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实验题、综合题(不好分章的题)
实验题
一、选择题
26.(2005·江苏生物·26)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绸焦观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的方法。
解析: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安放、对光、观察。观察时先使用低倍镜对焦,因为低倍镜下观察的范围大,便于寻找观察目标,找到观察目标后,应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转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因此需要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28.(2005·上海生物·28)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B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有关知识。
解析:物镜由10×换为40×,放大的倍数扩大了4倍,横竖均放大4倍,则视野不变的情况下,细胞数目变少16倍,所以的检测到的细胞数目为64/16=4个。
4.(2005·广东生物·4)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C)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解析: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中层析液是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4.(2005·全国卷Ⅰ·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0C和300C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0C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D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萌发时大分子物质的水解及还原性糖的鉴定。
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的新陈代谢逐渐增强,此时种子细胞中水解淀粉的淀粉酶不断合成,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温度下代谢强度不同,30℃条件下比20℃条件下代谢强,产生的淀粉酶要多,所以提取液Ⅰ中淀粉酶的含量比提取液Ⅱ中要少些,因而甲试管中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还原性糖)要比乙试管中的少,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形成砖红色,因甲试管中产生的麦芽糖(还原性糖)的量要少,故产生的砖红色要浅一些。丙试管中因无还原性糖,因而不产生砖红色,而是呈现蓝色。
5.(2005·全国卷Ⅱ·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D )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个实验中有关试剂的正确使用。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但也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C选项均正确;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尿试剂鉴定蛋白质。
13.(2005·广东生物·14)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A)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
解析:三个实验中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只有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是在水浴过程中观察试管中溶液产生砖红色沉淀。同时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l6.(2005·广东大综·16)破译生物基因组DNA的遗传信息或进行基因操作,首先要提取细胞核DNA。下列不适宜作为DNA提取的实验材料是 (C )
A、鸡血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人的成熟红细胞 D、菜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的粗提取实验材料的选取。
解析:DNA主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而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故无DNA,因而不能用人的成熟红细胞用为DNA提取的实验材料。
32.(2005·广东生物·32)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C)
试剂 | 操作 | 作用 | |
A | 柠檬酸钠溶液 | 与鸡血混合 | 防止血液凝固 |
B | 蒸馏水 | 与鸡血细胞混合 | 保持细胞形状 |
C | 蒸馏水 | 加入到溶解有DNA的NaCl中 | 析出DNA丝状物 |
D | 冷却的酒精 | 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 |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柠檬酸钠溶液、蒸馏水、冷却的酒精的作用。
解析:柠檬酸钠溶液是抗凝剂,与鸡血混合后可防止血液凝固;第一次使用蒸馏水是让蒸馏水与鸡血细胞混合,作用是让血细胞吸水膨胀,加速血细胞破裂;第二次使用蒸馏水是将蒸馏水加入到溶解有DNA的2mol/L的NaCl中,作用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至0.142mol/L,此时DNA在NaCl中的溶解度最小,从而使DNA析出;冷却的酒精对DNA的凝集效果最佳,加入到过滤后DNA的NaCl中的作用是让DNA分子凝集。
5.(2005·北京春季理综·5)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B)
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育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二、非选择题
36.(2005·上海生物·36)B、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班氏试剂,并 加热至沸腾 ,试管中出现红黄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还原性糖 。
(2)在盛有1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_ 过氧化氢酶 。
(3)利用小麦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将盛有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试管经静置后置于透射光和反射光下,依次呈 绿色 和 红 色。
(4)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根毛 区,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 导管 。
(5)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 有丝分裂中 期的细胞染色体。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其数目 增加一倍(或原来的两倍) 。
(6)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
(7)现有在培养皿中萌发至3cm的小麦幼苗,罩以侧面开一个小孔的纸盒,胚芽鞘弯向小孔生长。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法,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
_ 取弯曲处纵切片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长度 。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材中几个基本实验的知识。
解析:(1)班氏试剂用于检测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2)本题考查了酶的专一性,能使H2O2分解的应是H2O2酶。加入新鲜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H2O2酶。
(3)色素在透射光下应是绿色,在反射光下应是红色。
(4)植物吸水的部位是根毛,运输的结构是导管。
(5)观察染色体应选择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秋水仙素能抑制纺垂体的形成而是染色体体数目增加一倍。
(6)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可使光线变暗,可产用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平面反光镜换凹面反光镜。
(7)本小题考查了植物的向光性,要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则要比较细胞的长度,而比较细胞的长度需制成装片,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答案:(1)加热至沸腾 还原性糖 (2)过氧化氢酶 (3)绿色 红色 (4)根毛 导管 (5)有丝分裂中 增加一倍(或原来的两倍) (6)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7)取弯曲处纵切片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长度
36.(2005·广东生物·36)(5分)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请回答:
(1)为什么选用黑藻的幼嫩叶片而不是幼根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
答:幼叶中存在叶绿体,便于细胞质流动的观察,幼根中细胞质流动没有明显的参照物,不便于观察 。
(2)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 。
