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4

2014-5-11 0:37:17 下载本试卷

课时22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一、  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 基因突变

概念

类型

原因

特点

时间

意义

2. 基因重组

概念

类型

意义

二、  思维拓展

1.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与遗传密码的特点之间的联系

(1)遗传密码是连续的。两个密码子之间没有任何其他核苷酸予以隔开,正确地阅读密码必须从一个正确地起点开始,以后连续不断地一个一个往下读,直至读到终止信号。假设在密码上插入一个或删除一个碱基,就会使从这一密码子起的以后的密码全部发生错误(移码突变)。

(2)密码子的简并性。密码子有64个,氨基酸只有20个,因此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如亮氨酸有6个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对遗传的稳定性有一定意义,如UUA变为UUG时,依然是亮氨酸。

(3)密码子的专一性。氨基酸主要由前2个碱基决定,第3位碱基的改变,常不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也就是密码子第3位发生改变时,密码子的意义不变。如UUA改为UUG时,其决定的氨基酸仍是亮氨酸。

(4)64个密码子中有3个密码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是肽链合成的终止密码子。AUG既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

(5)密码子的通用性。无论是病毒,还是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密码子都是通用的。

2. 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知识点

3. 与基因重组相关知识点

课时22 跟踪训练

(一) 选择题

1.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

A.   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   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   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   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2.将纯种小麦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得原因是(  )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   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改变

3.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神经细胞   B.精原细胞   C.淋巴细胞    D.精细胞

4.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射线的辐射作用   B.杂交  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6.进行有性生殖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改变

7.果树的叶芽若在早期发生突变后,可以长成变异枝条,但其长势一般较弱或受到抑制。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随机性   B.稀有性   C.多方向性   D.有害性

8.下列实例中,能够说明突变对生物本身的利与害具有相对性的是(  )

 A.玉米绿色苗中出现白化苗

 B.晚熟水稻中出现早熟植株

 C.高秆作物中出现矮秆植株

 D.高梁作物中出现雄性不育株

9.人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  )

 A.增添或缺失了某个碱基对

 B.碱基发生替换性改变

 C.缺失了易小段DNA

 D.增添了一小段DNA

10.(多选)下图为马的生活史,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史(  )

A.   有丝分裂发生在Ⅰ  Ⅱ、Ⅳ Ⅰ

B.   基因重组发生在Ⅲ  Ⅳ之间

C.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  Ⅱ、Ⅱ Ⅲ、Ⅳ Ⅰ

D.   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11.(多选)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B.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并且引起表现型的改变

C.  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D.  基因突变大多有害,其余都是好的

 12.(多选)据调查统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有所增加,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A.基因突变

   B.营养素供给充足

   C.食入生长激素(蛋白质类化合物)较多

   D.染色体变异

 13.(多选)下列哪项不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伴性遗传病(  )

   A.人类的白化病   B.人类的血友病  C.人类的多指症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二)非选择题

14.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有,因为它能提高      ,通过人工选择获得   

(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       ,基因控制酯酶合成要经过            两个过程。

(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       

(4)请你具体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15.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来明发现了青霉素,直到1943年青霉素产量只有29单位/毫升。后来科学家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青霉菌,结果大部分菌株死亡了,其中的菌株不但生存下来而且产量提高了几十倍。请解释:

(1)用射线照射能杀死微生物但能得到        。这是由于射线使微生物发生了      

(2)射线照射使青霉菌的       分子中的       ,从而产生了新的性状。

16.人类的正常血红蛋白(HbA)ß链第63位氨基酸是组氨酸,其密码子为CAU或CAC,当ß链第63位组氨酸被酪氨酸(UAU或UAC)替代后,出现异常血红蛋白(HbM),导致一种贫血症;ß链第63位组氨酸被精氨酸(CGU或CGC)所替代而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HbZ)将引起另一种贫血症。

(1)写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中,决定ß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        

(2)在决定ß链第63位组氨酸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血红蛋白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A   6、A   7、D   8、C   9、B

10、ACD   11、AC   12、ACD  13、ACD

14、(1)基因突变频率  人们所需要的突变性状(仅答突变性状不可)   (2)蛋白质  转录  翻译   (3)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随着细菌DNA分子复制而复制,并在后代中表达   (4)用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磷农药,以保护环境

15、(1)高产青霉素菌株;基因突变  (2)DNA;某些基因的个别碱基发生了改变

16、(1)GTAGTG   (2)不一定。原因是当 GTAGTG中的第三对碱基A  GG

        CAT  CAC             CAT  CAC        T  C  C

   A变化后,产生的遗传密码位CAC或CAU,仍然是组氨酸的密码子,因而不影响产生正

   T

常的血红蛋白。

课时23 染色体变异(一)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概念

类型

2.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组的概念

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多倍体和单倍体形成的原因

多倍体和单倍体植株的特点

秋水仙素在育种中应用及原理

二、思维拓展

1. 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一般来说,动物和多数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即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成为一个染色体组,其特点:(1)在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大小方面各不相同,即不含同源染色体;(2)不同生物,其染色体组数和每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都是不同的。

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可以由下列方法区别:

2.单倍体植株有什么特点?怎样进行单倍体育种?

