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数学下学期检测卷

2014-5-11 0:18:51 下载本试卷

高二理科数学下学期检测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5×12)

1. 已知命题:“直线a上的两个点A,B在平面α内。”与它不等价的命题是 

A.直线a在平面α内         B.平面α通过直线

C.直线a上只有两点在平面α内    D.直线a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α内

2. 平面平面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      B.存在一条直线

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

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

3. 已知                     

    A.90° B.30° C.60° D.150°

4. 如图,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BD∥平面CB1D1      B.AC1BD

C.AC1⊥平面CB1D1      D.异面直线ADCB1角为60°

5. 已知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B.  C.    D.

6.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C1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的正切等于   

A.1              B.          C.           D.

7. 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外的任意一点,则

A.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都平行   B.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都垂直

C.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都相交   D.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都异面

8. 平面外有两条直线,如果在平面内的射影分别是,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 ②;③相交相交或重合; ④平行平行或重合;其中不正确的命题个数是A.1     B.2      C.3       D.4

9. 若一个长方体共点的三个表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a、b、c ,则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    

  A.  B. C. D.

10. 如图,平面α⊥平面βAαBβ

AB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和,过AB分别作两平

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B′,则AB

A.2∶1        B.3∶1

C.3∶2        D.4∶3

11. 已知二面角的大小为为异面直线,且,则所成的角为

A.    B.   C.    D.

12. 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BC//平面PDF      B. DF⊥平面PAE

  C. 平面PDF⊥平面ABC   D. 平面PAE⊥平面 ABC

二.填空题(5×4)

13. 在三棱锥哦O-ABC中,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且OA=OB=OC=2,M是边的中点,则M到平面OBC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14. 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A1C1的 中点,则

直线AD 与平面B1D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5. 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EFCD,如果AC与平面α所成角的大小是,则AB与平面α的距离为            

16. 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顶点,它们可能是如下各种几何形体的4个顶点,这些几何形体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矩形;②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③有三个面为等

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④每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⑤每个面都是直角三

角形的四面体。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 ………装……………………订……………………线………………………. …………………
2008年宣威八中

高二数学(理科)检测卷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题              14题            

1 5题              16题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计70分)

17、(10分)在长方体中,已知,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18、(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BC,∠BAD=90°,PA⊥底面ABCD,且PA=AD=AB=2BC,M、N分别为PC、PB的中点.

(1)求证:PB⊥DM;

(2)求C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

 

19、(12分)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

(1)求证:平面BCD;

(2)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20、(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DE分别为BB1AC1的中点.

(1)证明:ED为异面直线BB1AC1的公垂线;

(2)设AA1ACAB,求二面角A1ADC1的大小.


21、(12分)如图,在中,,斜边可以通过以直线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动点的斜边上.

(1)求证:平面平面

(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最大值

22、(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DAB为直角,AB‖CD,AD=CD=2AB,E、F分别为PC、CD的中点.

(1)试证:CD平面BEF;

(2)设PAk·AB,且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大于,求k的取值范围.

                        

2008年宣威八中

高二数学(理科)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D

D

C

B

D

B

A

B

C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题    1         14题            

1 5题          16题 ①③④⑤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计70分)

17、连接    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连接,在△中,,           则

          .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        

[解法二] 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得 .              

    设的夹角为

    则,  

     的夹角大小为, 

    即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为.         

18、方法一:

(I)因为的中点,

所以.

因为平面,所以

从而平面.

因为平面

所以.

(II)取的中点,连结

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因为平面

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

中,.

与平面所成的角是.

方法二:如图,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

.

(I)  因为

所以

(II)  因为

所以,又因为

所以平面

因此的余角即是与平面所成的角.

因为

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19、方法一:

  (I)证明:连结OC

  

  

  在中,由已知可得

  而

  

  

  

  平面

  (II) 设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

  

  在中,

  

  而

  

  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为

  方法二:  (I)同方法一。

  (II)解:以O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

  

  

  令是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

  又

  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20、解法一:

(Ⅰ)设OAC中点,连接EOBO,则EO∥=C1C,又C1C∥=B1B,所以EO∥=DBEOBD为平行四边形,EDOB.   ∵ABBC,∴BOAC

又平面ABC⊥平面ACC1A1BOÌ面ABC,故BO⊥平面ACC1A1

ED⊥平面ACC1A1BDAC1EDCC1

EDBB1ED为异面直线AC1BB1的公垂线.……6分

(Ⅱ)连接A1E,由AA1ACAB可知,A1ACC1为正方形,

A1EAC1,又由ED⊥平面ACC1A1EDÌ平面ADC1知平面

ADC1⊥平面A1ACC1,∴A1E⊥平面ADC1.作EFAD,垂足为F,连接A1F,则A1FAD,∠A1FE为二面角A1ADC1的平面角.

