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中学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数学 2006.1
命题:冯淑平 审核:马超群 校对:______________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2.本试卷共有21道试题,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试卷共4页。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
18 | 19 | 20 | 21 | ||||
得分 |
|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
1、 已知点P(1,2), Q(4, 6),那么与反向的单位向量是__________.
2、 设向量, , 则___________.
3、 若与方向相同, 且, 设, 则k=_______.
4、 在斜三棱柱ABC—A1B
则___________.(用表示)
5、 四面体P—ABC中,若PA⊥平面ABC,当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后,该四面体各个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
6、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
O1、O2分别为正方形AB B
BCC1B1的中心,则四棱锥B1—A1O1O
为______________.
7、 已知正三棱台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
8、 以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作为底面的斜三棱柱, 它的一条侧棱AA1与相邻两边都成450角, 若此斜三棱柱的侧面积为, 则棱柱的侧棱长为_______.
9、 在正方体ABCD—A1B
②四边形BFD1E有可能是正方形;
③四边形BFD1E在底面的ABCD内射影一定是
正方形;
④平面BFD1E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1D。
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10、经过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350,则a=____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满分18分)
11、“”是“直线与直线相互垂直”的(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2、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是,直线l的斜率是l1的斜率的2倍,则直线l的倾斜角是( )
A. B. C. D.
13、设P={斜棱柱},Q={直棱柱},M={正棱柱},N={棱柱},则( )
A. {斜棱柱} B. {直棱柱} C. {正棱柱} D. {棱柱}
14、一个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那么这个棱锥( )
A. 一定是正棱锥 B. 一定不是正棱锥
C. 是底面为圆内接多边形的棱锥 D. 是底面为圆外切多边形的棱锥
15、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D. 平面PDF⊥平面ABC
16、设是互不共线的非零向量,给出下列命题:①;②;③若,则与垂直;④在等边△ABC中,与的夹角为600,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
三、解答题(本题共5大题,第17、18、19题各9分,第20题20分,第21题13分,满分52分)
17、给定向量,,若与垂直,求实数m的值。
18、求过点P(2,-1),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且满足a=3b的直线方程。(用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表示)
19、将一边长为
20、在直三棱柱ABC—A1B
21、多面体ABCDE中,△ABC为正三角形,ACED为梯形,AD//CE,AD⊥AC,AD=AC=2CE=2,BD=2。⑴判断直线BD与AE是否垂直,说明理由。
⑵求E点到平面ABD的距离。
⑶求平面ABC与平面BDE所成锐角二面角的大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
1. {–,-} 2. -4i-4j 3. k=- 4.
5. ∠ABC=90º或∠ACB=90º 6. 7. arccos 8. 2
9. ①③④ 10. -3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满分18分)
11. B 12. C 13. B 14. C 15. D 16. B
三、解答题(本题共5大题,第17、18、19题各9分,第20题20分,第21题13分,满分52分)
17. 解: ={–2,3},={2,1}.
m+2={–
∵(m+2)•(–2)=0 ∴–6(–
则m=
18. 解:若a=0时,直线方程为y=-x;
若a≠0时,设直线方程为,得a=-1,b=-
所求直线方程为x+2y=0或x+3y+1=0
19. 解:V1=
V2=•
∴V1> V2.
20.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N(0,1,z),M(,,z),B1(1,0,2),
={1,0,2},=(-,,z)
⊥,•=0,
z=
={-1,1,-},={1,0,0},
设与所成角为α,
cosα=-,α=π-arccos
异面直线B1N与AB所成角为arccos.
21. 解(1)AB=AD=2,BD=2,
AB2+AD2=BD2, AD⊥AB.
AD⊥AC,得AD⊥面ABC.
取AC中点E,连结BE,则BE⊥AC,
AD⊥BE,得BE⊥面ACE.
又△AED≌△ACE,得AE⊥ED,
故BD⊥AE.
(2) VE-ABD= VB-ADE,
•h•S△ABD =•BE•S△ADE
即•h••2•2 =••2
h=,求E点到平面ABD的距离为.
(3)延长AC交DE延长线于G,连结BG.∠ABC=45º.
或用面积射影定理 cosθ==.