(1)单倍体的特点:①植株弱小;②高度不孕,本身没有使用价值;③染色体上基因是成单的,在育种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2)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其方法是:

     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花药          单倍体          正常纯合体

3.染色体组与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1)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    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3)    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要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中的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此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②   根据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

③   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课时23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42条,指出下列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1)六倍体小麦的花粉                  (  )

(2)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         (  )

(3)六倍体小麦的胚                   (  )

(4)六倍体小麦的胚乳                  (  )

(5)六倍体小麦的珠被                  (  )

A.21       B.42      C.63        D.84

2.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18+XX       B.18+XY      C.18+XX或YY      D.18+XX或XY

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  )

A.单倍体的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C.单倍体高度不孕,不发生性状分离

D.单倍体育种免去了费时的杂交程序

4.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A.N/4     B.N/8       C.N/16       D.0

5.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所得到的无子番茄是(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单倍体

6.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且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因为这些植株可能是(  )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7.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数是(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8.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  )。

9.人类单倍体基因组是指存在于多少条染色体上的全部遗传信息?(  )。

A. 22条常染色体

B.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C. 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D.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

10.(多选)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无关的是(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1.(多选)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21条染色体

B.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12.(多选)下列关于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13.(多选)在适宜时期取材,下列实验材料不能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是(  )。

A.根尖     B.茎尖      C.花药       D.种子

(二)非选择题

14.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雌雄异株,属于XY型性别决定,其雄株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方案繁殖推广。

15.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到F1植株再进一步作如下图解所示的处理,请分析回答:

(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       ,属于           倍体。

(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出的后代属于       倍体,其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3)丙植株的体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基因型有       种。

16.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①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精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②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试问:

 (1)番茄的无籽是否能遗传?        ;若取这番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       

(2)三倍体西瓜无性繁殖后,无籽性状是否遗传?          ;若取这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的子房壁细胞含有        个染色体组。

17.下图是我国育种学家培育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试分析回答:

(1)A、B、D、R四个字母代表          。

(2)F1之所以不育,是因为          。

(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          。

(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         

[参考答案]

1、(1)A  (2)A  (3)B  (4)C  (5)B   2、C   3、B   4、D   5、A  

6、D   7、B    8、D   9、D    10、ACD    11、ABD    12、ABC   13、ABD

14、

15、(1)Aaaa  四     (2)单  AA∶Aa∶aa=1∶4∶1     (3)3  4

16、(1)否  有    (2)是  3

17、(1)来源于四个物种的4个染色体组

(2)它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3)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的生长点,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4)耐土壤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质含量高

课时24   染色体变异(二)

二、思维拓展

4.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比较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

单倍体

变异实质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基因

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产生新的基因型

染色体组成倍地减少,产生新的基因型

产生过程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或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复制过程种,基因中碱基对的增减、替换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后,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不经受精作用而单独发育成个体

特点

后代中重新产生的变异类型有一定的比例规律

发生频率低,有害变异多,是变异的主要来源,进化的重要因素

器官大,养分多;成熟迟,结实少

举例

黄圆与绿皱豌豆杂交,后代产生黄皱与绿圆个体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普通小麦(六倍体)

雄峰、单倍体玉米

(见上表)

5、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杂交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处理生物

用秋水仙素处理刚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后代中

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或新类型

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后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

诱导精子直接发育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体

优缺点

方法较简便,但要经过长年限的选择才能获得纯合体(指显性性状的选育)

加速育种的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突变后有利个体往往不多,故需要处理大量材料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

例子

高秆抗病与矮秆染病小麦杂交产生矮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菌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杂交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处理生物

用秋水仙素处理刚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后代中

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或新类型

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后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

诱导精子直接发育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体

优缺点

方法较简便,但要经过长年限的选择才能获得纯合体(指显性性状的选育)

加速育种的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突变后有利个体往往不多,故需要处理大量材料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

例子

高秆抗病与矮秆染病小麦杂交产生矮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菌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课时24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植株(或动物)杂交培养新品种,主要来自于下列哪种变异(  )

A.基因突变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重组  D.多倍体育种

3.(2004年广东高考)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4.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共有的优点(  )

A.提高变异频率

B.改变育种方向

C.加速育种的进程

D.大幅度改变性状

5.根霉若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来源是(  )

A.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6.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了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结种子种下,后代仍为白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互换

7.用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多倍体,起作用的时期分别是(  )

A.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期

B.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后期

C.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后期

D.有丝分裂的前期和后期

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的改变

9.下列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  )

A.羊群中出现短腿安康羊

B.强烈日照使皮肤变黑

C.生长素处理番茄得无籽番茄

D.经血液传播爱滋病

10.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ⅹ绿皱豌豆   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

A.  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  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  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11.(多选)发酵工程用于获得优良菌种的方法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基因工程

D. 细胞工程

12.(多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在遗传上的共同点是(  )

A.都能产生新基因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C.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都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13.(多选)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B.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D.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

(二)  非选择题

14.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①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精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②用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试问:

(1)番茄的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为什么?                                                               

                                        。若取此番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为什么?          