不妨设AA1=2,则AC=2,ABEDOB=1,EF==,

tan∠A1FE=,∴∠A1FE=60°.

所以二面角A1ADC1为60°.    

解法二:

(Ⅰ)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原点OAC的中点.

A(a,0,0),B(0,b,0),B1(0,b,2c).

C(-a,0,0),C1(-a,0,2c),E(0,0,c),D(0,bc).  =(0,b,0),=(0,0,2c).

·=0,∴EDBB1

又=(-2a,0,2c),

·=0,∴EDAC1,  

所以ED是异面直线BB1AC1的公垂线.

Ⅱ)不妨设A(1,0,0),则B(0,1,0),C(-1,0,0),A1(1,0,2),=(-1,-1,0),=(-1,1,0),=(0,0,2),·=0,·=0,即BCABBCAA1,又ABAA1A,  C⊥平面A1AD.

又  E(0,0,1),D(0,1,1),C(-1,0,1),

=(-1,0,-1),=(-1,0,1),=(0,1,0),·=0,·=0,即ECAEECED,又AEEDE,∴  EC⊥面C1AD. 

cos<,>==,即得和的夹角为60°.

所以二面角A1ADC1为60°.    

21、(1)由题意,

是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又

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

(2)由(1)知,平面

与平面所成的角,且

最小时,最大,

这时,,垂足为

与平面所成角的最大值为

22. 解法一:

(Ⅰ)证:由已知DF∥AB且DAD为直角,故ABFD是矩形,从而CDBF.

PA底面ABCD,CDAD,故由三垂线定理知CDPD.在△PDC中,E、F分别

PCCD的中点,故EFPD,从而CDEF,由此得CDBEF.    第(19)图1

(Ⅱ)连结ACBFG.易知GAC的中点.连接EG,则在△PAC中易知ECPA.又因

PA底面ABCD,故BC底面ABCD.在底面ABCD中,过CGHBD,垂足为H,连接EH.由三垂线定理知EHBD.从而EHG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

AB=a,则在△PAC中,有BG=PA=ka.

以下计算GH,考察底面的平面图(如答(19)图2).连结GD.

SCBD=BD·GH=GB·OF.

GH=.

在△ABD中,因为AB=a,AD=2A,得BD=a          第(19)图2

GB=FB=AD-a.DF-AB,从而得

GH==

因此tanEHG==

k>0知是锐角,故要使,必须

>tan=

解之得,k的取值范围为k

解法二:

(Ⅰ)如图,以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AP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a,则易知点A,B,C,D,F的坐标分别为

A(0,0,0),B(a,0,0),C(2a,2a,0),D(0,2a,0),

F(a,2a,0).

从而=(2a,0,0), =(0,2a,0),     

·=0,故 .

PA=b,则P(0,0,b),而EPC中点.故     第(19)3

E.从而=.

·=0,故.

由此得CDBEF.

(Ⅱ)设ExOy平面上的投影为G,过G作GHBD垂足为H,由三垂线定理知EHBD.

从而EHG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

由PA=k·AB得P(0,0,ka),E,G(a,a,0).

设H(x,y,0),则=(x-a,y-a,0), =(-a,2a,0),

·=0得=a(x-a)+2a(y-a)=0,即

x-2y=-a   ①

又因=(x,a,y,0),且的方向相同,故,即

2x+y=2a   ②

由①②解得x=a,y=a,从而,||=a.tanEHG===.

k>0知,EHC是锐角,由EHC>得tanEHG>tan

k的取值范围为k.

涓嬭浇璇曞嵎锛�高二理科数学下学期检测卷
灏忓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缁煎悎 鍒濅腑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鐗╃悊 | 鍖栧 | 鍘嗗彶 | 鍦扮悊 | 鏀挎不 | 鐢熺墿 | 绉戝
楂樹腑鍚勭璇曞嵎: 璇枃 | 鏁板 | 鑻辫 | 鐗╃悊 | 鍖栧 | 鍘嗗彶 | 鍦扮悊 | 鏀挎不 | 鐢熺墿 | 缁煎悎
涓€冧綔鏂� 楂樿€冧綔鏂� 鍗曞厓浣滄枃 鑻辫浣滄枃
濂借瘝濂藉彞 浣滄枃澶у叏 璇诲悗鎰� 鐢靛瓙涔� 鐧剧
灏忚嵎浣滄枃缃� 鐢佃剳鐗� 2002-2018 鍏充簬鎴戜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