 | 磷酸二氢钾 | 磷酸二氢铵 | 硫酸铵 | 不施肥 |
小麦收获量(kg) | 55.66 | 65.26 | 56.88 | 55.44 | 55.11 |
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
A. K B. N C. P D. S
答案:A
35.将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和某单细胞绿藻分别培养在由硝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水配成的营养液中,放在温度、阳光适宜的环境中。下列能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大肠杆菌和绿藻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b、a B.d、a C.c、b D.a、b
答案:B
36.(2003年高考全国理综)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着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37.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处理: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请据图判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
照,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D
38.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这一现象说明
①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DNA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 ②DNA是转化因子
③蛋白质和多糖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 ④DNA是遗传物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39.在油菜上选取健壮且叶龄相似的叶片数片,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避开叶脉,打下小圆片 60片放入水中,采取措施将叶片内的空气逐出,代之以水,充满水的叶子圆片沉入水中。 把下沉的叶子圆片连同水放置在黑暗处备用。取6只编号烧杯,各倒入20mL凉开水,用玻璃管向3、4、5、6号烧杯内的凉开水各吹气数分钟,再向6只烧杯各放人叶圆片10片,分别置于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作如下表所示的处理:
杯号 | 光照强度/klx | 温度/oC | 水 |
l | 15 | 25 | 凉开水 |
2 | 5 | 25 | 凉开水 |
3 | 15 | 5 |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
4 | 5 | 25 |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
5 | 15 | 25 |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
6 | 5 | 5 | 经吹气处理的凉开水 |
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向3、4、5、6号烧杯中的凉开水吹气,目的是增加水中的CO2含量;②叶圆片最先上浮的烧杯应是5号;③本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C02含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④实验中3号与5号烧杯比较,可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40.用体重,性别等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
血液中 b
放射量 c
a
0 2 4 放射性碘注射后的天数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c在该实验中起对比作用
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
答案:D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要求外,其余每空1分,共50分)
41.(5分)探究实验设计
问题来源:植物体没有专门的脂肪组织,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种子中富含脂肪。有人提出植物体除种子外,其他部位是否也含有脂肪?有同学对此开展课题研究,假设你是其中一员,请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除种子外,植物体其他部位是否含有脂肪
假设: 。
实验供选材料:洋葱根尖,大豆种子。
实验供选试剂:①苏丹Ⅲ染液;②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
实验步骤:
① 选取新鲜的洋葱根尖并做徒手切片;选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 。(2分)
实验预期结果与可以得出的相应结论
。(2分)
答案: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或不含有)脂肪 (1分)
滴加2~3滴的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2~3分钟后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洗去浮色;在切片上滴1~2滴的蒸馏水,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3分)
若在装片中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证明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若在装片上观察不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证明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脂肪。(2分)
42.(5分)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CO2含量以及光照强度对某种植物绿叶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过程用同种、状况相同的若干新鲜叶片在室温250C下进行,通过缓冲液调节密闭小室空间CO2浓度的相对恒定。对相应装置准确测量的结果如下表。
|
请分析回答:
⑴第3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是 。第3、4两组的结果相同,限制4组装置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⑵某同学认为本实验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光强度和CO2浓度的相互作用,使光合作用进一步增强。又增设了一组实验,则该组的条件组合是 。
⑶若利用该装置研究叶片有氧呼吸强度与时间的关系,其方法是 。
预期观测到的变化趋势 。
答案:(1)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二氧化碳浓度 (2)光强度800 lx, 二氧化碳0.05%(3)在黑暗中进行,随着时间增加,液滴的移动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
43.(10分)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他设计了如下实验,以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材料用具: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无菌操作箱、接种环等。
(2)简要操作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甲种培养基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乙种培养基也分成两份(依次标上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4天。
(3)实验结果:如果在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微生物是 ,那么甲种培养基的特点是 。在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微生物是 ,乙种培养基的特点是 。
(2)中④⑤步骤的目的是 。
答案:圆褐固氮菌 无氮 酵母菌 含青霉素 (顺序要一致,否则不给分) 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44.(8分)下图是用蒸腾计测定植物吸水和蒸腾速率的实验装置:
(1)装置建成后,测定时间为20 h。实验前后数字天平上的整个实验装置重量分别为346.2g和339.8g;刻度玻璃管读数分别为105.6cm3和113.8cm3。则枝条平均吸水速率为 g.h—1,枝条平均蒸腾速率为 g.h—1。
(2)若在此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光照强度与植物蒸腾失水速率的关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如何建立本实验的对照组(用文字说明)?对照组有何意义?