                                                                            

(2)三倍体西瓜无性繁殖后,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                                  

                                                                 。若取此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有          个染色体组。

15.良种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培育良种有多种途径。其一是具有不同优点的亲本杂交,从其后代中选择理想的变异类型,变异来源于    ,选育过程中性状的遗传遵循                 规律。其二是通过射线处理,改变已有品种的个别重要性状,变异来源于      ,实质上是细胞中的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改变。其三是改变染色体数目,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经过培育和选择能得到      植株。

16.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形状、状。请回答: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获得过程即可)

(2)如果从播种到获得种子需要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多少年?

(3)如果要缩短获得aabbdd植株时间,可采用什么方法?(写出方法的名称即可)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C  6、A  7、A   8、A  9、A  

10、D  11、BCD   12、BC  13、BCD

14、(1)无籽性状不能遗传。因为无籽性状的出现是用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蓓蕾,没有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果实中有种子。因为生长素只是处理花蕾,番茄植株的其他部位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2)无籽性状能遗传。无籽是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三 

15、基因重组  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  基因突变  多倍体

16、(1)A与B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C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cc的种子,该种子播种后可得到aabbdd的植株。(2)4年。(3)单倍体育种技术。

课时25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 遗传病概念

2 遗传病类型

3 遗传病危害

4 优生的概念

5 优生学

6 优生的措施

二、思维拓展

1、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1)单基因病起因于突变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其中一条含有突变基因,也可能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突变基因。单基因病通常呈现特征性的家系传递格局。单基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低,一般为1/~1/10000。

(2)多基因病起源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多基因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无单基因病那样明显的家系传递格局。多基因病与单基因病比较,在同胞中的发病率比较低,约为1%~10%,但在群体中的发病率却比较高。

2、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

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要弄清遗传病的概念,首先要弄清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关系。

(1)   先天性疾病与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的疾病。先天性疾病当然可以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例如,我们熟悉的先天性愚型、多指(趾)、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病,都是婴儿一出生就能表现出来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现在已知的大多数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但是,也有不少在婴儿出生时就可以确诊的先天性疾病并不是遗传病,这些病并不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例如,胎儿在子宫内受天花病毒感染,出生时就会留有瘢痕;母亲在妊娠早期受风诊病毒感染,致使婴儿出生时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等。所以说,婴儿出生时所患疾病并不等于是遗传病

(2)    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

家族性疾病是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都表现出来的同一种病,即某一种疾病有家族史。在遗传病中显性遗传病往往表现出家族倾向,如多指(趾)、多发性结肠息肉、抗维生素D佝偻病。但是,遗传性疾病也不一定都有家族史。例如,隐性遗传病,由于患者的父母都是杂合子,所以表现都正常。在患这类遗传病的家族中,由于发病的机会较少(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发病),所以家族中的病例常常是散发的,难以表现出家族性倾向,如果不是近亲结婚,往往在几代中只见到一个患者。

另外,家族性疾病也不一定都是遗传病。这是因为同一家系的多个成员中,由于环境因素相同,也可为同一家系的多个成员中,由于环境因素相同,也可能都患有相同的疾病。例如,由于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一家中多个成员都可能患夜盲症。综上所述,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中的许多疾病与遗传病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些疾病不都等于遗传病。因此,笼统地将这两类疾病归于遗传病范畴是错误的。

3、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直系血亲是指相互之间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女(外孙女)等。

旁系血亲是指相互之间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人,包括直系血亲之外,在血统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叔(伯)姑、姨舅、侄甥等。

三代是指从自己这一代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从自己数到父母算是第二代,数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三代,这是上三代。从自己推算到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是下三代。所谓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就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以下同源而出的旁系血亲。下面以一个血亲关系表来说明。

4、“症”和“综合征”的区别

在医学上,“症”与“综合症”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症”是指“症状”,“综合症”是指“多种症状的体征”。例如:人类遗传病中的“性腺发育不良”,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性腺发育不正常,如性腺条索状、无卵巢滤泡、原发性闭经、不孕和盾状胸等,因此,在临床上又常被称为“性腺发言不良症”。实际上,性腺发育不良患者(核型为44+X)除了表现出性腺发育不正常外,还伴有蹼颈、肘外翻、先天性淋巴水肿、智能稍迟钝和先天性心肌病等其他多种症状的体征,可见,“性腺发育不良”是名副其实的“综合症”。此病的另一个名称叫“Turner综合症”,因为它是由一位叫Turner的美国医生在1938年首先发现的。一般来说,染色体病都是较严重的遗传性疾病,都表现出多种症状的体征,因此通常都被称为“综合症”。

课时25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2000年上海)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下列血亲关系中属于旁系血亲的是(  )

①   亲兄弟、亲姐妹 ②祖父、祖母 ③表兄弟、表姐妹 ④外祖父、外祖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

 A.亲属中生过先天畸形孩子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3.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A.1/2        B.1/4        C.0        D.1/16

4.下列疾病分别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依次是(  )

 ①21体综合征 ②原发性高血压 ③糖尿病 ④苯丙酮尿症 ⑤软骨发育不全 ⑥并指 ⑦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⑧性腺发育不良  ⑨先天聋哑

