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二数学第二学期立几检测题
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题都给出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一条直线和两异面直线b,c都相交,则它们可以确定( )
A.一个平面 B.两个平面
C.三个平面 D.四个平面
2.ABC的顶点B在平面
内,A、C在
的同一侧,AB、BC与
所成的角分别是
和
,若
,则AC与
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3.平面α,β,γ,如果α∩β=a,β∩γ=b, γ∩α= c,a∩b∩c = A,则α,β,γ把空间分成的部分数为
A.4 B.
4.P是ΔABC所在平面α外的一点,P到ΔABC三边的距离相等,PO⊥α于O,O在ΔABC内,则O是ΔABC的
A.外心 B.内心 C.垂心 D.重心
5.菱形ABCD中,∠A=60°,边长为,沿对角线BD把它折成60°的二面角,则AC与BD的距离是
A. B.
C.
D.
6.在直二面角α-PQ-β中,直角三角形ABC在面α内,斜边AB在棱PQ上,若AC与面β成30°的角,则BC与面β所成角为
A.30° B.45° C.60° D.上述三个结论都不对
7.在矩形ABCD中,AB=3,BC=4,PA⊥平面ABCD,且PA=1,则P到对角线BD的距离为( )
A. B.
C.
D.
8.在正方体ABCD-A1B
A.90° B.60° C.45° D.30°
9.如图,长方体中,
,AD=1,点E、F、G分别是
、
、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GF所成的角是
( )
A. B.
C.
D.
10.在直线坐标系中,设,沿
轴把直角坐标平面折成
的二面角后,AB的长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 已知点P为锐二面角张口内的一点,点P到平面
及棱
的距离之比为
,则此二面角的大小是
.
1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在平面α内,若AC与α所成角为30°,则斜边上的中线CM与α所成的角为________。
13.P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外一点,AP⊥PB,PB⊥PC,PC⊥PA,且PA=PB=PC,则P到ΔABC所在平面的距离为_______.
14.如图所示,ABCD是空间四边形,E、F、G、H分别是四边上的点,并且面
,
面
,
当
是菱形是时,
.
15.在正方体中,过对角线
的一个平交
于E,交
于F,则
①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四边形
有可能是正方形;
③四边形在底面ABCD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
④四边形有可能垂直于平面
。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
(写出所有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
16.(本题满分10分)二面角α–EF–β的大小为120°,A是它内部的一点AB⊥α,AC⊥β,B,C分别为垂足,
(1) 求证:平面ABC⊥β;
(2)
当AB=
17.(本题满分12分)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和两对角线相等,E为AD的中点,求E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18.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C(
)的斜边AB上的高CD为棱折成一个
的二面角,使
到
的位置,已知斜边AB=2,求:
⑴C到平面的距离
⑵A到平面的距离
⑶AC与平面所成的角
19.把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AD,BC的中点M,N的线折成直二面角,原正方形的对角线AC被折成折线AOC。求:(1)∠AOC的大小;(2)AC和MN间的距离。
20.已知PA⊥AC,PB⊥BC,AC⊥BC,PA,PB与平面ABC所成的角分别为30°和
45°,问直线PC与AB是否垂直(如图)?
21.如图,在四棱维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分别是AB、PC的中点。
⑴求证:
⑵求证:EF∥平面
⑶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多大角时,直线平面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B 5.A 6.C 7.B 8.A 9. B 10.D
(二)填空题
11. 12.45° 13.
14.
15.① ③ ④
(三)解答题
16.【提示】如图所示,(1)∵AB⊥α,EF
α,∴EF⊥AB,同理EF⊥AC,AB,AC是两条相交直线,∴ EF⊥平面ABC,∵ EF
α,EF
β,∴ 平面ABC⊥平面α,平面ABC⊥平面β。
(2)设平面ABC与EF交于点D,连结BD,CD,则BD,CD平面ABC,∵EF⊥平面ABC,∴ EF⊥BC,EF⊥DC,∠BDC是二面角α–EF–β的平面角,∠BCD=120°,A,B,C,D在同一平面内,且∠ABD=∠ACD=90°,
∴∠BAC=60°,当AB=
BC=
又∵
A,B,C,D共圆,∵AD是直径。∵ EF⊥平面ABC,AD平面ABC,
∴
AD⊥EF,即AD是A到EF的距离,由正弦定理,得AD==
(cm)
17.【提示】如图所示,过A,E分别作AO,EF垂直于平面BCD,∵ DO是AD在平面BCD的射影,∴ E
DO,设AB=a,∴AO=
a,又 ∵ EF∥AO,且E为AD的中点。
∴
EF==
,CE=
又 ∠ECF为CE与平面BCD成的角,
∴ sin∠ECF==
=
。
18.(1),它们的位置关系在折叠前后不变,
平面
,CD的长就是C到平面
的距离,CD=1;
(2)过点A作交
于E,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AE的长为点A到平面
的距离,
(3)连CE,平面
,CE为AC在平面
上的射影,
为
与平面所成的角,在
中,易求得
19.【提示】(1)在如图中,M,N是正方形ABCD的边AD,BC的中点,
∴ AM=CN=,AM,CN与MN成90°的角,在图中,AC=
又 OA = OC = , ∴ cos∠AOC =
=
,∠AOC=120°
(2)连结BC,∵ MN∥AB,AB平面ABC,∴ MN∥平面ABC,因此,MN与AC间的距离等于MN与平面ABC间的距离,又 MN⊥平面CNB,于是平面ABC⊥平面CNB,作NP⊥BC于P,NP
平面CNB,因此NP⊥平面ABC,即NP的长等于AC与MN的距离,NC=NB=
,BC=
,∴ NP=
=
,即AC和MN间的距离为
。
20.直线PC与AB不能垂直。若PC⊥AB,作PD⊥平面ABC于D,则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CD⊥AB。
同理可得 DA⊥AC,DB⊥BC,又AC⊥BC,
∴ACBD为矩形,又 ∵ CD⊥AB,∴ ACBD为正方形,∴ AD=BD。
依题意可得AD=PD·cot30°=,
BD=PD·cot45°= PD, ∴ AD≠PD。这与AD=BD矛盾,
∴ 直线PC与AB不垂直。
21(1)是矩形,
,又
底面ABCD,
(2)设H点为PD的中点,又
分别为AB、CP的中点,
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PAD;
(3)为面PCD与面ABCD所成的角,要使
平面PCD,只须
平面PCD,即
可,又∵点H为PD的中点,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
的角时,直线
平面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