②请指出实验过程中应控制恒定不变的环境因素是 (指出一项即可)。
③为什么说图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恒定性控制得很好?
④每一次在给定的光照条件下测定时,要等装置建成15min后再进行的理由是 。
⑤在实验给定的温度条件下,实验植物气孔完全开放的最小光照强度是 。
答案: (1)0.41 0.32 (2)①与图中装置相似,只是用一个塑料管(管壁带有很多小孔,直径与枝条的茎相同,顶端封闭)代替图中的枝条。可以通过对照实验论证“植物失水是否包括非生命过程的蒸发和生命过程的蒸腾作用”这一实验假说;可以通过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来随时调控环境因素的恒定性,即用对照组来监控实验组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恒定不变 ②温度、湿度、风速等 ③因为对照组的气体蒸发量一定是稳定不变的 ④让植物有充足的时间适应给定的光照条件,避免其它光照条件的影响,使实验更准确 ⑤30 klux
45.(12分)为了研究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是否对植物的开花具有影响,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取20个水仙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0个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作为对照;另一组10个水仙头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并用0.1mg/mL的萘乙酸处理。两组放在相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培养。实验组的10个水仙头除2个死亡外,其他8个分别在6—9天时间内开花,平均比对照组早开花一个月。
据此得出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开化的结论,在实验中有哪些不够严密的地方,请你列举三处并分别加以改正。
(1) (2分)
改正: (2分)
(2) (2分)
改正: (2分)
(3) (2分)
改正: (2分)
答案:(1)对照组没做任何处理而实验组均剥去了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2分)
改正:对照组也应与实验给一样剥去部分鳞片叶。(2分)
(2)实验组和对照组放在相同湿度和温度环境中培养。(2分)
改正:两组放在相同环境下培养,其条件不只是温度和湿度,还有光照、pH值等。(2分)
(3)实验中取20个水仙头,对其大小、品种并未说明。(2分)
改正:水仙的品种和大小应当一致。(2分)
46.(10分)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胰液分泌量增加。
实验二: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液分泌量增加。
实验三:切断动物的胰腺神经后,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取出少量直接导入胰腺神经已被切断的实验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发现胰液大量分泌。
实验四:把一些相同的食物成分不经过胃直接引入切断了胰腺神经的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胰液分泌不增多。
(1)分析实验一~实验四,你认为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控的?请作出假设。
实验五:分析胃内的内容物成分:发现其中含有被消化的食物成分、盐酸和胃中的酶。
实验六:用少量的盐酸刺激小肠,胰液分泌增加。
实验七:向切除了胰腺神经的动物的血液和胰管中加人盐酸,胰液分泌并不增加。
实验八:把一块肠组织移植到皮下某处,再把一块胰腺组织移植到附近。等移植的伤口愈合之后,使少许稀盐酸与十二指肠组织接触,但不与胰腺组织接触,胰腺的移植物很快便分泌液体。
(2)进一步分析实验五~八,你对胰液分泌的调控机制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3)如何验证你在(2)中所作的假设?
答案: (1)胰液分泌受神经支配(2分),来自胃内的某些物质能促进胰液分泌。(2分)
(2)盐酸刺激十二指肠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至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2分)
(3)(方案应有多种)从十二指肠组织中提取物质,注入实验动物的血液中,检测胰液的分泌量是否变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