 A.⑥⑨、③、②④⑦、①⑤⑧

 B.③⑤⑨、④⑥⑦、②、①⑧

 C.⑤⑥⑦、④⑨、②③、①⑧

 D.③④⑥、⑤⑦⑨、②、①⑧

5.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一种遗传病,此病是由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引起的。某女士的母亲患有此病,如果该女士结婚生育,下列预测正确的是(  )

 A.如果生男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B.如果生女孩,孩子不会携带致病基因

 C.不管生男或生女,孩子都会携带致病基因

 D.必须经过基因检测,才能确定

6.某男子是 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神经细胞    B.精原细胞    C.淋巴细胞     D.精细胞

7.单基因遗传病是指(  )

 A.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很多个染色体上单独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以上几项都可以

8.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非近亲婚配一定可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育能力

9.(多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是(   )

 A.由多对基因控制

 B.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C.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发病率极低

10.(多选)血友病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下列关于血友病的看法正确的是(  )

 A.血友病为伴性遗传病

 B.血友病基因可能与红绿色盲基因连锁

 C.血友病是单基因遗传病

 D.血友病是多基因遗传病

11.(多选)(2001·广东卷)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分为两类,一类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类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分别与正常人婚配,总体上看这两类遗传病在子代的发病率情况是(  )

 A.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B.男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C.女性患者的女儿发病率不同

 D.女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不同

(二)非选择题

12.如下图所示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为显性,a为隐性)。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在 _ 染色体上,是 _ 性遗传病。

(2)    Ⅱ3、Ⅱ4、Ⅱ5、Ⅱ6的基因型是 _ 。

(3)    Ⅲ7、Ⅲ9的基因型是 _ 。

(4)    Ⅲ8、Ⅲ10的可能的基因型是 _ ,他(她)是杂合体的概率是 _ 。

(5)    如果Ⅲ10与Ⅲ8结婚,属于_ 结婚,出生病孩的概率为 _ 。

(6)    如果Ⅲ10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为 _ 。

13.在人群中,男子的食指比无名指短的人相当多,在许多家庭进行食指长短比较的遗传调查中,得到以下资料。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婚配方式

家庭

数目

食指短

食指、无

名指等长

食指短

食指、无

名指等长

食指短

食指短

200

196

0

203

0

食指、无

名指等长

食指短

281

58

163

60

170

食指短

食指、无

名指等长

83

69

0

0

73

食指、无

名指等长

食指、无

名指等长

50

13

37

0

51

(1)这个性状的遗传牵涉 _ 对基因。

(2)控制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基因在 _ 染色体上的可能性较大,是 _ 性基因。

(3) 男子中食指比无名指短的人数比例,较女子中出现这一性状的人数比例高的多的原因是 _ 。

(4)从第2组的结果看,无论子或女均是食指、无名指等长的较多,按以上确定的遗传方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5)若有第3组家庭所生的一个女性与一个食指、无名指等长男性婚配其子女的表现型如何? 

14.观察并分析下图,你认为“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主要原因是高龄产妇卵功能减退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15.下列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

(1)    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_ 染色体上的 _ 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_

染色体上的 _ 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 _ ,Ⅲ-8的基因型是 _ 。

(3)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_ 。

(4)假设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_ 。

(5)该系谱图中,属于Ⅱ-4的旁系血亲有 _ 。

[参考答案]:1、B   2、A   3、C    4、C   5、C    6、D  

7、C    8、B    9、ABC   10、ABC    11、AB

12、(1)常 隐  (2)都是Aa  (3)都是aa   (4)AA或Aa  2/3   (5)近亲

      1/9    (6)1/3

13、 (1)1  (2)X  隐  (3)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其上含有食指短基因即可表现这一性状,而女性含有两个X染色体,必须同时含2个该基因才表现这一性状 

(4)第2组中的母亲表现型为显性,其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杂合子两种,估计杂合子占的比例较小    (5)女孩均为食指、无名指等长,男孩有两种表现型:食指短的与食指、无名指等长的可能性各为1/2

14、有一定道理,但有片面性。造成21三体综合征的关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是出现了异常的精子。出现三体的概率与出现单体的概率相等。

15、(1)常 显 常 隐   (2)aaBB或aaBb AaBb   (3)2/3   (4)1/12 

(5)Ⅱ-5,Ⅱ-6,Ⅱ-10

课时26  生物的进化(一)

一、书本基础知识梳理

1.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

意义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种群的概念和特点

基因库及基因频率的概念

基因频率的计算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和突变率

突变的有害与有利与环境的关系

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性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物种的概念

隔离的概念

物种的形成

二、思维拓展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①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

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③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④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物种与种群概念的区分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有大有小,最大的种群可以是一个物种,一般来说,种群应小于物种是同一物种的一部分。

3.如何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新物种的形成。

原因

内因

遗传保留有利变异,变异为选择提供原始材料

外因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如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相互作用

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淘汰不利变异,积累和加强有利变异,推动着生存斗争,表现为生物的进化

结果

适应性

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在生物类群中得到积累和加强,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

多样性、物种形成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适应性的生物类群,当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生殖隔离时,便形成了新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类型及新物种的出现均表现为生物的多样性

进化

生物新类型的形成导致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货的质的飞跃

课时26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不如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有地理隔离,但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3.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⑧变异是定向的

