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数学模拟试卷(文史类)
第1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全集U=R,集合M=,N=,则=( )
A. B. C. D.
2.若则( )
A. B. C. D.
3.条件p:“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在轴上的截距的两倍” ;条件q:“直线的斜率为-2” ,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也非必要
4.如果的展开式中只有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那么展开式中的所有项的系数和是( )
A.0 B.256 C.64 D.
5.为基底向量,已知向量,若A,B,D三点共线,则k的值为( )
A.2 B.-3 C.-2 D.3
6.一个单位有职工160人,其中有业务员120人,管理人员24人,后勤服务人员16人.为了了解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要从中抽取一定容量的样本.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得到业务人员的人数为15人,那么这个样本容量为( )
A.19 B.20 C.21 D.22
7.直线与曲线相切于点A(1,3),则b的值为( )
A.3 B.-3 C.5 D.-5
8.在一个的二面角的一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二面角的棱成角,则此直线与二面角的另一个面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9.只用1,2,3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规定这三个数必须同时使用,且同一数字不能相邻出现,这样的四位数有( )t
A.6个 B.9个 C.18个 D.36个
10.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线段被的焦点分成5׃3的两段,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1.对任意两实数,定义运算“”如下:,则函数的值域为( )x
A. B. C. D.
12.一种专门占据内存的计算机病毒,开机时占据内存2KB,然后每3分钟自身复制一次,复制后所占据内存是原来的2倍,那么开机后,该病毒占据64MB(1MB=KB)内存需经过的时间为( )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若指数函数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 0 | 2 |
| 1 | 1.44 |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14.数列满足= .
15.已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只有当时取得最大值,则的取值范围是 .
16.请阅读下列命题:
①直线与椭圆总有两个交点;
②函数的图象可由函数按向量平移得到;
③函数一定是偶函数;
④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回答以上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三、解答题(共6小题,17—21题每题12分,第22题14分,共74分)
17.已知向量
(I)若,求的值;
(II) 若求函数的值域.
18.在一次历史与地理两门功课的联合考试中,备有6道历史题,4道地理题,共10道题目可供选择,要求学生从中任意选取5道作答,答对4道或5道即为良好成绩.
(I)设对每道题目的选取是随机的,求所选的5道题中至少选取2道地理题的概率;
(II) 若学生甲随机选定了5道题目,且答对任意一道题的概率均为0.6,求甲没有取
得良好成绩的概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9.已知:如图,直三棱柱中,,的中点,
(I)求证:;
(II) 求证:平面;
(III)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20.设是函数的两个极值点,且.
(I)求证:;
(II) 求证:.
2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中,,
点在直线上.
(I)求数列的通项和;
(II) 记,求满足的最大正整数.
22.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与离心率为的双曲线E:交于 两点,直线与轴交于,且,求直线与双曲线
E的方程.
高三联考数学(文科)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B | C | B | D | A | B | A | A | C | D | A | C |
二、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0,1); 14.-2; 15.a>0; 16.①④.
14.提示:归纳法得到是周期为4的数列,
15.提示:直线过定点(1,0),画出区域后,让直线绕(1,0)旋转得到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平移直线观察图象可知,必须满足直线的斜率才符号题意.故a的范围是 t
三、 解答题:17.解:(I)
(II)
x
故函数的值域为
18.解: (I)法一:所选的5道题中至少有2道地理题的概率为
法二:所选的5道题中至少有2道地理题的概率为
(II)甲答对4道题的概率为:
甲答对5道题的概率为:
故甲没有获得良好成绩的概率为:
19.方法一:(I)证明:
四边形为正方形,连,则
由三垂线定理,得
(II)证明:连
在△中,由中位线定理得.
又
(III)解:取
令
在直角△
在△
方法二:如图建立坐标系.设则
(I)证:
(II)证:取则
有
又
(III)
20.(I)证明:
(II)证明:设
21.解(1)
.
(II)
因此:
即:
22.解:由①
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①,得:,
即:
②
代入
代入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