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竞赛(解题)试题
[命 题:张园和]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参赛选手务必在试卷及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填入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不能答在试卷上。未填入答题纸的部分一律按零分计.
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设集合,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1,+∞) D.(-∞,-1)
2.若都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则
=
A.1+2i B.1-2 i C.2+ i D.2-i
3.已知的值应是
A. B.
C.
D.
4.若函数的反函数为
,则满足
的x的集合是
A.(0,+∞) B.(1,+∞) C.(-1,1) D.(0, 1)
5.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6.设随机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已知
,则
=
A.0.025 B.0.050 C.0.950 D.0.975
7.已知两个等差数列和
的前
项和分别为A
和
,且
,则使得
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8.已知椭圆有相同的准线,则动点P (n, m)的轨迹为
A.椭圆的一部分 B.双曲线的一部分
C.抛物线的一部分 D.直线的一部分
9.半径为1的球面上的四点是正四面体的顶点,则
与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A. B.
C.
D.
10.如图,设P为△ABC内一点,且
则
A.
B.
C.
D.
11.将号码分别为1、2、…、9的九个小球放入一个袋中, 这些小球仅号码不同,其余完全相同.甲从袋中摸出一个球,其号码为a,放回后,乙从此袋中再摸出一个球,其号码为b.则使不等式a−2b+10>0成立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
A. B.
C.
D.
12.已知定义域为R上的函数单调递增,如果
的值
A.可能为0 B.恒大于0 C.恒小于0 D.可正可负
第II卷 (共9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中的相应位置上.
13.在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为
.
14.当时,不等式
恒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 .
15.若函数= .
16.对于函数, 存在一个正数
,使得
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 则非零实数
的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

(1) 求的值;
(2)若对任意的, 不等式
恒成立, 求k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12分) 在九江市教研室组织的一次优秀青年教师联谊活动中,有一个有奖竞猜的环节.主持人准备了A、B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并且宣布:幸运观众答对问题A可获奖金1000元,答对问题B可获奖金2000元,先答哪个题由观众自由选择,但只有第一个问题答对,才能再答第二题,否则终止答题.若你被选为幸运观众,且假设你答对问题A、B的概率分别为、
.
(1) 记先回答问题A的奖金为随机变量, 则
的取值分别是多少?
(2) 你觉得应先回答哪个问题才能使你获得更多的奖金?请说明理由.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
R,且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1) 求的值;
(2) 若方程
在内有两个不同的解,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
底面
,
,
,
是
的中点.
(1)证明
;
(2)证明平面
;
(3)求二面角的大小.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区域
内的动点
到直线
和直线
的距离之积为2, 记点
的轨迹为曲线
. 是否存在过点
的直线l, 使之与曲线
交于相异两点
、
,且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斜率;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及正整数数列
. 若
,且当
时,有
; 又
,
,且
对任意
恒成立. 数列
满足:
.
(1) 求数列及
的通项公式;
(2) 求数列的前
项和
;
(3) 证明存在,使得
对任意
均成立.
参考答案
命 题:张园和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B | C | B | A | A | C | D | A | C | A | D | C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备 注 | |||||||
答案 | | | 1 | |
[1] 解: 画出数轴,由图可知,选B.
[2] 解: 由得
,所以
.
[3] 解: ,故选B.
[4] 解: 因为, 所以
,于是原不等式为
,解得
.
[5] 解: 画出可行域(图略),为一个三角形区域,顶点分别为.
表示可行域内的点
与原点
连线的斜率,当
时取最大值6,当
时取最小值
.故选A.
[6] 解: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
[7] 解: 由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及等差中项,可得
,
故时,
为整数。故选D
[8] 解:由已知得: , 化简为
,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 故选A.
[9] 解:半径为1的球面上的四点是正四面体的顶点,设AB=a,P为△BCD的中心,O为球心,则OB=1,OP=
,BP=
a,由
解得
,∴ 由余弦定理得∠AOB=arcos(-
),∴
与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选C。
[10]
解: 设. 则
. 所以
,解得
.于是
.
[11] 解:甲、乙二人每人摸出一个小球都有9种不同的结果,故基本事件总数为92=81个. 由不等式a−2b+10>0得2b<a+10,于是,当b=1、2、3、4、5时,每种情形a可取1、2、…、9中每一个值,使不等式成立,则共有9×5=45种;当b=6时,a可取3、4、…、9中每一个值,有7种;当b=7时,a可取5、6、7、8、9中每一个值,有5种;当b=8时,a可取7、8、9中每一个值,有3种;当b=9时,a只能取9,有1种. 于是,所求事件的概率为.