A.①②⑦⑧  B.②③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④⑤⑦

4.一条雌鲫鱼一年内能繁殖约 3 000余条幼鱼,但能够生存下来并发育成熟的却很少,按照达尔文进化观点,这个实例说明了( )

A.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能产生大量后代   B.自然界存在着激烈的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的规律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5.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共同选择基础是(    )

A.生物的生存斗争

B.人和自然界的选择力量

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生物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6.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甲(横坐标为个体数量,纵坐标为翅的长度)。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此时可能性最大的是(    )

   

7.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A.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灰尺蛾远离,黑尺蛾迁入

C.自然选择作用

D.定向变异作用

8.同种生物的两个群体最早生活在有天然屏障间隔的A、B两地域。许多年后,A地的那个群体进化很快,而B地的群体基本上无进化。原因最可能是(    )

A.A地生物进行有性生殖,B地生物进行无性生殖

B.A地气候适宜,食物充足,B地环境条件恶劣

C.A地阳光中的紫外线比B地多,基因突变率高

D.A地环境条件变化剧烈,B地环境条件变化小

9.(多选)(2001年·广东卷)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10(多选)(2001年·广东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11.(多选)(2004年·江苏卷)种群是指生活中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的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以达到生殖隔离

12(多选)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隔离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后,回答问题: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回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部条件是    不同,外部条件是     

(3)迁回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由B物种形成D物种的条件是        

14.用水蚤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验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是      

(2)有些水蚤能在200C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0C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       ,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3)实验中在200C或280C环境中都有生存的个体,它们都是      的个体。因而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     

(4)200C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0C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0C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0C环境中也将引起死亡。说明当环境条件改变时,如果生物缺少      ,就要被环境所淘汰。因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的特点。

15.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据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代起,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    变异类型,杀虫剂起了    作用,使    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    。用这种方法改变种群的  比例,从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年龄组成变成    型。

(3)依据结果,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成功?     。此种方法的优点是     

(4)如果仍需要使用杀虫剂,你认为采用什么手段能提高杀虫剂效率?       

(5)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哪些观点?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B  5.C  6.B  7.C  8.D  9.CD  10.ABC

11.ABD  12.ABC

二、13.(1)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3)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14.(1)250C  (2)个体差异 不定向的  (3)适应环境 选择 定向

  (4)适应环境的变异  相对性

15.(1)抗药性 自然选择  抗杀虫剂

  (2)人工诱变 性别 衰退

  (3)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  灭虫效果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4)不同的杀虫剂交替使用

  (5)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突变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课时27   生物的进化(二)

二、思维拓展

4.基因频率的有关问题

①基因频率的概念

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A.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如课本例题)

B.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③遗传平衡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

适用条件:巨大的、随机交配、且没有干扰基因平衡因素的种群

设符合上述条件的一种群有AA Aa aa,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H、Q;A的基因频率记作p;a的基因频率记作q。

若已知P、H、Q求p、q  p=P+  q=Q+

若已知p、q求P、H、Q    P=p2   H=2pq  Q=q2

课时27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基因型为DD和dd的相同物种的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其F2中D、d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0%、40%

B.40%、60%

C.50%、50%

D.30%、70%

2.自然状态下绝大多数小麦是绿色的,也偶尔发现有白化苗。如果白化苗在自然状态下出现的概念是1%,则理论上小麦杂合子在群体出现的概率是(    )

A.1/4

B.1/100

C.1/50

D.9/50

3.人的褐眼(A)对蓝眼(a)是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约有13600人,褐眼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0.64,0.36

B.0.36,0.64

C.0.50,0.50

D.0.82,0.18

4.在某一人群中,隐性性状者为16%,a的基因频率为40%,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多少?(按AA、Aa、aa的顺序)(   )

A.0.36,0.48,0.16

B.0.48,0.36,0.16

C.0.16,0.48,0.36

D.0.16,0.36, 0.48

5.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4.4% 

B.5.1%

C.6.8%

D.10.2%

6.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一个大约有109个个体的果蝇种群中,第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

A.2×108

B.2×109

C.2×107

D.108

7.一个基因型为AA的种群中,有10%的个体发生突变成为基因型为Aa的个体,该种群的个体间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1/400

B.1/100

C.1/50

D.1/20

8.已知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下图所示为两个环境相对稳定的不同地区的人口中有关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Ⅰ地区,人群中的a基因的频率会增加

B.在Ⅱ地区,人群中的Aa个体将逐渐减少

C.Ⅰ地区的人群整体迁移Ⅱ地区,若干年后,该群体中Aa的比例会升高

D.Ⅰ地区的人群中基因型比例的发展趋势接近Ⅱ

9.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AA型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的比例变化的图是(    )

10.(多选)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库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B.生物的个体总要死亡,但基因库却因个体的繁殖代代相传

C.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含有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11.(多选)在某一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则有关该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A、Aa和aa基因型的频率可能为30%、60%、10%

B. 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

C.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种群中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比例

D.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不可能有固定的比例

12.(多选)下列有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的基因比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中的基因易保存