(3)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 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答:光照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和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1)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可用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为标志,黑藻的幼嫩叶片存在叶绿体,而幼根不存在叶绿体,没有明显的参照。(2)使用显微镜应该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如果先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情况。(3)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照强度对它的形态、分布、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
答案:(1)幼叶中存在叶绿体,便于细胞质流动的观察,幼根中细胞质流动没有明显的参照
物,不便于观察;(2)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3)光照。
42.(2005·江苏生物·42)(10分)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人2滴3.5%FeCI3溶掖,向B管满人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蔼;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2+催化效率的高低)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H2O,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2m1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淌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3 号试管。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和探究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的问题。
解析:(1)本实验是研究酶的的有关特性,是课本中的基础实验,实验目的是探索酶的高效性。(2)实验中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H202溶液、肝脏研磨液来分析,可能是H202溶液放置时问过长而分解,或肝脏腐败变质,过氧化氢酶失活。(3)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4组,着眼点应考虑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关键是考查设计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条件,即单一变量原则。证明“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02的分解”,用3与4号对照,3号试管应加入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0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为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置2号实验组,为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以外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置1号实验组。
42.(2005·广东生物·42)(11分)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lO℃、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 大小 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 6 组,每组数量 相等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2)请据右图分析实验结果: 在5~30℃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 0~15℃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
_答:不可以。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__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
答:①控制水分如采用薄膜包装或表面喷涂果蜡等;②防止微生物感染如采后对果蔬进行杀菌处理 。
答案:(1)大小,6,相等;(2)分析:在5~30℃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0~15℃(4)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不可以。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6)①控制水分如采用薄膜包装或表面喷涂果蜡等;②防止微生物感染如采后对果蔬进行杀菌处理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解析:(1)本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来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本题的实验步骤已设计好了对照实验6组,关键考查设计的对照实验中的实验条件的一致性。须选择同一品种、大小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分成6组,每组数量相等,(2)实验结果在图像中表示出来了,分析时比较横坐标(不同的温度)、纵坐标(褐变面积百分率)的关系,得出在实验温度范围(5~30℃)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由题意可知,果皮内褐变面积百分率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有关,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从曲线可看出0~15℃范围荔枝果皮内褐变面积百分率增长速度慢,从15℃开始荔枝果皮内褐变面积百分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4)生活中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这是机械损伤加快了褐变,同理机械损伤的荔枝也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荔枝果皮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会进行有氧呼吸,在一定的氧气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发生褐变反应过程,但此条件下荔枝果皮细胞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
30.(2005·全国卷Ⅱ·30)(27分)回答下列(1)、(2)小题。
(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
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
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答: 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 。
实验步骤:
答:①取菠菜叶,用镊子剥取表皮。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表皮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下找到气孔,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气孔状态。④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浓盐水,再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盖玻片下的液体,反复几次。⑤继续观察气孔的变化,并做记录。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答: 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 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一是考查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失水原理,二是考查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之一是通过审题分析,要正确判断出保卫细胞吸水(开启)、失水(关闭)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失水原理间的关系;二是要熟悉和掌握临时装片的制片过程及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
答案: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
(2)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
取A、B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 红 色,B箱番茄呈
绿 色。从这两箱番茄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中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 浅 (深或浅),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 还原糖 含量增多了。
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 促进果实成熟 的作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激素乙烯的生理作用及还原性糖的鉴定。
解析:乙烯的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可以用乙烯(乙烯利)来促使未成熟的果实尽快成熟。果实在成熟的过程中,细胞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淀粉在酶的水解作用下大量转化成麦芽糖、葡萄糖等。麦芽糖、葡萄糖等均为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验鉴定。