[12] 解: 由题设知,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又由已知,
且
, 由
在
时单调递增知,
.故选C.
[13]
解: .
[14]
解: 由题设得,故只需求
.由单调性知,在
时,
,所以
.
[15]
解: 易知为奇函数, 所以
.
[16]
解: 若,对于正数
,
的定义域为
,但
的值域
,故
,不合要求.若
,对于正数
,
的定义域为
.由于此时
,故函数的值域
.由题意,有
,由于
,所以
.
17、解:(1)因为是奇函数, 所以
=0, 即
又由知
(2) 解法一:由(1)知, 易知
在
上为减函
数。又因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
等价于
.因
为减函数,由上式推得:
.
即对一切有:
, 从而判别式
解法二:由(1)知.又由题设条件得:
即:
整理得: .上式对一切
均成立, 从而判别式
18、解:(1) 题意,的取值可以为0元,1000元,3000元
(2) 设先答A的奖金为元,先答B的奖金为
元,则有
,
,
,所以
.
同理,,
,
.所以
.
故先答A,能使所获奖金期望较大.
19、解:(1) 由图象易知函数的周期为
(
)=
,∴
.
又, 且
, 即
, 解得:
. 所以,
. [也可以按以下解释: 上述函数的图象可由
的图象沿
轴负方向平移
个单位而得到,∴其解析式为
.∴
]
(2) ∴
,∴
.设
,
问题等价于方程在(0,1)仅有一根或有两个相等的根.
方法一:∵- m = 3t2 - t,t Î(0, 1). 作出曲线C:y = 3t2 - t,t Î(0, 1)与直线l:y = - m的图象.
∵t =时,y =
;t = 0时,y = 0;t = 1时,y = 2.
∴当 - m =或0≤-m<2时,直线l与曲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m的取值范围是:或
方法二:当 仅有一根在(0, 1)时,令
则
得到
; 或
时
,或
时
(舍去)
当两个等根同在(0,1)内时得到,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或
20、解:(1)证明:在四棱锥中,因
底面
,
平面
,故
.
,
平面
.而
平面
,
.
(2) 证明:由
,
, 可得
.
是
的中点,
.由(1)知,
,且
,所以
平面
.而
平面
,
.
底面
在底面
内的
射影是,
,
.又
,
综上得平面
.
(3) 解法一:过点作
,垂足为
,连结
.则由(2)知,
平面
,
在平面
内的射影是
,则
.因此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由已知,得
.设
,可得
.
在中,
,
,则
.
在中,
.所以二面角
的大小是
.
解法二:由题设底面
,
平面
,则平面
平面
,交线为
.
过点作
,垂足为
,故
平面
.过点
作
,垂足为
,连结
,故
.因此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由已知,可得,设
,
可得.
,
.
于是,.
在中,
.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是
.
21、解:由题意可知,平面区域
如图阴影所示.设动点为
,则
,即
.
由知
,x-y<0,即x2-y2<0.
所以y2-x2=4(y>0),即曲线的方程为
-=1(y>0)
设,
,则以线段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
.
因为以线段为直径的圆
与
轴相切,所以半径
,即
因为直线AB过点F(2,0),当AB ^ x轴时,不合题意.所以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2).代入双曲线方程-=1(y>0)得:
k2(x-2)2-x2=4,即
(k2-1)x2-4k2x+(8k2-4)=0.
因为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所以k≠±1.于是
x1+x2=,x1x2=.
故 AB==
==x1+x2=,
化简得:k4+2k2-1=0
解得: k2=-1 (k2=--1不合题意,舍去).
由△=(4k2)2-4(k2-1)(8k2-4)=3k2-1>0,又由于y>0,所以-1<k<- .
所以, k=-
22、解:(1) 由得:
.因为
是正整数列,所以
.于是
是等比数列. 又,
, 所以
.
因为 ,所以
,于是:
,说明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因为, 由题设知:
,解得:
。
又因为且
,所以
。
于是。
(2) 由得:
.由
及
得:
设
①
②
当时,①式减去②式, 得
于是,
这时数列的前
项和
.
当时,
.这时数列
的前
项和
.
(3) 证明:通过分析,推测数列的第一项
最大,下面证明:
③
由知
,要使③式成立,只要
,
因为
.
所以③式成立.
因此,存在,使得
对任意
均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