B与环境变化一致的突变比与环境变化不一致的突变较易保存

C对人类有利,对生物本身无害处的基因,在生产条件下比在自然条件下较易保存

D自然条件较稳定的环境中的基因比污染连续发生的环境中的基因较易保存

13(多选)有关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

B.不需要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

C.多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只有生殖隔离

D.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属于生物进化

二、非选择题

1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15.假设一个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由0.8降到0.6,选择后的第二代中AA、A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若选择作用保持不变,后代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是      

16.人的血红蛋白是由纯合子HbAHbA决定的;而镰刀型贫血症则是由等位基因HbS在纯合状态下引起的,患者严重贫血,在儿童期就会死亡;携带此疾病基因的杂合子HbAHbS虽会出现较度贫血,但不会死亡。在大多数地区,基因HbS的频率很低,但在非洲某些恶性疟疾流行的地区,基因HbS的频率却很高,杂合子HbAHbs大约占了当地人群中的40%。研究发现杂合子个体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显性纯合子HbAHbA虽不患贫血,但容易感染疟疾。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广大地区,由于        故基因HbS的频率很低。

(2)非洲恶性疟流行的地区由于基因型为             ,故杂合子存在的比率很高。

(3)这一事实说明,变异是          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       的方向发展。

(4)如果在非洲的这些地区完全消灭疟疾传播者——按蚊,则该地区的基因频率将如何改变?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C

6.A     7.A     8.C      9.A      10.ABD

11.BC

12.ABCD

13.ABD

14.57%  43%

15.0.64 0.32 0.04; 0.36 0.48 0.16; AA型将减少,aa型将增多

16.(1)基因型HbSHbS的个体在儿童期会死亡

  (2)HbSHbS的个体会患贫血症而被淘汰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会患疟疾而被淘汰。

  (3)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一定  (4)HbS的比例逐渐下降

课时28  单元训练

(第五章9、10、11节)

一、选择题

1、(2005·广东生物·2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2、(2005·上海生物·27)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               (  )

 ①杂交育种     ②基因工程     ③诱变育种     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05·江苏生物·25)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在于(  )

A、 近亲结婚容易使后代产生新的致病基因 

B、近亲结婚的双方携带的致病基因较其他人多

 C、部分遗传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所控制  

  D、部分遗传病由显性致病基因所控制

4、(2005·广东大综·18)优生学是利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一门科学。以下属于优生措施的是                            (  )

 ①避免近亲结婚   ②提倡适龄生育   ③选择剖腹分娩   

 ④鼓励婚前检查   ⑤进行产前诊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2005·天津理综·3)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05·广东生物·1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7、(2005·广东生物·19)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8、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是(  )

   A.果蝇的白眼 B.血友病 C.短腿安康羊 D.猫叫综合征

9、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

10、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花粉粒发育成的花粉植株是单倍体

   C.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

D.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

11、用基因型为AaBb的普通小麦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再用秋水仙处理,得到的植株是(  )

    A.纯合子的二倍体  B.杂合子的二倍体

   C.纯合子的六倍体  D.纯合子的单倍体

12、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状况应是(  )

    A. 18+XX   B. 18+XY   C. 20+XX  D.18+XX或XY

1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遗传上的共同点是(  )

    A.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C.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都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14、秋水仙素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它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的(  )

    A.前期  B.后期  C.间期  D.末期

15、同一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其大小和形态(  )

    A.都相同  B.多数相同  C.都不相同  D.少数相同

16、(2005·广东生物·30)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及优生指导,正确的是(  )

遗传病

遗传方式

夫妻基因型

优生指导

A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

XaXa×XAY

选择生男孩

B

红绿色盲症

X染色体隐性遗传

XbXb×XBY

选择生女孩

C

白化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a×Aa

选择生女孩

D

并指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Tt×tt

产前基因诊断

二、非选择题

17、(2005·天津理综·30)

(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           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       大于              大于       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答:                 

                               

                                 

18、(2005·江苏生物·39)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19、生活在加勒比海的火烈鸟,喙、翅边缘和腿都是鲜红色的,而捕到的火烈鸟经人工饲养繁殖的后代没有鲜红色。但如果在饲料中加入火烈鸟在野外常吃的红色藻,红颜色就会出现。火烈鸟的眼是橙色的,即使不吃红色藻,眼的颜色仍然是橙色的。请分析回答:

  (1)火烈鸟食用红色藻,身体的有关部位就呈红色,不食用红色藻则不呈红色。这种性状的变化是由______引起的,属于_____。

  (2)火烈鸟的眼色不会因食用红色藻而发生变化。这说明火烈鸟的眼色是由___________控制的。

20、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的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通过转基因技术已将该基因导如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的DNA整合在一起。这样的细菌仍能繁殖。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诱发产生的基因突变叫作_________。

  (2)这种重组DNA技术可以达到定向改变_________的目的,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者组建出新________。

  (3)通过这种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D   6、B   7、B  8、D

9、A   10、A  11、C  12、D  13、C  14、A  15、C 16、ABD   

17、(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的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18、(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19、(1)环境变化(是否吃红色藻),不遗传的变异。

   (2)基因。

20、(1)诱发突变。

   (2)生物性状,生物类型。

   (3)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与细菌的DNA一起复制,并传给子代细菌。在子代细菌体内该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酯酶。