答案:红 绿 浅 还原性糖 促进果实成熟
31.(2005·天津理综·31)(2)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 全割开)。
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答:①主要实验步骤: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
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②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 弯曲度大 。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 弯曲度小 。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 弯曲度最大 。
命题意图:本题一方面考查对生长素在重力影响下的重新分配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考查在掌握一定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是否具备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解析: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的材料托的琼脂块正中央(一半在A,另一半在a上),由于三个胚芽鞘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生长素受重力影响的程度不同,极性运输后在琼脂块上生长素量分布不同,在A1与a1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均匀的,A1与a1两边分配均匀;在A2和a2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不均匀的,A2处比a2处生长素分布的较多;在A3和a3处胚芽鞘受重力的影响是最大的,A3处比a3处生长素分布的较多;受重力影响后6块琼脂块中生长素分布的量依次为A3>A2>A1=a1>a2>a3。因此,由于生长素的量a1>a2,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大;生长素的量A2>a2,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小;A3处生长素分布的量最多,因此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弯曲度最大。
答案:①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的材料托的琼脂块正中央(一半在A,另一半在a上)。
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②预期实验结果:弯曲度大 弯曲度小 弯曲度最大
40.(2005·上海生物·40)(12分)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和DNA?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研究,他们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①蛋白质在10%NaCl溶液中可沉淀析出;②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现特有的颜色;③DNA溶于10%NaCl溶液但在95%酒精中呈白色絮状沉淀,析出。
实验材料:白萝卜。
实验用具:粉碎机、烧杯、漏斗、试管、滤纸、玻棒、镊子、载玻片、天平、纱布。
药品及试剂:蒸馏水、NaCl、95%酒精、甲基绿染液、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标准样品。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参与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
一、材料处理:______称取50g萝卜冼净切块,加水30ml,粉碎机粉碎,将匀浆经纱布过滤________。
二、提取:____1.向经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10%NaCl,直至沉淀析出。经滤纸过滤,将滤纸上的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振荡,用于蛋白质鉴定。
2.除去蛋白质的滤液中,加入95%酒精,用玻棒轻轻搅拌,见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经滤纸过滤,用镊子将滤纸上的絮状沉淀置于载玻片,用于DNA鉴定 。
三、鉴定及结果:____1.在用于蛋白质鉴定的试验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呈色反应,同时将蛋白质标准样品和1ml蒸馏水放入另一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呈色反应。观察到两试管中颜色基本一致,说明试验试管中有蛋白质存在。
2.在用于DNA鉴定的载玻片上,滴加甲基绿染液,DNA呈现蓝绿色,说明该白色絮状沉淀为DNA 。
3.通过对白萝卜贮藏根匀浆液的检测,说明有蛋白质和DNA的存在 。
四、讨论:
1、蛋白质在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是 答:___1.是细胞膜等生物膜的结构成分,酶等功能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也是糊粉粒等贮存蛋白质的成分_____。
2、DNA主要来自萝卜贮藏根组织细胞的 答: 2.细胞核__ 。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和DNA实验鉴定以及实验设计与完成实验步骤。
解析:本题为验证性实验设计题,鉴定萝卜贮藏根细胞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和DNA。其关键是分别从萝卜贮藏根细胞组织中提取出蛋白质和DNA,实际上在题干上已非常明确地给出了提取的方法,只要稍加整理即可。然后分别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染液进行鉴别,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
答案:
一、材料处理
答:称取50g萝卜冼净切块,加水30ml,粉碎机粉碎,将匀浆经纱布过滤 。
二、提取
答:1.向经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10%NaCl,直至沉淀析出。经滤纸过滤,将滤纸上的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振荡,用于蛋白质鉴定 。
2.除去蛋白质的滤液中,加入95%酒精,用玻棒轻轻搅拌,见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经滤纸过滤,用镊子将滤纸上的絮状沉淀置于载玻片,用于DNA鉴定 。
三、鉴定及结果
答:1.在用于蛋白质鉴定的试验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呈色反应,同时将蛋白质标准样品和1ml蒸馏水放入另一试管,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呈色反应。观察到两试管中颜色基本一致,说明试验试管中有蛋白质存在 。
2.在用于DNA鉴定的载玻片上,滴加甲基绿染液,DNA呈现蓝绿色,说明该白色絮状沉淀为DNA 。
3.通过对白萝卜贮藏根匀浆液的检测,说明有蛋白质和DNA的存在 。
四、讨论
答:1.是细胞膜等生物膜的结构成分,酶等功能蛋白质的组成成分,也是糊粉粒等贮存蛋白质的成分。2.细胞核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和DNA实验鉴定以及实验设计与完成实验步骤。
解析:本题为验证性实验设计题,鉴定萝卜贮藏根细胞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和DNA。其关键是分别从萝卜贮藏根细胞组织中提取出蛋白质和DNA,实际上在题干上已非常明确地给出了提取的方法,只要稍加整理即可。然后分别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染液进行鉴别,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照实验的设置。
44.(2005·广东大综·44)(4分)探究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绿豆种子1000粒,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1:表1 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
组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pH | 3 .0 | 4 .5 | 5 .6 | 6 .0 | 7 .0 | 7 .5 | 8 .0 | 9 .0 | 10.0 | 11 .0 |
株高(cm) | 5 .0 | 6 .5 | 8 .1 | 12.9 | 12.8 | 8 .7 | 7 .5 | 5 .5 | 5 .2 | 5 .1 |
据表1完成下列填空:
(1)本实验说明绿豆幼苗生长的最适pH范围是__6.0~7.0__。
(2)酸雨是指pH≤5.6的降雨。根据本探究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抑制__作用。
(3)实验室配制1 L pH为10.0的溶液时,需用固体试剂,除使用图4仪器外,还需要的实验仪器分别是__托盘天平或台秤(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__和__烧杯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解析:据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在pH为6.0—7.0时绿豆植株幼苗的株高最高,因此相应的pH为最适pH范围;随pH的降低,植株的株高是逐渐变矮,说明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只需用固体试剂外,还需用托盘天平或台秤(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进行称量,称量好后需放入烧杯中进行溶解配制成溶液。
39.(2005·广东生物·39)(10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l00OmL。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l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 Lux);(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
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方法和步骤:
答: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稀释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不作考虑),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②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50粒,随机分成5组,50粒/组;③取5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4只培养皿加人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即可),另1只培养皿加人等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④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⑤将5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以保持纱布的湿润;⑥1周后统计各组的发芽率;用尺子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
(2)结果预测和分析:
答: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萌发率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株高(或根长)逐渐降低。
命题意图:本题是探究实验设计题,考查考生通过设计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结果,来验证生物学事实。探究生物学的目的题目、提供材料已告知。因此,需要考生阅读材料,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再通过分析,设计出严密的实验方案。
解析:本题解题思路为:首先认真阅读试题,明确题目探究的目的是: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然后仔细审查题目中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初步设想一下这些材料、用具在实验中可能起的作用。接着,认识到欲使实验设计完整、无漏洞,必须设置对照组来探究,而且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需有足够多的对照实验(4组以上)。a.确定实验变量为: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根据材料应进行配制,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等(稀释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不作考虑),获得多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不能忘记设空白对照组(变量为蒸馏水)。b.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除处理因素(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必须保持一致。用等量(数量、质量等)水稻种子,放入相同的用纱布铺垫的培养皿中,给予相同的条件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 Lux进行实验。为保证实验过程科学性,要注意每天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C.实验结果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情况的处理。根据材料实验材料,要用用尺子来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确定其萌发和生长情况。最后,根据有关理论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并能科学合理的分析。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如何。
思路清楚后,按顺序把步骤和现象表述出来。表述时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科学,实验现象表述要准确,语言表达要简明,尽可能做到无懈可击。
答案:(1)方法和步骤:
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稀释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不作考虑),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
②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50粒,随机分成5组,50粒/组;
③取5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4只培养皿加人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即可),另1只培养皿加人等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④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
⑤将5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以保持纱布的湿润;
⑥1周后统计各组的发芽率;用尺子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
(2)结果预测和分析:
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萌发率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株高(或根长)逐渐降低。
30.(2005·全国卷Ⅰ·30)(21分)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 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及低血糖症的原因。
解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化成非糖物质,另一方面是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当人体内血糖含量低于50—60mg/dL时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低血糖晚期症状。原因是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但脑组织中含糖元极少,需随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氧化分解供能,当血糖含量很少时,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
答案:(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病状,此病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综合题(无法分章的题)
一、选择题
3.(2005·北京春季理综·3)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小麦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C、根瘤菌能给豆科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D、植物叶片中的镁元素可以转移到顶芽
6.(2005·天津理综·6)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B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杂合体边续自交后纯合体的比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卵裂时细胞的体积、细胞有丝分裂中DNA的含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杂合体杂合体边续自交后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自交次数∞时,则杂合体比例接近于0,而纯合体的比例接近于1,A项正确;卵裂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卵裂期囊胚的总的体积基本保持不变,但分裂产生的每个新细胞的体积是越来越小,C项正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DNA分子复制加倍,分裂前中后期中DNA的含量也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末期复制的DNA分子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NA含量恢复正常,D选项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B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38.(2005·辽宁大综·38)(14分)请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在光照下能够释放氧气的细胞器是 ⑨ ;在黑暗中能够消耗氧气,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⑩
(2)植物叶绿体色素分布在 上,其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能够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在 阶段参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3)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的 之中。生物体内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要经过 和 16 两个阶段。
(4)在实验条件下,刺激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间段的某处、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17 。当人体受到刺激,感受器兴奋,兴奋在反射弧中通过突触时,其传递方向是 18 向的,这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 19 作用于突触后膜造成的。
(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 20 和 21 而形成统一整体。
38.⑨叶绿体 ⑩线粒体 11囊状结构的薄膜12光反应 13暗反应 14DNA碱基排列顺序 15转录 16翻译 17双向的 18单 19递质 20能量流动 21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