课时29  生态因素

一.书本知识整理

 (一).非生物因素

 1.人类社会的五大危机

 2.生态因素的概念及种类

 3.光对生物的影响

植物

动物

对植物生理和分布的影响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举例

与动物繁殖的关系(举例)

与动物活动时间的关系(举例)

 4.温度: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举例);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举例)

 5.水:水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举例);水影响生物的分布(举例)

 (二).生物因素

 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举例);种内斗争(举例)

 2.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各项均包括概念,举例)

 (三).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既要综合分析各种生态因素,又要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举例)

二.思维拓展

 (一).和光有关的知识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1.黑暗时两种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不同

 2.达到光补偿点(A,B)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

度不同

 3.达到光饱和点(C,D)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 

度不同

 4.阳生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大于阴生植物

 5.阳生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ab)和总光合作用

量(ac)

 6.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特点:喜阴植物生长于树冠下,灌木和草丛生长于树冠下的间隙及有光照之处

7.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

 (二).和水有关的知识

 1.水的生理作用(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生理作用)

 2.水参与多种反应(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3.水是多种反应的产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脱水缩合;以及这些反应的场所)

 4.人体内水分的来源(食物,饮料,物质代谢)及排出途径(肾,皮肤,肺,消化道)

 5.环境中水分含量对植物叶形的影响:肥厚的茎和叶;刺形的叶

 (三).和温度有关的知识

 温度影响植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布(针叶林,阔叶林,草甸)

 (四).生物因素中易混淆的概念

 1.种内斗争和竞争:竞争种间关系

 2.种内斗争中的种内残食和捕食:捕食是种间关系

 3.互利共生和寄生:前者对双方有益,后者只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4.寄生和腐生:前者指活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后者指一种生物以其它生物的有机物为营养来源(包括排出物,残落物,尸体等)

 5.生物因素中的识图要求:参照《优化设计》P154中的“几种种间关系的比较”.

课时29跟踪训练

 (一).单选题

 1.若用生物方法防治棉铃虫,以下最不合适的是(  )

  A.引入与棉铃虫构成竞争关系的昆虫  B.引入与棉铃虫构成寄生关系的真菌

C.引入与棉铃虫构成捕食关系的昆虫  D.引进抗棉铃虫的棉花品种

 2.以下关于光对植物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山鹿直到高山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这主要是受光照影响

B.阳生植物必须在强光下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C.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的光照强度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人参必须在密林下层的较阴暗处才能达到最有利于生长的有机物积累程度

 3.以下关于光照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阳生植物往高处生长以获得阳光,阴生植物生长于林荫下,这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B.在不同地段,喜阴植物生长于被树冠遮住的地方,灌木草丛则生长于树冠下的间隙,这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一个特点

C.从山鹿直到高山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这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D.光照对植物的分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生物的繁殖活动与光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开始繁殖     B.动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开始繁殖

C.有些植物的生殖与光照没有太多关系  D.用黑幕的结果是推迟动物的繁殖时间

 5.以下有关植物与光照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阴生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才开花    B.阳生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

C.植物能趋向光照生长,这是一种趋性  D.植物能趋向光照生长,是一种应激性

 6.以下正确描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事例是(  )

  A.冬季的低温能降低细胞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

B.苹果、梨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这是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温度限制的一个事例

C.炎热干旱的夏季有些动物在淤泥之下夏眠,这主要是温度影响的结果

D.低温能够成功储藏种子,反映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温度的影响

 7.以下主要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现象是(  )

  A.鸟类的迁徙  B.动物的换毛  C.某些鱼类的洄游  D.在晚上不见蝴蝶飞舞

8.以下肯定不是寄生关系的是(  )

A.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    B.蚜虫用口针吸吮叶片内的汁液

C.蚊子飞来飞去吸吮动物血液      D.苍蝇用口器舔食腐物

  9.有以下几组生物:①大豆和杂草②食虫鸟和昆虫③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请将各组间的关系与所给的三个曲线图按序对应: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二)多选题

10.动物的趋光性(  )

A.是一种趋性              B.是自然选择而产生的一种应激性

C.是神经调节为主导的一种先天性行为  D.是由遗传性所决定的

11.以下不一定或不能成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有(  )

 A.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  B.两种生物相互为对方提供生活条件

C.乳酸菌菌落中混有大肠杆菌    D.大豆和大豆根中的根瘤菌

12.以下可能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

A.成年鲈鱼以幼年鱼为食       B.野兔摄食果农的苹果

C.虱子吸食动物血液         D.鬣狗摄食被狮子遗弃的动物尸体

  13.赤眼蜂能够防治以松树为生的松毛虫,原因是赤眼蜂将卵产在松毛虫的卵中。在以上所涉及到的生物关系中,可以用下面哪些术语描述?(  )

   A.捕食  B.寄生  C.种间斗争  D.竞争

  14.动物尸体中的分解者可能包括一些(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从尸体中萌发而出的植物

  1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B.种间斗争有利于群落的存在和发展

C.捕食关系使狼和免相互选择,能量相互流动,从而共同进化发展

D.竞争和寄生的结果是处于劣势一方最终灭绝

(三).简答题

16.从生物体结构和新陈代谢的关系分析以下现象:

  ⑴微生物的代谢速度的特点是:       。请分析说明       

⑵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体型  (大、小)的动物容易保持热能,体型   (大、小)的动物有利于散热,后者的原因是                  。生态因素中的    与动物体型往往存在这种相适合的关系,使不同纬度的动物与当地的这种因素环境相     

  17.人们已经知道,温度、水分、氧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现在有报道称,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农作物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请用玉米种子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这种报道的真实性,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分析。

课时30  种群和生物群落

一.书本知识整理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年龄组成 4.性别比例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指导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防治

(四)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和动物的分层活动现象

 2.水平结构 

二.思维拓展

  1.几个概念: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在一定区域之中:

种群――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群落――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几个联系

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的所有种群;一个种群内存在着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一个群落内存在着各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一个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稳态

3.几个特别关注

   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取样调查法、动物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XY型性别决定及其1:1的性比的原因

4.关于年龄组成

类型

含义

成因

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种群的状态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逐渐变大

发展时期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保持稳定

稳定时期

衰退型

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逐渐变小

衰退时期

课时30跟踪训练

(一).单选题

 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区的种群之间都存在生殖隔离 B.不同的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不同种群之间都不能交配  D.同一种群的个体间交配后的子代都可育

  2.在一个群落内部:(   )

A.既存在种内关系,又存在种间关系

B.既存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存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

C.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如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腐生

D.群落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人类性别比例理论上应该为1:1的原因是(  )

A.只有一种X精子  B.只有一种Y精子

C.只有一种X卵子  D.只有一种Y卵子

  4.一个对其所生存的环境产生比较大的不良影响的种 

群最可能(  )

A.种群密度很大    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性别比例不合适  D.出生率高

  5.若一个种群的增长率如右图所示。则这个

种群此后的个体数量将发生的变化是(  )

  6.在一座山上,所有的(  )

   A.蛾构成一个种群     B.植物构成一个种群

C.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D.生物及其环境构成一个群落

  7.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鹿群的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8.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二)多选题

 9.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有(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各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0.以下属于种群的是(  )

A.一株大豆根中的全部根瘤菌  B.一碗水中的全部细菌

C.一坛酒酿中的全部酵母菌    D.一个发霉馒头中的全部真菌

  11.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

   A.年龄组成 B.营养结构 C.物种多样性 D.优势种 E.性别比例

12.一个种群在t年后的个体数量符合公式Nt=N0λt,则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

A.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B.气候适宜  C.没有敌害  D.出生的个体没有死亡

 13.读下图回答:

⑴此图反映出(  )

A.该地区人口数量将下降

B.该地区人口数量将增加

C.该地区的出生率将增加

D.根据此图可预测该地区50年后的人口数量 

⑵此图还反映了该地区的人作为一个种群的哪些特征?(  )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三)简答题

14.如果是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可以采用      调查。

⑴首先确定调查的    

⑵选择一个长方形地块,该种群的分布      。将该地块按    

(长度、宽度)划分成10等分,每等分的    划一个        

的正方形。

⑶计算内种群的数量,做下记录

⑷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     

⑸该地区的该种群的密度值是        

   如果是动物,则通常可以用          法进行调查。

  15.将甲乙两种植物混种,若设定N=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M=收获时甲种子数/收获时乙种子数,收获的种子再播种,连续进行若干代后将M、N作图如右.则:

   ⑴b点时表示              ,此时

M     N。

⑵d点时表示              ,此时

M     N。

⑶c点时表示              .此点的M=N,则与以下此点不一定符合的说法有(  )(多选)

 A.甲乙播种的种子数相等  B.甲乙收获的种子数相等

C.甲乙两个种群的密度相同 D.甲乙的种子萌发率和成活率相同

⑷甲乙两种植物在该地区构成了(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种间斗争关系

附:答案

第一节

1A  2D 3C 4C  5D 6D 7C 8D  9A 10ABCD 11ABC 12ABD 13ABC 14AB

15AB 

16⑴异常旺盛  细胞体积小,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⑵大  小 身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热量交换速度快 适应

 17设计步骤①选取相同大小、具有同样发芽率的玉米种子,分成若干等份(每份均有足够的数量)②均给予相同的适宜的萌发条件③除一份作对照,正常生长外,其余各组均给予不同的声音频率每天刺激3h

实验预测和分析①如果各组的发芽率一样高,说明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对种子的萌发没有效果②如果没有给予声音刺激的组中发芽率高于其余各组,说明声音刺激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③如果没有给予声音刺激的组中发芽率低于其余各组,说明声音刺激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④如果给予不同声音刺激的组中发芽率有高有低,说明不同的声音频率的刺激对于种子的萌发有不同的作用

第二节

 1B  2A 3C 4A 5C 6C 7B  8A 9ABCD 10AC 11BCD 12ABCD 13⑴BD⑵CD  14⑴对象⑵比较均匀  长度 中央 长宽各为1M⑷平均值⑸各样方内种群数量的

平均值

 15⑴甲的竞争力大于乙 M﹥N⑵乙的竞争力大于甲 N﹥M⑶甲的竞争力和乙相等ABC 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